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的
理念 與與實踐
姚素蓮
一、 前言
二、認識佐藤學
三、台灣的思維
四、學校層級如何推動
1.課室教學層級
2.教師研究層級
3.學生學習層級
五、結語
教育環境的變遷
一、教育外部環境的變遷
1.全球化趨勢縮短了世界的時空距離
2.網際網路,加速資訊的傳播。
3.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生產結構產生變化
4.新自由主義的興起,
市場化成為國家施政邏輯。
5.公共服務民營化,社會福利減縮,
加劇社會貧富之差距。
二、教育內部環境的變遷
1.1980年代前,以由上而下的方式提升學
生的水準,教育行政機關,掌握教育品
質的決定權,只是未能奏效。
2.1980年代起,西方開始「學校重整運動」,
致力整體性改革,包括權力下放至學 校,
學校擁有課程、經費與人事的決定權。
3.新一波的教改中,訴求讓最接近學生的第
一現場—學校,能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力,
也需承擔更大的經營責任。
**國內外共通的脈絡:
一、全球未來所需的學生關鍵能力
UNESCO教育宣言~
主動學習、團隊合作、人際溝通分享表達
二、國際間探究學習型態已在改變
學生間形成對話、討論、探究、合作、表 達的合作共學
三、台灣實施12年國教,學習共同體的理念
更能符應適性揚才、、、的理念
台灣學校教育現況
一、仍被升學綑綁的教育現場
1.90年代教改後-教育權力下放到教師、 家長,
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卻未彰顯。
2.課程改革後 學校整體創意 朝環境 化與活
動化,但課程教學模式未有太大 的 改變。
3.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學校在市場化
思維下,成為求生存與爭績效 的競技場,
而非公共性的學習場域。
二、欠缺學習力的學生
1.學生對學科缺乏喜愛及信心度
2.學生學習成就差異擴大,落後學生成為
教室孤鳥。
3.國中生成為壓力下的無動機世代,從學
習中逃走。
三、學校初具的變革土壤有待深化
什麼是學習?
你對〔學習〕的概念是什麼?
老師的〔學習〕概念是什麼?
家長的〔學習〕概念?
學生自己的〔學習〕概念?
美:視能力為固有特質
中:視能力為努力之後的結果
所以倡導〔勤能補拙〕
華人: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學習是什麼?學習是對話的實踐。
是透過客體、自己和他人 建構意義和關係的實踐
對話
學習
三位
一體
//
個人生
存在多
元的他
者之中
佐藤學為何提出
學習共同體?有效嗎?
日本的學校-學生逃離學習
學習的崩壞
中輟生比例高
霸凌與非行
學校已經變成體驗失敗與挫折的場所
日本的職場-學歷貶值
1.高學歷無法提高社會地位及薪資,
不見得找得到好工作。
2.好工作也不能做一輩子。
所以「教育的目的應該要改變」
佐藤學令人動容之處
1.有理論基礎:「公共性、民主性和卓越性」的哲學
及「保障每位學生學習權利」的願景。
2.有可行方法:發展一套有系統的教學方法,
讓學生不再從學習中逃走。
3.用生命實踐:如苦行僧般踏遍日本,宣揚理念,歷
經30年,及1000所學校的失敗,仍堅持不懈,終於有
第1所前導學校的成功。
4.已照亮日本、東亞:日本已有1/10學校導入
「學習共同體」外,影響力擴及韓國、大陸、台灣。
學習共同體的具體成效
1.學生喜歡學習。
2.沒有問題學生。
3.沒有中輟生。
4.老師價值感上升。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哲學
公共性哲學
• 學校是一個公共空間,不再只針對孩子,應開放給所有人,
學校如果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或老師,是不會成功的。
民主主義的哲學
• 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都是學校的主人,每個人都同樣
有發言權,都可以參加學校的活動,每個師生都有同樣的
權利。
追求卓越性
• 挑戰程度最高的事物、對於品質的追求、伸展跳躍的學習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願景
組織學習共同體的學校─
•學生互相學習的學校、教師作為專門家互相學習的
學校、家長及市民參加及協力互相學習的學校
學校的使命及責任─
•實現每一位學生學習的權利,保障高品質的學習
促進每位教師作為教育專門家的成長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系統
原理
• 實踐對話式溝通
• 實現相互聆聽的關係
• 與對象事物(教材)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與自己的對話
方略
• 教室=實踐協同學習
• 教職員室=構築同僚性
• 地區=實現「參加學習」(形成責任的共有及連攜)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二大支柱
日常課堂教學
教師同僚性
的建構
的建構
活動
(作業)
教師一起備課
教師公開課
協同學習
分享表
達
(每年最少一次)教學
研究
1. 設定個人研究課題
2. 公開研究會
--討論學生的學習
--闡述自己學到什麼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日常課堂教學的建構」
•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
活動(作業) •整合基礎性和發展性的教學內容(基礎與伸展跳躍)
~活動式習~ •以具體人事物、道具為媒介,採觀察、實驗、討論等
方式
協同學習
合作學習
分享表達
~反思式學習~
•學習在差異中形成~~男女混合四人小組,
異質隨機編組
•相互聆聽關係的互惠學習
•以發言或作品表現自我思考,並與同伴分
享與品味,進行反思性學習
什麼是學習共同體 ?
一.學習共同體或稱 learning communityv
是一個學習團體,透過共同合作, 互相支持、分享
來完成個人難以完成的事,並促進個人與團體發展,
它可說是學習領導的具體操作形式。
二.是一種教育新典範,強調【學習者中心】的教育哲
學,保障”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利,發揮教師促進【學
習的鷹架】作用,達成平等與優質的教育願景。
什麼是學習共同體 ?
三.在台灣我們希望賦予學習社群新的意義與元素,採
【學習共同體】一詞推動【以課堂改變作出發,以教
師合作為後盾】的學校變革。
四.師生均致力於探究、合作與表達的學習,共譜師生合
鳴的爵士樂章,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果為最終目標。
我們的理念
願景
• 平等(EQUITY)
• 優質(QUALITY)
•彰顯學習者中心的教育哲學
•保障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權利
基本主張 •共譜校園師生合鳴的爵士樂章
實施原則
•民主參與
•夥伴共學
•經驗探究
•對話聆聽
•多元開展
•適應差異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學習共同體實施六原則 (2/2)
對話
反思
多元
展能
適應
差異
• 藉由彼此的對話達成經驗上的交流,進而得到
反思的機會,無形中培養獨立思維及批判的能
力。
• 發展不同智能:不論身分背景,均能澄清自我
價值,珍視自我的存在,突破不平等的權利,
追求自我實現。
• 不同才性的個體均能致力於學習,採取開放的
態度面對差異,藉由各主體差異帶來的對話,
回饋成員的學習。
學習共同體的學習三要素
合作:
探究:
共學、對話、
鷹架
提問、思考、
建構
表達:
聆聽、分享、
辯證
學習者
學習共同體在臺灣的推動
縣市層級
規
劃
推
動
策
略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學校層級
教師層級
以學校為基地的學習共同體
校長領導
結
構
面
學生
學習
共同體
集體備課
↓
公開授課/觀課
↓
共同議課
教師
家長支持參與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行政支持
文
化
面
學
習
者
中
心
實施學習共同體的形式
教師
學生
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課堂
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在校園的推動
釐清先備條件
-學校規模
-班級人數
-學校支持性條件
-教師專業的自我期許
-教師共同備課、觀課與議課經驗
-………
建構立論基礎、推動模式與策略
學校推動模式
全校型
全年級型
以全校為單位實施(發展為前導學校)
以年級為單位實施(於較大型學校推動)
全領域型
以領域為單位實施(發展領域教師集體備
課)
全班型
以班級為單位實施(發展跨領域教師集體
備課)
個別型
以個別教師實施(發展種子教師;融冰策
略)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實施學習共同體具體策略
決心:校長和行政團隊的決心和魄力
示範:學習領導者、投入學習者、親自公開授課
•教職員工
•學生
理念宣導 •家長
支持環境
推動策略
•★擬訂計畫
★安排專業對話 討論時間
•★教師領頭羊的培訓
★課務調配
•★提供設備經費需求
★研習安排
•★教師增能課程
★聆聽、關注和尊重
•★減少教師行政雜務和不必要的會議
•★專書研討
★教學研究會轉型為PLC
★上下交融策略
•★集體備課→校內輪流公開授課/觀課→校內共同議課
•★與他校策略聯盟
★建置社群交流的網路平台
•★集體備課→對外公開授課/觀課→校內外共同議課
•★激勵、肯定和同理老師的努力
•★安排校內成果分享、校外發表交流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學校行政團隊的任務
媒合交
流合作
建立交
流機制
平台
擴大辦
理規模
引發意願
串連
與擴
展
催化
與支
援
協調與激
勵
擬定計畫
建立團隊
辦理研習
提供支援
安排經驗分享、討論議題、安排時間空間、
蒐集整合資料
教師 課堂教學研究三部曲
運用資料診斷學生學習
集體備課
討論教材組織、教學方法、
評量與學習單設計
分享教學研究
教師學習共同體
公開授課/
觀課
進行公開教學
觀察學生學習
討論對於學生學習的觀察
共同議課
教學研究會之轉型
課堂教學研究之進行
分享從教學觀察中學到什麼
建立課堂學習共同體 :
一、重視課堂中的鷹架搭建
鷹架的搭建除了教師外,學生也可以是搭建者,
讓學生在多元刺激下,引發伸展跳躍的學習。
二、透過合作共學構築學習共同體
學生透過協同學習為主的合作共學方式,建立夥
伴關係,構築互惠學習情景。
三、強調以學生學習為主體,進行探究、合作與
表達。
lesson study 實施流程
次部曲~~公開授課
集體備課時,即安排教師輪流公開授課,
其餘老師擔任觀課錄影、搜集資料,以作
為議課時之資訊。
每位教師一年至少一次公開授課。
每校視狀況一年有一次對外公開授課。
邀請學科專家及教學專家參與,提供諮詢
意見。
學習共同體「觀課」新課題
觀課原則
• 準備授課教室座位表,有學生名字和性別
• 觀課對象優先順序:
• 第一圈:授課學校之該班任課教師及同領域教師。
• 第二圈:授課學校其他教師。
• 第三圈:他校老師
• 觀課時不對教師教學做評價,而是觀察學生學習表現,不對教學者提出
建言,而是觀察後自己學到了什麼?
觀察學生學習表現的參考面向(如:公開觀課表)
•全班學習氣氛、學生學習歷程、學生學習結果
觀察的方式
•從學生發言內涵、發言次數、語言流動、肢體語言、聲音大小等判斷學
生是否學習?是否思考?可使用軼事紀錄或公開觀課表記錄學生的表現。
課堂教學的三大步驟
教
師
角
色
聆聽
返回
串聯
挑戰
開展
開始本課教學
導入
伸展
跳躍的
課題
—探究性、合作性、
思考性的學習活動
複習舊經驗與概念
(發展活動、綜合活動)
的鋪陳(準備活動)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教師的教學策略
• 確認兒童發言與文本的關係
• 確認發言是由其他兒童發言所觸發
• 確認與之前(兒童)發言的關係
• 教材與兒童 ‧兒童與兒童
• 知識與知識 ‧ 過去、現在與未來
• 學校(課堂)與社會
• 回到前段的學習
• 回到知識
(一)聆聽~聆聽學生的心聲
1.了解學生發言的內涵和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2.了解學生發言是教材中哪些訊息所引發
3.了解學生發言是其他學生哪些話語所引發
4.了解該發言和該學生自身先前的發言有何
關係
(二)串聯~串聯學生的思考
1.串聯教師對文本作者創意的理解和學生對文本作
者的理解,串聯學生的經驗與社會的經驗。在課
堂中,老師藉由教師自身對專題或文本的探究,
搭建起鷹架,串聯起兒童們多樣的意向和思考。
2. 串聯個體互動形成的意義鏈、關係鏈。
3.認真細緻回應每位學生的發言:教師的語言是要精
選的內容、慎重的言語、具觸感的言語。敞開身
心並降低音調(柔軟與集中)。
(三)回歸~返回主題概念的陳述
1.指的是對學習的反饋、反芻。
2.學習不是一個線性的歷程,而是一個反覆的螺旋
性歷程。教師於課堂中,要安排反覆的教材,藉
由活動、協同與反思等方式,讓學生進行伸展的
跳躍學習。
3.小組藉由互相討論、溝通,獲得多元的思考、刺
激,而加深或拓展自己的視野。知識「回歸」的
課堂教學,可以創造兒童的溝通既有深度又有廣
度,這不是「誘導」的發言可以達成的。
構成學習的「場所」
ㄇ字型排列,並能快速轉換為四人分組討論,形成一種互動學習的教室氛圍。
改變從座位開始
ㄇ字形的座位,讓學生容易看見所有同學,能更專心聆聽,
也促進發言。
ㄇ字型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
2-4人一組男女隨機混組
室
59
反思:議課流程
• 播放觀摩教學錄影帶
• 教學教師自我反思教學
• 教師輪流就觀察及記錄發言
• 對話焦點:學生之學習、觀察者的學習
• 跨領域、全校參與的對話
• 外部專家方向引導
• 保障任何一位教師暢所欲言
• 不總結、不歸納
:
總之
教師學習共同體
1.共同備課(授業研究)訂高標。
2.跨學科公開觀課/議課。
3.不評論老師教學,而是觀察
學生學習。
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實施目的
主動參與學習。
對自己學習負責,也幫助同組學生學
習。
發揮多元智能。
發展自己的思考。
增進對於教材內容的理解,展開伸展
跳躍的學習。
培養人際溝通社交技巧。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精神:
讓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習主體
保障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機會
異質分組為主
學生學習共同體
協同學習
其他形式
智性啟發
群性陶冶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分組合作學習理念-激發學生潛能
Vygotsky潛能發展區理論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
個體的獨立表現和經由協助下的表現
兩者之間的差距,代表個人的學習潛能
潛能發展區
協助下的表現層次
協助下的表現層次
工
工
作
作
的
的
難
難 協助下的表現層次
度
獨立表現的層次
度
ZPD
ZPD3
協助下的表現層次
獨立表現的層次
ZPD2
ZPD1
獨立表現的層次
獨立表現的層次
時間
協同學習 V.S. 分組學習
學習主體
學生地位
學習思考
適用年級
編組方式
適用領域
協同學習
個人,不強求一體化
平等
追求多樣化、
多元化
中高年級、
國高中
四人一組、男女混合
異質編組
全部學習領域
分組學習
一致性
建立領導者
追求結論
四~六人一組
學生的學習共同體
不可思議的「協同學習」
1. 多元智慧的多元碰觸[當語文智慧遇
到了人際智慧]。
2. 學習的互惠,遠超出知識向度。
結語:
理念
要經過
也才能
實踐
才有
彰顯價值
有意義
唯有 課堂教學 的 改革
才能讓學習 產生真正的質變
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