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第九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学习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
成反应、α-活性氢的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醛酮常
见的制备反应,不饱和醛酮的特殊反应;
2、熟悉:熟悉醛酮的物理性质,乙烯酮的结构
3、了解:醛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乙烯
酮的反应。
醛羰基
O
O
R
(RCHO〕
H
(Aldehyde)羰基
酮羰基
O
carbonyl group
(Ketone)
R
R'
一、结构与命名
(一)结构
The carbonyl group is polar with the
partial positive charge on the
carbonyl carbon and the partial
negative charge on the oxygen.
(二)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结构简单的醛酮可采用此法命名,例如:
CH3CH2CHO
丙醛
丙烯醛
O
CH 3CCH2CH3
O
CH2
CH2=CHCHO
CH C CH3
甲基乙烯基酮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O
C CH3
乙酰苯
(苯乙酮)
2、系统命名法
基本原则:
选择含羰基碳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主链。醛从醛基碳开
始编号;酮则是从靠近羰基碳的一端开始编号,即给羰
基最小数。(也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编号)。
O
O
CH3CH2-C-CH2-CH-CH2CH3
CH3CH2CCH2CHO
HO-CH-CH3
3-氧代戊醛
或 3-戊酮醛
5-乙基-6-羟基- 3-庚酮
O
CH2CCH2CH3
1-苯基-2-丁酮
O
CH2
CH C CH3
3-丁烯-2-酮
O
CH3
O
CHO
O
2-氧代环己烷甲醛
5-甲基-1,3-环己二酮
Br
NO2
CH 3
CH 3
C= C
Br—
—C—
O
H
C
C
CH
O
2,4-二溴-2’-硝基二苯甲酮 (E)-4-甲基-4-己烯-1-炔-3-酮
CH3
CH2CH2CHCHO
2-甲基-4-苯基丁醛
CHO
OHCCH2CHCH2CHO
3-甲酰基戊二醛
二、物理性质
CH3CH2CH2CH3 CH3CH2CHO CH3COCH3 CH3CH2CH2OH
bpoC
-0.5
49
56
97
为什么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的醇低比相应的烷烃高?
醛、酮的水溶度比相应的烃或醚大。低级醛酮如甲醛、
乙醛、丙酮能与水混溶,其它醛酮水溶度随分子量增加
而下降。(为什么?)
光谱特征
羰基化合物的特征峰:红外光谱在1750-1680 cm-1之间有一个非
常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CHO中的C-H键在2720和2850cm-1附
近有两个非常特征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当羰基与双键共轭,吸收向低波数位移。若与苯环共轭时,芳
环在1600cm-1处的吸收峰分裂为两个峰,即在1580cm-1处又出
现一个新的吸收峰。
戊醛的红外光谱图
100
O
50
H-C-
C-H
C=O
0
4000
3000
2000
σ/cm-1
1500
1000
600
NMR:在NMR氢谱中,醛基中氢的化学位移δ在9—
10处;与羰基相连的甲基或亚甲基氢的化学位移δ
在2.0—2.5处。
3-甲基-2-丁酮的1H-NMR谱图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a
b
H3C
b
c O
a
CH C CH3
b
H3C
c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MS
O
R C
C6H5C O
R + C6H5C O
m/z = 105
C6H5 + CO
m/z = 77
CH3CHCH
CH3
CHCHO
4-甲基-2-戊烯醛
CH3CHCH
CH3
O
CHCCH3
O
O
CH3CCH CHCCH3
3-己烯-2,5-二酮
H3C
H3C
CH2CH2CHO
5-甲基-3-己烯-2-酮
3-(3,3-二甲基环己基)丙醛
三、化学性质
羰基亲核加成
及氢化还原
C=C–C=O
O
C
C
H
H
-活泼H的反应
(1)烯醇化
(2) -卤代(卤仿反应
)
(3)醇醛缩合反应
(1)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
(2)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
(3),-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
(4)还原
醛的氧化
(一)亲核性加成反应(nucleophilic addition)
-
¦ÄO
+
¦Ä C
Nu
+
Âý
C
Nu A
Nu
A
O
C
OA
£¨ 2£©¿ì
£¨ 1£©
¸º ÑõÀë×ÓÖмäÌå
影响亲核加成的因素:
(A) 电子效应
(B) 空间效应
加成反应的活性与试剂亲核性强弱、羰基碳原子亲电性强弱、
羰基所连R基大小等因素有关。
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
HCHO > RCHO > R2CO > ArCOR > Ar2CO
试比较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大小?
O2N
CHO
A
CH3
CHO
CHO
B
C
含碳亲核试剂
与HCN的加成
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加成
含硫亲核试剂
与NaHSO3的加成
含氧亲核试剂
与H2O的加成
与ROH的加成
含氮亲核试剂
与NH3及其衍生物
的加成
与品红试剂反应
(1)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反应
含碳亲核试剂:HCN
C-M(R-MgX
R-C≡CNa)
A ) 与HCN加成
加一滴碱
几分钟内
Why ?
34小时内
丙酮+HCN
加大量的酸
OH-
HCN+H2O
H+
H3O++
-
CN
实验事实证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N-
[- CN]浓度大小反应速度快慢 亲核加成反应
反应历程:
反应范围:
醛、脂肪族甲基酮、C8以下环酮
应 用:增碳反应
R-C=O
+ HCN
H(CH3)
OH-
H+/H2O
△
OH
R-C-COOH (-羟基酸)
H( CH3 )
练习:
CH3CHO
OH
R-C-CN
(-羟基氰)
H( CH3 )
H2/Pt
OH
R-C-CH2NH2 (-羟基胺)
H( CH3)
CH3=CHCOOH
注:HCN有剧毒,挥发性又大,使用很不便。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氰化钾或氰化纳加无机酸来代
替氢氰酸。
B ) 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
R
MgX
R C CNa
¦Ä ¦Ä
C
(H)R
(R')H
C =O
M
(H)R
+
R''MgX
(R')H
O MgX
C
R''
H3O+
(H)R
(R')H
OH
C
R''
1°醇
2°醇
3°醇
——在有机分子中引入叁键
思考题:
如何由丙酮制备2-甲基烯丙酸甲酯?
(2)和含硫亲核试剂的反应
与NaHSO3加成
R
+
R
:S
=
(R')H
C=O
O Na
HO
O
(R')H
O Na
R
SO3H
(R')H
C
适用范围:与HCN的加成一样。
用途1:可用于醛酮的鉴别;
OH
C
SO3Na
¦Á-ôÇ»ù»ÇËáÄÆ
R
HCl
R
OH
SO 3Na
O + NaCl + SO 2 + H2O
C
O + Na2SO 3 + CO2 + H2O
H
C
H
C
Na2CO3
R
H
用途2:分离精制醛、酮;
另外,这个加成产物还可以与氰化钠作用生成α-羟
基腈,所以这样还可以避免直接使用有剧毒的HCN:
O
C
H3C
NaHSO3
CH3
OH
H3C C SO3Na
CH3
NaCN
OH
H3C C CN
CH3
(3)和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1)与水加成
H(R 1)
O
+
C
R
H-OH
C
R
H(R 1)
OH
OH
偕二醇
H
O
+
C
H
H
H-OH
H
C
OH
OH
若羰基上连有强吸电子基,使羰基碳的正电性增大,
有利于水合物的生成。例如,镇静催眠药水合氯醛的
形成:
H
O
CCl3-C-H
+
CCl3
H-OH
C
OH
OH
环丙酮分子的张力很大,形成水合物后张力下降,
因此,它也易形成水合物:
O
HO
+ H2O
OH
茚三酮很不稳定(因为三个带正电的碳连在一起,
相互排斥,分子位能较高),但当它中间的羰基
形成水合物后,电荷间的排斥力减少,并且还能
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反应平衡便向水合物
(水合茚三酮)一边:
O H
O
O
O
+ H2O
O
O
O H
氨基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常用显色剂
(2)与醇的加成
在干燥HCl的催化下,一分子醛可与一分
子醇发生亲核加成生成羟基醚类化合物,称
为半缩醛。(hemiacetal)。半缩醛不很稳
定,可再与另一分子醇反应,失水生成缩醛
(acetal)。缩醛为偕二醚类化合物。
O
+
C
R
H
H
H
HOR'
¸É HCl
¸É HCl
R
C
OR'
OH
°ë ËõÈ©
-H2O
R
C
OR'
OR'
ËõÈ©
反应历程:
+
O
O H
H+
C
R
H
HOR'
C
R
R
H
H
H
C
OR'
H+
C
R
OR'
+
O H2
OH
°ë ËõÈ©
H
H
-H2O
+
R
C
OR'
HOR'
R
C
+
HOR'
H
+
OR'
-H
R
C
OR'
ËõÈ©
OR'
环状缩醛的形成:
HO
O
+
R
O
¸É HCl R
C
H
H
O
HO
酮一般很难与醇生成缩酮(ketal)。但如果采
用特殊装置,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可使平衡向
右移动而得到缩酮。
HO
O
H3C
+
R
R1
O
SO3H R
C
HO
±½ ¼ÓÈÈ
R1
O
用途:保护醛基
练习:如何完成下列转变?
O
O
CH2=CH-C-H
CH2-CH-C-H
OH OH
O
2C2H5OH
CH2=CH-CH(OC2H5)2
CH2=CH-C-H
¸É HCl
+
O
KMnO4 CH2-CH-CH(OC2H5)2 H3 O CH -CH-C-H
2
OH OH
OH OH
Ï¡ ¡¢ Àä
CH2-CH-CH2
OH OH OH
?
CH2-CH-CH2
OH OH OCR
O
O
¦Á
HO
H
H
C
O
OH
¦Â
¦Ã
11.4 %
88.6 %
°ë ËõÈ©
O
¦Á
¦Â
H
HO
H
¦Ä OH
¦Ã
6.1 %
环状的半缩醛常
常比开链的羟基
醛更稳定。
C
O
93.9 %
°ë ËõÈ©
许多单糖分子都含有这种环状半缩醛(酮)结构。
硫醇比相应的醇具有更强的亲核能力,如:
R
C O
+
R1
HS
HS
HCl
R
C
R1
S
H2/Ni
S
R
R1
CH2
缩硫酮很难分解成原来的酮,所以不能用于保
护酮基。但它能被催化氢化还原成亚甲基,故
这是一个常用的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方法。
R
S
C
R'
S
H2/Ni
R
CH2
R'
(4)和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R
+
O
C
R1
+H N
2
G
H
R
C
R1
OH
H2O R
NH G
C N G
R1
ÑÇ°· £¨ Î÷ ·ð ¼î£©
例如:
O
C
H+H2N-CH 3
H
+
OH
H
CH
N-CH 3
-H 2O
CH=N-CH 3
常见的氨的衍生物及其产物的结构和名称:
ÊÔ¼Á
²ú Îï
H2N¡ª OH
ôÇ°·
C
N¡ª OH
ë¿
H2N¡ª NH2
ëÂ
C
N¡ª NH2
ëê
H2N¡ª NHC6H5 ±½ëÂ
C
N¡ª NHC6H5
񫉈
H2N¡ª NHCONH2 °±»ùëå
C
N NHCONH 2
Ëõ°±ëå
应用:
(1)这些试剂也可用于分离和提纯醛或酮。
(酸性水解)
(2)氨的衍生物对羰基的加成反应可用于醛、
酮的鉴定。(具有一定熔点的结晶)
因此这些氨的衍生物又称为羰基试剂。其中以
2,4-二硝基苯肼最为常用,
O2N
O2N
CH3CHO +
H2N HN
NO2
H3CHC N HN
»ÆÉ«
NO2
(二)、α-碳及其氢的反应
丙酮α-氢的酸性比末端炔氢的酸性还强 。
O
CH3CH3
pKa
50
CH2=CH2
38
HC CH
25
CH3CCH3
20
这是因为:
(1)受到邻近羰基极化的影响,使C-H键的极性
变大,α-氢易成质子形式离去;
(2)α-氢离去后所形成的共轭碱因存在P-π共
轭,而得到稳定。
H O
OH
R CH C R1
O
R CH C R1
O
R CH C R1
¹² éî ¼î
质子若与氧结合则生成烯醇;若与碳结合则得回
醛酮(酮式)。说明酮式与烯醇式可通过共轭
碱互变。
在一般条件下,对大多数醛酮来说,由于酮式的
能量比烯醇式低,因此,在酮式和烯醇式的互
变异构中,酮式占绝大多数。所以,一般条件
下,烯醇式易重排为酮式。
+
CH2=CH¡ªOR
H2O/H
CH2=CH¡ªOH
O
CH3 C H
酸催化:
O
C CH(R)
H
-H
H
OH
C
OH
CH(R)
C CH(R)
H
Ï©´¼Ê½
ͪ ʽ
碱催化:
O
C CH(R)
B
H
ͪ ʽ
O
C CH(R)
H-B
OH
C CH(R)
Ï©´¼Ê½
1、羟醛缩合(adol condensation)
H O
R CH C H
+
H O
R CH C H
O
RCH2CH
OH
O
H2O
R CH C H
O
+
R CH C H
O
CH C H + H2O
R
O
RCH2CH
OH
RCH2CH
O
R CH
CH
O
CH C H
R
O
CH C H
R
O
O
OH
-H2O
RCH2CH C C H
RCH2CH CH C H
R
R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可以得到β-羟基醛类
化合物:
NaOH/H2O
CH3CH2CH2CH
C CHO
80--100¡æ
CH2CH3
KOH/H2O
H
C CHO
2CH3CH2CH2CHO
6--8¡æ
CH3CH2CH2CH
OH CH2CH3
庚醛以上的醛在碱性条件缩合,只能得到
α,β-不饱和醛。
CH3
Ba(OH)2
CH3-C-CH2COCH3
2CH3COCH3
OH
5% Ë«±ûͪ ´¼
若用酸催化,则丙酮可先缩合成双丙酮
醇,然后再脱水成α,β-不饱和酮:
2CH 3COCH 3
H
+
CH 3
CH 3-C-CH 2COCH 3
OH
-H 2O
(CH 3)2C=CHCOCH 3
酸催化的反应机理为:
+
H3C
H3C
H
C O
H3C C OH
CH3
H H2C C OH
CH3
-H
H3C
H3C
OH
CH3
CH3
H2C C OH + H3C C OH
CH3
CH3
+
H2C C OH
H2C C OH
O
C CH2 C CH3
H3C
H3C
-H2O H3C
H3C
OH
OH
C CH2 C CH3
O
C CH C CH3
2、交叉羟醛缩合(crossed adol condensation)
如果是两种都含有α-氢的醛交叉缩合,例如:
CH3CH2CHO
+
CH3CHO
OH
K2CO3
HCHO + (CH3)2CHCH2CHO
ËÄÖÖ²ú Îï
(CH3)2CHCHCHO
CH2OH
克莱森-施密特(Claisen-Schmidt)反应:
CHO
+ CH 3CHO
OH
CHCH 2CHO -H 2O
OH
C=C
H
H
CHO
由于羟基同时受羰基和苯环的作用,极易脱水,所以产
物几乎全部是肉桂醛。产物的构型一般总是带羰基的基
练习题:
+
O
CHO
CHO
OH
CH3CHO
-H2O
OH
+ CH3COCH3 -H O
2
O
CH=CH-CHO
CH=CHCOCH
3
3、分子内的羟醛缩合
CH3CO(CH2)4COCH3
O
KOH/H2O
100¡æ
O
O
-H2O
OH
COCH3
CH3
CH3
Na2CO3
O
COCH3
OH -H2O
练习题:完成下列转变
CH3CH=CH-CHO
CH3CH2OH
C5 H 5 N
CrO3
2CH 3CHO
OH
OH
CH 3CHCH 2CHO
4、卤代反应和卤仿反应
(1)酸催化
C6H5COCH3 + Br2
CH3CO2H
20¡æ
C6H5COCH2Br + HBr
反应机理:
H
R C C
H
+
H
Âý
R C C
O
R C C
OH
OH
X
X + R C C
OH
X
+
-H
R C C
O
X¡ª X
¿ì
当引入一个卤原子后,由于它的吸电子效应,使羰基
氧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再质子化成烯醇的难度增大,
所以,在酸催化下,小心的控制反应条件可使卤代反
应停留在一卤代阶段。
(2)碱催化
O
O
R-CH 2-C-H
+
2X2
NaOH
R-CX 2-C-H
+
2HX
X2=Cl 2 , Br2 , I2
特点:即使所用的卤素量不足,也几乎
会生成全部取代的产物。
反应机理:
H
R C C
X
OH
R C C
R C C
O
O
O
X¡ª X
X + R C C
O
显然当一个α-氢被卤素取代后,卤素
的吸电子作用可使第二个α-氢更易成质子
离去,有利于进行第二次卤代。
若α-碳上有三个α-氢,可发生碳碳键的断
裂,生成三卤甲烷和羧酸盐,即发生卤仿
反应 :
O
CH 3C-R(H) + 3X2
O
NaOH
CX 3-C-R(H)
O
OH
CHX 3
+
R(H)-C-O
反应机理:
O
OH
X3C C H(R)
O
X3C C H(R)
O
CX3 + HO C H(R)
OH
O
CHX3 + O C H(R)
应用:碘仿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并
具有特殊气味,容易识别。所以碘仿反应常
用作含有三个α-氢的醛或酮的鉴别。
OH
CH3CH-R(H)
O
NaOI
CH3C-R(H)
O
能起碘访反应的通式为: CH3C-H(R , Ar)
OH
CH3CH-R(H)
练习题:下列哪些化合物能起碘仿反应:
1、乙醇
2、2-戊醇
3、3-戊醇 4、1-丙醇
5、2-丁醇 6、异丙醇
7、丙醛
8、苯乙酮
在有机合成中,卤仿反应还可以用来生产
少一个碳的羧酸。
O
O
CCH 3
I 2/NaOH
CHI 3
+
C-ONa
5、Mannich反应----胺甲基化反应
含有-氢的酮与甲醛及一个胺反应,可在酮的
位引入一个氨甲基,该反应称Mannich反应,也叫
可
胺氨甲基化反应。
O
O
+ HCHO + (CH3)2NH•HCl
CH2N(CH3)2•HCl
利用曼尼希反应可从一个较小的胺制备一个较复杂的胺。
(三)、氧化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Oxidation
reaction)
(1)醛的氧化
CH3CH2CH2CHO
KMnO4
CH3CH2CH2COOH
醛基若在芳环上的话,氧化条件不能太
激烈,否则芳环侧链会氧化成苯甲酸:
CH2CHO
Àä¡¢ Ï¡ KMnO4
»ò CrO 3 H
CH2COOH
若用氧化银作氧化剂,可使醛氧化成酸,
而分子中的其他官能团不受影响:
CHO Ag O
2
COOH
醛易氧化成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而酮通常难
被氧化,这是醛和酮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别。所
以常用一些弱氧化剂能氧化醛而不能氧化酮进
行这两者的鉴别。
Tollens试剂系由硝酸银和氨水配成,是一
种无色的银氨配合物溶液。此反应又称为
银镜反应。
RCHO
+ 2[Ag(NH3)2]OH
RCOONH4 + 2Ag+3NH3 + H2O
Fehling试剂是由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碱性
溶液混合而成,是一种深兰色的二价铜的配
合物溶液。
RCHO
+
2+
Cu
OH
RCOONH4 + Cu2O
Fehling试剂还可以鉴别脂肪醛和芳香醛。
(2)酮的氧化
O
HNO3
CH2CH2COOH
V2O5
CH2CH2COOH
2、还原反应(reductive
reaction)
(1)还原成亚甲基: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法
O
Zn Hg
C17H35CCH3
C17H35CH2CH3 + H2O
HCl
此法只适用于对酸稳定的化合物。
Wolff-Kisher-黄鸣龙还原法
C O
O
C NNH 2
NH2NH2 / NaOH
(HOCH2CH2)2O
-N2
NNH 2
CH2
-N2
(2)、还原成醇羟基
a、催化氢化:
O
H
H2
C
R
H( R' )
Ni or Pt
R
C
OH
H( R' )
无选择性:分子中的其它不饱和官能团均可被还原
若控制反应条件,则反应活性为:
醛羰基>碳碳双键>酮羰基
对、 -不饱和醛酮而言,控制催化氢化条件,总是
碳碳双键先被还原。
b、麦尔外因-彭杜尔夫
C6H5CH=CHCHO
(Meerwein-Ponndorf)反应
Al[OCH(CH 3)2]3
(CH3)2CHOH
C6H5CH=CHCH2OH
选择性地还原羰基,分子中的其它不饱和官能团不被还原
c、用金属氢化物作为还原剂 :
+
MH
+
O
R C R1
R CH R1
OM+
H2O
RCHR1+ MOH
OH
常用的金属氢化物是硼氢化钠(NaBH4)和氢化铝锂
(LiAlH4)。这两种试剂中LiAlH4的还原能力比NaBH4为
强,但NaBH4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因为能同时溶于水和醇,
可使加成和水解这两步反应能快速连续发生。而LiAlH4
因能与水和醇激烈作用,故必须先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第
一步反应,然后再进行第二步反应。
O
OH
NaBH4
CH3CCH2C(CH3)3
CH3CHCH2C(CH3)3
C2H5OH
金属氢化物的优点:具有选择性。
CH2
O
CHCH2CH
H2/Ni
NaBH4
CH3CH2CH2CH2OH
CH2
CH CH2CH2OH
例如:丁酮被LiAlH4还原成2-丁醇
ReÃæ
H
OH
H3C
C
C2H5
H´ÓSiÃæ½ø¹¥
H3C
H´ÓReÃæ½ø¹¥
C
H
R-2-¶¡ ´¼
O
H3C
C
C2H5
C2H5
SiÃæ
S-2-¶¡ ´¼
OH
当羰基两旁的立体环境差不多时,以稳定的
产物为主:
O ¢ÙLiAlH
(H3C)3C
¢ÚH2O
H
4
OH
OH +
(H3C)3C
88%
H
(H3C)3C
12%
(3)、酮的双分子还原
CH3(CH2)4COCH3
CH3(CH2)5CHO
Na+C2H5OH CH3(CH2)4CHCH3
OH
Fe+CH3COOH
CH3(CH2)5CH2OH
当用钠、镁汞齐或铝汞齐在非质子溶剂(如苯)
中反应后,再水解,主要得到双分子还原产物
——邻二醇,这叫酮的双分子还原。
O
2 CH3CCH3
Na H3O
±½
O
CH3 CH3
CH3 C
C CH3
OH OH
Mg H3O
±½
OH OH
反应过程为:
R
R
R¡®
C
+ Mg
R¡®
R
C
R
¡¯R C
O
¡¯R C
R
R
C R¡¯
O Mg O
O Mg
O
R
R
R
H3O
C R¡¯
¡¯R C
¡¯R C
C R¡¯
O Mg O
OH OH
(4)、歧化反应
2HCHO
2C6H5CHO
(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
ŨNaOH
ŨNaOH
CH3OH + HCOONa
C6H5CH2OH + C6H5COONa
反应机理:
H
Ar
H
C
O + OH
Ar
C
O
Ar
H
C
O
OH
Ar
OH
C O + Ar
H
C
H
O
Ar
O
C
Ar
H+
OH
C O
O + Ar
CH2OH
交叉歧化反应:
HCHO + 2C6H5CHO
ŨNaOH
季戊四醇:抗心律失常药
CH2OH
HOCH2—C—CH2OH
CH2OH
CH2OH
CH3CHO
3HCHO
Ï¡ OH
HOCH2 C
C6H5CH2OH + HCOO
CHO
CH2OH
HCHO
ŨOH
制备?
(OHCH2)3C-CH2OH
(四)、其他反应
1、安息香(Benzoin)缩合反应
OH O
2 Ar
KCN
H
(Ar=-C6H5£¬°² Ï¢ Ïã )
C O
Ar CH C Ar
反应机理:
Ar
O
H
CN
C O
H2O
Ar CH CN
OH
OH
Ar C CN
Ar C CN
H
OH
Ar C CN
H
C O
Ar
OH O
Ar C
C Ar
H2O
CN H
O
OH
Ar C
OH
C Ar
CN H
-CN
OH O
Ar CH C Ar
OH OH
Ar C
C Ar
CN H
2、Witting反应
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元素,特别是硫和磷,与
碳结合,碳带负电荷,硫或磷带正电荷彼此
相邻,这叫叶立德(ylide)或叫邻位两性
离子,它具有内盐结构。
(C6H5)3P¡ª CH2
(C6H5)3P=CH2
磷叶立德的制备过程为:
(C6H5)3P + CH3Br
(C6H5)3P¡ª CH3Br
(C6H5)Li
(C6H5)3P¡ª CH2
叶立德中带负电性的碳可与醛、酮发生亲核
加成,加成物经过一个四环系过渡态进一步
分解成烯烃和氧化三苯基磷:
(C6H5)3P
(C6H5)3P¡ª CR2 +
CR2
(C6H5)3P
CR2
C O
(C6H5)3P=O + R2C=C
O
C
O
C
这是从醛酮合成烯烃的重要方法,且反应条
件温和。产率也高。这个反应俗称Witting
(魏悌希)反应,因此,“叶立德”也叫
Witting(魏悌希)试剂。
(C6H5)3P=CH2 +
O
DMSO
CH2 + (C6H5)3P=O
制备叶立德所用的卤烃不能是叔卤烃和乙烯型
卤烃。
3、醛的聚合反应
H
R
H
O
C
R
C
O
H
O
C
H
R
H2SO4
R
H
O
C
R
C
O
O
C
H
R=H,Èý¾Û¼×È©
R
R=CH3,Èý¾ÛÒÒÈ©
四、制备
制备概貌
1氧化
2直接醛基化
烯烃
1 水合
2 硼氢化-氧化
1 氧化
2 卤化-水解
3 傅氏酰基化
4 加特曼-科赫反应
炔烃
醇
醛 酮
芳烃
氧化
羧酸
1 氧化
2 频哪醇重排
乙醛和丙酮的工业制备
取代
羧酸衍生物
还原
(一)官能团转化法
1、醇的氧化
CH2=CH-CH2OH
MnO2
?
2、由烯烃和炔烃制备
CH CH + H2O
HgSO4
H2SO4
?
3、由芳烃侧链氧化制备
CH3
MnO2/H2SO4
CH2CH3
MnO2
CHO
COCH3
MgSO 4,H2O

若用CrO3/(CH3CO)2O作氧化剂时,中间产
物二乙酸酯难被氧化,但经水解后得到醛:
CH3
Br CrO3,(CH3CO)2O
CH3CO2H,H2SO4
CH(OCOCH3)2
H2O
Br
CHO
Br
(二)直接引入羰基
1、傅-克酰基化——芳香酮
+ CH3COCl
AlCl3
?
2、盖特曼-柯赫(Gattermann-Koch)反应
+ CO + HCl
AlCl3,CuCl
CHO
CH3
CH3
+ CO + HCl
AlCl3,CuCl
20¡æ
CHO
含有强的钝化基团的化合物不能进行此反应。
3、瑞穆-梯曼反应——酚醛
OH
¢ÙNaOH/
+ CHCl3
¢ÚH
?
4、傅瑞斯重排——酚酮
O
AlCl3
?
165¡æ
H3C
OCCH3
AlCl3
25¡æ
?
五、不饱和醛酮
(一)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
¦Ä
¦Ä
CH2 CH
¦Ä
CH
¦Ä
O
CH2
CH
CH
O
(二)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
1、亲核加成
1,2¼Ó³É
C C C O
¦Ä ¦Ä ¦Ä ¦Ä
C C C O + Nu
A+
C C C OA
Nu
Nu
1,4¼Ó³É
C C C O
Nu
A+
C C C OA
Nu
当亲核试剂为NuH时,1,4加成的产物为烯醇
式,它很容易重排成酮式。
C6H5CH=CHCHO + NaHSO3
C6H5CHCH
CH OH
SO3Na
1,4¼Ó³É
C6H5CHCH2 CHO
SO3Na
从最终结果来看,加成好象发生在碳碳双键
上。但要注意,从本质上看,这些反应是
属于1,4加成。如HCN、 NaHSO3
C6H5CH=CHCOC6H5
KCN
CH3CO2H
C6H5CHCH2COC6H5
CN
α、β不饱和醛、酮与有机锂、有机钠等化合
物作用时,产物以1,2加成产物为主:
OH
O
CH2 CH C CH3
HC CNa H2O
O
CH3CH CH C CH3
CH3Li
H2O
CH2 CH C C
CH
CH3
OH
CH3CH CH C CH3
CH3
α、β不饱和醛、酮与格氏试剂加成时,若羰
基旁的烃基较小时,以1,2加成产物为主,
否则以1,4加成产物为主。例如:
C6H5CH CH CHO
OH
¢ÙC6H5MgBr
¢ÚH3O+
O
C6H5CH CH C C6H5
C6H5CH CH CH C6H5
¢ÙC6H5MgBr
¢ÚH3O+
O
C6H5CH CH2 C C6H5
C6H5
2、亲电加成
O
O
CH2 CH C H + HCl(Æø)
-10¡æ
CH2 CH2 C H
Cl
反应过程为:
C C C O
H
+
C C C OH
Cl
Ï©´¼Ê½
C C CH OH
C C C O
Cl H
ͪ ʽ
Cl

α、β不饱和醛、酮与卤素、次卤酸不发生
共轭加成,而是在双键上发生亲电加成。
O
CH3CH CH C CH3
Br2
O
CH3CH CH C CH3
Br
Br
3、麦克尔反应
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醛、酮的亲核共轭加
成反应(1,4加成),叫麦克尔Micheal反应。
O
O
¦Â
¦Á
C2H5ONa CH 2 CH2 C CH3
CH 2 CH C CH3 + CH 2(COOC 2H5)2
C2H5OH 0¡æ CH(COOC2H5)2
±û¶þËá¶þÒÒ
õ¥
反应机理:
O
CH 2(COOC 2H5)2
O
CH 2 CH
C2H5O
CH(COOC 2H5)2
CH 2 CH C CH3
O
C CH3 C2H5OH CH 2 CH2 C CH3
CH(COOC2H5)2
CH(COOC2H5)2
例如:
C6H5CH CHCOOC2H5 + CH2(COOC 2H5)2
C2H5ONa C6H5CH CH2COOC2H5
C2H5OH
CH(COOC2H5)2
(C2H5)3N
CH2
CH2CH2CN
CH CN + CH3COCH 2COCH 3
t-BuOH 25¡æ H3COC CH COCH3
CH2
CH2CH2COOC 2H5
CHCOOC2H5 + CH3COCH 2COOC 2H5
CHCOCH3
C2H5OH COOC H
2 5
CH2 CHCOOCH3 + (CH 3)2CH-NO 2
C2H5ONa
R4NOH
CH2 CH2COOCH3
70-100¡æ O2N C(CH3)2
4、狄尔斯-阿尔特反应(简称D-A反应)
X
X
+
这个反应也叫双烯加成反应。
共轭二烯烃——双烯体;
与共轭二烯烃反应的不饱和化合物——亲双烯体
CHO
CHO
20%
100%
反应机理:双烯加成反应是协同反应
CHO
CHO
CHO
+
反应是立体专一的顺式加成反应.例如:
H
COOH
COOH
H
COOH
H
HOOC
COOH
H
H
COOH
H
H
COOH
COOH
H
对共轭二烯烃的构
型也有要求,一般
要求为S-顺式的。
(S—指单键)
反应优先内型加成产物。
H
O
H
O
+
H
O
O
H
O
O
O
ÄÚÐͲú Îï £¨ Ö÷£©
+
O
O
H
H
Íâ ÐͲú Îï
5、还原反应
用LiAlH4还原,则双键可保留。
O
OH
LiAlH 4
H2O
用锂/液氨或者是钯/碳催化氢化,则主要还原
双键。
O
O
H2
CH3 Pd / C
CH3
CH3
CH3
Li/Òº°±
O
O
用Ni催化氢化,则双键和羰基都被还原。
C6H5CH CHCHO
H2/Ni
¼Óѹ£¬¼ÓÎÂ
C6H5CH2CH2CH2OH
(三)、烯酮
烯酮是一类具有聚集双烯体系的不饱和酮。
最简单的是乙烯酮,为一有毒气体(沸点:
48℃),工业上由丙酮热裂制得:
CH3COCH3
700¡æ
CH2=C=O
双乙烯酮可作为乙烯酮的保存形式:
CH2
C
O
CH2
C
¾ÛºÏ
O ½â¾Û550-600¡æ
H2C=C
H2C
O
C=O
Ë«ÒÒϩͪ
乙烯酮的结构 :
H
H
C
C
O
乙烯酮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
CH2 C O
O
OH
HOH
CH2
C OH
OH
CH 3C OH ôÈËá
O
CH2
C
CH 3C OR õ¥
ROH
NH3
OR
O
OH
CH2
C
NH2
乙烯酮是一个乙酰化试剂。
CH 3C NH2 õ£°·
双乙烯酮与乙醇作用后生成烯醇,再经重排可
得乙酰乙酸乙酯:
H2C=C
H2C
O
+ HOCH 2CH 3
C=O
H2C=C OH
H2C C OC2H5
O
O
O
CH 3CCH 2COC 2H5
复习:
例1:由乙炔制备α-羟基丙酸:
OH
HC CH
CH3CHCOOH
HC CH + H2O
H2SO4
HgSO4
H+
HCN
CH3CHCN H2O
CH 3CHO
OH
OH
RCHCOOH
例2:丙烯合成α-羟基丁酸
CH3CH2CHCOOH
CH3CH=CH2
CH 3CH=CH 2
OH
H2O2
CH3CH2CH2Br
HBr
NaOH
CH3CH2CH2OH
H2O
Cu
CH3CH2CHO
OH
HCN
+
H
H2O
CH3CH2CHCN
OH
CH3CH2CHCOOH
写出苯甲醛与下列试剂反应(若反应的话)的主要产
物:
NH2OH
CH=N-OH
CH2OH
OH
CHCH3
LiAIH4
Cu2+
CH3MgX
OH-
H2O H+
Ag+
CN
CHOH
CH2OH
HCN
OH-
COONH4
OH-
CHO
KMnO4
NaBH4
OH
CHCHCHo
CH3
×
H+
NaOH
CH3CH2CHO
稀碱
COOH
稀
NaHSO3
×
SO3Na
CHOH
由指定原料合成产物(无机试剂任选)
1)
CH3Cl
HO
AlCl3
CH3
2Br2 hv
H2SO4

HO3S
NaO
CH3
CH3CH2CH=CCH2OH
2) CH CH CHO
3
2
NaOH
CH3
NaOH
稀
LiAIH4
CH3
H2SO4
CH3CH2CHCHCHO
OH

CH3
CH3CH2CH=CCHO
CHO
2H2O
CH3
3)
BrCH2CH2CH2CHO
(CH3)2CCH2CH2CH2CH2OH
OH
HOCH2CH2OH
干 HCl
O
BrCH2CH2CH2CH
H2
O
Ni P
Mg 无水醚
O
BrMgCH2CH2CH2CH
O
CH3COCH3
H+ H2O
(CH3)2CCH2CH2CH2CHO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