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专题六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排布规律
①能量最低
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
②泡利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
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2)表示形式
①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标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
子数。如K:1s22s22p63s23p64s1或[Ar]4s1
②电子排布图:每个小框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
电子,如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易错警示]
洪特通过分析光谱实验得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d10)
、半充满(如d5)和全空(如d0)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如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
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1)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
的趋势,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最小。但同周期元素第ⅡA族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族元素
,同周期元素第ⅤA族元素大于第ⅥA族元素的电离能。
(2)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如果某主族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过渡元
素的价电子数较多,且各级电离能之间相差不大,过渡元素常表现多
种化合价,如锰元素+2~+7价。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对于短周
期元素,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一主族
,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易错警示]
1.书写电子排布图时常出现错误:
(违反泡利原理);
(违反洪特规则);
正确应为
。
2.书写基态原子或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时,能量E[(n-1)d]>E(ns)
,但书写排布式时,应将(n-1)d排在ns前。如:Fe:
1s22s22p63s23p64s23d6(错误),正确应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正确)。
3.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要注意反常:
如:Be>B,N>O,Mg>Al,P>S等。
二、分子结构与性质
1.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特性: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分类:
①根据两原子间的成键电子对数,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②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所带电荷的状况,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③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σ键和π键。
(4)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
共价键越牢固。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
固。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键角是
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特别提醒]
(1)共价单键均为σ键;共价双键有一个是σ键,另一个为π键;共价三
键有一个为σ键,另两个为π键;
(2)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2.分子的立体构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结构的一般规则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与分子的几何构型有密切联系,对ABm型化
合物,中心原子A的价层电子对数
A的价电子数+B提供的电子数×m
n=
2
计算时一般说来,价电子数即为最外层电子数,但B为卤素原子、氢
原子时,提供1个价电子,若为氧原子、硫原子时,则不提供电子。
(2)杂化轨道理论
①规律
杂化时轨道总数不变;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
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不能用于形成π键。
③类型
[特别提醒]
判断杂化轨道类型的一般方法:(1)看中心原子有没有形成双键或三
键,如果有1个三键,则其中有2个π键,用去了2个p轨道,是sp杂化
;如果有1个双键则其中有1个π键,是sp2杂化;如果全部是单键,则
是sp3杂化。(2)没有填充电子的空轨道一般不参与杂化,1对孤电子对
占据1个杂化轨道。
[特别提醒] 通常对于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
键,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部分成键则为极性分子。
3.配合物理论
(1)配合物的组成
①配体: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如NH3、H2O、Cl-、Br-、
I-、SCN-等。
②中心离子:一般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如Cu2+、
Fe3+等。
③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
离子)的数目。
(2)常见配位化合物:
如[Cu(NH3)4](OH)2深蓝色溶液
[Cu(NH3)4]SO4·H2O深蓝色晶体
[Ag(NH3)2]OH无色溶液
Fe(SCN)3红色溶液
4.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相似相溶
①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溶质与溶剂结构相似,溶解度较大。
(2)溶质能与溶剂形成氢键,溶解度较大。
(3)溶质能与溶剂反应,溶解度较大。
2.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
[易错警示]
1.由原子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如稀有气体形成的晶
体是分子晶体。
2.含有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
阳离子。
3.含共价键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如分子晶体的结构粒子
分子内部含共价键,离子晶体结构粒子离子内部也可以有共价键,
如Na2O2、NaOH、NH4Cl等。
4.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并不是所有晶胞都简单套用立方晶
胞的分摊法;如六棱柱晶胞中,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上
的粒子依次被6、3、4、2个晶胞共有。
3.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沸点很高,汞、铯等沸
点很低。
(2)原子晶体
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
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3)离子晶体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
作用力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4)分子晶体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
熔、沸点反常的高。如H2O>H2Te>H2Se>H2S。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SnH4>GeH4>SiH4>CH4。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
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CH3OH>CH3CH3。
(5)金属晶体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
点就越高,如熔、沸点:Na<Mg<Al。
[易错警示]
1.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熔点:MgO>SiO2。
2.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高于分子晶体,如熔点:S>Hg(Hg常温下
为液体)。
3.晶体类型判断出现错误。如石墨晶体的熔点很高,但不属于原子
晶体,而是过渡型晶体。
4.有氢键存在,回答熔、沸点高低原因时,回答不准确。如H2O的
熔、沸点高于H2S的原因答成H2O分子存在氢键是错误的,而应该是
H2O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例1] (2011年安徽理综)W、X、Y、Z是
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
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
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
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
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
族元素中最大。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___族;
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Z的气
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5 ℃、101 kPa下,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
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 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解析] W的质子数Z=A-N=18-10=8,则W为氧;X和Ne的核外
电子数相差1,且图中X的原子半径大于W,则X为钠;Y的单质是一种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为硅;Z的原子序数大于Y,且在同周期主族元
素中电负性最大,则Z为氯。
(1)N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O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
示式为
,故有2个未成对电子。
(2)Na的单质和Si的单质相比较,晶体Si为原子晶体,故熔、沸点高。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故HCl的稳定性更强。
(3)SiCl4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3H2O===H2SiO3+4HCl。
(4)1 mol SiH4与足量O2反应,转移8 mol 电子,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
ΔH=-1 520.0 kJ·mol-1。
[答案] (1)三 ⅠA 2 (2)Si HCl (3)SiCl4+3H2O===H2SiO3+
4HCl(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SiH4(g)+2O2(g)===SiO2(s)+2H2O(l)
ΔH=-1 520.0 kJ·mol-1
1.(2010年高考海南卷)(双选)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ClO3-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解析:由CO2的分子构型可知A错误;中心原子Cl有一对孤电
子对,所以为三角锥形,B错误;S有6个电子正好与6个F形成6个共
价键,C正确;SiF4中Si有四个σ键,SO
2-
3
中S原子形成3个σ键,还
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Si、S均是sp3杂化,D正确。
答案:CD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例2] (2011年高考海南化学)(双选)Ⅰ.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的是(
)
A.SO2
B.BeCl2
C.BBr3
D.COCl2
Ⅱ.铜(Cu)是重要金属,Cu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
,如CuSO4溶液常用作电解液、电镀液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SO4可由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CuSO4粉末常用来检验一些有机物中的微量水分,其原因是_________;
(3)
的立体构型是____,其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
(4)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Au原子最外层电子排
布式为________;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
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比
为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5)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
体空隙中。若将Cu原子与Au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
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
[解析] Ⅰ.对于ABn型分子,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参与成键,该
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BeCl2和BBr3为非极性分子,
SO2为极性分子。COCl2的分子结构为
,碳上连一个双键
氧,然后左右各一个氯,键角约111.8°。负电在三角上,正电在碳上,
但它们的正负电荷中心不是重合的,是极性分子。
Ⅱ.(1)Cu在加热条件下与浓H2SO4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CuSO4易与水结合生成蓝色的CuSO4·5H2O晶体,白色粉末变成蓝
色晶体,反应现象明显。
(3)
中S原子采取sp3杂化,
为正四面体构型。
(4)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Au
与Cu同族,则Au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5d106s 1。铜金合金晶体
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结构,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
1
点,则每个晶胞中含有Cu原子个数为 2 ×6=3个,含有Au原子个数为
1
8 ×8=1个,故Cu、Au原子个数比为3∶1。铜金合金属于金属晶体,
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为金属键。
(5)由(4)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Cu、
Au原子总数为4,氢原子进入Cu原
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其晶胞结构与CaF2相似,则1个晶
胞中应含有8个H原子,
从而推知其化学式为Cu3AuH8。
[答案] Ⅰ.BC
Ⅱ.(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CuSO4粉末遇水生成蓝色晶体
(3)正四面体 sp3
(4)5d106s1 3∶1 金属键
(5)Cu3AuH8
2.已知A、B、C、D和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原
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
B和C属同一主族,D和E属同一周期,又知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
第7列元素。D的原子序数比E小5,D跟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
结构如图。
请回答:
(1)A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2)B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C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B与A形成的化合物比C与A形
成的化合物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
(3)E属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的元素,其元素
名称是________,它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D跟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只要
求列出算式)。
解析:从“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可判断,E是第四周
期ⅦB族,所以E是Mn,继而推出D是Ca;从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可知
D(Ca)∶B=1∶2,所以B为ⅦA族元素,再从原子序数B<C<D(Ca)和B、C
同主族知,B为第二周期的F、C为第三周期的Cl;A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
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所以A为H。从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其价电子构型为3d54s2,形成+2价离子时失去2个电子,故其电子排布式
为[Ar]3d5。
m
(4)根据ρ= V =4×(40+38) g·mol-1÷6.02×1023mol-1÷V
-1
4×78
g·mol
=a g·cm-3得V=
。
a g·cm-3×6.02×1023 mol-1
答案:(1)氢 (2)F Cl 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氯化氢分子间
没有氢键
(3)四 ⅦB 锰 1s22s22p63s23p63d5
4×78 g·mol-1
(4)CaF2
a g·cm-3×6.02×1023 mol-1
1.第ⅢA、V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lN、AlP、AlAs等是人工合成
的半导体材料,它们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
(1)核电荷数比As小4的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
元素有________种。
(3)在AlN晶体中,每个Al原子与________个N原子相连,AlN属于
________晶体。
(4)NCl3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NCl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解析:(2)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与其所在周期数
相同的元素有5种,对应元素和价电子构型分别是:氢(1s1)、碳(2s22p2)
、氧(2s22p4)、磷(3s23p3)、铁(3d64s2),注意没有3d44s2(应为3d54s1);(3)
依据题干信息“它们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通过硅类推AlN。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04s1 (2)5 (3)4 原子 (4)sp3杂化 三
角锥形
2.空气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它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被污染的空气中杂质的成分有多种,其中计入《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SO2、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血红蛋
白中含有Fe2+,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使人中毒。请
回答下列问题:
(1)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基态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
(2)O3有多种等电子体,其中常见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__。
(3)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为减轻SO2污染,火力发电厂生产中常在
燃煤中加入CaO以“固硫”。
CaO晶胞如下图所示,其中Ca2+的
配位数为________,与1个Ca2+距
离最近且相等的Ca2+有________个,
CaO晶体和NaCl晶体中离子排列方
式相同,CaO晶体的熔点高于NaCl
晶体的熔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解析:(1)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
(2)O3中含有3个氧原子,价电子总数为18,其等电子体中常见的为
SO2。
(3)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是指离某离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的个数;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决定于离子的电荷和离子半径。
答案:(1)3d64s2 (2)SO2
(3)6 12 CaO晶体中离子所带电荷高于NaCl晶体中离子所带电荷
1.(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熔点:Si3N4>NaCl>SiI4
B.沸点:NH3>PH3>AsH3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解析:A项,氮化硅为原子晶体,氯化钠为离子晶体,碘化硅为分
子晶体,晶体熔、沸点的一般规律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正确;B项,N、P、As为同主族元素,它们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高
低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成正比,但由于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
其熔、沸点要高一些,故沸点正确的顺序为NH3>AsH3>PH3;C项,
根据非金属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的判断规律可知该项正确;D项,根据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水
化物的碱性越强的规律可知该项正确。
答案:B
2.(2011年高考安徽理综)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
进剂的N(NO2)3(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
108.1°,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 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
解析: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A错误;由题设
知N—N—N键角为108.1°,故分子中四个氮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
误;推进剂N(NO2)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处于氮元素的中间
价态,故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15.2 g该物质含有
15.2 g
23
的原子数为
-1×10×NA=6.02×10 ,D错误。
152 g·mol
答案:C
3.(2010年高考全国Ⅰ理综)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之比为1∶2
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解析:联想教材中SiO2的晶体空间结构模型,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
子结合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结合形成2个共价键,
其空间网状结构中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硅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
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4个顶角,故D项错误;金刚石的最小环上有6个
碳原子,SiO2的晶体结构可将金刚石晶体结构中的碳原子用硅原子代
替,每个Si—Si键中“插入”一个氧原子,所以其最小环上有6个硅原
子和6个氧原子,Si、O原子个数比为1∶1,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
。
答案:C
4.(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个。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
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沸点比
高,原因是_______。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___________
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
。
(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
a 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晶胞体积为_____cm3。
解析:(1)氧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故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
(2)水分子内的O—H键为化学键,氢键为分子间作用力;
存在分子间氢键而
存在分子内氢键,而分
子间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3)H2O、H3O+中的O原子均采取sp3杂化,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
具有排斥作用,而孤电子对数多的H2O中排斥力大,键角小。
(4)根据CaO晶胞与NaCl晶胞相同,可知CaO晶胞中含有4个Ca2+和
56 g
224
2-
4个O ,则晶胞质量为m=
×4=
g,则晶胞的体积
NA
NA
m
224 g
224 3
V= ρ =
cm 。
-3=
NA·a
NA·a g·cm
答案:(1)2 (2)O—H键、氢键、范德华力
形成分子内氢键,而
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
(3)sp3
H2O中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
对,H3O+中O原子上只有1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小
224
(4)
NA·a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