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该文件 -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点击浏览该文件 -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阜阳师范学校 张心德
一、继续教育
• 第一轮:回顾——对传统教育的理论技能
进行了梳理、巩固、强化。
• 第二轮:展望——提出新课程、新概念。
• 第三轮:落实——落实新课程新理念,分
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
人五个专题。 。
二、传统教育特点
•
•
•
•
•
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论轻过程
重认知轻情感
重教书轻育人
重模仿轻创新
三、新课程新理念
•
•
•
•
•
•
•
1、六大理念
数学课程
数学
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
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
三、新课程新理念
•
•
•
•
•
2、内容整合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新课程新理念
•
•
•
•
•
3、四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程新理念
4、一些言论
(1) 多元智力论……
悟:教育要促进学生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人各有才、人尽其才。
(2)古代老子有句话……
悟:学生能说让学生说,学生会做让学生做,
给学生争强好胜的机会、自我表现机会、
体验成功之喜悦的机会
三、新课程新理念
(3)柔性生产线……
悟: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下要保底,上不
封
顶”
(4)叶澜:一节好课的标准
扎实---有意义的课
充实---有效率的课
平实---常态下的课
真实---有缺陷的课
三、新课程新理念
(5)叶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
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6)崔允廓: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
意。
(7)美国.斯皮尔伯格: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四、教学评价
• 1、含义
•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
的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
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价值
判断的过程。
• 评价范围包含课前、课堂、课后的一系列
教和学的行为。
• 2、价值取向
• 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3.教学评价的范围
1、完成教学工作量与社会工作量(教研组长、
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教务、工
会、团委、少先队辅导员等工作。
2、教学进度符合教学计划。
3、个人备课。
4、集体备课。
教学评价的范围
•
•
•
•
•
•
•
5、教具、实验、实习准备。
6教学目的与要求。
7、教学内容与组织
8、教学方法的选择
9、基础教学与能力培养
10、教学效果
11、自学辅导
教学评价的范围
•
•
•
•
•
•
•
12、第二课堂
13、作业选题、分量、次数
14、作业批改
15、单元考察
16、期中、期末考试
17、参加教研活动、并承担教研任务
18、互相听课
教学评价的范围
•
•
•
•
•
19、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改革
20、学生的兴趣、良好习惯的培养
21、学生的能力表现
22、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3、教师的成果水平(教育、教学、科研
出那个、评比竞赛)
• 24、论著
五、课堂教学评价(评课)
• 教学评价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备课)、
实施阶段(上课)、总结阶段(课后小结)
•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实施阶段,目的是使教
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学行
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是听课、评课。
六、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
•
•
•
•
•
•
•
•
•
1、献课者:
(1)主动的少、被动的多
(2)家常课少、磨课多
(3)重视学生的少、重视听课者的多
(4)指导学生少,教师表演多
2、听课者:
(1)积极的少,“完成任务”的多
(2)作有效记录的少,记流水账的多
(3)有后续影响的少,听完了事的多
(4)有准备的少,临时进场的多
六、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 3、评课者:
• (1)及时评的少、迟评
不评的多
• (2)评到位的少、不痛
不痒的多
• (3)实话实说的少、只
唱赞歌的多;
• (4)诊断又开方的少、
不开方的多
• (5)激励少、挑短多
• (6)评学少、评教多
• (7)反思实践少、评完
了事多
• (8)否定少、肯定多
• (9)参与少、参加多
• (10)对话交流少、领导
“讲座”多
• (11)问题解决少,流于
形式多
• (12)形成成果少,资源
浪费多
六、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
•
•
•
•
4、评价结果
(1)赞歌多、商榷少
(2)评者知道多,被评者知道少
(3)横向比较多,纵向比较少
(4)“听完就忘”多,“触动反思”
少
七、观课议课
• 1、听课与观课
• (1)观课——观课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
感官及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
在课堂情境中收集信息,进行专业研究,做出接
近事实的判断。
• (2)听课与观课
• 听课关注教师多,听课者坐在后面,纸笔记录,
无预定主题,听教师讲授为主。观课关注师生活
动,以学定教,观课者可坐学生之中或移动参与,
带着主题来,观师生活动为主。
七、观课议课
• 2、评课与议课
• (1)评课关注教师的表现与展示,指出优
点和不足,下结论做判断,量化结果可用
于横向比较,较少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发展。
• 有时评课后评者因不被讲者接受而沮丧,
讲者因不被评者承认而痛苦,有时涉“整
人行为”。
七、观课议课
• (2)议课是在观课之后对课堂教学的成败
得失及其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与评价,
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解释,达到教学的
改进和教师的发展。
• 议课关注教师的改进与发展,话题集中,
超越表面现象,“假如你来教……”“假如我
来教……”,坦诚的氛围议出“可能性”。
议课不是下结论做判断,是观课后参与者
对话、讨论、反思。
七、观课议课
• (3)评课议课三不同
• ① 活动目标不同:评课活动无聚焦主题,发言随
意,问题解决有随机性。议课指向课前所设特定
问题的解决,起到训练教学技能、改进学科教学
的作用。
• ②活动手段不同:评课不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去
听课,多是为了“完成任务”,采用中心发言或
轮流发言方式评论。议课的教学问题来自实践,
是观课重点,采用话题研讨方式解决问题。
• ③活动结果不同:评课通过听课者发言形成评课
意见,无后续活动。议课的结果是研讨出教学实
践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观课议课
• 3、观课议课的理念
• (1)围绕课堂教学,思考问题想办法,平等对话
找出路。
• (2)并非就事论事,要揭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
理念。
• (3)不是下结论,而是探讨新的可能。
• (4)以学论教,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为核
心。
• (5)开放互动。
七、观课议课
•
•
•
•
•
•
•
4、观课议课的关注点
(1)四维目标达成度:“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
(2)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教材
为主)
(3)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参与、
思维、情绪生成、合作等状态)----附件1
4、观课议课的关注点
• (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性、赏识性、发展
性,包括言语、手势、眼神、默许、认可、赞同、
微笑等)
• (6)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流畅程度反映预设
与生成的吻合程度,教师对偶发事件的理性与机
智程度。)
• (7)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情境、教学效果、
教师要素(板书、教态、语言、操作、机智)、
环境宽松、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等。
七、观课议课
※如果重点解决教师“讲解”方面的问题,观察的
重点可以在以下项目中选择:
(1)讲解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认知规律
(2)讲解内容是否正确,包含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3)讲解时,能否提供丰富清晰的感性认识
(4)讲解时,是否突出重点,繁简得当,揭示本质
(5)讲解时,是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哲理
七、观课议课
(6)讲解中,是否注意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7)讲解是否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
(8)是否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逻
辑推理等方法
(9)讲解时,是否用词准确,语速适中,语
言生动有趣
(10)讲解是否做到声音宏亮,面向全体学
生,注意情感交流。
七、观课议课
• 5、观课议课的策略
• (1)以学论教: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重心
从教学活动转移到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
移到关注课堂情境(预设、生成、智慧)
• (2)直面问题:讲课者心态要平,评课者要讲
策略。
• (3)平等对话:尊重并非盲从,倾听并非沉默
• (4)“最近可能区”建议:考虑教师实际和学
生现状,对初入教师要求上课环节全,扎实有效,
对中老年教师要求精致、灵活、处理生成有法。
七、观课议课
•
•
•
•
•
•
6、观课议课的意识
(1)对话意识
(2)欣赏意识
(3)交流意识
(4)分享意识
(5)援助意识
七、观课议课
• 7、观课议课的类型
• (1)观摩型(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
•
总结交流推广经验方法为目的;
•
关注与众不同之处并思考,力求观出问题及其
形成原因、解决方法,观课为议课做好准备。
• (2)调研型(研讨型、实验课)
•
研究探讨问题为目的;
•
关注所调研的问题,其他问题为次要,写调研
报告。
七、观课议课
• (3)教练型(师父带徒弟)
•
以老带新(差)为目的;
•
关注基本流程,结构安排为主。
• (4)拜师型(徒弟观师父)
•
关注结构、重难点、板书、媒体、气氛、学生
的学。
• (5)学习型(随堂听课)
•
受邀来观,关注邀请者预设问题为主,主动来
观,关注点自定(预设、生成)。
• (6)自我型(录像自赏)
七、观课议课
• 8、观课议课落到实处
• (1)内容形式重四新
• ① 学习新知识(教学理论、教学内容)
• ② 训练新技能(课堂教学技能)
• ③ 掌握新技术(多媒体、网络、博客、
论坛、在线研讨)
• ④ 占有新工具(课堂观察工具)
七、观课议课
• (2)组织实施要四明
• ① 有明确的目的(教研活动讲连续、讲发
展、讲重点、不求多求全求大。)
• ② 有明白的领导(行政管理者和专业领军
者,二合一更好)
• ③ 有明了的操作(流程明、方法明、要求
明、技术明)
• ④ 有明显的成效(要我做——我要做——
乐意做)
七、观课议课
• (3)活动管理求四实
• ① 计划管理求“实地”(上下结合、即时调适,
领导教师共同参与。)
• ② 制度管理求“实在”(课前会议、课堂观察、
课后会议;明晰内容、形式、方法、要求、重质
重量)
• ③ 过程管理求“实用”(签到考勤次数为主,弊
大于利)
• ④评价管理求“实效”(做了不说、浅说、假说、
虎头蛇尾,效果差,要形成活动总结报告。)
八、观课议课的流程
(一)观前准备
1、常态准备
(1)教育教学理论准备
(2)新课程理念准备(生成教学、师生互动、关注
过程、学生发展、四维目标)
2、课前准备
(1)课前会议(授课者做教学说明、共同确定主题、
内容、工具、方法、分工)
(2)教学环境准备(读明课标、读透教材、了解师
情学情)
(3)物质准备(必备工具)
(一)观前准备
协商主题:观课前的对话与交流
○主题类型:
• 从对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及生生互动
• 从环节——导入、展开、小结
• 从方法——提问、实验、处理教材
• 从效果——学生情绪、三维目标发展情况
• 从教师——教育理念、人文素养、教学思路、学科功底、
组织协商、教学机智
• 从学生——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
生成状态
○主题来源:从教学问题中产生(明确、可操作、小中见大)
(二)课堂观察(观现场、观录像)
1、观探究的驱动---情境
(1)是否根据教学需要
(2)是否贴近学生实际---《统计图的复习》
(3)是否激发认知需求---《3的倍数的特征》
(二)课堂观察
• 2、观探究的保障
• (1)材料的选择
•
是否开启学生的思维---《对称》
•
是否凸显数学内涵---《负数》
•
是否成为探究的翅膀---《比较图形的面积》
• (2)观媒体的使用
•
是否推动认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是否易行高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二)课堂观察
•
•
•
•
(3)观活动的安排
是否创建了适宜的空间
是否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路旁栽树》
是否指导了清晰地过程---《圆锥的体积》
(二)课堂观察
• 3、观探究的导航---教师机智
• (1)是否抓住学生错误,生成资源----《能被3整除的数
的特征》
• (2)是否捕捉思维火花,照亮课堂
• (3)是否定格瞬间的反应,适时引领-- ---《除数是整十
数的除法》
• (4)是否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 (5)是否有违教育理念
(二)课堂观察
• 4、观学生
• (1)学习情绪饱满度(精力集中?紧跟教学思
路?)
• (2)学生思维有效性(简单问题答对?复杂问
题思考有序?犯低级错误吗?)
• (3)小组合作(都参与吗?都积极吗?分工有
序吗?汇报准确吗?)
• (4)学得快乐吗?有成功收获感吗?
• (5)有显示个性的巧妙发言吗?
(二)课堂观察
5、观自己
• (1)是否认真观察认真思考,为议课做些准备?
• (2)是否有不宜行为,如手机未关、抽烟、看
书报、不守时、听而不记?
• (3)是否重点关注了预设主题?
• (4)是否思考了“如果我来教,此处如何教?”
• (5)是否推断了执教者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
• (6)如果自己是组织者,是否思考了如何生成
有价值的议题展开议课?
6、下课后访谈学生感受
(三)课堂记录
• 课堂记录——用语言、符号、图表、设备等把观察到的
信息和想到的记录下来。有简录(简记步骤、方法、板
书)、详录( 详记过程)、实录(录像记全部)。
• 1、记教师的言行
• 2、记学生的言行--《用字母表示数》()只青蛙()张
嘴()只眼睛()条腿
• 3、记观课者的即时简评(关于目标、思路、处理、结
构、教法、手段、基本功、思想)和思考(用于议课)
• 4、记过程、亮点、高潮、特色、板书设计、不足、感
悟
• 5、记课后学生访谈情况(了解效果)
• 6、听看为主、记录次之,有详有略、精炼
(四)议课
•
•
•
•
•
1、听执教者介绍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或学
情,看到了课是怎样上的,听到了为什么这样上,也许
消除一些误会有利于顺利评课。
2、听执教者教后反思:
有无不曾预约的精彩?精彩源于什么?有无不期而
遇的尴尬?遗憾的根源在何处?教学实际与教学预设有
无差别?原因何在?
3、观课者表达意见:成败得失、如何改进。“如果我
来教此处怎么教”、共同议出可能性,既诊断又开方。
4、形成议课报告,指导大家的实践。
九、有效课堂的核心五度
• 1、情境诱人度----精心构筑、引人入胜
• 2、活动刺激度
----丰富有趣、连缀展开---附件4
• 3、自主参与度----关注自主、全员全程
• 4、训练扎实度----多维着眼、扎实到位
• 5、建构生成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观课议课抓五度或其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