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複習ppt(7565 KB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一冊複習ppt(7565 KB )

公民與社會
第一冊 總複習
第一課
重點一:自我的成長
一、社會化與再社會化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一)顧里--鏡中自我
★(二)米德--社會自我(兩個我)
★(三)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論(三個我)
三、人格的發展
★ (一)艾瑞克森--危機(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
(二)佛洛伊德--人格發展理論
四、認知發展(補充)
(一)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二)郭爾堡--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五、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一、社會化
→ 再社會化
 社會化:一個人逐漸學習以適應 、融入社會
的過程。
 再社會化:學習一套與先前不同的價值、
規範、信仰、態度和行為等。



繼續社會化 :成年到死亡,不斷學習新的角色
和價值的發展過程。
新社會化:個人到新的環境或社會,必須接受新的
社會化,學習新的文化或社會系統。
洗腦:採取強制迅速的灌輸方式,徹底改變或放棄
原來的角色價值。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
(一)顧里--鏡中自我
互動 → 反映
(二)米德--社會自我(兩個我)
模仿
重要他人 例:父母、朋友、老師
↓
玩耍(嬉戲)
三階段
↓
團體遊戲
概括化他人 例:社會期望
(三)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論(三個我)
本我 →
← 超我
自我
小試身手
 老王開國小同學會時,和大家回憶起小時候玩捉迷藏
的時光,老王躲到校園最偏僻的角落裡,沒想到在原
地不動等了快兩個小時都沒有人找到他,這時老王才
發現大家早就玩完在學校對面的冰店裡吃冰,老王還
因此被大家嘲笑了一番。請問:老王當時之所以等待
,是因為他正位於米德「自我發展」中的哪一時期?
(A)模仿期(B)玩耍期(C)嬉戲期(D)遊戲期
答案:(D)
解析:在遊戲期裡,老王不但已經學會角色扮演,且了解到遊
戲規則,也就意味著能夠將社會或團體角色內化
小試身手
 曹添驕和同學去吃麻辣火鍋吃到飽,挺著個大肚皮一
不小心就打了一個大飽嗝,曹添驕連忙一面用手摀住
嘴、一面頻頻說不好意思。若根據米德的社會自我理
論來看,曹添驕之所以會感到尷尬的原因是來自於哪
一個我?
(A)主我 (B)客我 (C)本我 (D)超我
答案:(B)
解析:(A)應為經過社會化的「客我」,告訴曹添驕的本我
說要遵守社會規範;(C)(D)為佛洛依德的理論
小試身手
 蔡家豪是個懷才不遇的小提琴手,幸好遇到一位賞識
他才華的伯樂董事長,默默地出錢出力,讓蔡家豪能
夠登上國際舞台,一圓他的音樂夢想。請問:董事長
對於蔡家豪來說,扮演了何種角色?
(A)主我(B)鏡中自我(C)重要他人(D)概化他人
答案:(C)。
三、人格的發展
(一)艾瑞克森--(心理社會)危機發展階段理論 ★★★
(二)佛洛伊德--人格發展理論
小試身手
 根據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論,人在成長過程當中
的每個時期,都會有階段性的任務要達成,而每個發
展階段追求的生活目標也不盡相同,下列哪一說法符
合此理論?
(A)如果幼年時期的自我發展健全,成年後就可以一帆風順
(B)時間不等人,如果錯過了青少年時期,就無法再回過頭
完成該階段的目標(C)若無法順利度過發展危機,將影響下
階段的人格發展、形成生活中的障礙(D)在人格發展各個階
段中,對個人影響最大的是家人,其次才是同儕、朋友
答案:(C)
四、認知發展(補充)
(一)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二)郭爾堡--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五、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小試身手
 政府從2008年推出的「國民年金」,主要針對沒有其
他社會保險(勞保、農保、公保、軍保等)的人為對
象,如:家庭主婦、長期失業者等,目的在保障這些
人的老年生活無慮,不會因為沒有社會保險而失去生
活最基本的保障。請問:政府的作為主要是在滿足馬
斯洛「需求層次論」中的哪一層次?【原創題】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受尊重的需求
(D)愛與歸屬感的需求
答案:(B)
第一課 重點二:成年禮與通過儀式
一、通過儀式與禁忌
(一)通過儀式的目的
(二)禁忌的作用
(三)范傑納--通過儀式的三大特性
二、成年禮
(一)傳統成年禮
(二)現代成年禮
一、通過儀式與禁忌
(一)通過儀式的目的:象徵新的狀態。
1. 向社會宣告:總統就職典禮、婚禮、喪禮等。
2. 表示時間分野:除夕、新年禮俗等除舊佈新。
3. 自我內心確認。
(二)禁忌的作用:禁忌指在通過儀式前的種種限制,
若觸犯禁忌往往會招致危險。
(三)范傑納--通過儀式的三大特性
1. 隔離:指脫離原先的身分或狀態。如:葬禮。
2. 過渡:脫離原先的身分到新身分之間的狀態。
3. 整合:以新的身分地位重新進入社會,代表個人身分
轉換的完成。如:結婚。
二、成年禮(社會身分的轉換)
成年禮的意義旨在強化社會對成年人所設定之行為規範,
除了能享有成年人的權利,也有義務承擔新的社會責任
(一)傳統成年禮
1. 周代:冠禮(男)、笄禮(女)。
2. 台灣民間:做十六歲/七娘媽誕生。
(二)現代成年禮:多以法律來劃分社會身分
(三)現代社會規範
小試身手
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都是在說明一個社會如果沒有
規範,就會失去秩序,下列有關於社會規範的敘述何
者正確?
(A)家規是一種正式規範,約束家庭成員的行為
(B)師生戀是種禁忌,違反民德會受到社會譴責
(C)對於個人的行為,民俗要比民德更有約束力
(D)社會規範有其不變性,不會隨時空環境調整
答案:(B)。
第一課
重點三:對成年公民的期待
認識自己享有的基本人權。
例:老闆未幫工讀生
投保勞保。
是否善盡個人
職責。
例:逃兵役。
權利意識
責任感
參與意願
積極參與公
共事務。
例:
參與投票、
公聽會、
公民論壇等。
小試身手
 2012總統大選,一個人共要領三張選票,一張投總統
、一張投立法委員、一張投給政黨,但是記者在路上
訪問民眾才發現,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政黨票」是做
什麼用的,有高雄民眾表示:「今年是第一次投票,
在路邊有看過宣導政黨票,但是不知道投這張票有何
意義?」顯示出台灣的選民普遍缺乏何種公民素養?
(A)職場倫理(B)參與意願(C)負責任心(D)權利意識
答案:(D)。
小試身手
 「草莓族」這個名詞已經不再只是單指七年級生,而
是泛指所有「抗壓性差、愛抱怨、混水摸魚」的人,
許多「草莓族」在工作上只要一不順遂,就馬上換工
作,還大言不慚的說:「是我把老闆Fire了!不是老
闆Fire我!」請問:「草莓族」缺乏了哪一項公民應
有的素養?
(A)責任感(B)參與意願(C)獨立思考(D)權利意識
答案:(A)。
第二課 重點一:家人與同儕關係
一、情感的依附型態:
(一)安全型依附
(三)逃避型依附
(二)矛盾抗拒型依附
(四)混亂型依附
二、家人的界限:瑪勒--分離與個體化
三、家庭型態(補充)
一、情感的依附型態
 ※依附對象會慢慢轉移:母親→朋友→情人
小試身手
 惟惟的母親從小對他就沒耐心、常責罵他,下課後回到家裡
母親總是獨自關在房裡,使惟惟常常要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
家。記得有一次,惟惟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回家告訴母親後
,母親只是淡淡的:「喔!你可以告訴老師請她幫你處理就
好!」讓惟惟常覺得被母親忽略,久而久之,惟惟的個性變
得退縮、孤立、對學習沒興趣、缺乏動機、也不易交朋友,
母親對惟惟來說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請問:惟惟最有可
能是處於哪種依附類型?
(A)安全型依附 (B)矛盾型依附 (C)逃避型依附 (
D)混亂型依附
答案:(C)逃避型依附的特色是「極度沒有安全感、不信
任他人、壓抑對依賴的渴望,但對事物態度漠然,又深怕被
拒絕,引此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二、家人的界限:瑪勒--分離與個體化
三、家庭型態(補充)
 傳統家庭:小(核心)家庭、折衷家庭、大(擴展)家庭。
 現代家庭類型:
小試身手
 就讀高一的小翔,最近常在言行舉止方面刻意與父母親不同
,只要一有不高興,馬上理直氣壯地指責他人,生活重心漸
漸轉向同儕,連穿著打扮也刻意標新立異,種種舉動令小翔
的父母非常訝異。請問:可以用下列哪一項理論來解釋小翔
的行為?
(A)顧里「鏡中自我」
(B)米德「主我」與「客我」
(C)馬勒的「青少年分離──個體化」
(D)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答案:(C)。
小試身手
 父母親的哪一項行為,干涉了子女的「身體自主權」?
(A)偷看日記、信件
(B)成績不理想而大罵蠢豬
(C)強制規定女兒要留一頭烏黑的長髮
(D)功課沒有寫完不准玩電腦遊戲
答案:(C)
解析:(A)隱私權;(B)人格權(自尊);
(D)基於父母正當的管教權
第二課
重點二:性別關係與平等尊重★★★
一、性別差異:生物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
二、性別平等:
提倡「性別主流化」
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性別歧視
三、法律保障:
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民法等
四、性騷擾
性別騷擾、性挑逗、性賄賂、性要脅、性攻擊
(刑法:妨害性自主罪AND性騷擾防治法)
一、性別差異
 生物性別--生物決定論:差異是由先天的生理因素所決定。
公← 光譜地帶 →母
例:男性較強壯,擔負保護者角色;
女性具有受孕與分娩的生理結構,擔負照顧孩子的角色。
男生← 光譜地帶 →女生
社會文化對性別角色的要求與期待。
 社會性別--社會建構論:
一、性別差異
 性別氣質:
陽剛← 光譜地帶 →陰柔
 性傾向:產生情慾的對象。
異性戀← 光譜地帶 →同性戀
同性戀
 異性戀
 雙性戀

※針對性傾向的性別不平等情形:
異性戀霸權、恐同症。
小試身手
 有關於「性徵」(sex)和「社會性別」(gender)的
描述何者錯誤?
(A)長喉結是男性的第二「性徵」
(B)女生穿裙子是女性社會「性別」的表現
(C)女性溫柔、性勇敢的特質,是「性別」
社會化的結果
(D)知名女主持人表示他在變性以前是陰陽人,
同時具有男與女兩種「性別」
解析:(D)應為「性徵」(生殖器官)
小試身手
 有關「性別氣質多元化」的概念,何者正確?
(A)性別氣質的形成取決於「生物決定論」
(B)個人具備不同的性別氣質,將會影響自我的性別認同
(C)性別氣質可以分成「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兩種
(D)民族間呈現不同的性別氣質,但同一民族裡的個別
個體間則無差異
答案:(B)個人具備較多男性特質者,心理上會傾向認同自己是男性,
反之亦然
解析:(A)取決於「社會建構論」,經由社會化過程所建立;(C)性
別氣質是多元的,也有民族的性別氣質男女皆無差異,並非此選項二元
對立的區分;(D)不論是民族間或是同一民族裡的個別個體間,每個
人都具有混合的、獨特的性別氣質
二、性別平等:
 性別主流化:強調性別平權,指在公平正義原則下,
保障所有性別在各領域都有平等參與的機會。
例:羅爾斯正義論強調自由的平等與機會的均等。
 消除性別不平等現象:



性別刻板印象 :過度簡化個人性別特質的看法,而且不太允許
有個人差異的存在。
性別偏見 :對特定性別所持有較為負面的看法和態度。
性別歧視 :因持有負面態度而採取某些行為或制度導致對該性
別不利。
例:性別標籤、性別角色階層化、性別職業隔離、
同工不同酬、玻璃天花板。
小試身手
 女兒身的芸京從小就富有男性的性別氣質,從服裝、
打扮到行為舉止上,舉手投足都像男生一般,常常被
同學開玩笑說:「妳有時要穿穿裙子、展現一下女性
的溫柔特質啦!否則要嫁不出去了!」。請問:同學
這種行為反映哪一種性別現象?
(A)性別偏見 (B)性別歧視 (C)性別階層
(D)性別隔離
答案:(A)
解析:性別歧視是指「基於性別偏見,而具體做出使某一
性別不利的行為」,題幹中僅顯示出對於性別刻板的負面
觀感,並未真正做出不利的行為或塑造出敵意環境。
小試身手
 『只要同性戀者不妨礙別人,我們應當學習去容忍她
們或他們』。這種自由派的論調聽起來不錯,但卻掩
蓋了一項極重要的事實,亦即,這個社會存在著『性
偏好壓迫』。」請問:以上的論述凸顯出下列哪一種
現象?
(A)異性戀霸權 (B)性別偏見 (C)變性慾症
(D)性別歧視
答案:(A)
解析:(C)意指「生物性別」與自我「社會性別認同」
不符,經醫師診斷後得以進行變性手術
三、法律保障:
 性別平等教育法:



處理機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執行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工作。
課程:規定每學年至少修習4小時。(§17)
教材與教學:多元觀點、破除性別歧視與偏見。
例:破除性別職業隔離之思想(男:司機、黑手;女:護士)。
 性別工作平等法:




歧視之禁止:廢止禁孕條款、單身條款。
生理假:每月得請生理假一日。(§14)
產假、陪產假:產假八星期、陪產假三日。(§15)
育嬰假:僱者任職滿一年後,於每一子女滿三歲前。(§16)
 民法:



夫妻冠姓:各保有本姓。但得書面約定冠姓,並登記。(§1000)
住所:雙方協議。(§1002)
子女姓氏:以書面約定。或由戶政事務所抽籤決定。(§1059)
四、性騷擾
 性別騷擾 :羞辱、貶抑、敵意或騷擾的言詞、態度。




例:黃色笑話、評論、公共場所張貼色情圖片。
性挑逗:口頭上或肢體上吃豆腐的行為。
例:掀裙子、暴露、打量。
性賄賂 :提出性方面的要求,以作為利益交換的方式。
例:以加薪、調職升遷、成績及格來要求性服務。
性要脅 :以威脅、恐嚇及懲罰的方式,要求與性有關的活動
例:老闆恐嚇不與其發生性行為,將予以解雇。
性攻擊:具有傷害性或虐待性的暴力攻擊。
例:強制猥褻、性交、輪暴。
小試身手
 題組:
純美是同學口中的正妹,但因為個性膽小怕事,
在班上時常被男生捉弄,有時被掀裙子、有時候還會
有男生拿掃把偷戳她的屁股,其中也不乏許多愛慕她
的男士出面說要保護她,但條件是要純美與他交往,
不過純美通通都拒絕了,大家正好奇純美喜歡的對象
究竟是誰,原來純美並不喜歡男生,反而是對隔壁班
具有挺拔身材、帥氣外表的女子籃球隊隊長情有獨鍾
,引起班上同學一陣譁然。
小試身手
 請問:針對上文中班上男生對於純美所做出的舉動,下列何
者正確?
(A)班上男生因為有實際行為出現所以構成性騷擾
(B)只要純美沒有當面拒絕就不構成性騷擾
(C)構成敵意環境式性騷擾
(D)屬於交換條件式性騷擾
答案:(C)。
解析:性騷擾依法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 交換條件式:以威脅或利誘為條件,要求他人進行為反其意願
的行為。(如:以加薪、調職升遷、成績及格來要求性服務)
2. 敵意環境式性騷擾:以圖片、文字或言語等使人感到不舒服或
恐懼。(如:黃色笑話、評論、公共場所張貼色情圖片)
小試身手
 若純美主張其遇到性騷擾的行為,可以透過下列哪一法律獲
得保障?
(A)性騷擾防治法 (B)性別工作平等法
(C)性別平等教育法 (D)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答案:(C)在學校發生「職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
友)對學生」或「學生間」的性騷擾事件,適用之。
解析:(B)在工作時發生「雇主對受雇者或求職者」或
「員工之間」的性騷擾事件,適用之;(A)若非以下兩
種情況,則適用性騷擾防治法。(D)題幹中的敘述上未
達性侵害的程度,故不適用之。
小試身手
 針對純美之所以會引起班上同學譁然的原因,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A)純美的形象與大家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不相同
(B)純美的性別認同與多數人不同而遭受到歧視
(C)純美的性傾向與多數人不同,她是雙性戀者
(D)同學以異性戀的思考模式看待純美的性傾向
答案:(D)
解析:(A)性別氣質並非同學訝異的原因;(B)性別認同
是指自己認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純美認為自己是女性,與其
生理性別相符,並無與他人不同;(C)雙性戀是指對男女皆
有情慾,但題目中可以很明顯得知「純美並不喜歡男生」,故
純美並非雙性戀者,而是指對與自己同性別的女性產生情慾。
第二課
重點三:情愛關係與自主
一、愛情學說:
(一)史登伯格--愛情三角理論
(二)雷斯--愛情之輪
(三)李約翰--愛情色輪論
二、婚姻理論:
(一)婚姻市場理論
(二)擇偶互補需求理論
(三)擇偶三階段論(漸進式發展愛情關係)
(四)婚姻擠壓、婚姻斜坡
三、婚姻類型(補充)
四、家庭暴力防治
★★★
一、愛情學說
(一)史登伯格--
愛情三角理論
(二)雷斯--愛情之輪
小試身手
 大仁與又青是對青梅竹馬的戀人,有一天大仁對又青
說:「嫁給我吧!雖然我沒有辦法給妳心動怦然的感
覺,但我能給妳的感情絕對歷久彌新!」若依照史登
柏格「愛情三角理論」來分析上述的話語,大仁所不
能給的愛情元素是?
(A)親密(B)浪漫(C)承諾(D)激情
答案:(D)。
一、愛情學說
(三)李約翰--愛情色輪論
二、婚姻理論
 婚姻市場理論:將婚姻視為市場交換的過程,以本身所擁有




的條件和資源(例:才貌、家世、財物)來
換取婚配對象。
擇偶互補需求理論:選擇與自己有相異特質的人為對象,以
彌補己之所短。
擇偶三階段論(漸進式發展愛情關係):
刺激 → 價值 → 角色
婚姻擠壓(排擠)效應:指適婚且意圖結婚者,因徵婚條件
較不佳,而被迫單身。
婚姻斜坡:指人們對於兩性角色的期待不同,使婚姻市場中
經常出現男女雙方社經地位不對稱的現象。
三、婚姻類型(補充)
 以結婚對象範圍來分


外婚制
內婚制
想一想~
根據民法第九百八十三條規定:「與左列親屬,不得結婚︰一、
直系血親及直系姻親。 二、旁系血親在六親等以內者。但因收養
而成立之四親等及六親等旁系血 親,輩分相同者,不在此限。 三、
旁系姻親在五親等以內,輩分不相同者。 前項直系姻親結婚之限
制,於姻親關係消滅後,亦適用之。 第一項直系血親及直系姻親
結婚之限制,於因收養而成立之直系親屬間, 在收養關係終止後,
亦適用之。」
請問:我國規定是為外婚制or內婚制??
 以結婚對象人數來分


多婚制
單婚制
 以父系、母系來分


嫁娶婚
招贅婚
五、家庭暴力防治
 保護對象:




配偶或前配偶 。
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
現為或曾為直系血親或直系姻親。
現為或曾為四親等內之旁系血親或旁系姻親。
 範圍:包含肢體、言語暴力、精神虐待、不當照護與性虐待 。
 因應程序:保持冷靜、逃離現場
→
醫院驗傷
→
→ 大聲呼救、報警協助
聲請【 保護令 】。
(緊急保護令、暫時保護令、通常保護令)
 求援方式:尋求可信任的老師或長輩協助,或撥打113婦幼
保護專線、110報警求助。
五、家庭暴力防治保護令
★★★
 聲請人:

被害人(但緊急保護令不能擔任聲請人)




未成年人、身心障礙者或因故難以委任代理人者,其法定代理人、
三親等以內之血親或姻親,得為其向法院申請
檢察官
警察機關
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 種類:
第三課
重點一:人權理念的發展歷程
一、天賦人權理念的緣起:
(一)洛克--自然權利:自由權、生命權、財產權。
(二)盧梭--主權在民:公共意志(general will)。
→ 挑戰王權,打擊君權神授。
二、瓦薩克的三代人權說
三、人權的擴大:從天賦人權到聯合國的人權宣言
二、瓦薩克的三代人權說
二、瓦薩克的三代人權說之延伸
 第四代人權:多元化人權(20世紀末期)
背景:環境問題等新興議題。
 目標:人權多元共存全體人類權益
 內涵:
 把人當成一個整體,從人身、階級、民族、國家,發展
到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人與一切物種間的權利。
 包括社會權、環境權、抵抗權、隱私權、知的權利、人
格權等。

 何謂人格權?人格權是現行民法所保護的主要權利中的一種。
人是權利的主體,人格權是一種概括的名稱,凡是維護人之所以為
人的資格必要的權利,都包括在內,主要內容包括生命、身體、貞操、
健康、信用、名譽、肖像、姓名、隱私等等。
小試身手
 我國人權問題隨著歷史演近日益蓬勃發展,以下所爭取的人
權內涵,何者敘述正確?
(A)反核自救會希望開發替代能源創造無核家園──爭取集體人權
(B)客家族群要求政府推廣客語並設立文化園區──爭取消極人權
(C)人本教育基金會向政府要求貫徹零體罰政策──爭取積極人權
(D)工會向政府提出希望能提高基本工資的訴求──爭取消極人權
答案:(A)
解析:(B)為集體人權;(C)為消極人權;
(D)為積極人權(生存權、工作權)。
三、人權的擴大:從天賦人權
到聯合國的人權宣言
小試身手
 聯合國大會在1966年通過兩個國際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
際公約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保障人民的權利,
請問:在以下各選項的敘述中,何者符合這兩個國際公約的
內涵?
甲、台灣非聯合國會員,所以不受到這兩個公約的規範
乙、國際公約並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作為各國行事的準則
丙、此兩公約與世界人權宣言,被合稱為「國際人權憲章」
丁、兩公約是往後有關婦女、難民、兒童等國際人權公約的基石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答案:(C)
解析:甲、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於2009年簽訂
此公約,固也受其規範;乙、國際公約具有國際法效力
小試身手
 「有的父母為了某些原因或是為了趕個好日子,違背自然規律
,隨意決定子女出生時間,進行非自然分娩。這種做法,不但
可能損害子女的健康,更可能造成出生日期過度集中,而造成
上學與就業等問題。」請問:下列哪一選項敘述最符合上述想
傳達的訊息?
(A)根據民法規定,父母雙方對孩子都擁有親權,可以決定小孩的出生日期
(B)上述已違反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應該要盡速立法禁止
(C)為了要解決就學過度集中與就業競爭的問題,政府應盡快修改相關法律
(D)父母親在決定分娩時,應該以兒童的優先權與最大利益原則為首要考量
答案:(D)
解析:(A)法律上的親權不包括決定出生日期;(B)
應為兒童權利公約;(C)治標不治本
第三課 重點二:校園人權議題
 學生基本人權:身體自主、隱私、人格、財產、受教權。
 學生申訴救濟權利:
小試身手
 新北市一名陳姓老師,因為學生在課堂上與同學吵鬧嬉戲,
且經勸阻不聽,處罰這名學生去「學務處前走廊」罰站,事
後卻被校長約談……。有關於上述的情形,該名陳姓老師,
有可能侵害了學生的何種權利?
(A)受教權(B)平等權(C)隱私權(D)申訴救濟權
答案:(A)
 承上題,該名陳姓老師為了檢驗上課成效,在下課前抽考學
生問題,結果學生答不出來,便大罵:「你笨的跟頭豬一樣
!這麼簡單的問題剛剛不是才教過!你是白癡嗎?」請問:
陳老師這次侵害了學生的何種權利?
(A)受教權(B)平等權(C)隱私權(D)人格權
答案:(D)
小試身手
 伯恩與阿達兩人是高中同班同學,某一天的下課時間伯恩對
阿達說:「我有好東西喔!跟我來!」阿達跟去了才發現伯
恩居然點起香菸來抽,還問他要不要,阿達正要開口拒絕的
時候,教官突然出現將他們逮個正著,並依照校規處分各記
了一支大過。請問:阿達應該如何救濟自己的權利?
(A)自認倒楣,只好利用勞動服務來消過
(B)找自己有權有勢的父母來向學校施壓
(C)以書面向學校的「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提出申訴救濟
(D)校內管道救濟不成,可依法提出訴願及行政訴訟
答案:(C)
解析:(A)缺乏權利意識;(B)是不正確的觀念;(D)記過未涉及學生
身分的問題,因此無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僅能使用校內申訴途徑救濟。
第三課
 台灣的人權立法:
重點三:人權立法
小試身手
 立法院於民國91年增訂民法第1018-1條:「夫妻於家
庭生活費用外,得協議一定數額之金錢,供夫或妻自
由處分。」此項「自由處分金」的規定肯定了家庭勞
務的價值,更凸顯出我國法律致力於以下哪一項權利
的保障?
(A)性別平權
(B)勞工工作權
(C)健康照顧權 (D)弱勢族群人權
答案:(A)
小試身手
 有關司法人權的概念,下列何者正確?
(A)檢察官在調查過程當中,如發現嫌疑重大者可逕行羈押人民
(B)行政院捐助成立法律扶助基金會,以專業協助民眾進行訴訟
(C)避免人權因政府相關司法程序設計或進行不當,而受到侵害
(D)「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此為「無罪推定」原則
答案:(C)
解析:(A)法官才可裁定羈押;(B)為司法院捐助成立;
(D)無罪推定是指判決還沒成立之前,視為無罪
第四課 重點一:主要學派理論
 古典自由主義:私人利益>公共利益(亞當斯密)
 社群主義:公共利益>私人利益(聖西門)
 理性自利:公共利益的擴大,
有助於私人利益的維護。(托克維爾)
※公共利益的衡量標準:
(一)符合大多數人福祉:特定團體的利益 ≠ 公共利益
→ 創造【 公共財 】大家都可利用,而且無法排除他人
使用的商品或勞務。
(二)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學者羅爾斯(John Rawls)的【 正義論 】
第四課
重點二:增進公益的難題
★★★
 誘因不足
 鄰避效應:「不要在我家後院」Not in my backyard
(NIMBY)
 搭便車:Free-riding
 草原悲劇/共有財
第四課
重點三:公益的代表者「國家」
 公益的代表者為擁有強制力的:國家。
 政策推動的監督需要公民的輿論與倡議,其正式管道
如下:
第五課
重點一:公民結社
★★★
一、公民社會的意義:
指政府和商界之外,又稱作市民社會。
 動力:人民自主(
自動自發、由下而上 )例:結社。
 過程:公共利益 >個人利益
二、志願結社:
(一)重要性:提供公共服務、提供管道、累積社會資本
、養成民主素養、落實公民社會。
(二)限制:外部性、民間性、自主性、公共性。
三、志願結社的分類
三、志願結社
★★★
 重要性:提供公共服務、提供管道、養成民主素養、
累積社會資本、落實公民社會。
 限制:外部性、民間性、自主性、公共性。
外部性 1. 占用政府資源,卻未正常舉辦活動。
2. 搭便車:造成不做事的人,卻可以享受其他團體努力
的成果。
民間性 無法取代政府角色,且須受到限制。
自主性 1. 與政府、政黨、家族、企業脫勾。
2. 財務、行政決策獨立且制度化,將有利於發揮第三部
門監督政府的功能。
公共性 不得公器私用、營利行為,對社會造成傷害。
社會資本(普特南) ★ ★
 意義:社會中人們相互信賴、交互合作的密切程度。
即能信任他人並且願意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 關聯:成員間的信任度越高,所展現的社會力越大,
則創造更多社會資本。
 優勢:社會信任有利於社會組織運作,
對參與公共事務較有幫助。
例:在一個擁有高度社會資本的學生社團中,必須擁有懂得相互尊重、
彼此默契良好、願意共同解決與面對問題的社團幹部,除了服務
的熱忱,更要有尊重不同意見的雅量,以及能夠說服別人、打動
別人的能耐,社團才能運作良好。
三、志願結社的分類
向內政部登記
★★★
三、志願結社的分類
 要件:成員、共同價值與規範、認同與歸屬感
 類型:志願、非營利團體、非營利社團法人
※比較:法人(始於向法院登記,終於解散)
★★★
營利性社團法人
社團法人
人的組織體
(結合社員的組織)
私法人
公益性社團法人
財團法人
財產的集合體
(結合財產的組織)
公法人
:
國家、地方自治團體、農田水利會、省、中正文化中心
(縣、市、鄉鎮)
(行政法人化)
小試身手
 「公民社會」又稱做「市民社會」,為彌補政治力與經濟力
的不足而存在。請問:以下何者為「公民社會」的特徵?
(A)團體運作以特定群體利益為目的,私人營利機構亦屬公
民社會之運作範疇(B)以公民權為主要的形成基礎,其中
又以集會結社與言論自由等權利最受重視 (C)以人民自
主意識為運作原則,能完全不受到政府控制,且可以不遵循
現行不合理之公共生活規範 (D)公民社會的發展可解決
許多社會問題,更進一步累積文化資本
答案:(B)
解析:(A)公民社會講求重視公益大於私益,故私人營利
機構不屬之;(C)仍要遵循現行之公共生活規範;
(D)應為社會資本。
小試身手
 公民團體是今日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要件,團體功能的
發揮與否,將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公民社會是否健全,
下列何者不屬於公民團體?
(A)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民眾向廠商爭取消費者權益,並獲得政府重視
(B)高中班聯會:舉辦學生自治與文康活動,並代替學生向學校爭取權益
(C)立法院黨團:民意代表集結成黨團,以代替人民向行政部門表達訴求
(D)鹽寮反核自救會:透過抗議活動反對政府核能發電,並追求無核家園
答案:(C)
解析:公民團體為民間,由下而上集結的人民;
(C)雖然是民意代表,但仍屬於政府內部體制的運作
小試身手
 下列何者為「非營利」組織的特性?
(A)社團法人就是一種非營利組織
(B)不得從事賺錢的行為
(C)非營利組織仍然要依法繳稅
(D)捐助者可享減稅優惠
答案:(D)
解析:(A)不一定,社團法人也有可能為營利組織,如:
公司行號;(B)不得以賺錢為目的,但可賺取基本營運與
人事等經費;(C)非營利組織享有免稅優待。
第五課
重點二:非政府組織與社會運動
一、非政府組織:
(一)定義
(二)分類
二、社會運動:
(一)定義:有目標性、組織性、計畫性的一群人,
從事改造或維持社會體系的團體行動。
(二)類別:革命式運動、革新式運動、
保守式運動、反動式運動。
一、非政府組織
 定義:
 1.志願性:民間自發性的公民組織。
 2.非政府性:「政府體制以【 外 】的組織」,

不屬於政府、也非由政府設立。
 3.非營利性:經費多由民間贊助與捐款。
 4.獨立自主性:具有規章制度、內部管理機制、展現高度自治
一、非政府組織
 分類:(以聯合國的分類標準,可分為以下兩類)

運作型NGO:提供救助或發展服務為主。
多具有宗教、社會服務、環保或人道救援性質。
 例: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台灣路竹會、慈濟功德會


倡導型NGO:捍衛和促進某一目標或理念,常採取
激烈手段,又稱【 抗議 】型組織。
透過遊說、發印刷品宣傳,甚至是激進的抗議,
喚起大眾的關注。
 例:綠色和平組織常以遊行抗議、肉身阻擋等
激進手段,對國家或企業施壓。

二、社會運動
★★★
 定義:一群有【組織、計畫】的人,
透過【由下而上】的
集體【體制外】抗爭行動,
實現某種【核心價值】與達成【目標】。
革命式運動
 類別:
革新式運動
以全面制度的改變為目的
例:辛亥革命
(最激烈的社會運動)
以局部的改變為目的
例:野百合學運
(較溫和緩慢)
保守式運動
以抵制改變為目的
例:保皇運動
維護既有體制(傳統、價值)
反動式運動
以回復傳統為目的
例:溥儀復僻
小試身手
 社會運動是指一群有組織、計畫的人,為了實現某種意識形
態與達成目標,透過集體行動來推動或阻止社會改變的過程
。請問:下列何者符合社會運動的特色?
(A)路人在街頭群起撻伐蹓鳥男子
(B)阿勇不服學校政策在學務處前舉牌靜坐抗議
(C)鳳友會的所有歌迷一起到佛光山寶塔寺為偶像弔唁
(D)柯媽媽串聯受害者家屬成立自救會靜坐抗議,
推動汽機車強制險的立法
答案:(D)
解析:(A)為單純的集體行為,並非經過事前計畫或組織好的;
(B)個人抗議不屬於集體行動的社會運動;
(C)並未推動或阻止社會改變,與公共事務無關。
小試身手
 2011年2月,在突尼西亞的影響之下,中國人民也發動了茉莉
花革命,向政府提出「結束一黨專政」、「開放報禁黨禁」
、「主張新聞自由」、「維護司法獨立」等自由民主的訴求
,結果許多社會運動人士被中國政府以各種理由拘捕、監禁
,甚至實施網路監控與封鎖,讓所有的瀏覽器都搜尋不到有
關「茉莉花」的資訊。請問:根據上文判斷,中國政府這種
作為的主要目的為何?
(A)透過資訊封鎖以減低人民心中的不滿
(B)逮捕社會運動人士以維護民主的體制
(C)切斷引發社會運動的人力與資訊來源
(D)鼓勵民眾運用正式申訴管道發表意見
答案:(C)透過網路封鎖使人民不易獲得即時資訊,
也就無法集結大眾的力量。
小試身手
 野草莓學運是2008 年,由一群大學生所發起──針對集會遊
行法的抗爭行為,他們企圖以理性、和平的方式,達成「集
會遊行由許可制改為報備制」、「檢討禁制區之規定」、「
規定警察執法的界線」、「取消刑罰,改為行政罰」四大訴
求。有關於此運動之敘述何者正確?
(A)野草莓學運與過去的野百合學運都是公民不服從行動
(B)學運缺乏目標,是造成此次社會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
(C)學運的主要目的是在為弱勢族群發聲以保障弱勢權益
(D)人民由上而下所發動的力量,展現出台灣的公民社會
答案:(A)
解析:(B)目標即為以上「四大訴求」;(C)促使民主
深化 非針對特定弱勢(D)應為「由下而上」。
第五課
重點三:公民不服從
★★★
 公民不服從的意涵:又稱【公民抗命】
 指透過公開、非暴力且基於良知的【 違法行為 】,
在不危害公共與他人利益的情況下,促使政府改變不正義的
政策與作為。
小試身手
 公民不服從又被稱為公民抗命,指的是利用故意、公開、
非暴力的「違法」行動,去從事實現公益與社會正義的運動
,下列哪一項是屬於公民不服從運動?
(A)美國為爭取黑人人權,發起拒搭公車、拒讓座的「罷車運動」
(B)不滿台灣政府通過進口美牛,民眾聚集在府前「砸雞蛋」示威
(C)大埔農地土地徵收事件,農民為展現抗爭決心而「引火自焚」
(D)美國政府在利益團體的「遊說」下,研擬法案以打擊網路盜版
答案:(A)
解析:(B)砸雞蛋已出現暴力行為;
(C)引火自焚也是暴力行為;
(D)遊說是在體制內的合法行動。
第六課 重點一:認識媒體現象
 媒體如何影響閱聽人認知???
 媒體本身的意識型態:以【






政治 】意識最明顯。
商業利益的追求:以吸引閱聽人的青睞和廣告收益。
平面媒體:煽色腥;電子媒體:獨家消息、SNG。
置入性行銷(又稱產品置入)、消費形式與品味
刻板印象的形成:價值觀混淆、隱藏性歧視
暴力行為的模仿
媒體誤導:不實報導或假新聞
名詞解釋
 總白癡化:
日本著名評論家大宅壯一指出:「電視節目充斥
著膚淺低俗的內容,如果僅藉聲光色刺激閱聽人的
感官,長期收受而內化的結果,不但造成閱聽人失去
思考力與判斷力,舉國人民也將逐漸弱智麻木」。
因而提出「一億國民總白痴化」的警語。
 子彈理論:
認為閱聽人就像一群笨鴨子,任由子彈(傳播訊
息)掃射而不動。隱喻閱聽人只會一味接受媒體傳播
的訊息,並容易受訊息內容的影響。
小試身手
 媒體工作者常自許要「捍衛民眾知的權利」,下列新聞事件
的報導,何者才是滿足民眾監督政府所需要的?
【92學測補考】
(A)某民意代表減肥有成,促銷減肥專案
(B)某公眾人物被翻拍發行限制級光碟
(C)某情治單位人員侵吞秘密帳戶公款
(D)某黨政要員家的寵物最近出寫真集
答案:(C)
小試身手
 1994年5月時代雜誌與CNN聯合舉辦民意調查,針對同樣的
樣本群體問:「政府是否花太多錢幫助窮人?」有23﹪的人
回答「是」;當訪問員改變另一種問法:「政府是否花太多
錢在社會福利?」回答「是」的人增為53﹪。造成受訪者改
變的最適當解釋為何?
【92學測】
(A)問卷調查民意不科學、不可信
(B)受訪者回答時態度輕率或虛偽
(C)問卷的設計可以影響調查結果
(D)訪員的客觀性與專業性不足。
答案:(C)
小試身手
 有關目前民眾對於「大眾傳播媒體」的認知,下列哪個說法
正確?
(A)媒體扮演「守門人」的角色,負責篩選與過濾資訊
(B)大眾傳播媒體包括電視與報紙兩種
(C)為監督國家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之外的「第六權」
(D)媒體是扮演新聞傳播者向閱聽人單向傳播訊息的媒介
答案:(A)
解析:(B)分成電子媒體:電視、電影、廣播、網路(部落格、電子
報、BBS)等,以及平面媒體:報紙、雜誌、書籍等;(C)應為行政、
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權」;(D)應為媒體人與閱聽人之間雙向傳
播資訊的工具。
※例外:財團法人【 公共 】電視基金會
★★★★★
 我國公共電視法規定:
1. 公共電視屬於:【 國民全體 】。
2. 經營:【 獨立自主 】,不受干涉。
3. 目的:【 非營利 】。
4. 內容:兼顧各個年齡層和不同收視族群的需求
(如:兒童、青少年、婦女、原住民、客家族群等
生活態樣與文化,以及身心障礙者的發聲權。)
 目前其經費來自於政府逐年編列的預算,其目的是希
望仿效英國BBC、日本NHK公共電視制度,
 讓台灣能有一個獨立運作的公共媒體,製播高品質的
節目,提供民眾商業媒體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第六課
重點二:媒體監督與媒體近用權
一、新聞專業倫理與自律:
(一)新聞倫理:專業倫理、工作倫理。
(二)新聞自律(媒體自律):
1. 訂定媒體同業規範、
2. 設有評議會(公評人)。
二、媒體「近用權」:又稱「近用媒體權」。
(接近與使用媒體權)
二、媒體「近用權」
小試身手--題組*2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媒體時代雜誌(Time)與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宣布,911相關報導將不刊
登或播放廣告。
除此之外,事件中紐約世貿中心雙塔倒塌及五角
大廈遭撞擊的駭人畫面與照片,也盡量避免不斷重播
出現在觀眾及讀者眼前,以免對死難者家屬造成二次
傷害;媒體報導內容將以撫慰人心及追蹤國家安全為
主。
但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並非所有媒體都
拒絕刊登和播放商業廣告,時人雜誌(People)特別
報導就如常刊登廣告,紐約時報更在專刊中刊登追思
911的企業形象廣告。
小試身手--題組*2
 美國媒體決議不刊登廣告,以及審慎使用鏡頭與照片的決議
,被稱為媒體的何種能力?
(A)媒體自律(B)媒體素養(C)媒體識讀(D)媒體近用
答案:(A)
 文中提到並非所有媒體的拒絕刊登商業廣告,原因為何?
(A)缺乏新聞專業倫理(B)缺乏執行的強制力
(C)保障觀眾觀看廣告權利(D)民眾缺乏分辨與判斷能力
答案:(B)
小試身手
 廣播電視法第23條規定:「對於電臺之報導,利害關
係人認為錯誤,於播送之日起,十五日內要求更正時
,電臺應於接到要求後七日內,在原節目或原節目同
一時間之節目中,加以更正;或將其認為報導並無錯
誤之理由,以書面答覆請求人。」此條文是在保障人
民對媒體的何種權利?【原創題】
(A)閱聽權(B)接近權(C)使用權(D)監督權
答案:(B)此為被動、間接要求媒體更正之接近權。
小試身手
 有線廣播電視法第25條規定:「免費提供專用頻道供
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及當地民眾播送公益性、藝文
性、社教性等節目。」此為公用頻道(第三頻道)設
立之法源依據,也說明了人民對媒體的何種權利?
(A)閱聽權(B)接近權(C)使用權(D)監督權
答案:(C)
第七課 發現文化
一、文化內涵與現象
(一)內涵:物質文化(自然)、
社群文化(他人)、
精神文化(個人)
(二)現象:價值、規範、語言、符號、儀式等。
(區別文化的方式)
二、大眾文化、流行文化與精緻文化
三、主流文化與邊緣文化
四、主流文化與次文化
一、文化內涵與現象
 內涵:物質文化(自然)、社群文化(他人)、
精神文化(個人)
 現象:價值、規範、語言、符號、儀式等。
(區別文化的方式)
二、大眾文化、流行文化與精緻文化
三、主流文化與邊緣文化
四、主流文化與次文化
 補充:
 表徵式的文化符號:傳達的概念一眼就能從表面上辨別。
 蘊含式的文化符號:傳達的概念需要有文化背景才能理解。
第八課 多元文化
一、當代多元文化:
(一)成因:殖民、移民、傳播媒體。
(二)反映在全球化上:全球在地化、在地全球化
二、文化的起源與涵化
三、文化變遷:接觸、競爭、衝突、順應
四、我族中心與多元尊重:
(一)理論:文明進化論、我族中心主義、
文化相對論
(二)建構多元包容態度
一、當代多元文化
 成因:
 反映在全球化上:全球在地化、在地全球化
二、文化的起源與涵化
 意義:兩個以上的文化,在長期接觸中互相學習,將新的文
化要素融入自己生活方式,產生新的文化模式的過程
 接觸:
文化採借:指不同文化透過傳播與學習而得到的成果。
(主動接受)
Ex.日本大化革新、明治維新。
 文化涵化或同化 :強迫,指弱勢文化在強勢文化的擴張、
(被動接受)
威脅下,產生涵化或消失的現象。
Ex.清朝剃髮、原住民冠漢姓。

三、文化變遷
 建構多元包容態度:
 文化間只有差異沒有優劣之分,以公平對待和包容的心情,
來面對各種多元文化。
 尊重不同文化,肯定每個文化的價值。
 不以自己的文化規約來評定其他文化的良窳。
 以肯定的態度來看代文化的差異,欣賞並包容不同文化同時
並存。
四、我族中心與多元尊重
 理論:文明進化論、我族中心主義、文化相對論
 建構多元包容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