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教學_教材與對話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活化教學_教材與對話式

數學領域活化教學研習
國家教育研究院
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鄭章華
2013.05.22
• 觀課討論
• 數學活化教學





對話式形成性評量
數學探索活動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數學創造力教學
數學教學活動分享
對話教學實作
• 入班觀課至少15分鐘
• 運用「師生對話編碼表」紀錄課室對話
• 紀錄教師提問的特色與觀察回饋
數學課堂對話編碼表
問題層次
高層次問題
低層次問題
類
賦予意義
修正
推理
臆測與發明
連結與應用
計算
填空
程序
回憶
短答
修辭性問題
別
觀課討論
• 請小組報告:
授課老師的高層次問題、低層次
問題與修辭性問題的比例
授課老師的教學/提問特色
例如:問題類型、待答時間
教師提問
• Black, Harrison, Lee, Marshall,& Wiliam
(2002)等人的研究指出師生對話是以一問一答的
快速步調進行,教師仍未給學生充分的待答時間。
• Sullivan與Clarke(1991)對於數學課室師生對話
文獻的回顧指出,老師問的問題大多數為低層次
問題。
• 大部分教師的提問仍是由短答與低層次問題所組
成,學生僅需要回憶事實、規則以及程序
(Ai,2002; Graesser & Person,1994)。
教師提問(續)
• 即便是接受課程改革想法的老師,其師生對話仍
圍繞在程序性知識,而做數學只是記住程序以及
應用這些程序找出正確答案的過程(Spillane &
Zeuli,1999)。
• Tobin (1984)針對待答時間研究的文獻回顧指出,
當教師給予學生較長的待答時間,師生對話的品
質就有顯著的改善。
教師提問(續)
• Sullivan與Clarke(1991)指出雖然學者們對於教師提問與
學生學習的關聯沒有一致的看法,不過皆同意高層次問題
對於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 Sullivan與Clarke(1991)認為高層次問題特徵:
• 不僅是事實回憶或技巧再現
• 學生能從回答問題中學習,而教師能從回答瞭解學生的學習
狀況
• 開放性的答案
• Hiebert與Wearne(1993)則是認為高層次問題要求學生推理
與綜合不同想法。
形成性評量現代觀點
• 強調整合教學與評量
(Crockett, 2007; NCTM, 2000; NCTM, 1995;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8)
• 利用提問評量學生的學習理解
(Crockett, et al. 2009; Minstrell & Zee, 2003; QCA, 2003; Ruiz-Primo &
Furtak, 2007; Vanderhye, & Demers, 2007).
• 例如:提問13是不是質數?
• Erickson (2007)定義描述這類形成性
評量為近側性形成性評量 (proximal formative
assessment)。
形成性評量的結構(Wiliam & Thampson, 2008)
教師
支持
同儕
支持
自我
支持
形成性評量的結構(Wiliam & Thampson, 2008)
學習者往何處去?
學習者目前在哪裡?
如何到達目標?
• 設定學習單元目標與每堂課的子目標
• 教師若對於學習目標的理解不夠精確,學生的學習常會
往無預期的方向移動(Brookkart, 2005)
• 根據學習目標設計與組織教材
• 思考學習困難與迷思概念何時與何處可能會出現,而決
定評量時機與工具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代數學習為
例:3+x=?
• 與學生分享、釐清與溝通學習目標和成功的標準。
形成性評量的結構
學習者往何處去?
學習者目前在哪裡?
如何到達目標?
• 運用適當的工具在特定的時刻,探索與瞭解學生的學習
進展。
• 運用討論、學習活動、學習任務或是任何能引出學習証
據的活動 。
• 以「3+x=?」為例,如果學生回答:「等於3x」
你的回應是:「???」
已有研究者開發出「學習進展」工具 協助教
師形成性評量實務。
形成性評量的結構
學習者往何處去?
學習者目前在哪裡?
如何到達目標?
形成性評量中重要且關鍵的階段。
教師給予學生回饋或是修正教學以促進學習。
向前回饋(Prospective feedback)與回溯回饋
(retrospective feedbacks) (Wiliam, 2007) 。
教師教學要在質的方面有相當大的調整,並考
慮學生的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
針對程度好的學生給予加速學習。
對話式形成性評量(DAP)
DAP發生在教學期間,其目的在促進學生
的學習,其核心概念在於將評量「嵌入」
教學當中。
重要組成(Tunstall & Gipps, 1996)
 提問 (questioning)
 回饋 (feedback)
從學生回答蒐集「從評量而得的證據」
(assessment-based evidence)(Popham, 2008),
由證據做出適當決策即時調整教學
DAP概念架構
收斂性評量
證據蒐集 教師監控學生是否
有根據
的行動
知道、瞭解或能完
成一個事先決好的
任務
教師給予學生評估
性或判斷性的回饋,
促使學生發現正確
的答案或精熟技巧
發散性評量
教師探查學生知道、
瞭解或能完成什麼
教師給予學生描述性
或促發性的回饋,為
學習搭造鷹架、提昇
理解或促進學習參與
數學探索活動例子
如何決定兩圓的公切線是「內公切線」
或「外公切線」
小組討論如何定義三維空間中的直線
斜率
活化教學:引進動態幾何
當教師學生要求觀察幾何圖形在經
過多次拖曳後的不變性,教師正在
協助學生提出臆測(Hoyles & Noss,
1994)。
例如:四邊形中點定理
運用動態幾何學習證明四階段
• 純樸經驗主義:學生從許多的例子來歸納學
習證明 (Knuth & Elliot, 1998)
• 關鍵實驗:特殊的例子來支持臆測或是檢驗
該例子是否為臆測的反例
• 一般例子:視所建構的一個特定幾何圖形表
徵了所有具相同性質的幾何圖形
• 思想實驗:注意到模式、結構與規則性,這
時候進行形式證明的動機與必然性就會浮現
出來(Harel & Sowder, 2007)
動態幾何教學問題
低於1/3的教師能運用GSP「動態」特性
進行教學
許多教師仍是沿用板書的方式教導四邊
形中點定理
數學創造力教學
• 開放性問題
• 數學擬題
開放性問題一
• 以下有8個立體圖形,請發揮觀察力與想像力,找出
哪些圖形和圖A具有共通的幾何特徵,找出之後,請
於下表的每一列寫出一個特徵,並勾選哪些圖形具有
同樣的特徵。
開放性問題二
• 如下圖所示,有16個點,相鄰的點距離皆為1公分,
請。請你連接這些點,繪出面積為2平方公分的幾何
圖形,該圖形需為完整圖形,不能由兩個以上的其他
圖形所拼成(若兩個幾何圖形經由旋轉或翻轉之後,
能夠重合,會被視為同一個幾何圖形)。
數學擬題
• 「平面上有一圓與兩條直線」,請發揮創意
,擬出數學問題,題目數是愈多愈好。
• 平面中有一圓被三直線所切,此三直線兩兩
相交於一點,如下圖所示,請你發揮創意,
根據此圖擬出數學問題。
小組活動:創造力擬題
• 請小組討論出「開放性問題」與「數學
擬題」各一題
• 討論後請寫在討論單上,並推派代表與
其他小組分享
• 其他小組請給予報告的小組回饋與建議
數學教學活動分享
•商高定理
•模式與函數
•數學歸納法
活化教學的建議
• 善用高層次的提問,少用修辭性問題
• 加入數學探索活動
• 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 學習單的編寫可放入類PISA問題、開
放性問題與數學擬題
有用的教學資源
• 國民教育社群網
•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 台北市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心
• 昌爸的工作坊
小組活動:活化教學設計
• 請小組選定一個單元進行活化教學設計
• 合作設計教學活動、學習單與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