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的若干问题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的若干问题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的
若干问题
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心理危机的概念
 第二部分 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开展
 第三部分 教师和学校在危机事件中的涉入

危机的概念


人的一生中间,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严重应激事
件,当他们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就是发生严重心理
问题或障碍,人们所面临的这种状态便称为危机。
定义: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危
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
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
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我们都可能面临哪些危机?
我们可能要面对的危机:
战争危机、事业危机、经济危机、婚姻危机、
升迁危机、交往危机、考试危机、死亡危机,
以及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等等。
 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危机:
儿童与少年:
青年与壮年:
中年与老年:

当下的世界
绝对“自由主义”、“重商主义”价值观。
 信息化:传统人际联系被瓦解,新型的人际
连接发展 。
 人群中的孤独,

时代的心理病理
焦虑:信息、生存、即时满足。工作压力、
房价、容易获得因而不断追求、焦虑传递。
 孤独:病理性依恋关系,信任丧失。独生子
女、两类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导致社交能力
的丧失
 偏执:怀疑、缺乏安全感。信任缺失——职
业道德沦丧——不安全感。

中国精神障碍的发病率:
1986年0.64%,
 1993年1.12%,
 2005年17.20%
 100个中国人中有17、18个心理障碍。

关于自杀的统计数据





我国自杀人数触目惊心,自杀人群比例构成:女性
占51%,男性49%;老年人自杀现象值得重视,虽然
数字不多,但比例高;小于20岁的占26%,20至29岁
的占38%;大学生占50%,未婚的占60%;有收入的占
45%,学生其次;未就医占70%。
200 万 我国每年自杀未遂人数为200万。
28.7 万 我国每年自杀人数为28.7万,其中一次成
功的为21万。
2 分钟 我国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第5 位 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岁至
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
年龄差异
自杀行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儿童期到青
春中晚期, 再到成人期,自杀行为的发生率是
急速上升的。
 自杀是全球 15-19 岁人群的第二位死因,每
年至少有10 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中年人和老
年人的自杀率较高, 而 75 岁以上的老年人
自杀率最高。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自杀意图
可能更强,使用的自杀方法更致命, 采取自杀
行为后存活的几率更小。

性别差异

总的来说,男女自杀比例为 3:1。该现象在全世界几
乎每个国家、每个年龄组,都或多或少是类似的。相
反的是,女性的自杀未遂率仍是男性的 2-3 倍,尽管
近几年这种性别差异有所减小。自杀率的性别差异
可 以部分解释为,自杀时男性比女性使用的自杀方
法更 致命,体验到更多的攻击性,以及死亡的意图更
强烈。
树根:在家庭和依恋关系。单亲家庭、长期寄养、家
庭暴力、家庭创伤。留守儿童,乡土社会瓦解,病理
依恋。不能承受抛弃和否定。

树干:社会支持,周围的同事、同学、伙伴朋友。
理想、信仰和价值观。人生意义、价值观等。社会
支持的缺乏,理想信仰缺失。

树叶和树叶:成就感、自我实现。

父母皆祸害,是80、90后的控诉。
青少年自杀特点
在美国和加拿大,自杀是15—19岁的青少年
第二大死因。
 15—20%想过死。尝试自杀的人1%,致死的
3/10万。
 全国的自杀率22/10万。

青春期自杀行为的危机干预
青少年自杀企图者的心理特点
⑴.冲动:同时存在抑郁症状和反社会行为
是青少年自杀最常见的先兆;边缘型人格障
碍中常见的攻击性和情绪不稳定常表现我“
身体伤害”。
⑵.愤怒:与青少年自杀有关的是情绪状态
方面的愤怒。
⑶.焦虑: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理危机的类别
1)发展性危机 developmental crisis
如升学考试受挫、发育后生理变化
 2)境遇性危机 situational crisis
如遭遇车祸、性侵害
 3)生态系统危机 ecosystem crisis
如网络成瘾、禽流感等事件引发的惊恐反应
 4)存在性危机 existential crisis
如孤独、无意义、死亡威胁、不自由

小测验,










自杀身亡的人中,有25%—50%以前曾经尝试自杀。
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自杀发生前没有警告。
性格外向的人往往比内向的人更容易自杀。
生活压力大是预测自杀的有效压力。
自杀男性比女人多。女性更容易自杀,但是男性更容
易自杀致死。
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开始恢复正常时,通常是危险已
经结束的信号。
自杀于天气有关。
企图自杀的人会对他们的自杀计划保密。
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讨论自杀的问题可能会引发他下决
心自杀,或提示他如何成功地自杀。
 很容易的部分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可
以解决的,
 难的是怎么样建立信任的关系。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从形式上来说包括:



现场干预:在重大事件现场与其他专业人员配合
与合作对当事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来访性干预:对有冲突性行为爆发倾向的来访人
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跟踪性干预:重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
、相关人或人群的补救性心理干预。
一、来访性干预
二、现场干预
自杀的危机干预
导致自杀的9个预测指标:
⑴.自杀前两周抑郁症状分很高;
⑵.曾经自杀未遂;
⑶.自杀时有急性应激事件;
⑷.自杀前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生活质量差;
⑸.自杀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冲突;
⑹.严重的慢性刺激;
⑺.朋友或有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⑻.血亲曾有过自杀行为;
⑼.自杀前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社交水平差。
自杀风险评估 自杀相关的高危因素
自杀于心理社会因素
 人际关系问题
 被抛弃或被拒绝(家庭,挚友)
 丧失
 工作和经济状况
 不良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因素
危险的警示





在校内发表的文章、诗句、日记、期刊、
艺术作品中有关于自杀的内容:专注在与
死亡、死后世界等等有关的主题上。
警告的行为,威胁要自杀
无法控制冲动
暴躁
之前曾有过自杀行为、自杀意图
自杀风险评定的心理测量
2.自杀评估量表
帕特森(Patterson)自杀评估清单(SAD PERS
ONS)
SADPERSONS 自杀风险评估量表
S 性别(男)
0-1
A 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45岁)
0-1
D 抑郁情绪
0-1
P 曾经自杀未遂
0-1
E 酒精滥用
0-1
R 丧失理性思维(情感障碍、分裂症、脑损伤)
0-1
S 缺乏社会支持
0-1
O 有周密的自杀计划
0-1
N 无配偶或没有亲属同住
0-1
S 有疾病,身体健康状况差
0-1
总分
0-10
在急救室对病人进行评定,0-2分,可以回家,应该随访;3-
4分的密切 随访、观察;5-6分,必须建议住院,7-10分,立
即住院。
自杀评估





计划的特性——计划内容是什么,计划得
多详细。
方式的杀伤力——选择的方法危险性高。
选用来完成的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
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如何帮助他
的资源有多少。最重要的是资源。
个案的自杀史心理疾病史
评估
0—2分,可以回家,报告督导,需要观察
访。
 3—4分,报告行政领导,报告院系辅导员
,密切观察随访:24小时监护,24小时后
再评估。可以通知父母
 5—6分报告行政领导,密切观察随访,通
知父母,送精神科门诊,或者精神科会诊
,24小时监护,强烈建议住院。
 7—10分,通知父母,立即住院。

面对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
危机干预中你通常会做些什么?
教育(你应该….)?劝告?建议?
倾听?支持?
 危机干预中你自己会感受到什么?
紧张、害怕、怀疑自己的能力、愤怒、悲伤

危机干预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知道一定不是在理性
的层面上而是在感性的层面。特别忌讳的是讲道理
,你说的我知道,一定要碰到他的情感部分。
面对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

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
一、了解和理解来访者
-危险性(自杀)评估
-建立信任的关系
-辨别问题的所在
-探索来访者所处环境,能力及资源
-收集信息
-明确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需求
人的基本心理特点
关系的建立:专业的姿态
 自尊的需要:
 安全感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
到
希望
 亲密关系的需要:
 成就感的需要
 情绪与感受的力量:

面对自杀的处理原则
认真看待自杀的表态
 维系生命安全为首要,考虑是否需要陪住
 倾听共情其感受,不要讲道理,情绪没有处
理掉,情感没有处理掉问题是处理不掉的。
 切勿急于讲道理
 灌注希望。
 开启解决问题之端,处理引发的导火线
 转介精神科评估及后续处理。

危机干预的八个步骤








保证安全:首要目标
确定问题:寻找扳机点,倾听不仅是一种姿态,是评
估。
危机评估:评估贯穿于危机干预和危机后治疗的全过
程。
寻找资源:内在、外在、团体、精神资源
给予希望:
制定计划 :承诺在危机解决之前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
获得承诺 :不自杀协议的签订
转介随访:
评估危机 :





问题:尽可能迅速地评价危机的严重程度。
反应:确定个案目前的所做出。
认知:个案是怎样看待目前所遭遇的危机的,个案
是何时产生危机的想法的?个案是否认为该危机已
经超出自己的应对能力
行为:更多地注意个案已经采取的行动步骤、行为
。
如果过去发生类似情况,你会采取哪些行动?你现
在能够做什么以摆脱最困难的境遇你准备怎样应对
目前的状况(要评估个案极端行为的可行性)
不伤害协议的主要内容





1,确立咨询关系,我们是合作者,一起去共同面
对问题,我们是合作者
2,确定和承诺和咨询期间,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
3,如果有伤害自己的冲动,可以通过和咨询师联
系或其他方式寻求解决。
如果有伤害自己的冲动,在实施之前,必须和咨询
师取得联系,咨询师联系方式,
如果来访者违反该协议,咨询师有权终止治疗
危机干预技术





首先不要急于侵入和打断当事人目前的精神状态,
为当事人先提供具体的帮助(食物、水和护理等)
以实际行动建立真诚的信任关系。
以肢体语言增强当事人的安全感。
鼓励他告诉你需要什么,担心什么,帮助搜集需要
的信息。
提供具体的行为和资讯帮助传达他们的需求和忧虑
。
尽快联系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成员,朋友等。
危机干预技术




耐心共情地倾听完他的故事。 不要与当事人争辩
,哪怕你不同意他的观点。注意听他们想告诉你
什么,想让你如何帮他。
倾听时不要聚焦于他的无助感,无力感,错误,
或者是机体的失能。要积极关注于他做了什么有
效的行为,或者他付出的对别人的帮助。
不要臆断他经历或者遭遇。不要把你自己的方法
强加给他;相信他自己选择的方法是最好的。
不要推测或者提供可能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不
能回答他的问题,尽你可能去了解事实。
三、跟踪性干预
危机干预前的准备
组建团队
上级督导系统、同伴支持系统、联络人
员、调度人员。
 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包括内容:1.目的。2.原则。3.方法。
4.确定干预人群。5.时间表
6.确定干预技术

危机干预方案


目的:
通过干预,及时控制事件对学生的影响,
促进学生尽快恢复正常心态,防止创伤后
应激障碍的发生。
原则:1.以稳定为原则
2.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3.保密原则
4.不是万能的
方法与步骤:评估、干预、教育、宣传
•从筛选干预对象开始:画圈
•对干预对象进行评估
•实施不同步骤、不同程度的干预
画圈:通常是三个圈
现场的或密切接触的(时间和空间上,情感
上密切接触的人一个一个找出来干预)
 班级同学(包含哀伤处理,包含了生命教育)
 相关老师(关于“替代性创伤”)

画圈的依据:潜在危机创伤者的分级

一级:直接卷入危机与创伤者。

二级:与创伤者具有个人和家庭的密切联系。

三级:搜救人员、救援志愿者。

四级:受影响以外的社区成员、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联系者。

五级:临近创伤区域的心理失控者。

六级:三级创伤者的亲属。
评估:通常是两个功能和五个领域
功能损伤:自我功能与社会功能
 失常领域:表情与情绪失常、行为失常、生
理失常、认知与言语失常、人际失常

危机负性情绪的延续和识别
高度焦虑
否认
自杀
后悔
怨恨
压抑
接受
危机事件
松解平缓

宣传教育
校方应尽快向全体学生公布消息,以杜绝小
道消息蔓延。全班集体哀悼活动。
 团体辅导,集体哀悼
哀伤要经过四个过程1)接受事实,2)经历
哀痛,3)重新适应,4)面向未来。因是周
末,便考虑将这一哀悼活动马上进行。要求
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观察
、筛选创伤严重者,做进一步干预。
 一个月,生命教育

个别会谈
提供需要个别会谈名单,进一步评估
,
•

时间表
确定干预技术(ABC法)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
C.认知调整,CISD+EMDR
辅导原理
 四个阶段:
接受、哀悼、放下、面向未来
个别临床访谈中的评估
当前关注:生命状况
心理稳定性和应激耐受性
注意点:在讨论创伤问题时要评估其耐受的程
度,并使评估本身不会导致过度的“再创伤”
。

稳定化技术:内心安全岛技术、放松和呼吸训
练
访谈、评估、个别辅导
最关键的是:建立关系。
 最主要的是:聆听
头二十分钟不用问,先听他说。
不能说的话:“我明白”、“我了解”。
整合的功能:将听到的东西综合后反馈给对方
。
安静的空间是工作的空间。
三个因素:1.内容 2.过程 3.关系

所有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被允许的。
心理反应:震惊、下沉、否认、恐慌、愤怒
、遗弃、矛盾……
 思想反应:空白、混乱、没有主意、思考力
减低、不断回忆、错觉、幻觉……
 行为反应:痛苦、叫喊、冲击或撞击、头晕
、无法休息或入睡、麻痹剂缓慢、疲倦乏力
……

主要技术的运用
构建内心安全岛技术
 放松与呼吸训练
 NLP技术
 空椅子技术
 EMDR眼动脱敏在加工疗法

CISD集体会谈
事发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干预时间,6
周后效果甚微。
 事发24小时之内不进行CDIS。
 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CISD。

团体辅导(主题班会)




第一阶段:得到消息的途径,表达感受。
第二阶段:表达听到此消息后出现的想法
第三阶段:每个人分享对整个事件的看法和思考以
及对自己后什么启示。
第四阶段:面向未来。集体表达,在接下来的日子
里,如何面对各自的生活。
喜、怒、哀、惧
喜悦:成长的能量
 愤怒:防御的能量 ,是被动的防御能量
 恐惧:保护的能量,在我们受到更大的伤害
以前,恐惧帮助我们及早撤离。
 悲伤:结束、告别的能量。

仪式

一位好的心理治疗师是要学会运用仪式的力
量,但是一个具有疗愈力的仪式,是需要主
持仪式的人本身能凝聚出一股氛围、一股能
量、一股重量感。因为只有仪式的现场拥有
一定的能量和份量才能令到我们进入到比较
深层的意识境界之中。
聆听
只需要聆听
 因为只要你一想到要帮助别人,这种想法本
身就会给他们带来二次创伤。

 最后别忘记留下联系方式!
第三部分 危机中老师、学校能做什么?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
危机状态中,任何异常的反应都是正常的
。
危机干预的门槛不高,但禁忌也是有的
预防为主
安全教育
 生命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危机教育

老师们的为难
安全干预
 技术干预
 免责干预
 偏袒干预
 有限干预

自身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危机干预的技术含量有多大?
遭遇危机和干预危机承担什么责任?
危机干预中的选择什么立场?
力不从心了怎么办?
危机前:高危人群筛查与备案
高危信号的监测:相信自己的人际经验,觉
察一些异常的而非特别的个人表现;当转学、
留级、就医、服药等事件显得语焉不详时
 心理量表的评估:有条件的话,学校可以通
过常用的心理健康测量获得粗线条的筛查与
评估

危机中:人际互动策略
避免激化(性情化的老师)
 杜绝激将(自以为是、不信邪的老师)
 避免回避(人为造成抛弃的老师)
 给予关切(没有办法,至少有真诚人性的老
师)

风险处理
确认风险
 固定风险
 转移风险
 减弱风险
 化解风险

危机后:局部与短程处理
48小时干预
 1周干预
 2周干预
 1个月干预
 半年或一个学期

危机干预时适合这样说









1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2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3 这不是你的错。
4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5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
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6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7 你现在的反应是珍藏的,你不会发疯的。
8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
起来的。
9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
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危机干预时不适合这样说










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非语言干预
热饮
 软靠垫
 毛毯
 长毛绒动物玩具
 同龄伙伴
 师长,熟悉的面孔
 不要带人回家

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建设
苏老师专业团队
 老师工作及友情伙伴团队
 学校及上级领导管理团队

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
0512-652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