Transcript Document

在第四冊已學過「三角形的外角性質」:
三角形的外角為其兩個內對角之和。
如下圖所示,在實驗「三角形內角和為 180°」時,就可以看出
∠C 的外角=∠A+∠B
剪下三個內角,頂點對齊,邊與邊拼在一起,
可以發現三內角和是一個平角(180°)。
現在要利用這個熟悉的題材來介紹幾何證明。
如下圖,我們要證明下面的敘述:
在△ABC 中,
若∠ACD 是∠ACB 的外角,則∠ACD=∠A +∠B。
已知條件
結論
為了簡明、清晰,
我們把敘述中的「已知條件」寫在「已知」欄;
「結論」寫在「求證」欄;
而「推理過程」寫在「證明」欄裡。
三角形外角性質的證明
已知:如右圖,∠ACD 是∠ACB 的外角。
求證:∠ACD=∠A+∠B。
證明:
推理過程
因為
所以
理由
∠ACD=180°-∠ACB
(∠BCD 是平角)
∠A+∠B=180°-∠ACB
(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
∠ACD=∠A+∠B
上面的「推理過程」是根據
已學過的幾何性質: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證明出下面的結論:
「三角形的外角為其兩內對角之和,
並且外角大於其一內對角」。
足球比賽時,球員帶球衝向對方
球門,尋找射門良機。如右圖所示,
在 A點的射門角度∠BAC 與在 A' 點的
射門角度∠BA'C,何者較大?直觀上,
越靠近球門,射門角度會越大,但
「直觀」的認定不一定正確,必須
加以驗證。驗證的方法除了實地去
丈量外,也可利用幾何推理方式。
在例題二的推理中,為了便於觀察,
將球門前的△ABC 倒過來。
三角形外角性質之應用
已知:如右圖,A' 是△ABC 內部一點。
求證:∠BA'C>∠BAC。
證明:如右圖,作出直線 AA' 與
因為
交於 D 點。
∠3>∠1 (三角形外角大於其內對角)
∠4>∠2 (三角形外角大於其內對角)
將上面兩式相加得到
∠3 + ∠4>∠1 + ∠2
故
∠BA'C >∠BAC
例題二的「推理過程」是根據
已學過的幾何性質:三角形的外角大於其內對角。
證明出:愈接近球門,射門的角度就愈大。
如何知道湖的長度 AB?
直接測量 AB 或許有困難,你能想出其它方法嗎?
某人用下面的方法測量湖的長度 AB:
如右圖,取定一點 O,
延長 AO 到 C,使得 OC = 1 OA,
4
再延長 BO 到 D,使 OD = 1 OB,
4
連接 CD,則
AB =4 CD。
只要量出 CD 的長,就可以得知湖的長度 AB。
此人使用的方法正確嗎?我們可以透過幾何推理方式來檢驗。
兩相似三角形之證明
已知:如右圖,AC 與 BD 交於 O 點,
OA=4OC ,OB=4OD。
求證:(1) △OAB ~ △OCD。
(2) AB=4CD。
證明:(1) 在△OAB 與△OCD 中
因為 OA:OC=OB:OD=4:1
∠AOB=∠COD
所以 △OAB~△OCD
(2) 由
△OAB~△OCD
推知 AB:CD=OA:OC=4:1
即
AB=4CD
(已知)
(對頂角相等)
(SAS 相似性質)
由例題三可知,此人應用「相似形的性質」去測量湖長度
的方法是正確的。例題三的「推理過程」是根據
(1) 已知條件:OA=4OC,OB=4OD。
(2) 已知為正確的幾何性質:對頂角相等,SAS 相似性質。
從例題一 ~ 例題三可以理解到:
幾何推理就是依據「已知條件」及一些「已知為正確
的幾何性質」,步步有據地推導出結論。而這個幾何
推理的過程就是證明。
初步認識「證明」後,我們重拾第四冊中,
部分透過「說理活動」得出的幾何性質當題材,
來學習如何完整地書寫證明。
這些「說理活動」其實就是在說明:
如何根據「已知條件」及一些「已知為正確的幾何性質」,
步步有據地進行推理。
請看下面的活動一 ~ 活動四。
在第四冊 P.127,透過「說理活動」知道「角平分線性質」:
角平分線上任一點,到角的兩邊等距。
已知條件
我們來學習證明上述的幾何性質。
結論
學習證明(角平分線性質)
已知:如右圖,P 是∠AOB 的角平分線上一點,
PC⊥OA,PD⊥OB,C、D 是垂足。
求證:PC=PD。
分析:想證明 PC =PD,可先證明△OPC  △OPD。
哪些已知條件可以證明△OPC  △OPD 呢?
證明:(1) 在△OPC 與△OPD 中
因為 ∠ PCO =∠ PDO=90° (已知)
OP = OP
(公用邊)
∠ POC =∠ POD
(已知)
所以 △OPC  △OPD
(2) 由
推知
( AAS 全等性質)
△OPC  △OPD
PC
= PD
(對應邊相等)
〔活動一〕的分析是從
「結論」(求證欄)逆推到
「已知」,這就提供了證明
的方向、步驟,即「證明」
是沿著下列的「分析路徑」
反向推導。
證明一個問題,可事先稍做分析,期望在「已知條件」與「結
論」之間建立一條連繫的「思路」,再沿著這條「思路」從「
已知」開始,逐步推理,導出「結論」,以完成證明。事前的
分析可以幫助你掌握證明的方向及有系統的書寫步驟。
證明「角平分線判別性質」:
與角的兩邊等距離的點,必在此角的平分線上。
已知:如右圖,PC⊥OA,PD⊥OB,PC=PD。
求證:∠POA=∠POB ( 即點 P 在∠AOB 的角平分線上)。
證明:(1) 在△OPC 與△OPD中
因為 ∠ PCO =∠ PDO=90°
OP=OP
PC = PD
所以 △OPC △OPD
(2) 由
(已知)
(公用邊)
(已知)
( RHS 全等性質)
△OPC △OPD
推知 ∠ POA =∠
POB
(對應角相等)
在第四冊 P.119,透過「說理活動」知道「中垂線性質」:
線段之中垂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已知條件
我們來學習證明上述的性質。
結論
學習證明(中垂線性質)
已知:如右圖,AM=BM,PM⊥AB。
求證:PA=PB。
分析:想證明 PA=PB,可先證明△PMA  △PMB。
要證明△PMA  △PMB,請想想看:
(1) 「已知條件」有哪些? (2) 依據哪一個「全等三角形的判別性質」?
證明:(1) 在△PMA 與△PMB 中
因為
AM = BM
∠PMA=∠PMB=90°
PM = PM
所以
(2) 由
推知
△PMA  △PMB
(已知)
(已知)
(公用邊)
( SAS 全等性質)
△PMA  △PMB
PA
= PB
(對應邊相等)
證明「線段之中垂線判別性質」:
與線段兩端點等距離的點,必在此線段的中垂線上。
已知:如右圖,PA=PB,M 是 AB 的中點,連接 PM。
求證:PM⊥ AB。
分析:要證明 PM⊥ AB ,只需證明△PMA  △PMB。
請想一想△PMA 和△PMB 會不會全等?
證明:(1) 在△PMA 與△PMB 中
PA = PB
因為
(已知)
(M 為 AB 中點)
AM = BM
(公用邊)
PM = PM
所以 △PMA  △PMB
( SSS 全等性質)
(2) 由
△PMA  △PMB
推知 ∠ PMA =∠ PMB= 1× 180°=90 ° (對應角相等)
2
即
PM⊥ AB
在筆記本上畫一個圓,我們
知道兩平行線 L1、L2 處處等距,
試問:L1 與 L2所截的圓弧會不會
相等呢?
弧長的量測較不容易,請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弧長與
圓周角」有何種關係呢?
學習證明(平行弦夾等弧)
已知:AB、CD 是圓 O 的兩弦,AB // BD。
求證:AC =BD。
分析:連接 AD,想證明 AC=BD,
可先檢視這兩個圓弧所對的
圓周角是否相等。
1
ADC (圓周角等於所對圓弧的一半)
證明:因為
2 AC =∠
1
BC =∠ BAD (圓周角等於所對圓弧的一半)
2
∠ ADC =∠ BAD (內錯角相等)
1
所以
AC = 1 BD
2
2
BD
即 弧 AC =弧___
已知:AB、CD 是圓 O 的兩弦,AB // CD。
求證:AC=BD。
證明:因為 AB // CD,
所以 弧 AC =弧 BD
故
AC = BD
(平行弦夾等弧)
(等弧對等弦)
如右圖,過圓內一點 P,任意作兩條
弦 AB 與 CD,仔細觀察,你是否發現:
(1) △PAC 與△PDB 會相似?
(2) 如果 PA=4,PB=6,PD=3,
你能推知 PC 的長嗎?
學習證明(圓冪定理)
已知:如右圖,圓 O 的兩弦
、
相交於 P 點。
求證:(1) △PAC ~ △PDB。
(2)
×
=
×
。
分析:要證明:△PAC ~ △PDB,
(1) 請想一想,可引用哪一個相似三角形的判別性質?
(2) 先把「線段乘積」化成「線段的比」:
:
=
: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性質。
學習證明(圓冪定理)
已知:如右圖,圓 O 的兩弦
、
相交於 P 點。
求證:(1) △PAC ~ △PDB。
×
(2)
=
×
。
證明:(1) 先證明△PAC ~ △PDB
因為
∠A
= ∠D
(BC 所對之圓周角)
∠C
= ∠B
(AD 所對之圓周角 )
所以 △PAC ~ △PDB
(2) 次證明
×
=
( AA 相似性質)
×
因為
△PAC ~ △PDB 。
所以
PA : PD = PC : PB
(對應邊成比例)
即
PA × PB = PC × PD
(內項之積等於外項之積)
已知:如右圖,通過圓 O 外一點 P,作兩條割線,
分別與圓 O 交於 A、B 及 C、D 兩點。
求證:(1) △PAD ~ △PCB。
(2) PA × PB=PC × PD。
證明:(1) 先證明△PAD ~ △PCB
∠D = ∠B
因為
( AC 所對圓周角)
∠P = ∠P
(公用角)
所以 △PAD ~ △PCB
( AA 相似性質)
(2) 次證明 PA × PB = PC × PD
因為 △PAD ~ △PCB。
所以 PA : PD = PC : PB (對應邊成比例)
PA × PB = PC × PD (內項之積等於外項之積)
即
〔活動四〕與隨堂練習的結論統稱為圓冪定理。
1. 幾何推理與證明:
(1) 根據「已知條件」及一些「已知為正確的幾何性質」,步步有據地
推導出結論,稱為幾何推理。
(2) 幾何推理的過程叫做證明。
2. 「證明」之前的「分析」,是想從
「已知條件」到「結論」之間建立
一條相繫的「思路」,以提供證明
的方向及書寫的步驟(分析的內容
不一定要寫在內文裡)。
1. 在右圖中,若∠A=∠D,∠B=∠F,試問
還須加上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條件,就可使
得△ABC  △DFE?(答案不只一個)
(A) AB=DF
(B) AC=DE
(C) BC=EF
(D) ∠C=∠E
(A) (B) (C)
2. 在右圖中,若 AB=DE,∠A=∠D,試問
還須加上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條件,就可使
得△ABC  △DEF?(答案不只一個)
(A) BC=EF
(C) ∠B=∠E
(B) (C) (D)
(B) AC=DF
(D) ∠C=∠F
3. 在右圖中,已知∠1=∠2,OA=OB,
試問△OPA  △OPB 成立嗎?
如果是成立,你引用哪一個「三角形
全等性質」?
因為∠1=∠2,OA=OB,OP=OP,
所以△OPA △OPB(SAS 全等性質)
4. 在右圖中,已知 AB=DC,AC=DB,
試問△ABC  △DCB 成立嗎?
如果是成立,你引用哪一個「三角形
全等性質」?
因為 AB=DC,AC=DB,BC=BC,
所以 △ ABC △ DCB(SSS 全等性質)
5. 已知:如右圖,
圓 O 與圓 O' 相交於 A、B 兩點。
求證:連心線 OO' 是 AB 的中垂線。
證明:因為
OA = OB
故 O 點在 AB 的中垂線上
(圓 O 的半徑)
因為
(圓 O' 的半徑)
O'A = O'B
故 O' 點在 AB 的中垂線上
(中垂線判別性質)
(中垂線判別性質)
因此連心線 OO' 是 AB 的中垂線
6. 已知:如右圖,∠AOB中,OC=OD,CP=DP。
求證:OP 平分∠AOB ( 即∠COP=∠DOP )。
證明:(1) 在△OPC 與△OPD 中
因為
OC = OD
(已知)
CP
= DP
(已知)
OP
= OP
(公用邊)
所以 △OPC  △OPD
(2) 由
( SSS 全等性質)
△OPC  △OPD
推知 ∠ COP=∠
DOP (對應角相等)
本節已結束。
請點選數學小博士→
離開投影片。
L
已知:如右圖,
1 3
直線L1、L2被直線L所截,
∠1 + ∠2=180°。
2
求證:L1 // L2。
證明:因為∠3=180° - ∠1
∠2= 180° - ∠ 1 (已知)
所以∠__=∠__
3
2
L1 // ___
L2
___
(同位角相等)
L1
L2
在直徑為 a 的圓上依順時針方向取 A、B、C、D
四點,已知
//
,
≠
,且
與
交於 P 點,請問下列哪一個是正確的?
=
(A)
(B) AP = CP
(C)
(D)
=a
(
+
)= a
《91.基測(二)第26題》
已知: 與
相交於 O 點, =DO,
=CO。
求證:
//
。
分析:(1) 回想平行線有哪些判別性質。如果要
證明
//
,可以先證明哪些角相等?
(2) 要證明∠B=∠C,可以先證明
哪兩個三角形全等?
證明:
A
1. 如右圖,
//
為∠ABC的平分線,
。求證:
=
。
證明:
D
B
2. 承「活動二」的已知條件,
求證:∠APM=∠BPM。
證明: 由 [活動二] 可知△PMA
故∠APM=∠BPM。
△PMB,
E
C
L
如右圖,L為
⊥
P在L上,
求證:
證明:
的垂直平分線交
=
,
。
⊥
於M,
。
P
D
C
A
M
B
如右圖,在圓上取A、B、C、D、E、F
六點,
// , // , // ,
已知AB=60°,CD=80°,EF=100°,
求∠A=?
[解] 70°
C
1. 如右圖,有一圓形游泳池,
隔出
一部分為戲水區,
、
為兩條
等長的拉繩。如果
=BQ=6 cm,
=14 cm,CP=10 cm,求
A
P
E
D
的長。 22cm。
2. 如右圖,已知圓形劇場地板上的一條
線段AB與舞台的邊緣
如果
求
B
Q
交於P點,
D
B
P
=4,CP=36,BP=24,
的長。 AP=6。
C
A
2
3。
。
四邊形ABCD中,已知 = ,
試證對角線 、 互相平分。
[解]
//
,
如右圖,某隧道截面是直徑
=5公尺的半圓
形。若某卡車的車寬
B
F
=3公尺,且
∠ABC=90°,
3
則此卡車離地面的高度 A 1 D
E 1 C
最多為幾公尺?
[解] 2公尺。
《90.基測(一)第25題》
A
已知:如右圖,在△ABC中,AD=BD,
D
AF=CF,BE=CE。
求證:AE與DF互相平分。
B
證明:連接DE、EF,在四邊形ADEF中,
F
E
C
因為 AD // EF ( 三角形兩邊中點連線性質 )
AF // DE ( 三角形兩邊中點連線性質 )
所以四邊形ADEF是 平行四邊形 ,
可知兩條對角線 AE 與 DE 互相平分。
1. 如右圖,
為圓O的切線,A為切點,
為圓O的割線,交圓O於B、C點。
試證:
B
2=
×
P
證明:
2. 承上題,若
=4,
=5,求
C
O
A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