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地理《中考说明》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011年地理《中考说明》

《2011年中考指导书(地理)》
使用说明
一、2011年地理中考方案
二、《中考说明》的修订说明
三、解读考点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五、复习建议
一、2011年地理中考方案
学科评价定位
 2011年,南京市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地理学
科仍然定位为考查科目。
在初二年级(八年级)结束时组织全市的统
一测试。
考查目的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进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
有效引导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
考查依据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
准(实验稿)》;
南京市初中地理教学的现行教材;
初中地理教学实际。
考查范围
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
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中所要求的
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
要求与建议,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与
实质。
命题原则
注重基础、关注能力、严格标准、体现人文。
强调对主干知识与重点内容的考查,不出偏
题、怪题。
强调达标性的检测,突出基础性的要求,难
度系数为0、85左右,难度结构为7:2:1
(由易到较难)。
体现对地理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的考查。
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身
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强调对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分析,关注
学生提取多元信息的能力。
层次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的认知层次要求,考查分为“了
解”、“理解”、“运用”三个不同的层次。
A、了解——能够利用地图等不同内容载体,再
认、再现、识别、简单描述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例题:距香港最近的经济特区是( )
A.厦门 B.深圳 C.珠海 D.汕头
B、理解——运用地图及有关信息资料,用地理语
言来解释、说明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
例题: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季风气候显著,下图中能正确反映
当地气候特点的是
(
)
C、应用——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产、
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并能够用适当的方
式表示出来。
下图为等高线示意图,图中标出了四条可供选择的登山线路。
该校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选择其中最陡且距离最短
的线路到山顶。他们应选择的线路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的形式
形式:①闭卷、笔试;
②与生物学科合场、分卷。
时间:考试用时为50分钟。
分值:总分为50分,折算为20分计入2012年
中考总分。
试卷结构
题 型
题量
分值
占总分比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
20
40%
二、判断题
5
5
10%
三、综合题
25
25
50%
考查范围
七、八年级所学的内容,其中七年级占30%
左右,八年级占70%左右。
体现对地理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的考查。
《乡土地理》内容不单独以试题的形式出现。
答题要求
今年仍然采用网上阅卷,这就要求学生
在答题时,必须按答卷纸的要求在指定的位
置规范答题,这样在经扫描存储后才能正常
批阅,这一点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
导、训练。
二、《中考说明》的修订说明
 题型示例中,题目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 题型示例、综合训练中的部分题目进行了修订。
修订的原则
更新部分与时事有关的题目。
删除完全属于死记硬背的题目。
删除难度偏大或者太简单、太直白的题目。
修订的目的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地理,学
习有用的地理。
 强调基础性,突出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对教材及
中考指导用书不要做过深的挖掘和拓展,防止增加学生的学
业负担。
 关注对地理学科最基本、最核心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基本
的读图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语言表述
能力,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
习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与生活
相关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
2010年3月27日,包括南京在内的我国主要城市景观照明熄灯一小时,
以支持这项活动。据此回答54—56题。
54.“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要意义是
①倡导节约能源 ②保护环境 ③关注全球气候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55.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总量丰富
B.人均不足
C.分布平均
④保护野生生物
D.①②④
D.开采量小
56.南京市在中小学推行部分课本循环使用。课本的循环使用有利于哪
种资源的保护?
A.煤炭资源
B.森林资源
C.土地资源
D.石油资源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事物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下面两幅图,
回答1-2题。
1.图示民居展示我国
(少数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建筑风格。
A.汉族
B.壮族
C.回族
D.藏族
2.图示汽车牌照的属地为
A.四川
B.广西
C.重庆
D.云南
宁夏民居
强调基础性,突出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
考查。对教材及中考指导用书不要做过深的
挖掘和拓展,防止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人口”的内容标准: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
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发布概况。
下图为“我国四省市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回答
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人口密度最小
B.②的人口数量最多
C.③的面积最大
D.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2. 四省市中,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关注对地理学科最基本、最核心能力的考查。
主要包括基本的读图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
力、综合归纳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运用地
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表格。
②
①
A
B
甲(
三角洲)
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属于
共同点
水陆交通便利。①是
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②是
异同点
乙(
三角洲)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铁路。
(深圳/珠海)经济特区。
请将资料中代表该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中。
A.科技、教育发达,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轻工业为主,与港澳地区有“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
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获得基本的地理
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例题: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的震中位于
县城附近。 请根据材料和图1,回答3-4题
3.玉树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玉树所在地区经纬度大致是
A.33.1°N,96.7°W
B. 33.1°N,96.7°E
C.33.1°S,96.7°E
D. 33.1°S,96.7°W
图1
三、解读考点
初中地理
地球地图
世界地理
三大板块
中国地理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
自转
地球的
公转
五带的
划分
地球的形
状和大小
地球的
运动
地球和
地球仪
地球仪
关于地球的运动教学中的把握:
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
意义,“课标”中有意用“地理现象”代替
“地理意义”,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即
如果学生能用事实说明地球的自转、公转或
说明哪些现象是自转、公转产生的,就可以
说达到了要求。
关于经纬网教学中的把握
利用经纬网给任何地点定位,这是学
习地理应达到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
这一技能,就需要经过反复训练。训练可以通过
两种方法进行,其一是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
地图上读出各点的经纬度;其二是给出一些经纬
度,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地名。注意把经
纬度写明确(东、西经;南、北纬;度数)。也
可以在区域地理学习中逐渐训练。例如:学习台
湾省的地理位置就可以对经纬度学习进行操练、
巩固。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
温的分布规律。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
降水分布的差异。
•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中的把握
• 重点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实现途径是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需要介绍一些基本概
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
等温线图等。
-10℃
-10℃
0℃
0℃
0℃
10℃
20℃
20℃
30℃
20℃
20℃
10℃
0℃
-10℃
-10℃
•
•
•
•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基本上有三点:
气温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大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高温地区(高于20℃);
两极地区为低温地区(低于-10℃)。
• 阅读和绘制气候直方统计图,是地理学习
的一项基本技能。
• 具体的要求可细化为三条:
a.能阅读和处理气温、降水资料;
b.能阅读气候直方统计图;
c.能绘制气候直方统计图。
主要气候类型
• ①、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
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 ②、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
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 ③、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中的把握
气候类型历来是初中阶段地理课中比较难又比较
多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把握:
第一,对气候类型的分类不必太细,可作适当概
括和综合,只要能反映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可。
第二,对于气候类型名称中涉及的概念,如海洋
性、大陆性等,不必解释。
第三,对于每种气候,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
上说出其分布地区即可,不必讲述其特征、分布地
区及景观特点等。
只要学生能比较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
因素即可。例如,
• 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位置;
• 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气候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 地形的影响使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存在降水
差异,山上和山下存在气温差异。
选择的区域
1个大洲——亚洲
5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
6个国家——日、印、俄、澳、美、巴
1、认识大洲
大
洲
亚 洲
区域地理要素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
陆位置
√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
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
√
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
水平是不平衡的
√
2、认识地区
地
区
区域地理要素
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
东南
亚
中
东
欧洲
西部
撒哈拉以
南的非洲
极地
地区
√
√
√
√
√
√
√
地形与人类活动
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及生活
河流及城市分布的影响
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
大的自然资源
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
√
√
√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
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
√
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
√
√
√
3、认识国家
印
度
俄罗斯
区域地理要素
日
本
澳大
利亚
美
国
巴
西
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
√
√
√
√
√
自然环境基本特点
√
√
√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
√
√
地
区
√
√
√
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开发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
√
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
√
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
√
√
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
√
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
面的联系
√
√
√
√
√
√
√
√
√
√
√
√
√
对区域地理的认识过程和展开层次:
区
位置与分布
联系与差异
环境与发展
域
在哪儿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区域特征、人地关系、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
研究区域地理要用观察、归纳、分析综合、
比较等方法,要借助图片、图像、图表、资
料、实例等教学资源。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等
人口、文化、经济、环境与发展等
认识一个区域,一般从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需要
说明的是,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并不需要学生认识每个区域
的全部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属于地理分布的
内容大部分可以在地图中读出,无法在图中读出的,如某些气
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
2、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地理特征。
一个区域的区域特征或是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
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从该地区人文地理事物方面
表现,或是二者的综合表现。
区域的某一特征是区域内相关地理要素组合的
体现,所以比较适合使用归纳的方法去认识。
政策因素
纬度位置
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优越
农业基础好
人口稠密
劳力丰富
海陆位置
交通便利
相对位置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著名侨乡
(图片点击可放大)
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3、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特征的
成因。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主要运用综合分
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这种
综合分析实际上是一个发现影响某一特征形成的
诸多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找出主导因素的过
程。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
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学生
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
可以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
地制宜”观念的理解。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时间安排:新授课匆匆过场,赶进度。
 备课:课标理解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清晰,主干知识不突
出。
 课堂:平铺直叙,缺少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设计,关注学
生不够。
 作业:没有精选,没有纠错。
1、合理、科学安排好教学进度,把握好
教学节奏。
目前的新授课稳扎稳打,切忌匆匆赶
完新课进入复习,然后再炒冷饭,要合理
科学安排好新授课、复习课的进度与节奏,
不能目中无人,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
习规律。当然,也不能没有最后的复习梳
理过程。
2、充分理解课标的内涵,落实目标、要求
与建议。
认真钻研课标、教材、中考说明,梳理
地理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不要随意把复习
面扩大,把知识内容挖掘得太深。不要随意
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教师认真研读课标、
领会课标的实质,提高课堂效率,从根本上
为学生松绑。
3、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运用。
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基本
的地理技能与地理学习能力,适当能够用地
理视角观察生活、用地理基本原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避免停留在记忆层面的“告
知”、“平面化的呈现”等灌输式复习,学
生学习被动、消极、低效,缺乏想象的空间,
思维狭隘。
4、重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教学中应
注意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掌握
使用地图的方法,做到图像系统与文字系
统有机地结合。最后的复习阶段,可以将
主要地图归类,进行专题复习。
5、区域地理复习需紧扣内容标准目标定位。
区域地理复习要注重区域的典型特征归纳,
同时注重典型区域比较,还要能与总论部分融
会贯通。复习的广度和深度要根据课标中的内
容标准为尺度,不能盲目扩张加深,增加学生
的负担。
6、注重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
教学的侧重点应使得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思维
方式与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认
识客观世界,尊重自然规律,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
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
想法。
五、复习建议
复习课是地理教学中的课型之一
宗旨:知识系统化
能力拓展化
目的:地理知识的再现
地理能力的升华
复习课的常见问题
1、把所学知识“炒冷饭”再现,单调乏味 。
2、教师一遍又一遍机械重复。
3、复习形式单一。
4、编制填空讲义填写背诵、默写。
5、缺少综合性,缺少专题性,缺少地理思维
能力的提升。
原因分析
1、教材体系把握不到位。
2、忽视复习课教学目标。
3、缺少复习课的设计与思考。
4、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方法。
复习建议
关于内容:
1、整理四本教材体系,做到融会贯通,体现综合性。
2、注重知识体系之间、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对比,体现
区域性。
3、进行专题的读图训练,体现地理学科地图的语言性。
关于方法:
1、认真进行复习课设计。
2、加强复习课模式的研讨。
3、学会命制高质量的复习题。
关于学生:
1、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2、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3、培养审题、审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