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贏家和輸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全球化的贏家和輸家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 學校主要收取BAND2或以上學生,能力中等或以
上
 學生多來自鄰近公共屋邨
 學校自編教材,沒有用教科書
 由一個老師教六個單元及負責一班IES
 老師來自文商科為主 (中文、英文、中史、世史、
經濟)
 科主任任教通識十年,曾借調教育局,現負責教
育局專業發展學校(通識教育)工作
 其他同工沒有任教通識科經驗
校本課程
 原訂三年規劃
中四 今日香港
中五 能源科技
中六 個人成長
公共衛生
現代中國 全球化
IES
校本課程
 第一屆的三年規劃
中四(三堂)
中五(四堂)
生活素質
身份認同
法治
能源科技
現代中國
IES
中六(五堂)
個人成長
社會參與
全球化
 註:一堂有55分鐘
公共衛生
校本課程
 六個單元,以議題為本,暗藏跨單元成份
 全球化正是跨單元的題材
 跨單元的需要
**教學的需要
~不少議題涵蓋不同單元,例如現代中國問題涉及單
元二、三、四、五及六。
~六個單元的所需教授課時不一,通過跨單元議題拉
均教授課時
**考試的需要
~公開試題目屬於跨議題目
課程規劃
一、全球化的概略
 全球化的定義/特點
 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 全球化的得失
二、全球化的教學議題
 全球化的 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三、中國、香港的挑戰與機遇
 中國、香港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與機遇
課程規劃
教學重點
教節
全球化的定義/特點
2
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2
全球化的得失
2
全球化的教學議題(政治、經濟及文化)
12-16
中國、香港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4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 「全球化」的概念源自西方。在英文裏,“global”一字已有超過四百
年歷史,但“globalization”、“globalize”、“globalizing”等字最早還
是在1960年才開始成為一般用語(Waters, 2001, p. 2)。在美國國會圖
書館裏,1987年以前沒有一本書討論全球化,要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
出現。1994年2月,亦只有34本出版物的題目包括「全球化」,而到了
2000年2月已增加至284本(Waters, 2001, p. 2);不少直接以
“globalization”為題的書,亦都是近幾年才出版的。1
 「全球化」概念晚近的一個前身概念,可以說是「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Global village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因McLuhan有鑑
於資訊科技的未來發展而特別鑄造的(Carpenter & McLuhan, 1970, p.
xi)。「地球村」帶出了地球是一個細小範圍的概念。
 如上所說,雖然愈來愈多對「全球化」的討論,但對「全球化」概念
還未有一致的了解──認為「全球化」已出現或仍未出現、究竟是禍是
福,都有不同意見。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 著名社會學家Giddens(1990)對「全球化」有如下的定
義:
 全球化可……被界定為世界性的社會關係的加強,把遠隔著
的不同區域連繫起來,使本地發生的事情都受到遠處發生
事件的影響,或同樣地本地事情也可影響到遠處的事件。
(p. 64)Robertson(1992)界定「全球化」為:
 全球化概念是指世界縮小以及人們對世界作為一整體的意
識的加強。(p. 8)Rugman(2001)對「全球化」的定義
為:
 全球化可以被界定為多國企業從事於外地直接投資和發展
商業網絡,以創造在國家界限以外的價值的種種活動。
(p. 4)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 Teeple(2000)在「甚麼是全球化?」一文中界定「全球化」
為:
 全球化可以被界定為不斷擴張的資本與國家政治和社會形成之
間的矛盾的解決之展示。……全球化也代表著資本累積的主要渠
道由國家層面發展到超國家或全球的層面。……全球化也可以理
解為「資本主義的勝利」,也就是經濟超越於政治,集團要求
超過公眾政策,私人利益超越公眾利益,跨國集團超越民族國
家。這是世界資本化(capitalization)的最後階段。(pp. 9–10)
全球化也可以被界定為「自我衍生的資本」(self-generating
capital)已發展到了全球的層面。(p. 10)
 政治學教授Langhorne(2001)為「全球化」作了這樣的定義:
 全球化是長期技術發展積累的最後階段,這使人類有能力在世
界範圍進行事務,而毋須受制於民族、政府權威,以及時間或
空間的環境。(p. 2)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 中國學者朱景文(1998)在〈關於法律與全球化的幾個問題〉
一文中指出:
 全球化一詞涉及許多社會現象,從電視的衛星傳送,計算機的
國際聯網,美國快餐,可口可樂征服世界,超級大國以自己的
國內法為標準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關於人權普遍性的標準的
爭論,全球的生態平衡,武器禁運,世界範圍的移民潮,打擊
販毒領域的國際合作,直到不同國家經濟基於比較優勢的相互
依賴,在部分地區,如歐洲聯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某種程度地
實現經濟一體化。可見,全球化一詞既指一種文化現象,政治
現象,又指一種經濟現象。(頁102)社會學家Tomlinson
(1999)在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一書中指出:
 全球化是指謂當前世界四處顯現的複雜連繫的一種經濟情
況。……全球化必須關連於現代性(modernity)來了解,是
「現代性的結果」("consequence of modernity")。(pp. 32,
33)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 1地理疆界己不再重要
 2時間及空間概念的改變
 3全球聯繫的強化與擴大
 4國家的重要性降低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 從日常生活了解全球化的體現
 例子:
 語言:英語
 企業:滙豐銀行
 品牌:Nike/微軟
 活動:世界盃/奧運會
 餐廳:麥當勞/星巴克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全球化的例子很多,我們說現在愈來愈全球化,就是說這些人、事、活動愈來愈
多。愈來愈多這類人和事,就是全球化。看一看你就會明白:












全球已有超過20000個國際標準,統一世界各種產品規格、服務水準等
超過44500家跨國公司,年營業額合計7兆美元
超過250個多邊監管機構
超過16500跨境民間組織
近9億條電話線
近20億部收音機
超過10億部電視機
已發出信用卡以百萬計
每年航空旅客超過10億人次
每年外匯交易額達450兆美元
每年跨境基金投資額60兆美元
國際貿易貨值在過去50年,大幅上升超過16倍
 以上10年前數字,現在的數字呢?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 2011年1 月25日東方日報
 《2010年安永全球化指數》顯示,全球最大六十個經
濟體當中,香港以7.48分取代新加坡名列榜首位置,
較○九年躍升一位,新加坡則跌至第三位,中國內地
排名上升一位至第三十九位。安永料,隨着全球經濟
加速復甦,新興市場經濟佔比日重推動下,至二○一
四年全球化程度會穩步增加。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 摘錄明報香港真光中學教師 楊宏安「什麼是全球化」的課堂活動:
首先,教師邀請學生於課堂上分享一件她們認為與全球化有關的物件,例如手提電話或流
行衣物,由學生講述物件的品牌和生產地。在分享期間,其他學生可在習作的世界地圖上,
就所提及的生產地作記錄,最後就生產地的分佈加以分析。透過這個習作,學生既可從個人
經驗作為學習出發點,也可從地域概念方面,理解全球化的定義,當中更能體會集思廣益之
效。
第二部分學生須對照兩個同樣生活在香港、但時空不同的人的個案(Jonathan-1950年,
Gillian-2000年),分析兩者在生活習慣上的分別,從而探討全球化如何在經濟及文化上改變
人類的生活方式。
第三部分的總結,旨在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重溫全球化的關鍵概念,包括地域之間的交流
日益加強、國與國之間日趨依賴。
最後一份習作,要求學生設計一個以「全球化概念」為題的標誌,希望學生進一步深化及
反思全球化的關鍵概念,並嘗試以圖像手法重新表達全球化。內容須體現全球化的概念,並
以短文解說標誌所含意義。
 有關全球化工作紙,可到明報通識網下載,網址﹕life.mingpao.com/htm/dl/0930XD.doc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世界在變中……
 美國崛起(單元三)
 中國改革開放(單元三)
 蘇共聯盟瓦解
 全球管治機構:聯合國(單元三、五、六)
 跨國組織發展:WTO、WHO(單元五)
 資訊科技發展:互聯網、手提電話(單元二)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 同學了解全球化的背景的同時,老師可以有計劃將他
們其他單元的知識作整合,讓同學明白跨單元的義意。
 基本上,我可以從經濟、文化、政治及科技四方面了
解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1503 年的世界地圖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1507 年的世界地圖(首張世界地圖以亞美利堅標示美洲新大陸)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現今的世界地圖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 從地圖改變了解科技改變、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係。
 科技進步,令人類更了解世界,同時令國家與國家之
間更接近。
 麥哲倫在1519 年9 月率領五首船隻由西班牙出發,橫
越大西洋,繞過南美洲,橫越太平洋,到達菲律賓,
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隊繼續行程,橫越印度洋,
繞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沿非洲西岸北上,最終有一
首船隻返抵西班牙,需時3年。
 在1995 年8 月17 日,一架和諧式客機環繞地球飛行一
周,需時31 小時21分鐘14 秒。
 同學需要明白科技因素對全球化的影響。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政治方面的轉變
~人權及民主的普世價值
~全球性議題日增,例如全球暖化、節能減排
經濟方面的轉變
~國際貿易在全球的擴展及互動增加
~全球金融市場網絡的建立
~跨國企業集團力量的增長
文化方面的轉變
~ 全球文化工業的生產網絡
科技方面的轉變
~資訊與通信技術不斷創新革命
社會衛生的轉變
~傳染病跨國傳播國際衛生醫療合作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得失
 讓學生明白在全球化中,人類一方面得到益處,另一
方面得到害處。
 同時,考試中的題材,正時要學生明白全球化得失中
找出平衡點。例如,我們在教授時,要學生明白全球
化中已發展國家的優勢時,同時學生要掌握發展中國
家的困難。(已發展國家vs發展中國家)
教學安排:全球化的得失
全球化的贏家和輸家
 •發達國家
(先起步競爭力強)
 全球大部分消費者
(廉價貨外國貨)
 發展中國家工人?
(工作機會脫離貧困)
 發達國家優質工人
(流動性高學習力強)
 各國的距國公司
(低成本高回報大市場)
 借貸者
(資金游走低息放貨)
 各國投資者/資本擁有者
(更多更高的投資機會)
 發展中國家
(後起步/未起步欠競爭力)
 被壓搾的弱國農民
(發達國家高補貼低價格)
 血汗工廠的工人?
(被剝削環境差…)
 發達國家的弱勢工人
(工作機會遷移)
 各國的弱勢企業
(高競爭受淘)
教學安排: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 選擇議題,補其他單元不足
 先文化、經濟,最後政治議題
 先中國、本土,後美國、全球
教學安排: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 掌握概念,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 以小見大,了解全球化的核心理念
 正反論證,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教學安排: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 同學要面對大量新概念,如全球化、地球村、資訊快速流
動、時間和空間壓縮、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政治全
球化、文化、單一化、文化霸權、同質化、文化帝國主義
、普世價值、文化侵入、文化邊緣化、麥當勞化、大眾文
化、文化相對論、文化多元主義、文化混合、在地化、隨
俗化、原教旨主義、文化衝突、跨國企業、全球生產鏈、
供應鏈管理、新自由主義、多邊貿易、關稅、傾銷、補貼
、保護主義、民族國家、民族主義、國家主權、全球管治
、公民社會、世界公民、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環境
外交、地緣政治……
 如何做?
教學安排: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 讓學生了解最基本概念:
東方vs西方
多元vs單一
本土vs全球
以小見大,掌握核心理念
 政治:國家主權vs普世人權\以強凌弱vs合作共融
 經濟:剝削搾取vs發展機遇\加強差距vs兩極分化
 文化:文化侵略vs文化交流\西方化vs全球化\
本土化vs全球化
正反論證,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政治
 正面:國際組織進行跨境合作,聯手解決全球議題,
如控制污染……
 反面:強國操縱國際組織,訂定有利自己的政策和法
規,干預別國內政,侵犯主權……
正反論證,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經濟
 正面:富國投資落後地區,設廠生產,創造就業機會,
弱國得以發展……
 反面:富國投資弱國,藉機剝弱,形成血汗工廠,加
劇貧富兩極,破壞當地生態……
正反論證,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文化
 正面:音樂、衣著、飲食習慣等文化體系在交流,生
活水平提昇,加強各國溝通,促成世界大同的地球村
 反面:全球品味去向劃一,世界各國被「西方化」,
本土文化消失,是強國對弱國的文化侵略
中國、香港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 1.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的競爭
~iph0ne
~可樂
 2.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的保護
~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