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26Q與品格教育[1]
26Q與品格教育
魏渭堂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國家諮商心理師特考及格
現任中台科大兒教系及文教所副教授
彰師大師資培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品格與文化
先成人,才能成才以「德」為成人之本,
教育的過程重視道德、倫理及價值觀之培養
認識良善、喜愛良善、做出良善。
明倫教孝為教育之意涵
禮義廉益廉恥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任盈盈與令狐沖
品格的六大支柱
尊重
責任
公平
值得信賴
關懷
公民責任
1992年,國際「品格教育」聯盟
人格、品格與道德
人格—個人對人、對事、對物,乃至
於對整個環境適應時所表現出
來的獨特個性
品格—個體從社會規範中逐漸學習到
合乎社會道德標準的行為
道德—合乎社會標準與道德的行為
自尊
經由自我評價之後,
自我接納時的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
確認自己有價值,在行為及求學中
會盡力而為。
形成自尊的條件
感受到重要且有意義
在挑戰的工作中表現出成就,
且有完美感受
適應環境與克服困境的能力感
三Q
幼兒教育曾提出3Q:IQ、EQ、CQ
教育部提出3Q:AQ、EQ、MQ
五Q
3Q :
可以具備幼兒全人教育的內涵嗎?
5Q:
PQ、IQ、EQ、CQ、SQ
1. PQ
6.MQ
2.IQ
5Q可包含教育內涵嗎?
六Q
6.SQ
3.EQ
4.CQ
二十六Q
6Q可以涵蓋教育的內涵嗎?
26Q可運用操作性的思考
課程實施
融合正式、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
正式課程—較注重認知層面
非正式課程—較注重其行動層面
潛在課程—較注重其情感層面
討論、思考、體驗、服務並內化形成價值
在日常的生活中實踐
強化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實踐的能力
AQ- Adversity Quotient
克服逆境的能力
挫折容忍力
復原力
韌性
史托茲 博士研究,AQ愈高,
會以彈性和創意面對逆境,
積極樂觀,接受困難挑戰,
並提出解決方案,因此能
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
BQ- Brilliant Quotient
美的欣賞
美的活動
出類拔萃的BQ是二十一世紀
全球企業及個人競爭力新指標。
BQ是指Brain(腦力)、
Beauty(美力)、
Behavior(行為力),
內外兼修所形成的Brilliant
(出類拔萃)。
CQ- Creativity Quotient
好奇心
原創力
創造力包括變通、
獨特、精進、敏覺、
流暢及重詮力
DQ- Diligence Quotient
勤勉
成就動機:表示個人
認為重要與有價值的
事情,會不斷奮力去做
亦有稱為
Discipline Quotient
教養智能
EQ- Emotion Quotient
情緒管理
包括
控制情緒能力、
處理感情能力、
自我覺察能力、
設身處地能力、
自我激勵能力
延宕滿足:
別急著吃棉花糖
FQ- Faith Quotient
堅定的態度能給予
別人安全的感受
坦誠自然的表露
個人情感行為
維護個人的權益
自我肯定的能力
GQ- Gratitude Quotient
感恩
包括原諒別人與
寬恕自己
慈濟四神湯:
感恩、知足、
善解、包容
欣賞一切所存在及
所發生的事
HQ- Habit Quotient
包括
健康(Health)、
幽默(Humor) 、
快樂(Happy)的習慣
命好不如習慣好
習得性動機如抽菸、
喝酒等,可以透過教育
性活動養成好習慣
IQ–Intelligence Quotient
品德的面向包括
知、情、意、行
道德認知培養道德的行為
達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過程:
道德認知的初步是發現道德情境
道德情意是自覺到應該有所行動
道德認知判斷以了解如何行動
道德行為是實際採取行動
JQ –Judgment Quotient
判斷力
對事物陳述關係的歷程
依個人價值標準,對人事物
的善惡或對錯的選擇歷程,
也就是道德認知的判斷
例如兩難問題的選擇
柯柏格(Kolhberg)的加一
原則(plus-one principle)及學生
的思考判斷
KQ- Ken Quotient
眼界、視界
領悟、見地
超越既有的知識範疇
透視觀點:對事物及問題
能從某一觀點看到全局,
獲得整體性的透視
LQ- Love Quotient
愛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愛是一種普世價值
愛是一種道德力量
From「愛的藝術」:
人類的愛有父母之愛、
兄弟之愛、異性之愛、
自我之愛及靈性之愛
愛和喜歡
MQ- Mercy Quotient
道德(Moral)教育的核心
是「人」與「己」 ,
生命教育(物我人天)
的核心則在道德的體現
寬恕仁慈是道德成熟
( maturity )的表現
以德報怨
NQ- Nurture Quotient
照顧和內心滋養
哈洛的猴子實驗
溫暖安慰他人,
促進心理健康
親職教育vs. 子職教育
道德的養成在養育過程當中被
關愛過,尤其親子和師生的互
動,共享歡樂與關心難處
良好品德的養成,最重要的是
他在人生中也曾經體驗被對待過
OQ- Optimistic Quotient
樂觀vs. 習得性無助
樂觀的人比較客觀
(Objectivity),較無偏見
樂觀的人具正向思考,
面對義務責任(Obligation)
創造機會(Opportunity)
積極的人生態度,對世事
變化從美好的方向思考,對未來的期待從美
好的思考去想,是一種人格特質
PQ- Physical Quotient
毅力堅忍(perseverance)
耐心(patient) 、
熱情(passion)
有賴於生理的健康做為基礎
動機有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動機,
生理性動機的滿足符合Maslow
的基本需求論
生理體能由營養和運動強化
三動主義
QQ- Quality Quotient
品質代表價值與德行的高低
各行各業都在強調品質,
代表優質和信賴
有品質的人是指有道德的人
例如誠實、信用
RQ- Responsibility
Quotient
現實(Reality)治療法中強調
現實感、責任和尊重(Respect)
Glasser認為培養自己
面對現實的態度,提升解決困難
的能力,並學習了解唯有負起
自己的責任,才能使需求獲得滿足
責任就是正向的行為
責任代表扮演好自己角色,符合角色期待,甚
至成角色楷模
SQ- Social Quotient
社交智商與成功(Success)
智商相輔相成
社交的基礎是微笑(Smile)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
社交智能是其中之一
亞洲首富李嘉誠認為要用IQ解決問題、用EQ面對
問題,用SQ超越問題
社會化的過程,人不斷的接受社會角色的學習
個體與人相處或在社會團體中領導別人的能力
TQ- Teamwork Quotient
協調合作是一種團體氣質
(temperament)
也是個體表現在外的行為傾向
道德常表現在團體目標之下,
個體受團體影響或個體之間
彼此影響所表現出來的行為
第六倫
企業界認為最受歡迎的員工是
能團體合作的
UQ- Understanding
Quotient
理解:能了解事理的內涵
和變化
諒解:了解別人的感受與
事實真相,給予同情的立場
每個人都有內在主觀感受
以及對整個心靈與生活經驗
做全面的認識
VQ- Voluntary Quotient
自發性於己、於人具有高度
價值(Value)
自發性是心理健康的指標
個體自願性的活動不是
其他因素所促發的
個體自主且有目的性的活動
具有主動的意義
皮亞傑認為道德的發展從無律他律到自律,自
發性的獨立判斷與抉擇就是自律
WQ- Will Quotient
意志:個體朝向目標的追求
時的意識
Frankl認為人的存在基本上
是追求有意義、有目的的生活
尼采認為個體力求超越自己
甚於他人獲得滿足的心理歷程
努力奮鬥是人生真正目的
XQ- × ○ Quotient
明辨是非對錯的智商
分析個人行為的能力
從年幼開始父母
即教導對和錯的觀念
YQ- Youth Quotient
青春智商:朝氣蓬勃
進入青春期後,就是
要割斷臍帶做大人
中國人重視成年禮,
代表要為自己負責任
青春的活力代表一種向上向善的力量
Erikson強調自我統整vs. 角色混亂
ZQ- Zero Quotient
歸零智商:縮小自己
西點軍校的教育從零開始
佛教的放空:放手滿手
禪宗(Zen Buddhism)
主張誠心悟道,內修功夫
基督教強調要有赤子之心
美國超過三十州大力堆動品格教育,
包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人格
教育三領域。
學校品格教育5E
榜樣(example):教師身教、良師典範
解釋(exlpanation):真誠對話、啟發道
德認知、避免灌輸
勸勉(exhoration):在建立情感關係
環境(enviroment):尊重合作的環境
體驗(expeience):校內外活動、體驗助
人跟服務
良師典範
Ryan’s 認為「老師本身要成為道德典範,
要以身作則,身教、言教,十分重要,教育
無它,為愛與榜樣而已。」
Gardener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良師典範
心靈導師
在實際生活建立規範
身體力行,父母師長要以身作則
肯定孩子們表現的善行
引自:鄭石岩(2008)
培養品格
重視父母老師的責任
建立親子關係
參與孩子的生活
做個好榜樣
貼心體會孩子的努力
學會處罰
專心聆聽孩子
全家共同興趣
品格不是說教也不是灌輸
一起做餐點一起用餐
26Q品格教育
形成品格教育的能力指標
引自:黃寶園(2012)
知情意行
感謝大家的參予
發光不是太陽的權利你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