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应注意的问题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临床输血应注意的问题

临床输血应注意的问题
输血科
陈盛亭
我院输血申请过程中常存在的问题
 ①输血指征掌握不够准确,
 ②少数医师仍固执地要求全血,
 ③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悬液进
行全血再构成(表现为输血处方上
一定量的红细胞悬液加等量的血
浆),
 ④一次领血或血浆量太多,以致长时间
放在病区工作台上,影响血液质量,也
易使血液滋生细菌。
红细胞出库后在室温下放置不要超过30分钟,新
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10℃中放置不要超过120分钟。
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得再放回冰箱冷冻。

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血液出库后不得
退回。

因此输血科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规定:
一般情况下每张处方红细胞不超过2个单位、血浆
不超过400ml。

 ⑤没有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理输血督查制
度》(暨一医[2005]134号)规定:每次用血由
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主治医师同意并签名。
一次申请输血量大于600毫升须经专科主任签
字同意、大于2000毫升须经输血科会诊同意,
紧急抢救者除外。
 上述文件以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
管理办法》(暨一医[2005]135号)规定,对出
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当班医师、护士应
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并送输血科
保存。

请广大医护人员切实执行输血不良反应
报告制度。
输血申请单填写存在的问题
 ①输血目的填写不当,
 ②把病人血型写错,甚至随意把Rh
D血型写成(+)或(–),而病人实际上
并未查RhD。
 ③忽略患者的既往输血史或妊娠史
(女患者),
 ④不填写血红蛋白水平,

上级部门检查输血适应症掌握恰当与否
主要就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目的。
 ⑤主管医师未认真审核、未签名,
 ⑥抽血护士未签名,
 ⑦抽血护士未把标签贴在相应的血
标本试管上。

有些医生甚至把患者姓名、或性别、或
住院号写错!输血申请单是重要的医疗文书,
各位医师务必认真填写、把关!



















临床输血申请单
No.
病人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
住院号: 属地:
科別:
病区:
床号:
是否当天出院:是/否
临床诊断:
输血目的:
既往输血史:有/无, 院内/院外, 所输血液ABO血型:
Rh(D)血型:
妊娠史:有/无
输血反应史:有/无 (发热、皮疹、溶血、其它)
标本:是/否 在使用如下药物(右旋醣酐、肝素、止血敏)后
小时抽取。
预定输血成分及量:
用血日期:20 年 月 日(备用/配好即用)。 特殊要求:γ射线照射 Gy,白细胞过滤。
病人最近相关情况:
ABO血型:
ALT
Rh(D)血型:
HbsAg:
血红蛋白:
Anti-HCV:
血小板:
Anti-HIV 1/2:
HCT:
梅毒血清学试验:
申请医师签名:
主治医师审核签名:
申请日期:20 年 月 日
(备注:请医师逐项准确填写,于输血日前送输血科)
科学合理用血

输血是一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不少医护人员对输
血适应症、对实行成分输血的科学内涵至今认识不
足。有些医护人员仍抱着“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
把成分输血这一科学合理有效的输血原则当作行政
命令,勉强执行。有些医护人员对输血治疗风险认
识不足,认为输血仅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多输
一点或少输一点都没有关系,其表现之一是①只要
患者有贫血表现就常规输血1-2单位(红细胞)、②
手术出血量不多亦在术中或术后常规给患者输血、
③久病体弱的患者经家属要求也给予输血、④肿瘤
患者经化疗后常规输入1-2单位血,等等。
一.全血输注的弊端,为什么提倡成分输血?
 目前,不少医务人员在输血方面还存在两大
误区:
 误区一,认为全血比较“全”,全血可以顺
便补充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抵抗力,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增补止血功能,甚
至把全血当作补充蛋白的营养品。

其实, 全血虽然含有血液的全部成分, 但
一旦离开了循环就发生变化。 因为采血后通
常用针对红细胞保存条件配制的ACD 或
CPD-A 保养液在4 ±2 ℃条件下保存, 用ACD
液保存的全血保存期为21天,用CPD-A液保
存的全血保存期为35天。在此条件下,
 全血中的粒细胞1 d 后即丧失功能;血小板在
12 h 后丧失大部分活性, 保存1 d 后丧失全部
活性;凝血因子Ⅷ在全血内保存24 h , 活性
下降50 % ;因子Ⅴ保存3~5 d 后也损失50
%。比较稳定的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纤
维蛋白原。故而全血中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
胞, 其它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
含量远不足一个治疗量, 因此输全血达不到补
充蛋白和/或凝血因子的目的。广州血液中心
提供的血液均用CPD-A保养液保存。

人血白蛋白也不宜作补充营养用,因其半衰期太长
(20天),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而所含必需氨基酸
中主要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含量较少。如给白蛋白正
常者输注时可反馈性抑制体内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
解,使循环负荷过重,所以从理论上和实际上看,血
清白蛋白正常者不宜补充白蛋白。

有些医生现在仍习惯用血浆扩容,现代输血学不
支持这一方法。由于血浆既能传播疾病,又能引起
过敏反应,故现在临床不主张用血浆扩容,可以采
用更安全的替代治疗,如晶体液、人造胶体液 (如
右旋醣酐、羟乙基淀粉) 以及白蛋白或血浆蛋白溶
液(PPF)进行扩容。

 误区二,认为血越新鲜越好。
现代输血学否定了这一陈旧观念。 新鲜
血至今无明确定义, 目前认为用ACD 保存5 d
或用CPD-A 保存10 d 的血可以视为新鲜血。
 1.过于新鲜的“热”血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
淋巴细胞,对新生儿、有严重疾病及严重免疫
功能缺陷的病人,可以增加输血相关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 TA - GVHD) 的发生率,这是一种致
命的输血后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高。

 2.输当天血传染疾病的风险更大,因为未经
冷冻库存的血中致病微生物活力更强,且当天
鲜血未对肝炎、艾滋病等进行第2 次和第3
次复检,漏检率相对较高。而且1~2 d 的血
由于未经过低温储存,不利于病毒的灭活,可
能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
病毒在全血中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各种不
同的血液成分中。在细胞成分中,白细胞传
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在血浆成分中,大部
分病毒集中在冷沉淀中,未灭活病毒的凝血
 因子制品属于病毒高危品。进行成分输血可
以选择性地输注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避免
给患者输注不需要的血液成分。
 3.人类的血型抗原系统相当复杂,估计全血
抗原表型达1017种, 输注全血可导致人体不需
要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抗原致患者产
生同种免疫, 产生相应的抗体,下次输注时可
能会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危害患者的健
康。


所谓同型输血,实际上是指献血者和受血者红细胞上某
一部份血型抗原相同(如ABO血型、Rh(D)血型)而已,
而红细胞上的其他抗原,以及其他成分的血型抗原都是不相
同的。这些血型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都不可避免地使受者
产生相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并贮存在体内,当受者再次接受输
血时,产生的这些特异性抗体便与输入的相应抗原结合,产
生同种免疫输血反应。因此,限制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有
利于降低免疫反应的发生率。
总之,全血的成分复杂,将无明确适应症
的成分输给患者,从同种免疫和传播疾病的
角度考虑,对患者有害无益。因此与成分血
比较,输全血不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二.输血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
在正常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占
0.5-3%,虽然采供血机构对每一个献血者的血
都要进行严格检测(HIV、HCV、HBV等),但
由于存在以下因素,目前尚不能保证所有检
测合格的血液(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浆、
冷沉淀等)百分之百没有病毒。
 (1)献血者献血时处于病毒感染的“窗口





期”,即从病毒感染到血液中可以检测到抗
体需要一段时间。即使直接检测病原(如
Hbs Ag)也同样存在窗口期。目前最先进的检
测方法亦无法检出。
(2)机体感染后无免疫应答。
(3)病原体发生变异。
(4)检测方法灵敏度不够。
(5)检测人员操作误差。
因此,输血仍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三、输血适应症、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将血液中
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
的制品, 根据患者的病情, 需要什么成分就输什么成
分的输血方法。
 (一)常用的成分血制剂:

品名
特点
保存方式及
保存期
备注
红细胞悬液
(CRCs)
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
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
成(2或1个单位)。
4±2ºC
CPDA:35天
需做交叉配
合试验
洗涤红细胞
(WRC)
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
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
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细
胞去除率>80%,浆去除率>90%,红
细胞回收率>70%。
规格:由400ml或200ml制备(2
或1个单位)
机器单采浓
缩血小板
(PC-2)
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
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每袋内
含血小板≥2.5×1011个,红细胞含
量<0.4ml。
规格:150~250ml/袋
22±2ºC
ABO血型相
(轻振荡)
同
24小时(普通
袋)或5天(
专用袋制备)
手工分离浓
缩血小板
(PC-1)
用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
400ml制备:血小板含量为
≥4.0×1010/袋 规格40~50ml/袋
200ml制备:血小板含量为
(同PC-2)
4±2ºC
24小时
需做主侧配
血试验
需做交叉配
合试验,要求
ABO相合,
一次足量输
新鲜冰冻血
浆
(FFP)
普通冰冻血
浆
(FP)
冷沉淀
(Cryo)
自采血后6~8小时分离并速
-20ºC以
冻成块,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下
血浆蛋白为6~8克%;纤维蛋
一年
白原0.2~0.4克%;其他凝血
因子0.7-1单位/ml
规格:50ml,100ml,200ml
FFP保存一年后即为普通冰 -20ºC以下
冻血浆
五年
规格:50ml,100ml,
200ml
要求与受
血者ABO
血型相同
或相容
37ºC摆动
水浴融化
每袋由400ml全血或250ml
-20º以下
新鲜血浆制成。含有:Ⅷ因 一年
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
约250mg;血浆20ml
规格:20ml
要求与受
血者ABO
血型相同
或相容
要求与受
血者ABO
血型相同
或相容
 (二)输血治疗的指征
 1.红细胞输注的适应症
 (1)出血及休克:最重要的措施是维持血容
量。出血量大时, 应输入红细胞。输浓缩红细
胞加晶体液或加白蛋白与输全血一样有效。
可以输任何未超过贮存期的库存血。
 (2)手术或创伤 成人出血量在总血容量1/3
以下时 , 可补充晶体液及人造胶体液,不一
定要输血,由具体情况而定。由于输血的危
害性, 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用输血来补充
血容量。
 (3)贫血 病情稳定的贫血病人血红蛋白在
60 g/L以上时, 一般不应输血, 但老年病人、
合并心肺疾患的病人对贫血耐受性差, 应根据
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 注意:无论输红细胞、全血、血浆、冷沉
淀、血小板等,输前必须征得病人和/或家属
的知情同意,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 自体输血
可避免许多输血反应, 如经输血传
播的疾病、同种免疫等。手术病人自体输血
有三种方式: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
输血、术中自体血回收。稀有血型者可贮存
自体血以备急需时用, 血中有不规则抗体无法
进行配血的患者, 也可贮存自体血备用。

自身输血没有异体输血的复杂免疫问题,
无传染他人疾病的风险, 也为社会节约了血源,
避免了血源紧张的问题, 值得大力提倡。自身
输血有稀释式、贮存式和回收式三种, 可根据
病人情况酌情选用。
 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
患者, 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 估计失血量超过
自身血容量的1/3的患者,但一般可用红细胞悬液加
胶体液代替。以前体外循环需用全血作“底液”,
但现在可用白蛋白溶液加红细胞悬液来代替,避免
了输全血的弊端。因此现在真正需要输全血的情况
是换血疗法。
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上述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
容量决定。
 2.血小板输注
 (1)血小板输注的指征
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是:①血小板计数<
20 ×109/ 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耗
增加的因素存在, 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
血机制紊乱(如DIC) 、脾肿大等;②对于病情
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当血小
板计数< 10 ×109/ L时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③当血小板计数< 5 ×109/ L时,无论有无其
他伴随症状或情况,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

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
异常引起的出血,及时输注浓缩血小板,以
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
注。

考虑到血小板减少使病人生命受威胁的
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致死,而
非传染病,因此,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应放在
更主要的位置。

侵入性检查或手术时的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
低下的病人若须手术或做侵入性检查,一般认为,血
小板计数≤50 ×109/ L 者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同时应考虑手术部位是否利于压迫止血和手术的大
小。血小板计数低下的病人如要做腰穿、硬膜外麻
醉、经皮肤的导管植入、经支气管镜活检等时,应
将血小板计数提高到50 ×109/ L以上。骨髓穿刺则
例外,因骨髓穿刺后能压迫止血。而对于关键部位
的手术,如脑部手术、眼部手术、输尿管修复术等,
须提高血小板至> 100 ×109/ L 。
 (2)血小板输注的剂量 目前主要用机采单
个供者血小板应用为主。我国卫生部规定1个
单位机采血小板(即1袋或1个治疗剂量)血
小板含量应≥2.5X1011个。
 成人每次输注1袋(≥2.5X1011个),严重出
血或已产生同种免疫者应加大剂量,如一次
输注2个治疗剂量。儿童病人应根据患儿年龄
和病情将1袋血小板分2-4次输注[(5-10)X
1010/Kg]。
 对于新生儿,一次可输入成人剂量的1/5-1/10,
体积控制在20-30ml。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输入
血小板数1.0X1011个约可提高血小板(5-10)
X 109/L。

血小板输注尚无其他方法替代, 因此目前
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策略就是预防输注无效的
发生,首先是防止同种免疫,特别是HLA同
种免疫。
 3.血浆输注
 (1)适应证
 ①单纯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
 ②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 ③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大量输血是
指在24小时之内输注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或
更多的血液。大量输血的病人病理性出血常
见原因为: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稀释性凝血
因子减少。虽然大量输血导致凝血因子稀释
 是客观存在的,但凝血因子水平只要达到正
常的25%时,即可止血。一般认为,输血量大
于2个自身血容量时才有可能出现稀释性凝血病。
 ④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 ⑤抗凝血酶III(AT-III)缺乏,
 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⑦血浆置换时作为置换液,
 ⑧ 其它 如DIC。
 (2)血浆的不合理应用
 ①血浆用于扩容 由于血浆既能传播疾病,又
能引起过敏反应,故临床不主张用FFP扩容,
而可以采用更安全的替代治疗,如晶体液、
人造胶体液以及白蛋白或血浆蛋白溶液
(PPF,已经病毒灭活。)进行扩容。
 ②血浆用于补充营养。
 ③血浆用于免疫缺陷的治疗 过去FFP曾用作
治疗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现有浓缩
纯化的免疫球蛋白制剂供临床应用,已不再
使用FFP治疗有免疫缺陷的病人。
 ④血浆用于增强免疫力 过去认为血浆中含有
免疫球蛋白,输注血浆可以增强抵抗力;但
对于免疫球蛋白水平、血容量均正常的病人
来说,输注血浆以增强抵抗力是不合适的。
 ⑤血浆用于全血的再构成
 (3)血浆输注的不良反应
 ①传播病毒
 ②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血浆输注的主要不
良反应之一。常见的过敏反应有荨麻疹和皮
肤瘙痒,这可能是由于受血者对输注血浆中
的血浆蛋白过敏引起。对于IgA缺乏的病人,
在以前输血或妊娠时可能产生了抗IgA的抗体,
当再次输注含有IgA的血浆时,将会发生严重
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
性休克,甚至威胁病人生命。

 ③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TRALI是威
胁生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发热、寒
战、呼吸困难、干咳、低氧血症、低血压,X
线胸片显示双测肺浸润。

通常认为其发病原因是由于献血者血浆中
含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性抗体。约
有10%的病例也可能由于给含有粒细胞抗体
的病人输注浓缩粒细胞后引起。现有证据表
明,TRALI的发病机制是补体介导的肺毛细
血管内皮损伤、水肿,从而导致换气障碍和
低氧血症。其症状与成年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对献血者的调查发现,献血者多为女
性,有多次妊娠史或输血史,其血液中含有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性抗体。
 ④血浆中残余白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 有学者
对FFP中白细胞的数量和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血浆中残余白细胞在FFP输注中,可能
引起与白细胞同种免疫相关的输血反应,包
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同种免疫以及输血相
关急性肺损伤。
⑤其它 血浆输注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还可能
引起心脏超负荷导致心力衰竭;FFP中含有
抗凝剂,过多输注可能引起低钙血症。
(4)血浆输注的注意事项
 ①输注前要用肉眼检查 输注前肉眼检查应为
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如发现凝块或异常,
不能输注,
 ②融化的血浆不宜再冰冻,
 ③血浆的输注最好为ABO同型,若无同型的
血浆,必须确保供受者的ABO血型相容。 Rh
(D)阴性的血浆应留给RH(D)阴性的病
人。对IgA缺乏的病人应输注不含IgA的血浆。
 4.冷沉淀的应用
 (1)制备:它是从献血者的全血获得的血浆制
备的。血液采集后第Ⅷ因子的活性迅速下降,
因此一般要在6-8小时内分出血浆,并立刻在
-30℃的条件下冰冻保存,将冰冻血浆放
 在低于30℃的水浴中摇动融化,但融化后血
浆的温度不得超过4℃ 。此时Ⅷ因子与少量
其它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沉淀下来。离心所
得白色絮状物即为冷沉淀。国内通常以200ml
全血分离的血浆制备出的冷沉淀作为一个单
位。其中主要成分为:凝血因子Ⅷ和XIII(各
约50IU)、纤维蛋白原(100-150mg)、
vonWillebrand因子、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
连蛋白,Fibronectin) 。
 (2)适应证:冷沉淀用来治疗甲型血友病、
von Willebrand病和XIII因子缺乏病。此外,
它还可以作为纤维蛋白原的来源治疗低纤维
蛋白血症和无纤维蛋白血症引起的出血。
 (3)剂量 不同的疾病输注剂量各异。

①对于甲型血友病病人,按每袋冷沉淀含
有的Ⅷ因子为100U计算,轻度出血者给 1015U/kg体重;中度出血者给20-30U/kg体重;
重度出血者给40-50U/kg体重。维持用药
 的天数根据病情决定,最少维持3天,最长可
达14天,维持剂量可减半。对于重度出血者,
由于输注冷沉淀剂量较大,最好选用Ⅷ因子
浓缩剂治疗。

②Von Willebrand病(vWD)由于疾病变
异性很大,很难确定治疗方案。一般认为,
冷沉淀治疗vWD病人的剂量为1袋/10kg体重,
每日一次,维持3-4天。
 ③纤维蛋白原的正常血浆浓度为2-4g/L,最
低止血浓度为0.5-1.0 g/L 。按每袋冷沉淀含
有的纤维蛋白原为200mg计算,以0.2-0.4袋
/kg体重可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提高到0.51.0 g/L。一般成年人的常用剂量为8袋,使血
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维持在0.5-1.0 g/L即
可。
 (4)用法 冷沉淀在37℃水浴中融化, 时间不
得超过10分钟, 融化后必须在4小时之内输注。
可以逐一由静脉推注, 也可将数袋汇总, 通过
冷沉淀袋的出口部位加入少量生理盐水(1015ml)稀释后用输血器静脉输注, 输注速度可
以病人最大的耐受速度为宜。

注意事项 冷沉淀在制备过程中未作病毒灭
活处理, 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