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再别康桥

Slide 1

作者资料
写作背景
朗读训练
诗词鉴赏
作品思考

再别康桥


Slide 2

—————

上我
最敢
美说
的,
一康
条河
水是
徐 !世





Slide 3

作者简介及背景: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
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
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
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
国。


Slide 4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
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
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
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
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
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
华书局编辑。


Slide 5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
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
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
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
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
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
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Slide 6

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
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
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
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
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
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
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
情,还是洒脱一些好。


Slide 7

再别康桥
徐志摩


Slide 8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跟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歌,
悄悄是离别的笙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Slide 9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A、押韵.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


Slide 10

《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A、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B、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
青草,星辉斑斓.


Slide 11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
A、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B、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
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
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Slide 12

离别的对象不同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
人,而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
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
清新飘逸之感。
营造的气氛轻松
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
飘逸的成分。
意象的选择新颖
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
出的是一种清新的意境。


Slide 13

问题:
1.徐志摩的这首诗与下面的相比,情感
氛围上有什么不同?
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Slide 14

2. 一般离别诗选择的意象多是传统意象,
如:长亭、孤帆、美酒、杨柳等。但这一
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
寄情的意象是“云彩”、“金柳”、“柔
波”、“青荇”、“青草”、“星辉”等
自然物,这些意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
觉呢?


Slide 15

思考“康桥”的象征意义
(1)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
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
不仅实指诗人曾求学、生活过的康桥,
而且象征了诗人心目中那和谐统一的
大自然。对康桥的赞美就是对大自然
的赞美,所以“康桥”是和谐而美丽
的。


Slide 16

(2)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胡适曾言:
“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
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 ,
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
汇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实
现的历史。”果真如此,那么诗人的康河
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在这种追寻中“康桥”象征了什么?


Slide 17

象征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信仰、 人生理
想),这种理想融美、自由与爱一体,所
以,在诗人眼中“康桥”才完美无缺。
(3)徐志摩的天性是唯美的,而唯美的徐志
摩正是叔本华所说的“即使明天是世界的
末日,今晚仍要在园中遍种玫瑰”的那种
人。所以无论是《再别康桥》还是《我所
知道的康桥》中,康桥在诗人的眼中始终
是完美无缺的。象征了诗人的美学观点。


Slide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