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临床输血
—— 安全 · 合理
雷智
发达国家的用血情况





每例手术平均用血87ml
红细胞输注指征:Hb<60g/L
代血浆的广泛应用
所有临床用血浆必须病毒灭活
回收式自身输血已经成为常规
国内的用血情况

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讲话:

2002年至2010年临床用血每年平均增长10%

全国血液年采集量:2002年1000余吨
2010年3935吨

全国年献血人次: 2010年1180万
太原市2002年~2010年临床用血趋势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全血
红细胞类
2006年
血小板类
2007年
冷沉淀
2008年
血浆类
2009年
2010年
成分输血的进展

血小板用量不断上升
——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病人增多
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
器官移植,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肿瘤治疗;
严重创伤大量输血;

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增多
——血液病或肿瘤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20×109/L伴发热、感染;
血小板<20×109/L并有潜在出血;
血小板<5×109/L

介入性检查、手术治疗,血小板计数要求升至
50×109/L

特殊部位手术(眼、脑等),血小板计数要求升
至100×109/L
白蛋白用量最大

制备过程中病毒灭活;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血浆低;
扩容治疗既安全又有效;

发达国家人均消耗白蛋白0.2~0.5g/年;


外科用白蛋白占2/3,内科占1/3;

我国人均消耗白蛋白0.07g/年,不足发达国
家的1/3
外科用白蛋白占1/3,内科占2/3;

我国白蛋白主要用于重症病人“补充营养”、
消除腹水和水肿。
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

正确应用:休克、烧伤、ARDS、体外循环

偶尔应用:急性肝衰竭、腹水、肾透析;

待观察的应用:新生儿黄疸、汞中毒;

不合理应用:补充营养、肾病综合征、慢性肝
硬化
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技术制品)






近年来,数十种细胞因子相继被发现→
克隆及重组成功→取代部分人源性输血。
红细胞生成素(EPO)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血小板生长因子(TPO)
其它
干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IL-3)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等
输血管理
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合理用血
积极
人情血
安慰血
营养血
万能血
消极
手术后输血?
输血治疗不及时
无钱不给输血
血浆的滥用
与红细胞搭配使用
 补充营养
 扩容
 见水肿就补充血浆

血浆滥用的后果
大大增加输血反应
 增加输血相关死亡率
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 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 损害肾功能
 抑制肝脏造白蛋白功能
 资源浪费

存在的问题

过度输注红细胞、“少量血”、
“安慰血”、“搭配血”、滥用血
浆的现象严重,大失血的输血抢救
专业知识缺乏,合理用血比例<
10%
存在的问题

发生了无效输血(红细胞或血小板
输注无效),不追查原因,也没有
采取有效措施,只是一味加大输血
量,造成治疗效果不好,也浪费了
血液资源

没有很好利用血小板和冷沉淀来进
行输血治疗,适应症模糊,剂量不
清楚
存在的问题

没有开展自身输血工作,或开
展不够。
麻醉医师的输血水平亟待提高
 掌握围术期的输血指征:输血的眼睛
 围术期自身输血:血液稀释、术野自
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
 血液麻醉技术
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不到位
组织机构不健全
房屋设施、设备配置不到位
规章制度不完善
输血前检验不符合规定
血型鉴定不做反定型、 Rh血型不做
记录不规范
病历内容不完善
输血文书不规范
输血的风险意识
输血的风险

生物学:细菌、病毒、寄生虫

免疫学:人类血细胞抗原多态性

其它:非免疫性不良反应
生物学方面
 可能经血传播的病原体
HBV、HCV、HDV、HEV、HGV、
HIV-1,2、 CMV、EBV、HPV B19、
HTLV-Ⅰ/Ⅱ、SARSV、 TTV、梅毒螺
旋体、疟原虫、弓形体、克-雅氏病
 可能经血传播的原因
检测的病原体存在“窗口期”和“漏
检率”
血液检测标准病原体项目有限
窗口期核酸增幅与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NAT(HIV RNA)
11
HIV-1、2抗体检查
22
C型肝炎病毒
NAT(HCV RNA)
23
HCV抗体检查
82
B型肝炎病毒
NAT(HIV DNA)
34
59
HBs抗原检查
免疫抑制


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
导致癌症复发、增加术后感染和
炎症。
免疫反应
即发反应

溶血性反应
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非心源性肺水肿

过敏反应

血小板输注无效
迟发反应

溶血性反应

输血后紫癜

移植物抗宿主病
非免疫性不良反应
即发反应

迟发反应
发热反应
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溶血反应

血小板输注无效

高钾或低钙血症
铁超负荷
输血传播疾病的临床意义
对人群
——风险很小,但零风险 不存在
对个体
——一但被感染,风险是100%
医学角度
输血对病人未必都有益
同种异体移植
窗口期
输血原则
能不输血就不输血
必须输血就输成分血
缺什么补什么
法律角度






树立血液无小事的观念
加强学习,普及输血相关法律知识
完善输血规章制度
领导依法管血
医务工作者依法用血
严格输血医疗质量管理
依法输血的意义

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
避免发生医疗事故(自身保护)

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要求

医院发展的需要
输血治疗风险意识

风险:可能造成某种损害的危险

目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
采供血机构:提高技术水平,缩短“窗口
期”,降低“漏检率”,开发新产品。

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开发输血替代
技术。
规范化管理(1)
组织机构
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输血科
 一级以下医疗机构设立血库
规范化管理(2)
人员、设备、试剂



合格的工作人员(医师、护士、检验师资质)
专用设备:冰箱、冰柜、离心机、水浴箱
试剂、器材符合国家标准
红细胞血型


常规检测:ABO正反定型、Rh(D)定型
ABO正反定型不一致送血液中心鉴定
交叉配血



盐水法(IgM型抗体)
聚凝胺法(IgG型抗体)
配血不合送血液中心鉴定
规范化管理(3)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 工作制度
 岗位职责
 操作规程(SOP)
规范化管理(4)
血液外观检查
 标签是否符合规定
 有效期
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 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临床输血中的核对
 输血科:血样、临床输血申请单、医院输血记录单、
血液
 护士:患者、血样、临床输血申请单、医院输血记
录单、血液
规范化管理(5)
工作记录
 病历:治疗记录、文书、化验单
 输血科:血液来源、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外观检
查
安全合理用血
评估输血的必要性
决定输血的因素
失血
外出血
内出血—非创伤性:例如胃溃疡、脉管曲张、宫
外孕、 产前出血、子宫破裂
内出血—创伤性:胸、脾、盆腔、股骨
红细胞破坏:例如疟疾、败血症、艾滋病、DIC
心肺情况和组织供氧
脉率
毛细血管再
充盈
呼吸频率 外周脉搏
肢体温度
血压
呼吸困难
知觉水平
心力衰竭
排尿量
心绞痛
评估输血的必要性
贫血的评估
临床
舌
手掌
眼
指甲
实验室
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比容
病人对失血和/或贫血的耐受力
年龄
:例如子痫前期毒血症、肾衰竭、心肺疾病、
其他临床疾病
慢性肺部疾病、急性感染、糖尿病、用β-阻滞剂治疗
预期需要输血
是预期作外科手术或麻醉吗?
是出现继续、停止或可能再发生吗?
溶血正在继续发生吗?
确定需要输血的必要性
处方血液:临床医师的核对表
在为患者处方输注血或血液制品前,问你自己以下几个问
题:
1.我希望病人临床情况得到怎么样的改善?
2.我能使失血减至最少以减少此患者的输血需要吗?
3.在决定输血前有无我应当给予患者的其他治疗,如静
脉内替代液或氧气
4.为此患者输血的具体临床或实验室指征是什么?
5.通过输注现有的血制品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或其
他病原体给受血患者的危险性有多大?
确定需要输血的必要性
处方血液:临床医师的核对表
6.为该患者输血的益处多于危险性吗?
7.如不能及时得到血液,有什么其他的措施可
供选择?
8.如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有经过训练的医务人
员监测此 患者并立即作出反应吗?
9.我已在患者的病例中和血液申请表中记录我
输血的决定和理由了吗?
最后,如有疑问,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10.如果这个血是输给我自己或我的孩子,在
这种情况下,我会接受输血吗?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
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
外伤、宫外孕等急性失血,Hb<70g/L

中度以上贫血患者术前24hr纠正贫血至
Hb70~80g/L

胸外、神外等大手术,手术前后维持
Hb≯100g/L或Hct≯0.30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
主动脉破裂、伤口持续性大量出血或创
面弥漫性出血、纠正低血容量后缺氧症
状明显、心肺代偿功能不良、高龄患者
的手术,维持Hb70~100g/L
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指征

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
PT及APTT>中值的1.5倍

急性大失血

创面弥漫性渗血
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
补充抗凝血酶Ⅲ

有明确指征的血浆置换和人工肝技术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
Plt > 50×109/L
无需输注

Plt 10~ 50×109/L
酌情输注

Plt <10×109/L

Plt<50×109/L的术中、术后的预防性输注

Plt<100×109/L,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

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如血小板无力症、
立即输注
低体温、药物的副作用),创面出现不可控渗血
冷沉淀的输注指征

甲型血友病患者有外伤或活动性出
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1g/L)

DIC低凝期

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
严重感染患者,特别是感染导致的DIC
输血指征

一切以病人疗效来评价

Hb、Hct是输血的眼睛

中国人600~800ml出血能否不考虑输
血

凝血机制的动态测定

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
各血液成分的主要功能
血液
组成
血浆
细胞
成分
功能
水
维持容量
电解质
电解质平衡/晶体渗透
压平衡
白蛋白
维持胶体渗透压
凝血因子
维持凝血机制
红细胞
维持携氧能力
血小板
维持止血功能
人体容量指标耐受限度
耐受下限
相应失血比例/量
适用制剂
血容量
90%
10%/500ml
晶体、胶体
红细胞压积
80%
20%/1000ml
浓缩红细胞
总血清蛋白
50%
50%/2500ml
白蛋白
凝血因子
10%
90%/4500ml
FFP
145%/7500ml
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
失血耐受





当手术造成失血时,血液中各种成分存在程度
不一的代偿能力。因此,几个与容量治疗相关
的指标对于低血容量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耐受
下限。
上图中可见,血容量耐受下限为90%。因此,
低血容量和休克治疗时的基本原则是“首要目
标就是保持正常血容量”。
红细胞压积耐受下限为80%。当失血量达20%
(约1000ml)方需提高Hct。若失血量不达
20%给予红细胞制剂或全血,既不能有效提高
供氧量,还增加了输入血液制剂带来的风险。
若继续失血达90%(约4500ml)时,达凝血
因子耐受下限。必须给予FFP纠正出血倾向。
但过早给予时不恰当的。
血小板耐受性最强,因此补充应放在最后。
低血容量治疗的一般程序
——97年美国麻醉年会(ASA)推荐
 首要目标:循环容量的维持
 第二目标:保持血氧携带能力
 第三目标:恢复正常凝血状态
和内环境稳定
血液制品不可单纯用于扩充血容量

扩容效果不理想:
—全血的血浆增量效力仅76%,血液动力学改善并不理想
—全血输入后血浆粘滞度增加,不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

并发危险性大:
—病原体传播:HCV;HBV;HIV
—免疫抑制
 多一份血制品,多一份风险
 早一分钟输血,早一分钟危险
 健康人失血量<1000ml,不必输注任
何血液制品
首要目标:循环容量的维持
可用于维持循环容量的各种液体
晶体液
天然胶体
生理盐水
全血
人造胶体
明胶
乳酸林格液
新鲜冰冻血浆
右旋糖酐
其它电解质溶液
人白蛋白溶液
羟乙基淀粉
估计允许失血的方法
百分比法:

此法是估计允许失血量在患者血容量中的百
分比值
计算患者血容量:
新生儿 85~90ml/kg

儿童 80ml/kg
成人 70ml/kg
维持正常血容量前提下,确定可丢失并可安全
耐受的失血量在总血容量中的百分比
如:选用10%的血容量,60kg体重患者的允许失血量是 420ml
选用20%的血容量,60kg体重患者的允许失血量是 840ml


手术期间,用晶体或胶体液补充失血到可允许
的量,以维持正常血容量
若超过可允许的失血量,应输血作进一步治疗。
估计允许失血的方法
血液稀释法
当应用液体补充失血而使血液稀释时,通过判断患者可以安全
耐受的最低血红蛋白值(或红细胞比容)来估计可允许失血量



计算患者血容量并检测术前血红蛋白值(或红细胞比容)
决定患者安全耐受的最低可接受的血红蛋白值(或红细胞
比容)
应用下列公式计算在必需输血前可允许发生的失血量
允许的失血量=


血容量×(术前Hb值-最低可接受的Hb值)
(术前和最低可接受Hb的平均值 )
手术时用晶体或胶体液补充失血直到允许量,以维持正常
血容量
若超过可允许的失血量,应输血作进一步治疗。
在血容量得到维持的情况下
估计输血前可允许的失血量指南
方法
健康人
临床情况
一般的患者
临床情况
差的患者
百分比法
可接受的失血量
30%
20%
低于10%
血液稀释法
最低可接受的
Hb(或Hct)
90g/L(27)
100g/L(30)
110g/L(33)
维持循环容量

替代液
是通过增加血管内液体容量来补充非正常
损失的血液、血浆和其他细胞外液体。有时也
称为代血浆。

替代液种类
钠含量类似于血浆的晶体液
—生理盐水(0.9%氯化钠)
—Ringer乳酸盐溶液
—Hartmann溶液
所有胶体溶液
维持循环容量
晶体液和胶体液的优缺点
优
晶体液
胶体液
点
缺
点
副作用少
作用时间短
成本低
可能引起水肿
容易获得
重,体积大
作用时间长
无证据说明临床效果更
补充血容量时需要量较
好
成本高
可能引起循环超负荷
可能对凝血产生干扰
过敏反应的危险
少
重量和体积小
维持循环容量

晶体液的输入量至少要达到血容量减
少量的3倍

胶体液的输入量小于晶体液,通常输
注量等于血容量损失量

首批扩容液应“先晶后胶”

失血量>30%血容量,加用胶体液。
“晶”与“胶”的比例:2:1或3 :1
第二目标:保持血氧携带能力

继续失血>1000ml(失血量>20%),
补充红细胞制剂,目的以提高Hb浓度
(Hct值)

第二阶段,同时给予1︰1容积比例的红
细胞制剂和扩容效力100%的胶体液(贺
斯6%)
第三目标:
恢复正常凝血状态和内环境稳定

补充FFP的意义是补充凝血因子,
以纠正重度血液稀释所致的低凝状
态

根据临床症状补充血小板制剂
大量输血的定义
Massive transfusion,MT

24小时内输血量≥循环血容量

3小时内输血量>1/2循环血容量

输入的浓缩红细胞>20U

出血速度>150ml/min
大量输血的不利因素影响

大量输血的患者用掉了所有血源的50 %

大量输血的患者死亡率也是50%

RBC输注>20U后死亡风险大增

大量输血患者的致命三联症:凝血病理、
酸中毒、低体温
大量输血的凝血病理

输血量>2500ml即有出血倾向

输血量>5000ml时1/3的患者出血

输血量达到7000ml必然发生出血

大量失血启动了内源性凝血途径,消耗
的凝血因子有Ⅴ、Ⅷ、Ⅸ、Ⅹ、Ⅺ、Ⅻ
大出血的抢救原则
先止血,后输血
 先补液,后输血
 先输血浆,后输血
 适时补充血小板
 如果FFP不能纠正凝血因子和纤维
蛋白原水平,要及时补充冷沉淀
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
概念:
制定好的血液成分使用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例1)

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MTP:6U红细胞、4U
新鲜冰冻血浆、1U单采血小板组成一个组分
(6:4:1),同时抽血测基本的凝血参数。

启动MTP后,如果患者持续出血或预期有出
血,麻醉师会要求输血科再次提供1份MTP

每次MTP的同时需做一次凝血功能检查
大量输血方案(例2)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MTP:
10
9
8
7
6
5
4
3
2
1
0
RCC
FFP
PC
CRYO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五次
大量输血方案

由参与手术的外科医生或麻醉师通过电
话或书面指令通知输血科启动MTP

输血科立即准备血液和分发

每30分钟输血科自动发送一次,直至出
血被控制或病人死亡
大量输血方案(例3)

摩马里兰大学休克创伤中心MTP:支持
明确的复苏顺序:晶体液、红细胞、
血浆、血小板

红细胞和血浆各达到10U时,输1U单
采血小板
大量输血方案(例4)

法国普瓦西中心医院MTP:RCC6~8U、
FFP4U、手工血小板1U/7kg,维持血
小板数50~70×109/L

如果出血加剧,可将FFP调整到6~8U

考虑使用冷沉淀和rFⅦa
(60~90ug/kg)
大量输血方案
MTP的启动时机:
 预计总需求RCC>10U
 输入RCC>5U,出血没有得到控制
 存在明显的出血性休克和进行性出
血的证据
大量输血方案

6:4:1更接近Hct40%的全血成分

注意不同国情,不能简单套用国外模式

全血在MTP中的作用

检验结果的作用:
㊣凝血参数有利于指导MTP
㊣可以证实正在进行的治疗效果
§患者往往低体温,体外37℃检测参数不
能完全代表病人体内的凝血状态
§所有参数回报的速度太慢,不能代表目
前的凝血状况,不能指导下一步治疗
MTP的目标




Hb>80g/L
Plt>75×109/L。如果换血量达到循
环血量的2倍、合并多器官损伤、血小
板功能异常、脑外科及心脏手术,要求
Plt大于100×109/L,PT和APTT<正
常值1.5倍
Ca2+>1.13mmol/L
纤维蛋白原>1.0g/L
MTP的实施效果

提高了血液成分的发放速度,加快和优
化血液成分的运输,降低了病人死亡率

输血科主动服务,这使得抢救人员集中
精力进行复苏,而不必考虑血液问题

减少了血液成分的浪费

血小板比例是MTP成功的重要因素
“少量血”的判断标准
 没有明确指征的红细胞输注
 输注剂量≤3U
不合理输注的标准

补充血容量:急性失血病人尚未输红细胞制剂即
输注血浆;补液扩容阶段既输红细胞又输血浆;
红细胞用量少,血浆用量大

搭配输血:红细胞和血浆等量或接近等量输注

补充营养:无出血临床表现的癌症病人或慢性疾
病病人输血浆,每天或隔天输注

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无活动性出血病人输血浆

补充蛋白:总蛋白52g/L以上,白蛋白28g/L以
上输血浆
“搭配血”的定义

无明确血浆输注指征,24h内习惯性
输注“红细胞(2U)+血浆
(200~400ml)”或类似比例的申
请单——当日先输注2~4U红细胞,
次日输注200~400ml血浆,两者交
替反复输注
“搭配血”的判断标准

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

红细胞输注<6U

红细胞输注和血浆输注反复交替
无效输注红细胞的判断标准

患者输注红细胞后,Hb升高不理想
?Hb短暂升高后又很快下降,甚至比输
血前更低
?无持续失血
?未见隐形失血
?无溶血性输血反应
不合理用血案例
不合理用血案例 1

高血压患者,67岁,Hb139g/ L,凝
血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做冠脉搭桥手
术共输注RCC15U,FFP1650ml,出院时
Hb128 g/L。
不合理用血案例 2

男,80岁,MDS、冠心病,
Hb47g/ L,在5天内连续输注
RCC1.5U×10袋,使Hb迅速提
高到113g/ L。
不合理用血案例 3

男, 44岁,颅脑外伤,术前
Hb142g/ L,Hct50.9%,术中出
血800ml,输注RCC3U,术后没有
复查血常规。
不合理用血案例 4

男性,41岁,肝胆管囊腺瘤,术
前Hb152g/ L,术中出血600ml,
输注RCC7U,FP300ml

女性,40岁,宫颈癌,Hb114g/
L,Hct35.5%,术中出血300ml,
输注RCC3U。
不合理用血案例 5

慢性再障病人,Hb> 74g/ L,输
入RCC6U。

男,65岁,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排暗红色大便800~1000g,
Hb96g/ L,Hct32.5%,2天内输注
RCC6U。
不合理用血案例 6

女,27岁,甲亢、巨幼贫,
Hb101g/L,住院2天,输注
RCC1.5U×4袋,没有进行任何内科
治疗,输血后也没有复查血常规,出
院。
不合理用血案例 7

肺癌切除术病人,凝血功能正常,
术中输RCC4U,FFP1400ml,全
血800ml。
不合理用血案例 8

男性,42岁,晚期胃癌并骨髓转移,
Hb30~40g/ L, Plt35~40×109/L,
每天输注RCC1.5U 2~3袋,PC1~2袋,
共输注RCC85袋,PC23袋,一个多月
后病人死亡,死亡时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水肿。
不合理用血案例 9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T、APTT
均正常,输注FFP600ml。

直肠癌根治术,
Hb145~162g/L, PT、APTT正
常,肝功能正常,营养状况良好,
输注FFP150 ml×6袋。
不合理用血案例 10

女,54岁,消化道出血、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在活动性出血控制的情
况下,连续输注了RCC10U,Hb无
明显上升,没有追查原因,只是一味
加大输血量。
不合理用血案例 11

女,60岁,肝硬化腹水,总蛋白
30.5g/L,白蛋白10g/L 。排暗红色大便,
量不详。Hb由100g/L下降至65g/L。PT、
APTT延长1.5倍以上。一天之内
RCC2U×6,FFP1000ml。行DSA治疗,
4h后死亡。
不合理用血案例 12

男,25岁,SLE,
Hb113~139g/L,
Plt19~24×109/L,入院第二天输
注单采血小板一袋。
不合理用血案例 13

女,70岁,ITP,初次发病,无自发性出
血,Plt50×109/L,入院当天输注单采血
小板一袋,输注后1h复查Plt70×109/L,
1d后Plt下降至10×109/L。
不合理用血案例 14

男,96岁,COPD、Ⅰ型呼
衰,冠心病、糖尿病,白蛋白偏
低,连续3天输注血浆900ml。
不合理用血案例 15

男,45岁,复合伤5h入院。入院时即发现PT、
APTT显著延长(>均值的1.5倍)
Plt104×109/L,术中从腹腔中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5000ml, 术中输注RCC1.5U×15袋,
FFP150ml×5袋。术后引流管渗血不止,
Plt25×109/L
不合理用血案例 16

男,24岁,因骨折入院,术前查
Hb126g/L,术中出血100ml,输注
RCC 2U

女,54岁,因骨折入院,术前查
Hb105g/L,术中出血100ml,输注
RCC 2U×2
不合理用血案例 17

女,38岁,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入
院时Hb108.4g/L,Hct32%,
Plt130×109/L术中失血5500ml,输注
RCC1.5U×16袋,FFP150ml×4袋,
FP150ml×11袋,一直到Plt36×109/L,
PT19.6,APTT109.9,才输注单采血小板
1袋,2h后病人死亡。
不合理用血案例18

早产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肺部感染,
Hb135~140g/L, Plt230×109/L
PT25.6s,APTT114.9s,纤维蛋白原
0.75g/L,输RCC0.75U×2,病情无好转,
自动出院。
不合理用血案例 19

女,50岁,第三次胆道手术,术前
Hb105g/L,Pt289×109/L。术中失血
800ml,输注RCC4U。术后第四天伤口渗血,
腹腔引流血性液体100ml,皮肤巩膜黄染,皮
肤温度稍高,测体温正常。Hb56g/L,
WBC1.1×109/L,Pt81×109/L。要求立即
输注RCC及血小板。
不合理用血案例 20
 女,37岁,因子宫肌瘤岀血入院,
术前Hb115g/L,术中岀血
300ml,输RCC4U
 男,
61岁,因上消化道岀血入院,
当日查Hb50g/L,次日输
RCC2U,FFP2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