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質化研究的後設理論與策略 林東清 中山資管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漫談質化研究的後設理論與策略 林東清 中山資管系

漫談質化研究的後設理論與策略
林東清
中山資管系
Agenda
1.
2.
3.
4.
5.
質化研究的主要特性
質化研究的不同層次觀點
質化研究的主要學派與觀點
質化研究的策略選擇
質化研究的信效度問題
1.質化研究的主要特性
The major them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1. Naturalistic Inquiry:
•
•
Real world, Non-manipulative, Non-controll,
Unobstructive, openness.
No predetermined constraints.
2. Inductive Analysis:
•
From detail data to discover important “Categories,
Dimension”, ”Interrelationships”, “Patterns”
The major them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3. Holistic perspectives:
•
•
Whole phenomenon, more than sum of the parts.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Not reduce to few discrete variables and linear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4. Qualitative Data :
•
•
Detailed, “Thick” description, inquiry in depth.
Direct Quotation, Capture people’s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major them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5. Personal Contact and Insight:
•
•
Direct and close to the people, situation and
phenomenon.
Researchers’ insight are important.
6. Dynamic System:
•
Attention to process, assurance focus change in
constant and ongoing.
7. Using case orientation:
•
•
Assurance each case is special and unique. Intensive
sampling.
Cross-Case analysis follows and depends on
individual case.
The major them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8. Context sensitivity:
•
•
Place findings in a “social”, “historical”, and
“Temporal” context.
Disagree of generalization across time and space.
9. Empathy Neutrality:
•
•
•
Complete objectivity is impossible.
Pure subjectitity → Credibility.
Researcher’s experience is understanding but not
“Advocating”, “advancing”, personal agenda. Nonjudgemental stance.
10. Design flexibility:
•
•
Avoid getting locked into rigid designs.
Pursues new paths of discovery as they emerge.
2. 質化研究的不同層次觀點
質化研究背後的哲學思維與研究理論策略
知識哲學觀
•本體論:什麼是知識
•認識論:如何去發掘知識
•價值論:知識的主觀價值與客觀
形成
研究典範
形成
研究方法
選擇
研究觀點
(後設理論)
•故事描述性策略
•紮根理論
•時段控制策略
•圖形表現策略
•理論模版比較策略
選擇
研究策略
•實證主義
•詮釋主義
•批判主義
•質化
•量化
•人類學民俗誌研究學派
•心理學現象學研究學派
•社會心理學符號互動研究學派
•文學詮釋研究學派
•政治學、組織行為
三、理論在QAL的運用



研究前的大方向指引
研究後的印證、比較、解釋
提高效度
3. 質化研究的主要學派
與後設理論觀點(Meta Theory)

Meta theory →research theory
(一) The Ethnographic Research
(民俗誌研究學派)



Antropology(人類學):用來了解其他民族
的”文化”: ”為何這些民族有這些行為?”
非洲、大洋洲
現代Ethonographic:芝加哥學派研究”流浪
漢“”嗑藥族””飆車族”的文化與成員行為。
研究某一特定一群人的行為特色
(一) The Ethnographic Research
(民俗法研究學派)

Research要溶入該社會:
→Participative observation(P.O.)
→Empathy(同理心)





注意參與者(主觀)v.s.研究者(客觀)的Balance(妓女的研
究)
Interpretive Research School的一支
MIS經理人的一天、生活、文化規範、行為、看法
快閃族、Web上網族、知識工作者、 Blog族的文化、
行為、規範、演進、結構
研究中以詮釋「族群文化、行為」為主軸
(二) Phenomenology
(現象學研究學派)


主要領域:心理學、哲學
主要論點(con’t):





找尋“表象”背後的“現象”。
找尋“行為”背後的反思、看法、意圖、經驗。
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事件會有不同的詮釋,會賦予不
同的意義。
了解事相背後的意義(meaning)比了解表象更有價值。
要了解因果關係,為何不問我?
(二) Phenomenology
(現象學研究學派)





使用者為何會抗拒此一資訊系統:他的過去
經驗、價值觀、信念、詮釋、自我效能、假
設、態度認知
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行為衝突/抗拒
IS使用者與開發者對IS看法想法的不同
ERP團隊四種成員對目標的不同看法
研究中以詮釋「個人想法」為主軸
(二) Phenomenology
(現象學研究學派)
(三)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符號互動研究學派)


主要學域:社會心理學
主要論點:





要了解「人類行為」就先要了解「互動符號」及個
人如何「詮釋」它
人類對事件的詮釋不只是內心活動(現象學)而是由
外在「社會互動」中的學習來的
人類由互動中學習象徵符號(包括語言、手勢、文字、
具體符號、事件、辦公室設計等),所代表的“意
義”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其對於互動中的象徵符號
會“賦予不同的意義”,並以此來指導行為與如何
反應。
研究中以發生的「互動符號」為主軸
(三)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符號互動研究學派)
社會互動
(組織)
↓
象徵符號
(典禮、儀式、行動、事件)
↓
成員的詮釋、賦予意義
↓
互動行為
(決策與行為)
↓
自我反思評估互動結果
(回饋)
↓
改變修正意義與象徵符號
(三)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符號互動研究學派)



Symbol:CEO召開會議,親自召見,撤換、
調職CIO,KM典禮儀式,Employee of Month,
舉辦員工郊遊,僅用e-mail通知。
「在我們公司內,這些符號代表什麼意思?」
例:MIS - 在整個IS開發過程中




出現過那些事件(Symbol)及象徵符號
這些事件在其公司內代表什麼意義?
各角色CEO,CIO,USER,SA如何反應這些象徵符號?
其行為如何表現?造成何種後果
(四) Hermeneutic
(詮釋學研究學派)








傳統:對文本(text)如聖經、史書、論語的詮釋
透過語言、文字的分析與解釋來了解蘊藏在文本後面
的意義
找出當初作者要溝通的動機,要了解作者生命歷史的
背景
目前:人與組織的行為也像是一個text一樣要來了解及
詮釋這些行為發生的原因與背景
研究中以「文本」為主軸
由企業MIS的規劃書來了相關人員的意向(權力)
SIS開會內容的分析與詮釋(顧客、競爭力、IT)
員工web上BBS的討論內容KM的看法
內容分析法的運用
(四) Hermeneutic
(詮釋學研究學派)






另一種看法:作者已死,文件自己「獨立存在」,有
生命
E-mail文本的意義不是“客觀”存在
不同的人看到相同的一個e-mail會有完全不同的詮釋
(因各人背景、角色、認知、意圖不同),而會自己
自由聯想創造出「比作者更豐富」的意涵(eg 有政治
意圖)
影響人類行為的不是e-mail文本的「客觀內容」,而是
接受者如何“詮釋”這個文本,再以自己的詮釋來決
定反應
要了解影響行為的原因,必須了解其如何解讀這個文
本
為何一個簡單無聊的e-mail造成整個公司驚天動地的大
鬥爭?各角色如何擴大解讀此文章?
(五) Contextualism
(背景/脈絡學派)






任何事件都是context-bound,人類行為不可等
剝離其背景因素
人不可能context free  任何情況下人的行為永
遠一樣
Context 不只是「被動」的背景,其亦是「主
動」的與人類的行為「互動」,互相「動態」
的影響
結構理論(Structuation Theory)
Context 變化行為也一定會變化
研究中以「背景<->行為」的互動為主軸
(五) Contextualism
(背景/脈絡學派)

Context:



Vertical context(multiple level analysis):環境 
組織  部門  團隊  個人行為
Horizontal context:歷史的影響
過去  現在  未來
Contextualism 研究
“context”, “process”, “outcome” 三者長時間的互動
關係
人、事、時、地、物,的交互 Interplay



這麼複雜、動態、互動、時間長度、過程,
「一張問卷如何研究?」
企業KM成熟度不同的比較
(五) Contextualism
(背景/脈絡學派)
(六) Process Theory
(過程理論研究學派)











event, time, agent, context
以event為核心 vs. variable
what, how, why, who, when
以時間為橫軸
強調過程描述 vs. measurement
分析多event之間的關係
特性:Dynamic, Multiple level, Feedback loop, Parallel,
Cyclical, Interactive, Time vs. linear progress
研究中以「event」為主軸
MIS「三位」前後主管的不同領導與事件
ERP引進「前後」的不同系統開發觀念與事件
80-90,十年間「大事記」如何促動MIS策略觀念的改變
(六) Process Theory
(過程理論研究學派)
(七) Critical Theory 批判理論學派



Assume: Existence of “Contradiction”,
“Inequality”, “Conflict”, “Domination”
Researcher not only to “Understand” but
also to “Expose”, “Critique”, “Change”,
“Emancipatory” those inequality enact a
new social order
以意識型態為主軸, 例如:Maxism,
Femenism, Colonism, 民權, 環保
(七) Critical Theory 批判理論學派




MIS應用:沒有人懷疑IS goal (“End”)的合理性,
只重視”Mean”的成敗。
IS的Value-free是錯的,有許多Politics。
要建立一個”理性”、”不被扭曲”、”公平”、”
有效率”、“真實”、“適當”、”合法”的Value上,
否則要揭露、批判、改善。
由IS的開發來了解使用者的弱勢角色、權力鬥
爭、政治遊戲、扭曲。
4. 質化研究的不同策略:比較
Accuracy Simplicity與Generality
(Simplicity & Generality)
General Theory
Alternative Template Strategy
Visual Mapping Strategy
Temporal Bracketing Strategy
Grounded Theory
Narrative Strategy
Data, Reality
(Accuracy)
(一)Narrative Strategy











close to data
rich, thick, detail story
民俗誌(ethnography)、報導文學、MIS經理的一天。
Academic?
descriptive oriented (only),story 為主
indeterminate no theory building concern
providing vicarious experience vs. formal proposition
thin conceptual theory contribution
重視個人心路歷程、社會文化變遷
有時只為質化研究的前半段
Reader自己歸納與詮釋
(二)Grounded Theory Strategy





系統化的建構理論
bottom up, inductive strategy
Strauss & Corbin(1990)
highly structured step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category systems
 (1)open coding → concept, dimension, properties → category
 (2)axial coding →整合成category & subcategory





(3)selective coding:建構core category的關係
(4)saturation
substantive theory(抽象程度低) → general theory
見樹不見林
dense, close to data, micro, complex
(三)Temporal Bracketing
Strategy







temporal decomposition
decompose time scale → successive “periods”
以periods為分析單位
compare different periods歸納及發掘pattern,及
period間的互相關係
適用於feedback, mutual influence, time lag
difficult to capture in a snap shot
case不用多,以不同period當不同case
適合研究structure theory,分兩個phase:(1)結
構影響人 (2)人影響結構
(三)Temporal Bracketing Strategy
(四)Visual Mapping Strategy






以圖形各種symbol來描述過程
可show大量的dimension & order
可表達順序、平行、loop、feedback,不同level
graphic不是一個theory,只是一個抽象概念化
的過程→中間理論(inter) →後續還要在精煉
無法表達個人認知、衝突、態度
優點:簡化data,歸納出複雜的互動關係
(四)Visual Mapping Strategy
(五)Alternate Template Strategy




以質化的資料來比較與驗證不同的理論
未研究之前先survey相關的不同理論
pattern matching
使用者抗拒from
技術理性
組織行為
結構化互動



不同理論角度→ 不同角度的收集資料
不同theory觀點互補→ bias
political vs. culture vs. conflict vs. structure
(六)Synthetic Strategy



將QAL的data強轉化程各種variable:例
如各個事件pattern相關的時間、背景、
feedback、平行、互動、衝突解決方式
develop一個因果關係模式來預測檢定因
果關係
已不大符合質化的精神
5. 質化研究的信效度問題
Credibility of Qual R



Three Elements of Credibility
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nalysis
The Credibility of Researcher
(一)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nalysis
Integrity analysis: testing rival explanation
1)

Find data
support
rival explanation
Negative cases:
2)



Negative core conflict main pattern very useful
provide insight.
NC find
exception/provide new rule
broken the rule
change the rule
doubt on the rule
Better than “perfect single view/rule”
(一)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nalysis
Triangulations: eliminate systematic
biases
3)
•
3 kinds of triangulations:
(1)Methods triangulations:


Reconciling Qual and Quan data
Same concept different operational
measures
(一)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nalysis
(2)Triangulation of Qual data sources:




Different means: observation, interviews,
document
Public vs private says
Same thing over time
Different view of points 上中下
內外
勞資
(一)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nalysis
(3)Analysis Trangulation
•
Multiple view of interpretation
•
Multiple analyst/researcher
(二)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nalysis
(4)Theory Triangulation:


Differ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o look at same
data.
Compare behavioral, group dynamic, cultural
contingency, structuation theories
(二)The Credibility of Researcher






Not having previously decided favor of
one position
No one is value – free
State beforeh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Impartial, balance view
Return to the data over & over to support
interpretation
Means not end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