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第五章
卤 代 烃
(halohydrocarbon)
目的要求:
掌握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
掌握卤代烃消除反应及机理;
格氏试剂的制备及性质;
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的结构特征及反应活性。
学时: 4h
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所得
到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结构通式为: R—X
其中,X代表卤原子(F、Cl、Br、I)。
官能团为:卤原子(F、Cl、Br、I)。
一、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 分类
按卤原子种类
氟代烃
氯代烃
溴代烃
碘代烃
一卤代烃
按卤原子的数目
多卤代烃
按烃基
的不同
饱和卤代烃 RCH2X
卤代烯烃 RCH=CHX
不饱和卤代烃
卤代芳烃
Ar-X
伯卤代烃 RCH2X
按卤素所连的饱和碳
原子类型不同
仲卤代烃 (R)2CHX
叔卤代烃 (R)3CX
2.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
俗名
普通命名法
根据烃基和卤素的名称将其称为“卤
(代)某烃”或称为“某基卤”。
例如:
三氯甲烷
CHCl3
CH2=CHCl
Br
氯乙烯
溴苯
CH3CH2CH2CH2Cl
正丁基氯
(CH3)3CBr
叔丁基溴
CH2=CHCH2Br
烯丙基溴
CH2Cl
苄基氯
(或苯甲基氯)
系统命名法
以烃为母体,选择连有卤原子的最
长碳链作主链,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按
照烃的命名原则进行编号和命名,不同
取代基按 “次序规则”排列,“优先”
基团后列出 。
5
4
3
2
1
CH3¡ ª CH ¡ ª CH2¡ ª CH ¡ ª CH3
|
|
Cl
CH 3
2-甲基-4-氯戊烷
1
2 3
CH2 =C CH2 C l
CH3
2-甲基-3-氯丙烯
1
2
3
4
5
1
2
Cl
3| 4
5
6
CH3CHCHCH2CH3 CH3CHCCH2CH(CH3)2
| |
| |
Cl Cl
Cl CH3
3-甲基-2-氯戊烷
5-甲基-2,3,3-三氯己烷
CH3CHCH=CHCH3 Br
5
4
3
2
1
|
Br
4-溴-2-戊烯
CH3
对溴甲苯
(或4-溴甲苯)
俗 称
CHCl3
CHI3
(三氯甲烷)称为氯仿
(三碘甲烷)称为碘仿
三、化学性质
由于卤原子的存在所引起。
δ++
δ+
R CH CH2
H
X
δ-
亲核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
(一)亲核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
1. 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substitution):
由亲核试剂首先进攻电子云密度较低的中心
碳原子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用SN表示。
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
OH- 、CN- 、OR- 、NH3、ONO2 -
NaOH/H2O
NaCN/醇
ROH(醇类)+ NaX
RCN(腈类)+ NaX
H3O+
R X
RCOOH£¨ ô ÈËá£
NaOR'
' 醚类)+ NaX
ROR(
NH3
HX
+
RNH(
)
胺
类
2
AgNO3 / 醇
RONO2(硝酸酯)+AgX↓
卤代烷烃的亲核取代反应通式:
中心碳原子
Ä+
-
¦
¦Ä
R CH2 X
底物
+
Y
亲核试剂
RCH2
产物
Y
+
X
-
离去
基团
水解
在H2O或H2O/OH-中进行,得醇。
RX + H2O
ROH + HX
可逆反应!
OH-
H2O + X-
反应活性:RI>RBr>RCl>RF(难)
加碱的原因:①亲核性:OH->H2O;
②OH-可中和反应生成的HX。
与醇钠作用
得醚(单纯醚、混合醚)——Williamson合成法
+
d
-
d
R-X + R'O-Na+
伯卤烷
醇钠,
强碱!
ROR' + NaX
例:
CH3CH2Br + NaOC(CH 3)3
CH3CH2OC(CH 3)3 + NaBr
与氰化钠作用
在NaCN的醇溶液中进行,得腈。
+
-
RX + Na CN
醇
RCN + Na+XH2O
RCOOH
该反应是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增加一个C)
例:
CH2Cl + NaCN
CH2CN + NaCl
H2O
H+orOH -
CH2COOH
与氨作用
RX + NH3
伯卤烷
[RNH2 HX]
NH3
RNH2 + NH4X
伯胺
例:
ClCH 2CH2Cl + 4NH 3
氨水
封闭容器
。
115-120 C,5h
H2NCH 2CH2NH2 + 2NH 4Cl
乙二胺
与硝酸银作用
在醇溶液中进行,得卤化银沉淀及硝酸
酯,用于鉴别卤烃。
RX + AgNO3
C2H5OH
RONO2 + AgX
反应活性: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烷。
此反应可用于区别伯、仲、叔卤代烷。例如:
CH3(CH 2)3Br
CH3CH2CH(Br)CH 3
(CH 3)3CBr
加热出现AgBr
AgNO 3/醇
片刻出现AgBr
立刻出现AgBr
卤离子交换反应
RCl + NaI
(RBr)


丙酮
RI + NaCl
(NaBr )
反应活性:伯卤烷>仲卤烷>叔卤烷。
生成的NaCl或NaBr不溶于丙酮而形成沉淀,
此反应可用于检验氯代烷和溴代烷。
2.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历程)

(1)SN1 ──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2)SN2 ──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1)SN1──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CH3) 3C Br + OH-
H2O
(CH3) 3C OH + Br
它的反应速率表示为:
v=k[
]
(CH3) 3C Br
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 δδ
Âý
(CH3) 3C Br
[(CH3) 3C Br]
过渡态B
(CH3) 3C+ + Br
叔碳正离子
第二步:
+
( CH3) 3C + O H-
¿ì
δ+ δ-
[ (CH3 ) 3 C
O H]
过渡态D
(CH3 ) 3 C OH
_
B
D
能量
△E2
△E1
A
(CH3)3C—Br
+
OH-
C+
(CH3)3C + Br+ OH-
△H
E
(CH3)3C—OH
+
Br-
反应进程
叔丁基溴水解反应(SN1)的能量曲线
叔卤代烷按SN1历程进行的立体化学解释:
R1
R1
Nu
Nu-
C
R1
Nu-
+
C
C
R2
R3
R3
SP2
R2
叔丁基碳正离子
R2
R3
Nu
例如:(R)-(-)-2-溴辛烷在含水的乙醇中
进行水解反应
H
H
CH3
C
Br + H2O
CH3(CH2)5
(R)-(-)-2-溴辛烷
C2H5OH
CH3
HO
C
CH3
+
CH3(CH2)5
(S)-(+)-2-辛醇
H
C
OH
CH3(CH2)5
(R)-(-)-2-辛醇
SN1反应的特点:
1、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2、反应速率仅与卤代烷的浓度都有关;
3、有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生成 ;
4、取代产物部分外消旋化;
5、有重排产物。
SN1反应活性:
叔卤代烷 > 仲~>伯~ >CH3X
(2)SN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CH3Br + NaOH
H2 O
CH 3OH + NaBr
它的反应速率表示为:
V=k[CH3Br][OH-]
反应过程:
H
H
Âý
H
OH- +
C
Br
¦ ÄHO
H
H
C
H
SP2
¦ Ä-
Br
H
¿ì
H
HO
+ Br-
C
H
过渡态
△E
能量
OH- + CH3Br
¡ ÷H
CH3OH + Br-
反应进程
溴甲烷水解反应的能量曲线
构型转化是SN2机制在立体化学方面的重要
特征。
例如:
CH3(CH2)5
H
H
C
OH- +
Br
CH3
(S)-(+)-2 - 溴辛烷
HO
(CH2)5CH3
C
+ Br-
CH3
(R)-(-)-2 -辛醇
SN2反应历程的特点:
1、反应不分阶段一步连续完成;
2、反应速率与卤代烷及亲核试剂的浓度都有关,
即双分子反应;
3、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构型完全转化。
SN2反应活性:
CH3X > 伯卤代烷> 仲~ > 叔~
练习题:卤代烷与氢氧化钠在水-乙醇溶液中进
行反应,从下列现象判断哪些属于SN2历程,哪些
属于SN1历程?
SN2 (1)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变
SN2(2)增加氢氧化钠浓度,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SN1(3)叔卤代烷反应速度明显大于伯卤代烷
SN2(4)反应不分阶段一步完成
SN1(5)有重排产物
(二)卤代烷烃的消除反应及其反应机制
1.消除反应(Elimination)
¦Â ¦Á
ÒÒ´¼
R¡ ª CH¡ ª CH2 + NaOH
|
|
H
X
活性顺序:
叔 > 仲 > 伯
R¡ ª CH ¡¡ ªª CH 2 + NaX + H2O
2.消除反应机理(历程)
(1) E1 ── 单分子消除反应
(2) E2 ── 双分子消除反应
(1) E1 ── 单分子消除反应
例如:
叔丁基溴的在碱溶液发生的消除反应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
_
(CH3)3C¡ ª Br
Âý
+
_
(CH3)3C + Br
碳正离子中间体
第二步
+
(CH3)2C ¡ ª CH2
|
H
¿ì
(CH3)2C ¡¡ ªª CH2
(2) E2 ── 双分子消除反应
例如,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
生消除反应的过程如下:
B- + H¡ ª CH2 ¡ ª CH2¡ ª Br
¦Â ¦ Á
ÒÒ´¼
¡÷
¦ Ä-
[B
H
CH2
CH2
¦ Ä-
Br ]
过渡态
BH + CH2¡¡ ªª CH2 + Br-
3.消除反应的取向
伯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只有一种方式, 而
仲、叔卤代烷可能有多种方式。
例如:
CH3¡ ª CH2¡ ª CH¡ ª CH3
|
Br
2-溴丁烷
KOH
ÒÒ´¼
CH3CH¡ ª CHCH3 + CH3CH2CH¡ ª CH2
2-丁烯
(81%)
1-丁烯
(19%)
CH3
|
KOH
CH3CH2¡ ª C ¡ ª CH3 ÒÒ´¼
|
Br
2-甲基-2-溴丁烷
CH3
|
CH3CH¡ ª C(CH3)2 + CH3CH2 ¡ ª C¡ ª CH2
2-甲基-2-丁烯
2-甲基-1-丁烯
(71%)
(29%)
Saytzeff(扎衣采夫)规律:
消除反应主要生成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结构较
对称的烯烃。
(三)卤代烷烃的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性
例如:
C2H5OH
50¡ æ
CH3¡ ª CH¡ ª CH3 + C2H5ONa
|
Br
CH3CH¡ ª CH2 + (CH3)2CHOC2H5
1. 结构的影响
¦|  |¦Á
¡ ª C¡ ªC¡ ªX
| |
SN2
H
Nu£º
|¦  |¦Á
¡ ª C ¡ ª C+
| |
H
E2
归纳:S
E1
0
N1 E1 E2
1
Ôö Ç¿
0
2
SN1
Nu£º
0
3
Ôö Ç¿
SN2
2. 试剂的影响
试剂的碱性强,有利于消除反应的进行;反
之,则有利于取代反应的进行。
例如:
叔丁基溴在乙醇中和在乙醇钠中进行反应
(CH3)3CBr + C2H5OH
25¡ æ
(CH3)3COC2H5 + (CH3)2¡¡ ªª CH2
(81%)
(CH3)3CBr + C2H5ONa
(19%)
25¡ æ
(CH3)3COC2H5 + (CH3)2 ¡¡ ªª CH2
C2H5OH
(7%)
(93%)
3. 溶剂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大有利于取代反应,而不利于消除反应。
d-
[ HO
H
4. 温度的影响
|
C
|
E2
|
C
|
d-
X]
d-
[HO
|
C
d-
X]
SN2
由于生成消除反应过渡态需要削弱碳氢键,生成
过渡态所需的活化能比取代反应的大,因此,提高
反应温度有助于消除反应的进行。
总之
低温、亲核性强、溶剂极性强 有利于取代反应;
高温、亲核性弱、溶剂极性弱 有利于消除反应。
(四)卤代烯烃的取代反应
烃基中含有双键的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
应的活泼性取决于卤素与双键的相对位置。
卤代乙烯型
据卤素与双键
的位置
卤代烯丙型
孤立型卤代烯烃
CH2=CH Cl
CH2=CH
CH2 Cl
CH2=CHCH2CH2Cl
´¼
AgNO3
AgNO 3
ÒÒ´ ¼£¬
ÊÒÎ Â
AgNO3
ÒÒ´ £
¼¬
CH2¡¡ ªª CH ¡ ª
..X
²»·´Ó¦
CH2=CHCH2ONO 2+ AgCl
CH2=CHCH2CH2ONO2+AgCl
+
RCH ¡¡ ªª CH¡ ª CH2
小结
不同结构的卤代烯烃进行亲核取
代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烯丙基型 > 孤立型> 乙烯型
(五)卤代芳烃的取代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
X
AgNO£3 ¨ ´ ¼£©
CH2X
² »· ´ Ó¦
AgNO£3 ¨ ´ ¼£©
(CH2)n Cl
ÊÒÎÂ
AgNO£3 ¨ ´ ¼£©
CH2 ONO2 + AgX¡ ý
(CH2)n ONO 2 + AgX ¡ ý
n>2
例如:
Cl + NaOH
> 350 ¡ æ
Cl
OH
NO2
+ NaOH
NO2
160 ¡ æ
Cl
OH
NO2
+ NaOH
NO2
OH + NaCl
NO2
NaHCO3 Ë®ÈÜÒº
¡÷
NO2
NO2
O2N
F +
R
O
|
||
H2N ¡ ª CH ¡ ª C ¡ ª µ°°× ÖÊ »òë ÄÁ´
NO2
Ç×ºË È¡ ´ú
O2N
R
O
|
||
HN ¡ ª CH ¡ ª C ¡ ª µ°°× ÖÊ »òë ÄÁ´
NO2
H2O
O2N
R
O
|
||
HN ¡ ª CH ¡ ª C ¡ ª OH
2.芳环上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机制
Cl
Cl
+
NO2
Nu-
Âý
Nu
Nu
-
¿ì
+
-Cl
NO2
碳负离子中间体
NO2
Cl-
练习题
一、完成下列反应:
CH3C=CHCH2Cl +NaOH
Cl
Cl
H2O
CH3C=CHCH2OH
Cl
CH2Cl
´ ¼ (1)
+ NaCN
(1). Cl
CH2CN
(2). Cl
H3O+
(2)
CH2COOH
二、鉴别下列化合物:
氯苯、苄基氯、1-苯基-2-氯乙烷
不反应
不反应
Cl
CH2C l
AgNO3
´ ¼£¬
ÊÒÎ Â
CH2CH2Cl
° ×
不反应
°
(六)Grignard试剂的生成
ÎÞË®ÒÒÃÑ
R X + Mg
R MgX
烃基卤化镁
δ-
δ+
R C MgX
强亲核试剂
R
MgX +
RMgX + CO2
H OH
Mg(OH)X
H OR
Mg(OR)X
RH +
H NH2
Mg(NH2)X
R'C CH
R'C CMgX
µÍ Î Â
RCOOMgX
H2O/H+
RCOOH + Mg(OH)X
格利雅1901年成功地完成了有机镁化
合物(后被称为格氏试剂)研究的博士
论文。格氏试剂是有机化学家使用的最
有用和最多能的化学试剂之一。格氏试
剂打开了有机金属在各种官能团合成的
新领域,使人们大量地制造自然界所没
有的、性质更好的各种化合物,因此该
试剂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格利雅以格氏试剂的发现,于1912年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Ä
¦Ä
R¡ªMgX + R'¡ªX
R¡ªR'
MgX2
O
¦Ä
¦Ä
R¡ªMgX + O=C=O
RCOMgX
H2O
O
RCOH
练习:
OH
Cl
NaOH, H2O
完成反应
NaOH, EtOH
CH 3
合成
CH 3 C
CH 3
CH 2
CH 3 C COOH
CH 3
CH2COOH
重要的卤代烃化合物
DDT
1,1-二〔对氯苯基〕-2,2,2-三氯乙烷
(Cl
)2CHCCl3
杀虫性能强,有触杀和胃毒杀虫作用,对温血动物毒性
低,过去一直作为重要的杀虫剂得到广泛使用。
DDT的发明标志着化学有机合成农药时代的到来,它曾为
防治农林病虫害和虫媒传染病作出了重要贡 献。
但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发现它造成了严重 的环境污
染,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
P.H.米勒(瑞士化学家)
米勒1939年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于
194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氟利昂(Freon)
氟利昂是一类含氟及氯的烷烃,如CF2Cl2,CFCl3
等。CF2Cl2(二氟二氯甲烷)商品名为Freon 12。
克鲁岑、莫利纳、罗兰率先研究并解释了大气中臭氧形成、
分解的过程及机制,指出:臭氧层对某些化合物极为敏感,空
调器和冰箱使用的氟利昂、喷气式飞机和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
氧化物, 都会导致臭氧层空洞扩大。他们于1995年共同获得诺
贝尔化学奖。
克鲁岑
(荷兰气象学家)
莫利纳
(美国化学家)
罗兰
(美国化学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