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课堂评价讲座201003325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班班通课堂评价讲座201003325

抓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邦杰
0871-5177856
[email protected]
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
核心环节
1.课堂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地方.
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
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断引导学
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学习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2.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
是提高质量的核心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的.
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3、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
顾泠元:“优秀的教师都是从课堂教学中
拚搏出来的”
教学的能力、经验、智慧是从课堂教学中
磨练出来。
课堂教学能折射出教学的全景,课堂是教学
的核心场景。
二、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评价
1.教育教学评价理念
(1)发展性评价;
(2)多元评价;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
2.教育心理学思想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试误说理论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5)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6)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理论
(7)弗赖登塔尔数学思想
现实数学
数学“再创造”、“再发现”
数学化过程。
(8)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观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0)B.S布鲁姆的目标目标分类
(11)多元智能理论
(12)皮亚杰建构认知理论
(13)建构主义
(14)“最近发展区”理论
(15)杜威教育思想
(16)夸美纽斯(现代教育之父)的泛智教
育思想,《大教学论》(1621年).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分班上课制度、分科教学、教学原则、
每一事物的教学必须通过感觉.
(19)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
论
为了顺利地达到科学地组织教学的目的,非常重
要的是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来充实现有的原则
体系。这条原则要求从若干有教学过程方案中,
有意识地选择出这样一种方案,有该条件下,这
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
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
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
 在教师指导作用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
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原则。
 只有在掌握基本教育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上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由于任何活动都具有组织、激励和检查这
三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学方
式也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组织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
——激励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
——检查学习认知活动效率的方法。
教学的选择性
 确定教学教育任务、
选择课堂教学结构、
选择主要的教学方法、
安排课的内容和进程。
 选择最优教学结构,
最优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从教学的组织作、激发和检查评定出发,
有三大组的教学方法
1.组织和实施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由此而保证通过个性的中介而进行的教学过程)
2.激发学习认识活动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由此而保证调整学习活动的最重要职能。
促进其认识的、意志
的和情绪的积极化)
3.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认识活动的效果的方法
(由此,师生得以在教学进程中实现检查和自我检查的职能)
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来说,极其重要的是,实施这样一种
优选教学方法的程序,在这种程序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
活动将最圆满而多方面地呈现出来。
 最优化要求是针对教学过程得以进行的系统的所有基本
要素提出来。
——对象要素:学生、教师。
——资资源要素:教材、教学手段、设施等外部条件。
——教学过程要素: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形式、
手段和预期结果等。
 最优化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特征的标准。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性、清晰性和感染性。
 要创设新颖性、现实性情境。游戏情境。
(20)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
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1)20世纪60年代,认知学派取代了行为主义
学派的主导地位。与行为主义不同的是,认知主
义者重视学习者内容认知过程,关心知识是如何
被加工和理解的,强调学习者头脑中原有认知结
构的作用。
(2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
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人
的价值的一个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等。
(23)“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4)新“三论”:耗散结构论 、协同论 、突变
论。
3、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观念的更新
1.由传统教学下以知识为中心到知识学习和实践 活动并
重;
2.由传统教学下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3.从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到尊重学生的 自主性;
4.由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到同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
和体验;
5.由重视逻辑思维到同时重视直觉思维;
6.由重视语言材料和视觉通道到同时重视非语言材料和非
视觉通道,即重视学生的经验。
教师角色的转变
1.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
的引导者、组织者。
2.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3.教师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促进者。
4.教师是数学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形式
以教材为素材,信息技术为手段,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推理,
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学论教
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
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主要从学生的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
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强调过程性学生
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
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数学教学基本功
语言板书、教态、亲切、激情
(2)数学素养
数学概念、知识、方法、教材
(3)教学素养
学生心理、教学实践、启发式、应变能力
(4)学习实践素养
终身学习、反思、研究、超越
4.数学专业知识
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教育教学资源。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1)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3)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
(4)教材“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
(5)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6)《课标》基本理念
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知识体验。
 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 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 教师的角色在于引导。
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
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初中数学教材
人教版、北大版
高中教学大纲


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
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能够对
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
和判断。
逻辑、向量、概率、微分、研究性课题学习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1)领域、学科、模块;
(2)数学模块分必修和选修:必修(1—5)、选修1
(2个模块)、选修2(3个模块)、选修3(6个模
块)、选修4(10个模块)。
注:数学26个模块是所有高中各科中最多的。
(3)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
(4)数学思维能力
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
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
思与建构
高中数学教材
人教A版、人教B版、江苏教育版、北师大版、
湖北教育版、湖南教育版。
注:我省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是人教A版教
材。
5.教学经历
教学经验、听课、评课、教学观摩等。
6.教育教学管理
(1)不同层次要求
年级、学校、地区、市、省、国家级。
(2)要求不同
依据不同施教对象。
(3)目的不同
教学诊断、课赛、观摩等。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1.课堂教学要素分析
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心理环境、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教学效果.
2.数学教学技能
(1)数学作图技能
作图的基本常识、工具作图、徒手作图、
直观图、数学绘图训练设计
(2)数学运算技能
心算、估算、合理运算、运算训练的设计
(3)数学解题技能
数学解题的操作常规、数学解题的检验、
数学习题的编拟、数学解题训练的设计
(4)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数学课的导入、数学课的提问、
数学课的启发、数学语言的运用、
数学课板书、信息的反馈与处理、
数学课的结尾
(5)数学教学测试与评价技能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数学试卷的编制、
数学试卷的分析
(6)数学教具的制作与使用技能
普通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信息技术的使用
(7)计算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能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数学试题库的使用、
数学教学软件的编制和使用
(8)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的技能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籍、
指导学生听好数学课、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复习
(9)数学课外活动与教学研究技能
数学课外活动、数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数学教学试验、数学科研课题研究、
中学数学论文的撰写
2.课堂教学五要素
(1)课前准备
(2)导入
(3)主题探究
(4)强化巩固
(5)总结拓展
注:传统理论一般把课堂教学分成5个环节:复
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
固——布置作业。对比课堂教学环节相应地向课
前、课后延伸。而其他方面也相应地适当扩大。
(1)课前准备
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
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
“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概念所代替,
它就是“教学设计”。
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也就用文本
展示的教学过程的蓝图。
“预设” 和 “生成”
(1)现代教育认为教学是一个“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但作用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反映和应对,而是不断
生成新的状况。
(2)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发
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
(3)教学设计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
是一般的、生成的。教师在学生的挑战(质疑、
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教学设计的前提
(1)教育理论
(2)学科知识
理解大纲、课标教学要求、
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再超越教材: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打破教材中心论,不照本宣科
(3)教学经验(智慧)
把握教学目标
(1)明晰教学目标、
理性预设教学过程、
准确把握生成内容。
(2)三维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将三维目标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
知识是船,过程是水,把知识之船送至彼岸。
过程和方法与知识和技能是共生共长的,
不能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也不能重过程不看结果。
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过程是展示学生
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预设,
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
一不可。
预设
(1)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重视预设,要求教师深入地解文本,教师解
读文本时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
(3)预设要有预见性。
预设应为生成留足空白(精心而不是精细)。
生成
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实现以下生成性。
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2)导入
由类比导入、
由问题导入、
由科学故事导入、
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由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
由社会热点导入、
由多媒体演示导入等。
数学课的导入主要是要创设好导入的问题情境。
导入类似于体育比赛前的热身活动,
是课前活动,为进入正课做准备。
(3)主题探究
(1)“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
(2)“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
(3)传统的教学论把这一环节称做“讲授新课”,因为
过去的课堂以学科体系、知识传授和教师讲授为主,所
以叫“讲授新课”。新课程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讲授的一统天下已经打破,师生互动、生生合作、
独立探究等学习方式已经走进课堂。新的主题探究的核
心特点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转变教师教的方
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1)课堂教学具有丰富性、开放性、
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教学方法应灵活性。
(3)适用有效是最好的。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收与放,让课堂活起来不是简单的热闹,
掌握调控和处理课堂“活”与“死”的技巧和
策略。
(2)热闹不代表有趣,更不代表有用和有效。
教学课堂教学5要素
讲授、对话、指导、展示、探究。
注:教学行为是对形成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因素相
互作用的称谓。
课堂管理行为5要素
分组合作、个别教学、激励、调控、约束
注: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
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姿态,从而实现
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协调与控制的过程。
(4)强化巩固
 强化巩固,指教学中学生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牢
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
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的教学教学活动。
 心理学依据:体验的深刻与否,一和刺激的强弱
有关,刺激越强,体验越深;二与刺激的次数的
关,刺激次数越多,往往体验越深,但次数多到
一定程度会产生负效,这叫做“心理饱和”;三
与刺激新奇程度有关,出奇制胜,说的是新奇事
物容易引起注意。
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应即时复习。
(5)总结拓展
 好的结尾能归纳总结,强调重点;设置悬念,
引入遐想,培养能力;练习反馈,发现不足;
承前启后,导入下文。
 方法:画龙点睛法、置疑法、求异法、启迪法等。
3.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设计
 课堂评价量表的设计是开展课堂评价的核
心环节。
评价量表案例1、2、3
4.课堂教学结构图与评价
5.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
6.评课的方法
(1)评课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
轮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坦率诚恳原则、
兼顾整体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讲究方法原则
(2)评课误区
趋中心理误区、
从众心理误区、
求全心理误区、
成见误区.
(3)心理学案例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以点概面效应.
(4)评课应该“抓大放小”
评课应从教学的几个主要特征去分析,
但不必要把指标分得太细,
否则操作繁杂,反而未必合理。
(5)观察法评课的九个方面
①看教学内容的选择
②看教法学法的选择
③看教学流程的设计
④看学生作业的布置
⑤看教学设计的意图
⑥看教学时态的定位
⑦看教学资源的利用
⑧看自我评价的分寸
⑨看教师综合素质
7.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
反馈、诊断、激励、发展、提高。
四.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课件分析
五.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
的提高
1.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达到优质教学。
 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
学。
 优质教学:“实惠+科学+特色+创新”。
3.创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水平,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
常用软件、课件积累、动画课件。
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
技术就在我们眼前,
使用就在我们手边,
提高就在我们现实!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