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血液保护与输血安全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围术期血液保护与输血安全

围术期血液保护与输血安全
舟山医院麻醉科
李翃斌
围术期血液保护

围术期用血量约占临床全部用血的2/3
手术室内输血占临床用血量50%以上
可提高治疗效果,节约血液资源
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及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输血风险
 采集过程中产生
 未知病原体
 血液检测能力有限
 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血液安全从我做起
---2000年“世界卫生日”主题
三大战备:
 从低危献血者中采血
 严格筛查血液
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原则
“不可替代时选择”原则
满足生理需要原则
风险规避原则
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措施
 自体输血保护
 麻醉控制性降压
 充分的手术止血
 药物保护措施
1、红细胞生成素、铁剂
2、止血药,抗纤溶药
3、乌司他丁
自体输血方式


贮存式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
1、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急性高容量备注稀释

3、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
回收式自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
 定义: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患者全血或/和血液成
分并作相应保存,在其治疗时再回输保存的血
液
 分类:
1、全血PABD
2、血液成分PABD
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
 适应证
1、全身状况良好,预计手术中出血量
> 600ml以上,有自体输血要求者
2、采血前Hb>110g/L,Hct>0.33
3、稀有血型
4、宗教信仰不接受同种输血者
5、已对同种输血产生免疫抗体者,既往有严
重输血反应者
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
禁忌证
1、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
2、不能耐受放血的严重心脏疾病者
3、癫痫频繁发作者
4、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或蛋白、酶
异常,不能贮存血液。
5、有献血后发生昏厥者
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
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与缺点
 病人接受程度较低
 比较费时费力,成本也较高
 血液废弃率较高(50%左右)
 多次采血与贮存,增加输血风险
稀释式自体输血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后手术前,经静脉或动脉采集一定量的备注
储存
 同时以2-3倍的晶体液/ 胶体液进行补充置换,使
血液适度稀释,减少出血时血液有形成份丢失
 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液回输至患者

稀释式自体输血
 血液采集量的计算公式
采血量(ml)=体重(Kg)*7% *2*(Hct实际-Hct
目标)/ (Hct实际+Hct目标)
 血液稀释后目标Hct一般在0.25-0.30
 最大稀释Hct为0.20、Hb为70g/L
稀释式自体输血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准入标准:
术前Hb>110g/L,Hct>0.34,长期贫血者可稍放宽
 血小板>100*109/L
 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 重要脏器功能良好
 无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 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及组织水肿

稀释式自体输血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 麻醉后20分钟内输入较大量晶体液/胶体
液(20-25ml/Kg)进行扩容,增加病人
对失血的储备能力
 扩容稀释程度因人而宜,根据病人循环
容量耐受力而定
 一般稀释后Hct不低于0.25
稀释式自体输血
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
 术前即时采血,采血时不快速大量补液
 采血量较少,一般为患者预计血容量的
10%-15%
 采血后快速补充2-2.5倍采血量的晶/胶
液
稀释式自体输血
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目的
 保证所采血液的Hct与基础值相仿
 避免快速扩容稀释后容量负荷过重
 结合等容稀释和高容稀释的优点
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过程中最易受损的脏器
 最易受损脏器:心脏
 原因:
1、冠脉摄氧率高
2、伴随心排血量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增加
稀释式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主要优点:
 不丢失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 不丢失蛋白
稀释式自体输血
与其他血液保护技术的联合应用




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
与麻醉控制性降压技术联合应用
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应用
与血液麻醉技术联合应用
回收式自体输血(POCS)
 定义:
2000年卫生部自身输血指南:
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
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
涤、浓缩等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自体血回输
给患者。
 血液回收设备必须合格
 处理后回输血液必须达标
回收式自体输血(POCS)
分类:
1、按时间分:
术中POCS
 术后POCS

2、按是否洗涤分:
非洗涤法POCS
 洗涤法POCS

回收式自体输血(POCS)
适应证:








出血量较大的非感染和非污染性择期手术
急症内出血手术,如肝、脾破裂、宫外孕,颅脑外伤
、心脏及大血管损伤等
术中意外大出血
体外循环手术
术后无污染的大量引流血
稀有血型
宗教信仰而拒绝异体输血者
失血量难以准确预计者
回收式自体输血(POCS)
禁忌证:
恶性肿瘤
 被污染的血液
1、腹部空腔脏器破裂、开放性创伤等
2、感染伤口,菌血症,败血症
3、开放性创伤超过4小时的积血
4、术中其他污染(各种消毒液,外用止血药等)
 镰状细胞性贫血
 大量溶血

回收式自体输血(POCS)
 禁忌证的相对性
在大量失血、血源不足、患者处于生命
危急时刻及存在严重危急不确定因素时
,必须对每例患者做风险/受益评估后,
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共同讨论并取得一
致意见,告知家属风险、后果并同意签
字后,方可实施POCS
回收式自体输血(POCS)
POCS 的缺点:
 溶血-影响RBC回收率
 凝血障碍-稀释+丢失
 丢失蛋白-不可避免
 可能血液污染-濒临死亡的大出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POCS)
大量输入回收血液时处理
 当回收浓缩红细胞小于2000ml时,仅补
充血浆代用品
 当回收浓缩红细胞大于2000ml时,超过
2000ml部分补以等量新鲜冰冻血浆
 当回收浓缩红细胞大于3000ml时,或血
小板低于5万,还需补充适量血小板
围术期输血
 输注红细胞指征
1、术中监测Hb<70g/L,或者Hb>70g/L但Hct<20%
2、无Hb监测条件时,当术中失血超过全身有效循环血
容量(70ml-80ml/Kg)的30%时
3、当Hb>100g/L时通常无须输注红细胞
4、当Hb在70g-100g/L之间时,患者具备下列情况一条
以上也应考虑输注红细胞
围术期输血
心功能失代偿
 氧合状态不佳(酸中毒、先心病)
 肺功能严重降低
 合并血流依赖性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
 存在进行性出血或预计发生较大失血,存在进行性
器官缺血依据
 血容量不足
 耗氧量增加(发热,寒战)

围术期输血
 注意:
所有标示出的Hct或Hb值必须是在
有效血容量维持正常状态下所监测
围术期输血
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指征
1、PT超过正常值1.5倍或INR>2.0或APTT超过正常2倍
2、大量输血超过1倍自身容量(70ml/Kg)而不能及时监测PT,
INR及APTT
3、紧急逆转华法林作用
4、纠正已知的凝血因子缺乏,而没有特效浓缩物
5、出现肝素抵抗(抗凝血酶Ш缺乏)
6、急性DIC
7、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血浆的不合理使用
 血浆不宜用于扩容
 血浆不宜用于补充营养
 血浆不宜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 血浆不宜用于全血再构成(重组全血)
手术中大量输血方案
治疗程序的原则
 首要目标:维持循环容量
 第二目标:保持血氧携带能力
 第三目标:恢复凝血和内环境稳定
美国麻醉学会(ASA)1997
手术中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的定义
 在24小时内输注相当于病人全身血容量
或更多血液的输血
 在3小时内替换病人循环血容量一半以上
的输血
手术中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的血液选择
 红细胞悬液+晶体/胶体液为主
 必要时输注FFP,血小板,白蛋白
及冷沉淀
维持凝血所需的凝血因子水平
凝血因子
Ⅰ
Ⅱ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最低水平(正常%)
30-50
20-40
15-25
5-10
25-30
15-25
10-20
10
各凝血因子可耐受的失血量
 血小板
 V因子
230%血容量
140%
201%
229%
 Ⅷ因子
236%
 纤维蛋白元
 凝血酶原
手术中大量输血方案
血小板输注指征
 血小板计数>5
x 1010/L
 血小板计数1-5
 血小板计数<1
x 1010/L
x 1010/L
无须输注
酌情输注
立即输注
手术中大量输血方案
 血小板输注数/L=(血小板期望数-血小
板目前数)x 体表面积 x 2.5
 FFP输注量 10-20ml/Kg可使患者的凝
血因子水平提高25%-50%
 当纤维蛋白原低于0.8g/L时,应输注冷沉
淀,输注0.1U/Kg冷沉淀可提高纤维蛋
白原0.5-1g/L
手术中大量输血方案
停止大量输血的时机
 出血已基本停止,创口无明显渗血
 Hct能稳定在20%-25%,Hb>70g/L
 PT或APTT不大于正常值1.5倍
 纤维蛋白原>1g/L
 血小板>5
x 1010/L
血液保护安全用血
 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
 自体输血,成分输血,循证输血
 保护性输血(反对人情血,后门血,保
险血)
人人对血液应有一份感恩
人人对血液应有一份敬畏
人人对血液应有一份责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