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兩圓的位置關係
自 我 評 量
圓是經常看到的平面圖形,如圖2-1,以一
定點O 為圓心,OP 長為半徑畫圓,將此圓稱為
圓O。
圖2-1
一圓將所在的平面分成圓的內部、圓周、圓
的外部。如圖2-2,A點在圓內、B 點在圓上、C點
在圓外。
圓的外部
圖2-2
分別連接圖2-2 中的 OA 、 OB 、 OC ,若圓O
半徑為r,則 OA <r、OB =r、 OC >r。也就是
:
點與圓的
位置關係
A點在圓內
B點在圓上
C點在圓外
小於半徑
(OA<r)
等於半徑
大於半徑
( OB
=r) ( OC>r)
圖示
點到圓心
的距離
已知圓O半徑為5,且D、E、F三點與此圓心O
的距離分別為4、5、8,試判斷D、E、F三點
與圓O的位置關係:(填入圓內、圓上或圓外
)
圓內
(1) D點在______。
(3) F點在______。
圓外
圓上
(2) E點在______。
已知圓O半徑為5,且D、E、F三點與此圓心O
的距離分別為4、5、8,試判斷D、E、F三點
與圓O的位置關係:(填入圓內、圓上或圓外
)
(1)∵ OD=4<圓O的半徑 ∴ D 點在圓內
(2)∵ OE=5=圓O的半徑 ∴ E 點在圓上
(3)∵ OF=8>圓O的半徑 ∴ F 點在圓外
1 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如右圖,坐標平面上三點
A(3,3)、B(-4,0)、
C(1,-2),若以原點O
為圓心,半徑為4畫一圓
,試判斷A、B、C三點與
圓的位置關係。
解 ∵O(0 , 0)為圓心,由兩點距離公式知:
(1) OA  ( 3  0 )2  ( 3  0 ) 2  18>4(半徑)
∴ A 點在圓外。
解 ∵O(0 , 0)為圓心,由兩點距離公式知:
B點的
(2) OB =│( 0-(-4)│=4(半徑)
y坐標是0
∴ B 點在圓上。
解 ∵O(0 , 0)為圓心,由兩點距離公式知:
(3) OC  ( 1  0 )2  (  2  0 ) 2 
∴ C 點在圓內
5 <4(半徑)
在坐標平面上,若圓 O 的圓心在原點,且 A
(-3 , 4)在圓 O 上,試求圓 O 的半徑。
∵A點在圓上
∴圓O的半徑= OA
2
(

3

0
)
(40)
=
2
5
如圖2-3,在平面上,一圓與一直線的位置
關係有三種情形:不相交、只交於一點或交於
兩點。
不相交
只交於一點
圖2-3
交於兩點
1. 不相交:
如圖2-4,若直線L與圓O不
相交,則L上的點都在圓O
外。
圖2-4
2. 只交於一點:
如圖2-5,若直線L與圓O只交
於一點P,則L稱為圓O的切
線,P點稱為切點。
圖2-5
3. 交於兩點:
如圖2-6,若直線L與圓O交
於A、B兩點,則L稱為圓O的
割線。
圖2-6
如圖2-7,直線L外的任一點
A與直線L上各點的連線段,以
垂直於直線L的線段 AH 最短,
此線段的長度稱為點A到直線L
的距離。
圖2-7
前面學過,可以用「點到圓心的距離與圓
半徑的大小關係」,判別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同樣地,也可以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半
徑的大小關係」,判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如圖2-8, CD 通過圓心
O,且交圓O 於C、D 兩
點。
圖2-8
若一直線L垂直 CD ,如圖2-9(a)。
圖2-9(a)
圖2-9(b)
圖2-9(c)
1.在圖2-9 (a)中,L與圓O交於兩點,此時圓心O
到L的距離小於半徑。
圖2-9(a)
圖2-9(b)
圖2-9(c)
2.將L逐漸向D點移動,並保持與 CD 垂直。當L
通過D點時,圓心 O 到 L 的距離等於半徑,如
圖2-9(b)。
圖2-9(a)
圖2-9(b)
圖2-9(c)
3.再將L向右移動,並保持與 CD 垂直。當L與圓
O 不相交時,圓心O到L的距離大於半徑,如
圖2-9(c)。
圖2-9(a)
圖2-9(b)
圖2-9(c)
在圖2-9 (b)中,若L通過D點,且垂直 OD ,
則L是否必為圓O 的切線呢?
如果在L上任取異於D的一點
Q,則O、D、Q 三點可形成一個
直角三角形,如圖2-10,其中OQ
為斜邊,所以 OQ >半徑 OD ,故
Q 點在圓外。也就是說,L 與圓
O 不可能有第二個交點,根據「
圓的切線與圓只有一個交點的定
義」,所以L為圓O的切線。
圖 2-10
反過來說,如果L是圓O的切線,則除了D
點外,L上的其他任一點Q'都會在圓外,因此
OQ ' >半徑 OD ,也就是說, OD 是圓心到直線L
的最短距離,所以 OD ⊥ L。
因此,圓與切線間具有下列兩個性質:
(1)一圓的切線必垂直於圓心與切點的連線。
(2)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等於圓的半徑。
由上面的討論可知,要畫出通過圓O 上
一點 A 的切線,只要連接 OA ,再作通過A
點且與 OA 垂直的直線即可。
如圖,A 點在圓O 上,請利用尺規作圖,畫
出過 A 點的切線。
如果以r表示圓的半徑,d表示圓心到直線的距
離,則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下列三種情形:
交於一點
直線與圓 交於兩點
(相切)
的位置關 (直線是圓
係
的割線) (直線是圓的切線)
不相交
圖示
d和r的
大小比較
d<r
d=r
d>r
圓O的半徑為10,若圓心到三直線L1 、L2 、L3
的距離分別為5、10、13,請問L1、L2、L3與圓
O分別有幾個交點?
(1)圓心到L1的距離=5<圓O 的半徑
∴ L1與圓O有2個交點
(2)圓心到L2的距離=10=圓O 的半徑
∴L2與圓O只有1個交點
(3)圓心到L3的距離=13>圓O 的半徑
∴L3與圓O沒有交點
如圖2-11,從圓外一點P到
此圓作一切線,A為切點,則 PA
稱為P點到圓O的切線長。
如何利用尺規作圖,從圓外
給定的一點向此圓作切線,我們
將在下一節中討論。現在讓我們
來看看一些關於切線長的問題。
圖2-11
2 求切線長
如右圖,PA 與圓O 切於A 點,
已知圓O的半徑為5,OP =10,
試求切線長 AP 。
解 如右圖,連接 OA。
∵ OA為圓O 的半徑,∴
=5,
OA
又 PA 與圓相切於A 點,
∴ OA  PA,故△OPA為直角三角形。
根據勾股定理:
AP 

OP 2  OA 2
10 2  52  5 3
如右圖,圓O外一點P, AP
與圓O 切於A點,已知 OP =
13, AP =12,試求圓O的
半徑。
連接 OA ,則 OA  PA
∴ OA  OP 2  AP 2  13 2 122  5
即圓O的半徑為5
如圖2-12, OP 通過圓心O,A 點為圓O上任
一點,且A 點不在 OP 上,B 點為A 點對 OP 的對
稱點,由對稱的概念知 OP 為 AB 的垂直平分線,
且 OA = OB ,因為OA 為半徑,所以 OB 也是半徑
,因此B 點也在圓O上,故 OP 為圓O的對稱軸。
由上可知,圓是一個線對稱圖形,有無限
多條對稱軸,而且都會通過圓心。
圖2-12
如圖2-13,設 PA 為圓O的切線,A為切點,
以 OP 為對稱軸,沿著 OP 對摺,可找到 A 點的
對稱點 B,因為∠OAP=90°,所以∠OBP=90°
,因此B點也是切點,且
為 PA 的對稱邊,
PB
∠BPO 為∠APO的對稱角。所以 PA = PB 且
∠APO=∠BPO。
圖2-13
由上面的說明可知:
如圖2-14, PA、 為圓O
PB
的兩切線,A、B 為切點,
則 PA
= ,∠APO=∠BPO。
PB
3 切線長的應用
如右圖, AD 、BC 、CD 分別切
圓O 於A、B、E 三點,且 AB 為
圓O 的直徑,已知 AD =3,BC
=5,回答下列問題:
(1) 試求 CD 。
(2) 試說明∠DOC=90°
(1) 試求 CD 。
證明
(1)連接 OD 、OC 。
CD = DE + CE
= AD +BC (圓外一點到此圓兩切線長相等)
=3+5=8
證明
(2) 試證∠DOC=90°
(2)∵ AD、 BC、 CD分別切圓O 於A、B、E 三點,
∴∠1=∠2,∠3=∠4且
OA ,AD OB ,BC
因此 AD // BC , ∠ADE + ∠BCE =180°
(∠1+∠2)+(∠3+∠4)=180°
2∠2 + 2∠3 =180°
∠2 + ∠3 =90°
故∠DOC=90°
4 切線長的應用
如右圖,四邊形ABCD的四邊
分別與圓O 切於P、Q、R、S
四點,試證 AB +CD = AD
+ BC 。
證明
(1)∵ AB、 BC、 CD、 AD分別與圓O 切於P、Q、
R、S 四點,
∴ AP = AS, BP= BQ,
CQ =CR ,DR = DS
證明
(2) AB +CD =( AP + BP )+(CR +DR )
=( AS+ BQ)+(CQ + DS )
=( AS+ DS )+(BQ +CQ)
= AD +BC
即 AB +CD = AD + BC 。
在例題4中,四邊形 ABCD 的四邊分別與
圓 O 相切,我們稱四邊形ABCD 為圓O 的外切
四邊形,且稱圓O 為四邊形ABCD 的內切圓。
如右圖,四邊形ABCD 為圓O 的外
切四邊形, AB =2x+1, BC =2x
+3,CD =4x-2, AD =3x-2,
試求x 之值。
∵四邊形ABCD 為圓O 的外切四邊形
∴ AB+ CD= AD+ BC
(2x+1)+(4x-2)=(3x-2)+(2x+3)
x=2
如圖2-15,AB 為圓O 的弦, OM  AB
於M,則 OM 的長度稱為 AB 的弦心距。習
習慣上 OM 既可表示這條線段。在本書中,
我們將以弦心距表示圓心到此弦的垂垂直
線段,也代表此線段的長度。
圖2-15
5 弦心距垂直平分弦
搭配習作P.27基礎題4
如右圖, AB 是圓O中的一弦, CD 為
直徑,且 CD  AB ,試證 AM =BM 。
證明 (1)如右圖,連接 OA 、 OB 。
(2)∵ CD  AB,
∴∠1=∠2=90°。
證明 (3)在△AOM 與△BOM 中,
∵∠1=∠2=90°,
=
OM
,
OM
(半徑),
∴△AOM △BOM(RHS),
∴ AM = BM 。
由例題5可知:
一弦的弦心距垂直平分此弦。
=
OA
.
OB
搭配習作P.27基礎題5
6 弦心距的應用
如右圖,弦AB 的弦心距 OP =3,
AB
=6 3,試求圓O 的半徑。
解 ∵ OP為弦 AB 的弦心距,
∴ OP垂直平分弦 AB,
1
1
BP = 2 . AB = 2 .6 3 = 3 3
連接 OB ,依據勾股定理:
OB 
BP
2
 OP
2
故圓O 的半徑為6。

(3 3)  3  6
2
2
已知 AB 為圓O 上的一弦,若 AB 的弦心距為6,圓
O 的半徑為10,試求 AB 。
AB  2
弦心距
2
半徑
2
 弦心距
 2 10  6  16
2
2
2
 2 10  6  16
2
2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弦長與弦心距之間的關係:
已知圓O 的半徑為r,AB 、CD 為圓O 上的兩弦,
OM 、 ON 分別為 AB 、CD 的弦心距。
1. 若 OM = ON :
如圖2-16,OM  AB , ON  CD
1
1
且 AM = 2 AB , CN = 2 CD 。
設 OM = ON =m,
根據勾股定理可知:
圖2-16
、
1.
AM 
OA  OM
CN 
OC  ON
2
2
2
2

r m

r m
2
2
2
2
∴ AM = CN, 故 AB = CD。
反之,若 AB = CD =a,
則 AM = 12 AB = 1 a,CN = 12 CD = 12 a,
2
根據勾股定理可知:
OM 
ON 
OA  AM
2
OC  CN
∴ OM = ON
2
2
2


r (
2
r (
2
1
2
1
2
a)
a)
2
2
我的成功歸功於精細的思考,只有不斷地思考,才
能到達發現的彼岸。
—牛頓(Sir Isaac Newton,1642-1727)
2. 若 OM > ON :
如圖2-17, OM  AB , ON  CD
1
1
且 AM =2 AB , CN = 2 CD 。
,
設 OM =m,ON =n,
根據勾股定理可知:
圖2-17
AM 
OA  OM
CN 
OC  ON
2
∵m>n,∴
2

r m

r n
2
2
r  m<
2
2
2
2
2
2
r  n,
2
2
即 AM < CN ,
故 AB < CD 。
圖2-18
反之,如圖2-18,若 AB =a, CD =b,且a>b,
1
1
1
1
則 AM = 2 AB = 2 a,CN = 2 CD = 2 b,
根據勾股定理可知:
OM 
ON 
OA  AM
2
OC  CN
2

2
2

∵a>b,
∴
r (
2
1
2
a )<
2
即 OM < ON 。
r (
2
r (
2
1
a)
2
2
1
2
2
r ( b)
2
1
2
2
b ),
由上面的說明可知:
(1)在同一圓中,弦心距相等,則所對應的弦相等;反之亦然。
(2)在同一圓中,弦心距愈短,則所對應的弦愈長;反之亦然。
前面討論過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接下來
探討兩個圓的位置關係。
同時通過兩圓圓心的直線稱為連心線,兩
圓圓心間的距離稱為連心線長。如圖2-19,直
線L為圓O1與圓O2的連心線,而 O 1O 2 為連心線
長。
在圖2-19中,大小兩圓的半徑分別為r1和
r2,且r1>r2。圓O1與圓O2不相交,圓O1與圓
O2稱為外離,此時 O1O2 >r1+r2。
圖2-19
兩圓外離
在圖2-20中,若連心線L分別交圓O1 與圓O2 於
A、B 與C、D 四點。過B、C、D 三點分別作圓O1與
圓O2的切線M1、M2及M3,由於圓心與切點的連線垂
直於過此切點的切線,所以切線M1、M2及M3都垂直
於直線L。
圖2-20
如果將圓O2沿著連心線L往左移動,並保持切線M2
與連心線L垂直。如圖2-21,圓O2逐漸靠近圓O1,直到
切線M1及M2重合,此時兩圓恰好交於一點(B、C兩點
重合),此點稱為兩圓的切點,圓O1與圓O2稱為外切,
此時
=r
O
1O12+r2。
圖2-21
兩圓外切
如圖2-22,圓O2沿著L繼續往左移動,直到兩圓交
於E、F兩點,此時E、O1、O2可形成一個三角形,根
據「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
邊」的性質,可得r1+r2>O1O2 且r1-r2< O1O2 ,即r1
-r2< O1O2 <r1+r2。
圖2-22
兩圓交於兩點
如圖2-23,圓O2沿著L繼續往左移動,直到切線M1
及M3重合,此時圓O2與圓O1再度交於一點(B、D 兩點
重合),此點也稱為兩圓的切點,圓O1 與圓O2 稱為內
切,此時 O1O2 =r1-r2。
圖2-23
兩圓內切
如圖2-24,圓O2沿著L繼續往左移動,直到圓O2
在圓O1的內部,且兩圓不相交,圓O1與圓O2稱為內
離。若兩圓心不重疊,此時 O1O2 <r1-r2。
圖2-24
兩圓內離
如圖2-25,當圓O2與圓O1的圓心重疊,圓O1與
圓O2稱為同心圓,此時 O1O2=0。
圖2-25
同心圓
由上面的說明可以知道:
(1)比較兩圓的連心線長與兩圓半徑的和或差,即可判
斷兩圓的位置關係。
(2)兩圓外切或內切時,連心線必通過切點。
若圓O1與圓O2半徑相等,則圓O1與圓O2稱為
等圓。在等圓中,兩圓是否會有外離、外切、交
於兩點、內切或內離的位置關係?
等圓有外離、外切與交於兩點的位置關係
7 兩圓的位置關係
搭配習作P.24~25基礎題6~9
在坐標平面上,圓O1、圓O2的半徑分別為8和6,其
連心線長為 34 ,則圓O1和圓O2的位置關係為何?
解
∵ 8-6< 34 <8+6,
∴圓O1和圓O2交於兩點。
在坐標平面上,圓O1和圓O2的半徑分別為
、 ,
其圓心坐標分別為O
4 2 2 2
1(4,12)和O2(-2,6),則此
兩圓的位置關係為何?
O1O2  ﹝4  (2)﹞  (12 6 )
2
2

兩圓半徑和= 4 2 +2 2 = 6 2
故兩圓的連心線長=兩圓半徑和
即兩圓外切
6 6 6
2
2
2
平面上,若一直線同時與兩圓相切,且兩圓均在
此直線的同側,則此直線稱為這兩個圓的外公切線,
如圖2-26,直線 L 是圓O1和圓O2的外公切線,而AB
為兩圓的外公切線長。
圖2-26
平面上,若一直線同時與兩圓相切,且兩圓在此
直線的異側,則此直線稱為這兩個圓的內公切線,如
圖2-27,直線M是圓O1和圓O2的內公切線,而 CD 為兩
圓的內公切線長。
圖2-27
兩圓的外公切線或內公切線,統稱為這兩圓的公切線。
兩圓的位置,與其內、外公切線數量的關係如下表:
兩圓的
位置關係
外公切線
的數量
內公切線
的數量
外離
2條
2條
外切
2條
1條
圖示
兩圓的
位置關係
外公切線
的數量
內公切線
的數量
交於兩點
2條
0條
內切
1條
0條
內離
0條
0條
圖示
8 求外公切線長
搭配習作P.29基礎題10
如右圖,直線L與兩圓分別切於A、
B 兩點,已知 O 1 A =8,O 2 B =3,
O1O 2 =13,試求 AB 。
解 如右圖,作 O 2 H  O1 A 於H,
∴∠ O1HO2=90°。
又∠HAB=∠O2BA=90°,
∴四邊形HO2BA 為長方形。
O1H = O 1 A - HA = O 1 A - O 2 B
=8-3=5
解 在直角三角形O1O2H中:
O 2H 
O1O2
2
 O1H
∴ AB = O 2 H=12。
2

13  5  12
2
2
如右圖,直線L 與兩圓分別切
於A、B 兩點,已知 O 1 A =5,
O 2 B =2, AB =6,試求 O1O 2
作 O2H 於H
O1A
∴四邊形HO2BA為長方形
O=
1H -
O1A
=
HA
-O1A
O2 B
=5-2=3
O=
2H =6
AB
O1=
O2
O1H
2
 O2H
2

3 6 3 5
2
2
9 求內公切線長
搭配習作P.29基礎題11
如右圖,直線L 與兩圓分別切於A、
B兩點,已知 O 1=10,
=5,
A
O 2B
O1O
2
=25,試求
。
AB
證明 如右圖,作 O1H  O 2 B 於H,
∴∠O1HO2=90°,
又∠O1BA = ∠HBA =90°,
∴四邊形ABHO1為長方形,
證明 O 2 H = O 2 B + BH
=O 2 B + AO 1 =5+10=15
在直角三角形O1O2H 中:
O 1H 
O1O2
2
 O2H
∴ AB = O1H =20。
2

25  15  20
2
2
如右圖,直線L 與兩圓分別切於A、
B兩點,已知 O 1 A =5,O 2 B =3,
AB =10,試求 O1O 2。
作 O2H  O1A 於H
∴四邊形ABO2H 為長方形
O2H= AB =10
O1H=O1A + AH = O1A+ O2B =5+3=8
O1O2 =
O1H
2
 O2H
2

8  10  2 41
2
2
1. 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1)若點在圓內,則點到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
(2)若點在圓上,則點到圓心的距離等於半徑。
(3)若點在圓外,則點到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
2.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1) 若直線與圓不相交,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大於半徑。
(2) 若直線與圓只交於一點,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於半徑。
(3) 若直線與圓交於兩點,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小於半徑。
3. 切線:
(1)圓心與切點的連線必垂直於過此切點的切線。
(2)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等於圓的半徑。
(3)圓外一點到此圓的兩切線長相等。
4.圓外切四邊形與內切圓:
如圖2-28,四邊形ABCD的四邊分
別與圓O相切,則四邊形ABCD稱
為圓O的外切四邊形,圓O稱為四
邊形ABCD的內切圓。
圖2-28
5. 弦心距:
(1) 一弦的弦心距垂直平分此弦。
(2) 在同一圓中,弦心距相等,則其所對應的弦相等;
反之亦然。
(3) 在同一圓中,弦心距愈短,則其所對應的弦愈長;
反之亦然。
6. 連心線:
(1) 同時通過兩圓圓心的直線稱為連心線。
(2) 兩圓圓心間的距離稱為連心線長。
(3) 兩圓外切或內切時,連心線必通過切點。
7. 兩圓的位置關係:
兩圓的位置關係有外離、外切、交於兩點、內切、
內離等情形。
8. 公切線:
同時和兩圓相切的直線稱為此兩圓的公切線。
9. 兩圓位置關係與公切線數量:
如果圓O1半徑為r1,圓O2半徑為r2,且r1>r2,圓
O1與圓O2的連心線長為 O1O 2,則:
兩圓的
位置關係
係(r1>r2)
公切線
數量
外離
O1>r
O 2 1+r2
4條
外切
=r21+r2
O1O
3條
圖示
、r
O1O
2 1、r2的關
兩圓的
位置關係
交於兩點
圖示
、r
O1O
2 1、r2的關係
(r1>r2)
r1-r2<O1O
<2 r1+r2
公切線
數量
2條
兩圓的
位置關係
圖示
O1O
2 、r 的
、r
1
2
關係
(r1>r2)
公切線
數量
內切
O1O 2 =r1 -r2
1條
內離
<r1 -r2
1條
O1O 2
2-1 自我評量
1.如右圖,四邊形OABC 中,∠A 和∠C 均為直角, OA=24,
AB =7,BC =15,回答下列問題:
(1)試求 OC 。
(2)若以O 點為圓心, OA 為半徑畫圓,則A
、B、C三點會分別落在圓內、圓上或圓外?
(1)連接 OB, OB= OA 2  AB 2  24 2  7 2  25
2
2
2
2
OC =
OB  BC  25  15  20
(2) OA =半徑,∴A 點在圓上
OB =25>半徑,∴B 點在圓外
OC =20<半徑,∴C 點在圓內
2. 若圓O的直徑為10,圓心到三條直線L1、L2、L3 的距離
分別為3、5、7,回答下列問題:
(1) 這三條直線中,哪一條是切線?哪一條是割線?
(2) 已知直線M恰好與圓O交於一點,試求圓心O到M的
距離。
(1) 圓O的直徑為10,∴半徑=5
又圓心到L1的距離為3<半徑
圓心到L2的距離為5=半徑
圓心到L3的距離為7>半徑
故L2為切線,L1為割線
2. 若圓O的直徑為10,圓心到三條直線L1、L2、L3 的距離
分別為3、5、7,回答下列問題:
(1) 這三條直線中,哪一條是切線?哪一條是割線?
(2) 已知直線M恰好與圓O交於一點,試求圓心O到M的
距離。
(2) M與圓O只交於一點
故M為切線,M 到圓心的距離=半徑=5
3.如右圖,AP 與圓O 切於A 點,已知圓O的半徑為6,
PO =12,試求 PA 及△OPA 的面積。
連接 OA , PA = OP 2  OA 2  12 2  6 2  6 3
1. 6 3.6= 18 3
△OPA= 1
.
.
=
2 PA OA
2
答:PA= 6 3 , △OPA = 18 3。
4. 如右圖,等腰梯形ABCD 為圓O 的外切四邊形,若
AD
// BC , AD =3, BC =5,試求
圓O 的半徑。
ABCD為圓O的外切四邊形
∴ AB+ CD= AD+ BC=3+5=8
又ABCD 為等腰梯形
∴ AB= CD=4
作 DE  BC 於E 點,∴ CE=1
2
2
2
2
DE = CD  CE
 4  1  15
1
15
圓O 的半徑= 2 DE = 2
5.如右圖, AB 為圓O上的一弦, OP 為 AB 的弦心距,
若圓O的半徑為10, AB =16,試求 OP 。
1
PB= 2 AB =8
連接 OB
OP= OB
2
 PB
2

10  8  6
2
2
答:6。
6.若半徑分別為7、5 的兩圓交於兩點,試問此兩圓的連
心線長可以是下列哪些長度?(請圈起來)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
∵兩圓交於兩點
∴7-5<連心線長<7+5
2<連心線長<12
7.在坐標平面上,圓O1與圓O2的半徑分別為6、4,其
圓心坐標分別為O1(6,-3)和O2(0,5),則圓O1
和圓O2的位置關係為何?
O1O2 = ( 6  0)  ( 3 5)
2
2
 10
圓O1與圓O2的半徑和=6+4=10= O1O2
∴圓O1與圓O2外切
8.如右圖,圓O1和圓O2兩圓外切,直線L 與圓O1和圓O2
分別切於A、B兩點,且圓O1半徑為5,圓O2半徑為3,
試求
。
AB
作O2D  O1A 於D
∴ABO2D 為長方形
O1D =O1A - DA = O1A - O2B =5-3=2
AB = O2D =
O1O2
2
 O1D
2

8  2  2 15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