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半固体制剂、栓剂与膜剂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五章 半固体制剂、栓剂与膜剂

第四章 半固体制剂、栓剂与膜剂
 半固体制剂的共同特点是:能在较长的
时间内紧贴、粘附或铺展在用药部位,
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抗感染、
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
 这些作用要求药物作用于表皮或经过表
皮渗入表皮下组织,
 一般并不期望产生全身性作用。
第一节 软膏剂
 软膏剂(Ointments)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
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含有的药物可
以溶解、也可以分散于基质中。
 治疗用软膏剂主要由活性成分和基质组成
 此外,还含有一些添加剂(如防腐剂、助溶剂、
乳化剂、抗氧剂、增稠剂、皮肤渗透促进剂
等),但他们的含量相对较少,主要根据需要
而定。
软膏剂的基质
 油脂性基质
 包括凡士林、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地蜡和微
晶蜡
 这类基质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细腻的油膜,
防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化,
 一般而言矿脂类基质无生理活性。
脂肪及混合油基质
 一般有: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单、二或
三甘酯。
 通常所用的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芝麻油、
橄榄油、棉子油、杏仁油、玉米油、桃仁
油。
硅酮
 硅酮与烃类基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最
重要的化合物是二甲基硅油(或称二甲基
聚硅氧烷,Dimethylpolysiloxanes),
其流动性很好,基本结构式为
CH3[Si(CH3)2O]Si(CH3)2,在每个结构单元
中,甲基和氧原子均和硅原子相连
吸收性基质
 吸收性基质的代表性基质有羊毛脂、羊毛脂的
分离物、胆固醇、羊毛甾醇及其它类固醇、乙
酰类固醇或是多元醇的酯类(如司盘)。
(二)乳剂型基质
 这类基质含有O/W乳化剂,故易与水混溶,易
于清洗。在通常情况下,为了便于取用和称量,
乳化剂是以蜡状颗粒状物的形式加入的。
 根据所用乳化剂的化学结构,可把乳剂型基质
分三类:阳离子型基质、阴离子型基质和非离
子型基质。
水溶性基质
 水溶性基质使用得较多的是高、低分子量聚乙
二醇(PEG)的混合物(macrogols, Carbowaxes),
其平均分子量在200~700之间,为液体,微带有
特殊的嗅味。
 一般情况下,聚乙二醇基质是聚乙二醇400与聚
乙二醇4000的混合物。
FAPG基质
FAPG的基本处方中十八醇的含量在15%~45%,丙二
醇在45%~85%,聚乙二醇在0%~15%,制品润滑,白
晰,柔软,是无水的亲水性半固体,并带有珠光,
 该制剂基质的特点是:
 ①无水,但具有水洗性,适于易水解的药物;
 ②在皮肤上的铺展性好,粘附性好,能形成封闭的薄
膜;
 ③不易水解,不易酸败,主要作为类固醇药物肤轻松
皮肤外用制剂的基质。

三、油脂性软膏的制法
 一)研磨法(incorporation
method)
 将药物粉碎过筛,加入少量基质研磨混合,用
递加法(geometric method)加入其余基质,研
匀即得。
 药物的粉碎在试验室内可用研磨或加液研磨法
(levigating method)研匀。
 此法适用于不耐热药物。常用工具是乳钵乳捧、
软膏板及软膏刀,大量制备用软膏机。
油性软膏生产工艺流程图
 (二)熔合法(fusion
method)
 先将基质加温熔化,所需温度视基质及组成不
同而异,有时将高熔点熔化后,加入其他低熔
点组分,这样低熔点组分可能要经受不必要的
高温作用;
 最好是反过来,先加入低熔点基质再按熔点低
高加入其他组分,这样,已熔化的组分可作为
溶剂起到溶解高组分的作用,
 研细的药物视性质不同,或如上法研磨,或可
以直接或间接溶解后逐渐加入,随加随搅拌,
直至软膏冷却定形。
 外用软膏的配料、灌装需在300,000级净化条件
下操作,眼膏及除直肠外的腔道用软膏需在
100,000级下操作。凡士林等基质需经消毒和过
滤处理。软膏管灌装前需检验消毒。
 油脂性基质的灭菌处理,可用反应罐夹套加热至
150℃保持1h,起到灭菌和蒸除水分作用。
 过滤采用多层细布抽滤或压滤方法,去除各种异
物。固体药物原料可直接加入配制灌内或经气流
粉碎机处理,也可加入水相或油相后再加入配制
罐。
新型真空软膏机
第二节 乳膏剂
在药剂学及化妆品中谈到的乳膏剂(Creams)或霜剂
一词是指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的乳剂型制剂,可用
于皮肤或粘膜表面。
 乳膏剂是非均相体系,由不相混溶的两相组成,即水
相(极性液体)和油相(类脂)组成。
 如果是极性液体分散在油相当中,我们称之为油包水
型(W/O)乳膏剂(有时极性液体不一定是水);
 如果是油相分散在水相中,我们称之为水包油型
(O/W)乳膏剂(这里的“油相”是指所有的类脂物
质,包括烃类物质)。
 一般乳膏剂的粒子大小在0.1~100μm之间。

一、乳膏剂的类型
 W/O型乳膏剂
 古老的冷霜制剂(Cold
cream)属于W/O乳膏剂,
一 般 含 油 40%~70% , 鲸 蜡 5%~15% , 水
20%~35%,由于水分的慢慢蒸发而具有冷却作
用,主要用作润肤剂,也可作其他含药乳膏剂
的基质。
 冷霜中的水相,有利于皮肤的水化,而外相(油
相)是在皮肤上起覆盖、润肤作用。
 现代的冷霜一般使用蜂蜡-硼砂作为乳化剂、使
用植物油(或矿物油)作为连续相。
(一) O/W型乳膏剂
 O/W型乳膏剂(或称雪花膏,Vanishing creams)
 易于清洗,涂抹在皮肤上,几乎不留痕迹。通常将
O/W型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与脂肪族两亲性化合物
联合使用(即使用混合乳化剂),来制备这种O/W型
乳膏剂。
 混合乳化剂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他们不仅对乳剂有
稳定作用,而且能将其调节成半固体。
 其原因在于:脂肪族两亲性化合物通常为固体的高级
脂肪醇或脂肪酸,链的长度一般为C14~C18(如十六碳
酸或十八碳酸),他们本身都是弱的W/O型乳化剂。

二、乳膏剂的制法
 乳膏的制法一般包括熔化过程和乳化过程,
 先将水不溶性基质置水浴上于70℃~75℃熔化,
 再将药物(一般指热稳定的药物)溶于油,
 如药物易溶于水,此时则将药物水溶液在不断
搅拌下缓缓加入熔化的基质中 ,保持此温度
5~10分钟以防止熔点高的蜡先行结晶,继续搅
拌至冷凝成均匀乳状半固体。
亲水性乳膏基质处方实例
 单硬脂酸甘油酯
70g
 硬脂酸
112.5g
 甘油
85g
 白凡士林
85g
 十二烷基硫酸钠
10g
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1g
 蒸馏水
加至 1000g
制法
 取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硬脂酸,
置容器中加热熔化,保持80℃;
 另取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蒸馏水至另
一容器中,加热至80℃,加对羟基苯甲酸
乙酯,
 溶解后缓缓加入上述油相中,按同一方向
搅拌至呈白色细腻膏状,冷凝即得。
第三节 凝胶剂
凝胶剂(Gels)是指含有溶解状态药物的澄明或略有混浊
的半固体制剂。
 药典定义上的凝胶剂不是单指外用制剂,还包括内服
的氢氧化铝凝胶、镁乳等等双相凝胶。
 在药剂工艺中,凝胶剂则定义为具有半固体性质的聚
合物网络体系,网孔中充满着的溶剂不能自由流动,
而形成网络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柔顺性,所以表现出
弹性或粘弹性的半固体性质。

①纤维素类:纤维素衍生物在许多方面与天然树胶很
相似,但不易受细菌或真菌的侵袭。
 ②海藻酸钠:主要是由海藻酸的钠盐组成,可形成水
性溶液。加入少量的可溶性钙盐后,即可形成稠厚的
稳定的凝胶剂,这类钙盐可以是葡萄糖钙盐、酒石酸
钙盐、枸橼酸钙盐,加入30%的枸橼酸钙可形成稳定
的水溶性的凝胶基质。
 ③皂土:是硅酸铝的水化胶体,在水中不溶解,但与
8~10份水混合,可形成微碱性的类似凡士林的凝胶。
 ④卡波沫(Carbomer):卡波沫在水中分散形成浑浊的
酸性溶液,加入NaOH或胺类物质(如三乙醇胺)或
弱无机碱(如氨水),可中和卡波沫的酸性,诱发出
其粘性形成凝胶剂。

二、卡波沫作为凝胶剂的特殊性质
 卡波沫的胶凝过程的作用机制

第一种作用是:在酸性条件下,在聚合物链上
有一小部分的羧基未和其它基团脱离而形成柔
性的卷曲链。在碱性条件下,有更多的游离羧
基,由于带电基团的静电排斥作用使分子伸展,
使得形成的凝胶更为粘稠。随着碱性加大,阳
离子对羧基的屏蔽作用降低了静电排斥作用,
因而形成的凝胶又变稀。
 第二种作用是:对于亲水的有机溶媒来说,
使卡波沫增稠不是因为中和作用,而是这
种溶剂分子与卡波沫上的羧基以氢键相连,
这样溶剂分子对着聚合物定向排列而使卡
波沫的刚性结构增强,而在水性系统中氢
键也是存在的,但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氢
键结合只存在于边缘区,所以影响了聚合
物的柔性。
第三种作用是:聚合物产生交联作用,
卡波沫吸水后形成溶胀的大颗粒而成
凝胶。在这种情况下,如凝胶受切变
应力作用可使颗粒的紧密堆积排列结
构变形,在极端的剪切力作用下,聚
合体就会被破坏,从而永久地降低凝
胶强度。
第四节 眼膏剂
 眼膏剂(Eye
ointments)系指供眼用的灭菌半
固体制剂,制备工艺与一般的软膏剂基本相同,
 眼膏剂也有油脂性、乳剂型及凝胶型基质之分,
但对其原材料要求,生产工艺及贮藏条件有特
殊要求。
 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制备眼膏剂应在清洁、
灭菌的环境下进行,严防微生物的污染。
 所用器具、容器等须用适宜的方法清洁、灭菌,
油性基质应经150℃灭菌至少1小时,所用的基
质应纯净、均匀、细腻,便于药物分散和吸收,
易涂布于眼部,对眼部无刺激。
 不溶性药物应通过九号筛(常用气流粉碎机或
胶体磨处理),才能用其制备混悬型眼膏剂。
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应灭菌或按无菌
操作配制,并应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
XI无菌检查法检查,且不得加抑菌剂或抗氧剂。
第六节 半固体制剂中常用的添加剂
半固体制剂中的抗氧剂
 第一种是由真正的抗氧剂组成,它能与自由基反应,
抑制氧化反应,抑制链反应,如VE、没食子酸烷酯、
丁羟基茴香醚(BHA)和丁羟基甲苯(BHT)等。
 第二种是由还原剂组成,其还原势能小于活性成分从
而能保护该物质,更易被氧化。它们通常和自由基反
应,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和亚硫酸盐等。
 第三种是抗氧剂的辅助剂,它们通常是螯合剂,本身
抗氧效果较小,但可通过优先与金属离子反应(因重
金属在氧化中起催化作用),从而加强抗氧剂的作用。
这类辅助抗氧剂有枸橼酸、酒石酸、EDTA和巯基二
丙酸等。

新型的皮肤局部用给药系统——脂质体
①能够较好地包裹亲水或亲油性药物,作为难溶性药
物的载体,特别是与皮脂相似的类脂(如神经鞘磷脂)
所形成的脂质体与皮肤角质层类脂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能增强药物进入角质层的类脂内,增加药物在皮肤局
部的积累,从而起到药物的持续释放作用。
 ②具有药物全身吸收的限速膜屏障作用,减少药物的
全身吸收,从而避免药物的全身性毒副作用。
 组成脂质体的组分,如油酸、渗透促进剂和磷脂等能
通过角质层,且速度很快,数量很大,但只有很少量
能进入活性表皮。磷脂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影响角
质细胞间类脂的相变温度

第 九 节
栓
剂
栓剂(suppository)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
成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制剂。
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
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
 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
 栓剂的形状因使用腔道不同而异,也因使用腔道
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栓、尿道栓、喉道
栓、耳用栓和鼻用栓等。
 目前,常用的栓剂有直肠栓和阴道栓,后者主
要用于阴道疾病的局部治疗作用。
 这两种栓剂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 肛门栓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
长约3~4cm,成人用栓剂,每颗重量约2g,儿童
用约1g。其中鱼雷形较多用,此形状的栓剂塞
入肛门后,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容易抵向直肠内。
 阴道栓的形状有球形、卵形、跨嘴形等,阴道
栓重约2~5g,直径1.5~2.5cm,其中鸭嘴型
较宜,表面积较大,也可用圆锥形尿道栓呈笔
形,一端稍尖,男用的重约4g,长10-15cm,女用的
重约2g,长6-7.5cm。栓剂
二、栓剂的处方组成
 (一)药物
 栓剂中药物加入后可溶于基质中,也可混悬于
基质中。
 供制栓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应预先
用适宜方法制成细粉,并全部通过六号筛。
 根据施用腔道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制成各种适
宜的形状[1]。
(二)基质

栓剂基质对剂型特性和药物释放均具重要影响;
优良的基质应具下列要求:
 ①室温时具有适宜的硬度,当塞入腔道时不变形、不破
碎。在体温下易软化、融化,能与体液混合或溶于体
液;
 ②对粘膜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性;
 ③性质稳定不妨碍主药的作用与含量测定;
 ④不因晶形的转化而影响栓剂的成型;
 ⑤基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的间距不宜过大,油脂性基质
的酸价应在0.2以下,皂化价应在200~245间,碘价低
于7;
 ⑥适用于冷压法及热熔法制备栓剂,且易于脱模。

1.油脂性基质

(1)可可豆脂(cocoa butter)在常温下为黄
白色固体,无刺激性,可塑性好,能与多种药
物配伍而不发生禁忌。熔程为31~34℃,加热
至25℃时开始软化,在体温时能迅速融化。在
10~20℃时易粉碎成粉末。本品细末能与多种
药物混合制成可塑性团块,加入10%以下羊毛脂
时能增加其可塑性。
本品化学组成为脂肪酸甘油三酯,主要为硬
脂酸酯、棕榈酸酯和油酸酯等的混合物,还含
有少量的不饱和酸。由于所含各酸的比例的不
同,所组成的甘油酯混合物的熔点及药物释放
速度也不同。可可豆酯具有同质多晶的性质,
有α、β、β’及γ四种晶型,
 ,通常应缓缓加热升温,待熔化至2/3时,停
止加热,让余热使其完全熔化,这样可减少转
型的可能性。

(2)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系由天然植物油(如椰子或棕榈种子油等)水解、分
馏所得C12 ~C18 游离脂肪酸,经部分氢化再与甘油酯
化而得的甘油三酯、二酯、一酯的混合酯。
 这类油酯称半合成脂肪酸酯。
 这类基质具有适宜的熔点,不易酸败,为目前取代天然
油脂的较理想的栓剂基质。
 国内已投产的有半合成椰子油酯、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半合成棕榈油酯等。其它类似的合成产品尚有硬脂酸
丙二醇酯等,是由化学品直接合成的酯类。

2.水溶性和亲水性基质
①甘油明胶(gelatin glecerin)系用水、明胶、甘
油组成,三者按一定的比例(10:20:70)在水浴上加
热溶和,蒸去大部分水而成,放冷后凝固。
 本品的优点是制品有弹性,不易折断,且在体温下不
融化,但能软化并缓慢地溶于分泌液中,故药效缓慢,
持久。
 其溶解速度与明胶、甘油及水三者用量有关,甘油与
水的含量越高则越容易溶解、且甘油能防止栓剂干燥
变硬。

②聚乙二醇类(polyethylene glycols;PEG)
也称碳蜡(carbowax)系乙二醇的高分子聚合
物总称。
 如PEG1000、1540、4000、6000的熔点分别为
38~40℃、42~46℃、53~56℃、55~63℃。
若以不同分子量的PEG,以一定比例加热融合,
可制成适当硬度的栓剂基质。本品无生理作用,
遇体温不熔化,但能缓缓溶于体液中而释放药
物。
 本品吸湿性较强,对粘膜有一定刺激性,加入
约20%的水,则可减轻刺激性.

③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polyoxyl 40
stearate) 商品代号为“S-40”,为水溶性基质。
 系聚乙二醇的单硬脂酸酯和二硬脂酸酯的混合
物,并含有游离乙二醇。
 呈白色至徽黄色,无臭或稍具脂肪臭味的蜡状
固体,熔点为39~45℃;酸值≤2,皂化值25~
35。可溶于水、乙醇、丙醇等,不溶于液体石
蜡。我国已合成并大量生产,
 国外药典多已收载,商品名Myrj52

④泊洛沙姆(Poloxamer) 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的
嵌段聚合物,本品型号有多种,随聚合度增大,物态
从液体、半固体至蜡状固体,易溶于水,可用作栓剂
基质。
 较常用的型号为 188型;即poloxamer-188,熔点为
52℃。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并起到缓释与延效作用。已
上市的栓剂有复方平硝唑栓、吲哚美辛栓、乙酸水杨
酸栓等。
 型号188表示:聚氧丙烯的分子量为前两位数字乘以10,
18×10=180;第三位数字乘以10为聚氧乙烯分子量占
整个分子量的百分比即8×10%=80%,其他型号类推,
相同含义。

(三)添加剂
 (1)硬化剂
 (2)增稠剂
。
 (3)乳化剂
 (4)吸收促进剂
 (5)着色剂
 (6)抗氧剂
 (7)防腐剂
吸收促进剂
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栓剂,为了增加全身吸收,可加入
吸收促进剂—能促进药物被直肠粘膜吸收的物质。常
用的吸收促进剂有
 ①表面活性剂
 ②Azone 是直接与肠粘膜起作用,改变生物膜的通透
性,从而加快药物的转运过程。
 此外尚有氨基酸乙胺衍生物;乙酰醋酸酯类;β-二羧
酸酯;芳香族酸性化合物;脂肪族酸性化合物。也可
作为吸收促进剂。

三、栓剂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 1.冷压法(cold
compression method)
 此法采用制栓机制备,是将药物与基质的粉末
置于冷却的容器内混合均匀,然后装入制栓模
型机内压成一定形状的栓剂,即得。机压模型
成型者较一致、美观。
2.热熔法(fusion method)
 热熔法应用较广泛:将计算量的基质锉末用水浴或蒸
气浴加热熔化,勿使温度过高,然后按药物性质以不
同方法加入药物混合均匀,倾入冷却并涂有润滑剂模
型中至稍为溢出模口为度。
 放冷,待完全凝固后,削去溢出部分,开模取出。小
量生产热熔后用手工灌模的方法;大量生产则用自动
模制机器操作。
 一般用油脂性基质制备栓剂可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水
溶性基质多采用热溶法,此外还有一种搓捏法,可用
于临时搓制。

置换价
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
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
DV= W/ G-(M-W)
 G:纯基质平均栓重;M:含药栓的平均重量;
 W:每个栓剂的平均含药重量;
设备
栓剂的治疗作用
(一) 局部作用的栓剂

起局部作用的肛门栓常用于通便、止血、止痒、
止痛、痔疮及直肠炎等,用于阴道的栓剂主要是起局
部作用。
 可用于抗菌消炎、月经失调、外阴阴道炎及外阴搔痒
等,
 阴道栓应调整pH约为4.5,与阴道正常PH接近,此酸度可
抑制致病菌生长。

局部作用的栓剂应选择熔化或溶解、释药速度慢
的栓剂基质。
 水溶性基质制成的栓剂因腔道中的液体量有限,使其
溶解速度受限,释放药物缓慢,较脂肪性基质更有利
于发挥局部药效.如甘油明胶基质常用于起局部杀虫、

(二)全身作用的栓剂
用于全身作用的栓剂主要是肛门栓
 1.作用特点
 ①是可部分避免或全部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降低
副作用、发挥疗效;
 ②不受胃肠PH或酶的影响;
 ③可避免药物对胃肠粘腹的刺激;
 ④对不能吞服药物的病人可使用此类栓剂;
 ⑤不能口服的药物可制成此类栓剂。

2.药物吸收途径
栓剂直肠给药后的吸收途径有两条:
 ①通过直肠上静脉进入肝,进行代谢后再进入大循环;
 ②通过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绕
过肝脏而进入大循环。
 如果栓剂进入直肠深度愈小,愈靠近直肠下部,栓剂
所含药物在吸收时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为此
栓剂在应用时塞入距肛门口约2cm处为宜。
 这样给药总量的50%~75%的药物不经过肝。
 有研究指出,药物阴道给药后,由于阴道附近的血管
几乎均与大循环相连,所以药物吸收较快,且较多的
药不经肝脏代谢。

影响直肠吸收的因素
 1)生理因素
 (2)药物的理化性质
 ①脂溶性与解离度
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类脂质
膜而被吸收,同时药物的吸收与解离常数有关。
②粒度:以未溶解状态存在于栓剂中的药物,
其粒度大小能影响释放、溶解及吸收。粒径愈
小、愈易溶解,吸收亦愈快。
 ③溶解度
基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一般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与药物溶解性相反的
基质,有利于药物释放,增加吸收。
 如药物是脂溶性的则应选择水溶性基质;
 如药物是水溶性的则选择脂溶性基质,这样溶
出速度快,体内峰值高,达峰时间短。
吸收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
表面活性剂能增加药物的亲水性,能加速药物向分泌
物中转移,因而有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同时表面
活性剂自身可以渗透细胞类质膜与类质膜的成分作用,
改变其渗透性质。



吸收促进剂可直接与肠粘膜起作用,改变生物膜的通
透性,从而加快药物的转运过程。
几种新型栓剂的介绍
 1.中空栓剂
 2.双层栓剂
 3.微囊栓剂
 4.渗透泵栓剂
 5.不溶性栓剂
第十节 膜 剂
 膜剂(films)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
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膜剂可供口服、口
含、舌下给药,也可用于眼结膜囊内或阴道内;
 外用可作皮肤和粘膜创伤、烧伤或炎症表面的
覆盖。根据膜剂的结构类型分类,有单层膜、
多层膜(复合)与夹心膜等。膜剂的形状、大
小和厚度等视用药部位的特点和含药量而定。
一般膜剂的厚度为0.1~0.2μm,面积为1cm2 的可
供口服, 0.5cm2的供眼用。
 膜剂的特点有工艺简单,生产中没有粉末飞扬;
成膜材料较其它剂型用量小;
 含量准确;稳定性好;吸收起效快;
 膜剂体积小,质量轻,应用、携带及运输方便。
采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膜剂,
即可制备速释膜又可制备缓释或恒释膜剂。
 缺点是载药量小,只适合于小剂量的药物,膜剂
的重量差异不易控制,收率不高。
成膜材料
理想的成膜材料应具有下列条件:
 ①生理惰性,无毒、无刺激。
 ②性能稳定,不降低主药药效,不干扰含量测定,无
不适臭味。
 ③成膜、脱膜性能好,成膜后有足够的强度和柔韧性。
 ④用于口服、腔道、眼用膜剂的成膜材料应具有良好
的水溶性,能逐渐降解、吸收或排泄;外用膜剂应能
迅速、完全释放药物。
 ⑤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
常用的成膜材料有
 ①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天然的
高分子材料有明胶、虫胶、阿拉伯胶、琼
脂、淀粉、糊精等;此类成膜材料多数可
降解或溶解,但成膜性能较差,故常与其
它成膜材料合用。
 ②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 是
由聚醋酸乙烯酯经醇解而成的结晶性高分子材
料。
 国内采用的PVA有05-88和17-88等规格,平均
聚合度分别为500~600和1700~1800,以“05”和
“17”表示。两者醇解度均为88%±2%,以“88”
表示。
 PVA对眼粘膜和皮肤无毒、无刺激,是一种安
全的外用辅料。口服后在消化道中很少吸收,
80%的PVA在48小时内随大便排出。PVA载体内
不分解亦无生理活性。③乙烯-醋
膜剂的制备工艺
(一)膜剂一般组成
 主药
0~70%(W/W)
 膜材料(PVA等)
30%~100%
 增塑剂(甘油、山梨醉等)
0~20%
 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豆磷脂等)
1%~2%
 填 充 剂 ( CaCO3 、 SiO2 、 淀 粉 )
0~20%
 着色剂(色素,TiO2等)
0~2%
(W/W)

制备方法
匀浆制膜法
 本法常用于以PVA为载体的膜剂,其工艺过程为:将
成膜材料溶解于水,滤过,将主药加入,充分搅拌溶
解。
 不溶于水的主药可以预先制成微晶或粉碎成细粉,用
搅拌或研磨等方法均匀分散于浆液中,脱去气泡。
 小量制备时顷于平板玻璃上涂成宽厚一致的涂层,
 大量生产可用涂膜机(图5-11)涂膜。烘干后根据主
药含量计算单剂量膜的面积,剪切成单剂量的小格。

流延机涂膜示意图
热塑制膜法
将药物细分和成膜材料如EVA颗粒相
混合,用橡皮滚筒混炼,热压成膜
或将热融的成膜材如聚乳酸、聚乙醇
酸等,在热状态下加入药物细粉,使
溶入或均匀混合,在冷却过程中成膜。
复合制膜法
 以不溶性的热塑性成膜材料(如EVA)为外膜,
分别制成具有凹穴的底外膜带和上外膜带,
 另用水溶性的成膜材料(如PVA或海藻酸钠)
用均浆制膜法制成含药的内膜带,剪切后置于
底外膜带的凹穴中:
 也可用易挥发性溶剂制成含药匀浆,以间隙定
量注入的方法注入底外膜带的凹穴中。
第六章 气雾剂
气雾剂(Aerosol)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封装于具
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而制成的制剂。
 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定量或非定量地喷
出。
 药物喷出时多为细雾状气溶胶,其粒子直径小于50um;
也可以使药物喷出时呈烟雾状、泡沫状或细流。
 气雾剂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它腔道起局部或全身作
用。近几年来,鼻用气雾剂的报导较多,药物通过鼻
腔粘膜吸收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吸收快,并避免了胃
肠道和肝脏首过作用。

一、气雾剂的特点
 气雾剂的主要优点有:
 ①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如治哮喘的气雾剂可
使药物粒子直接进入肺部,吸入后能立即起效;
 ②由于药物在容器内清洁无菌,且容器不透光、
不透水,所以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
 ③使用方便,药物可避免胃肠道的破坏和肝脏
首过作用;
 ④可以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
 但气雾剂也有以下缺点:
 ①由于气雾剂需要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和
特殊的生产设备,所以生产成本高;
 ②抛射剂有高度挥发性因而具有致冷效应,
多次使用于受伤皮肤上可引起不适与刺激;
 ③氟氯烷烃类抛射剂在动物或人体内达一
定浓度都可致敏心脏,造成心律失常。
二、气雾剂的分类
(一) 按分散系统分类
 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形成烟雾状)以及乳剂型三
类。
 (二)按医疗用途分类
 1.呼吸道吸入用气雾剂 药物分散成微粒或雾滴,经
呼吸道吸入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2.皮肤和粘膜
用气雾剂
 ①皮肤用气雾剂 。
 ②粘膜用气雾剂
 3.空间消毒和杀虫用气雾剂

 (三)按相的组成分类
二相气雾剂
 一般为溶液系统,是由抛射剂的气相和药
物与抛射剂形成的均匀液相所组成。要求
药液与抛射剂互溶,或通过潜溶剂和助溶
剂同抛射剂混溶。
 1.
三相气雾剂
 ①药物水溶液与抛射剂乳化,液化抛射剂为分
散相形成O/W型乳剂,部分气化抛射剂为一相
(气、液、液),在喷射时产生稳定而持久的
泡沫,故又称泡沫气雾剂。
 ②药物水溶液或药物溶于液化抛射剂中,液化
抛射剂为分散介质形成W/O型乳剂,抛射剂部
分气化(气,液,液),在喷射时形成液流。
 ③药物和附加剂以微粉混悬在抛射剂中形成固、
液、气三相,即混悬型气雾剂,喷出物呈细粉
状,故又称粉末气雾剂。
 2.
三、气雾剂的吸收
(一)肺部的吸收
 气雾剂主要通过肺部吸收,吸收的速度很快,不亚于
静脉注射,如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吸入后1~2min即可
起平喘作用。
 肺部吸收迅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肺部吸收面积巨大。
肺泡囊的数目估计达3亿~4亿,总表面积可70~100m2,
为体表面积的25倍。
 肺泡囊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所构成,这些细胞紧靠着致
密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总表面积约为90m2,且血流
量大),细胞壁或毛细血管壁的厚度只有0.5~1μm,
药物到达肺泡囊即可迅速吸收显效

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
 呼吸的气流
 药物进入呼吸系统的分布还与呼吸量及呼吸频
率有关,
 通常粒子的沉积率与呼吸量成正比而与呼吸频
率成反比
微粒的大小
 较粗的微粒大部分落在上呼吸道粘膜上,因而
吸收慢,如果微粒太细,则进入肺泡囊后大部
分由呼气排出,而在肺部的沉积率也很低。
 通常吸入气雾剂的微粒大小以在0.5~5μm范围
内最适宜。
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规定吸入气雾
剂的雾粒或药物微粒的细度应控制在10μm以下,
大多数应小于 5μm。
药物的性质
吸入的药物最好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成
为异物,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 药物从肺部吸收是被动扩散,吸收速率与药物相对分
子质量及脂溶性有关,小分子化合物易通过肺泡囊表
面细胞壁的小孔,因而吸收快,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糖、酶、高分子化合物等,肺泡囊难于吸收。
 脂溶性药物经脂质双分子膜扩散吸收,少部分由小孔
吸收,故脂/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吸收速度也快。
 若药物吸湿性大,微粒通过湿度很高的呼吸道时会聚
集增大,妨碍药物吸收。

延长药物在肺部滞留时间的制剂学
方法
延长药物在肺部滞留时间的研究包括新的化合物的寻
找,
 增加药物的脂溶性可增加药物在肺部的沉积,或缓从
肺部组织的释放,增加肺部作用效果。
 在制剂学方法上,
 如采用脂质体、复合物、微球等制剂学方法来延长药
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可缩短研究周期,减少经费投
入,是目前国外大制药公司热衷的研究课题。
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
气雾剂是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
系统组成的。
 抛射剂与药物一同封装在耐压容器中,器内产生压力
(抛射剂气化),若打开阀门,则药物、抛射剂一起
喷出而形成雾滴。
 离开喷嘴后抛射剂和药物的雾滴进一步气化,雾滴变
得更细。雾滴的大小决定于抛射剂的类型、用量、阀
门和揿钮的类型,以及药液的粘度等。

抛射剂
 抛射剂(Propellents)是喷射药液的动力,有时
兼有药物溶剂的作用。
 对抛射剂的要求是:在常温下的蒸气压应大于
大气压;
 应无毒、无致敏性和刺激性;
 惰性,不与药物等发生反应;
 不易燃、不易爆;
 无色、无臭、无味;价廉易得。
1. 氟氯烷烃类
 又称氟里昂(Freon),是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其特
点是沸点低,常温下蒸气压略高于大气压,易控制,
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液化后密度大,无味,基本无
臭,毒性较小。不溶于水,可作脂溶性药物的溶剂,
至今仍是医用气雾剂选择抛射剂的主要对象。
 2. 碳氢化合物
 作为抛射剂的主要品种有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其
物理性质见表6-4。此类抛射剂虽然稳定,密度低,但
毒性大,易燃、易爆,工艺要求高,不宜单独应用,
常与氟氯烷烃类抛射剂合用。
 3. 压缩气体类
 用作抛射剂的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气和一氧化氮等。

耐压容器
1.玻璃容器
2.金属容器
3.塑料容器
阀门系统
气雾剂的制备
压灌法
 先将配好的药液在室温下灌入容器内,再将阀
门装上并轧紧,然后通过压装机压入定量的抛
射剂(最好先将容器内空气抽去)。
 2. 冷灌法
 药液借助冷灌装置中热交换器冷却至-20℃左右,
抛射剂冷却至沸点以下至少5℃。先将冷却的药
液灌入容器中,随后加入已冷却的抛射剂(也
可两者同时进入)。
 1.
气雾剂的质量评价
一、每瓶总揿次
 二、泄漏率
 取供试品12瓶,去除外包装,用乙醇将表面清洗干净,
室温垂直(直立)放置24小时,分别精密称定重量
(w1),再在室温放置72小时(精确至30分钟),再
分别精密称定重量(w2),置4~20℃冷却后,迅速在
阀上面钻一小孔,放置至室温,待抛射剂完全气化挥
尽后,将瓶与阀分离,用乙醇洗净,在室温下干燥,
分别精密称定重量(w3),按下式计算每瓶年泄漏率。
平均年泄漏率应小于3.5%,并不得有1瓶大于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