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寧靜的改革(演講)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學習共同體-寧靜的改革(演講)

學習共同體
~~寧靜的改革
李美穗 博士
用力,要用對地方
思考、溝通與表達
Think
Pair
Share
30秒
1分
30~50秒
「教育是世界上最勇猛的武器」,
只要把孩子教好,
這個國家就所向無敵了。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Nelson Mandela)
決定二十一世紀教育的,
不是「教學」,而是「學習」。
Young, M.(1999)
「人都害怕未知,
不喜歡新的東西」,
老師已經很習慣舊的教學模式,
大腦只要花最少的力氣就可上完
一天的課。--洪蘭
二十一世紀的學校,
必須經由學習、創新與分享知識,
形塑合作的文化,建構學習領導。
東亞國家的三個問題
1.「競爭」教育要變成「共生」教育
2.「量的教育」要變成「質的教育」
3.「有目的」的教育要變成
「有意義」的教育
「學習共同體」的哲學
• 一、公共性哲學:
• 二、民主主義的哲學:
• 三、追求卓越的哲學:
一、公共性哲學
• 學校是公共空間,應開放給所有人,
為提高孩子學習的質量,每位老師至
少一年一次要開放自己的教室,讓全
校教師參觀。
• 每位老師要選擇品質最好的一堂課、
一年一次自己提案,打開教室讓大家
觀摩,不是為了評鑑,而是為提升教
學品質。
二、民主主義的哲學
• 人人都可參與學校的活動,
• 人人都有發言權。
三、追求卓越的哲學
• 永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與資源,
• 永遠設定最高的教育目標,
• 選擇最好的教科書和教材。
學習共同體
學校願景
教育哲學
實踐活動
學習的定義
• 透過與事物的相遇與對話
—構築世界,
• 與他人的相遇與對話
—構築同伴,
• 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
—構築自我。
沒有交互關聯,則無法學習
學習共同體的理念
一、由「勉強」(為考試而讀書)
轉變為「學習」
–在與事物對話中,探索世界
–在與他人對話中,擴展人際
–在與自己對話中,追尋自我
學習共同體的理念
二、教師由教學專家轉變為學習專家
• 教師向其他教師學習
• 教師向學生學習
• 教師向家長學習
• 教師向教材學習
• 教師向自己學習
學習共同體的理念
三、學生由「獨學」而「相互學習」
–互學而非互教,多元學習的相互撞擊
–男女混合四人一組,不需有領導者
–向其他同學請教的習慣和態度
–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
學習共同體的理念
四、保障每一個人的學習權
校長、主任、教師、學生、家長
都相互學習,學校就成為「學習共
同體」
從「勉強」到「學習」的轉換,
三個具體實踐的方法:
• 一、透過與「人事物」的相遇及對
話,實現「活動式的學習」
• 二、透過與「他人」的對話,實現
「協同學習」
• 三、擺脫儲蓄知識與技能的枷鎖,
實現能夠表現、分享及品味知識與
技能的「反思式學習」
「lesson study」讓學校的課程
改革了,教學活化了,教師專業
成長了,學校也成為學習共同體。
--濱之鄉小學校長加藤清。
「學習共同體」是一種結合課程改革、
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行動研
究。從共同討論和對話中,互相學習。
授業研究(lesson study)
單元教學研究
1.先舉行事前協議會,負責觀摩教學的老師提出
單元教學計畫,教師們ㄧ起討論、修正。
2.觀摩教學,全校沒有課的教師都來參與和觀摩。
3.舉行「研究協議會」,針對觀摩教學上的相關
問題,共同討論。
4.負責觀摩教學的教師,將資料加以整理,提供
大家反省和檢討,以共同改進教學。
觀察重點
兒童的語言和聲音。
教材的發展性。
教師的置位(positioning)。
教學的節奏和旋律。
‧‧‧‧‧
研究協議會─ 檢討會
不是檢討教師應當如何教,而是檢討
課堂學習的事實。
不是對執教者建言,而是反省自己觀
摩了這節課後,學到了什麼。
實現不同教師的多元聲音的交響樂。
「學習共同體」的活動式課程
• 其核心就是「小組學習」,
• 小一學生是全體一起學,
或兩人一組學習。
• 三年級以上學生就以四人小組學習。
「學習共同體」
• 協助教師建立良好的「同僚關係」,
共同備課、公開授課和議課,一起想
辦法改善,透過每次看別人來反觀自
己,發展出每人的教學風格。
• 鼓勵家長的參與,家長可以當教師的
助手,和老師一起設計課程等。
「學習共同體」
•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
「不評價老師」
• 打開教室是要互相學習,互相形成
支持網絡。
• 唯有學校能夠支持老師,老師才能給
學生最好的學習。
授業研究中,教師如何學習?
構想的教材知識
課程教材知識
實踐化
design
document
學習過程的故事
實踐理論化
願景、目標
dialogue
關於學生
學習的知識
do
身體化的闇默知識
實踐的表象化
「單元教學研究」(lesson study)
• 教師共同備課:
一起構思教材、教學方法和策略
• 公開授課/觀課:
一起觀摩教學、蒐集資料
• 共同議課:
舉行教學研討會,進行課程和教學個
案檢討、慎思和反省,追求彼此的專
業成長。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
學習共同體是一種蘊涵教育理念的實踐
只要學生能習得
1.協同互動對話
2.願意探究所學與分享
3.能夠展現學習成果
就是學習共同體。
31
以學校為基地的學習共同體
什麼是學習共同體的課程設計?
學習共同體的課程是【提供學習的經驗】,有別於
一般課程是【教師要教什麼?】 。
1.課程是提供學習的軌跡,要創造學習的
經驗。
2.這樣的經驗不是在辦公室裡創造出來的,
而是在教室裡慢慢創造出來的。
3.上完課後,課程設計才算完成。
*對話性學習,必然以建設對話性課程為基礎。
33
學習活動設計
在教師學習共同體中的定位
• 教師進行共同備課時,透過學習活動設計的討論,
可達到:
•
•
•
•
•
透過集思廣益建構教師對學科教學的理念。
運用各種資料診斷學生的學習。
對教材單元內容做解構及再建構的重組。
對單元教學做系統性、整體性的設計。
分享教學研究,對教學實施過程及結果
進行修正與討論等。
34
課程設計的轉變
過去的課程設計─階梯型
 目標→教學→評量
 具體設定教學內容的目標,有效地將達到此一目標的活
動組織到教學過程中,並用考試評價達到目標的程度。
現在的課程設計─登山型
 探究‧合作‧表達
 設定做為教學內容核心的主題,學生以多元方式展開活
動的、協同的、探究的學習,並能相互表達和共享學習
的成果。
35
有別於傳統課程設計的取徑
(approach)
• 逆向教學設計(Backward Design)
是從學生學習觀點回推課程發展的
模式,也就是教師先要考慮如何以
具體客觀資訊檢視學生理解的程
度,再回推課程之設計 (Wiggins
& McTighe, 2005)。
36
新的思維─逆向設計
第一階段:預期學習結果
第二階段:蒐集評量證據
第三階段:安排學習計畫
UbD的設計理念: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理解才能產生有意義的推論
理解才能產生學習遷移
37
37
UbD逆向設計三階段
確認期望的學習結果
(能力指標)
決定可接受的學習結果
(學生能知道的知識、能做到的能力)
設計學習經驗及教學活動
38
UBD 實施原則
一、利用主要概念引導學習者積極學習
二、協助學習者聚焦於持續理解
(enduring understanding)的六大面向
三、三階段的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
四、將學習歷程成果集結成「相簿」,
而非「快照」
五、利用UbD打造學習型社群(組織)
39
協助學習者聚焦於持續理解(ENDURING
UNDERSTANDING)的六大面向
• Explanation
說明
利用學習歷程中的證據(作業與評量結果)來
證明、推論、描述、 設計與實證學習主題內容。
• Interpretation
詮釋
轉化所學的新知識創造新事物。例如提出批評
(建設性)、類比、隱喻、翻譯與預測等個人見解。
40
• Application 應用
將所學應用於新的、獨特的,或未知情境
脈絡。例如創作、發明、解決與測試等活動。
• Perspective觀點
提出對事件、主題或情境的個人看法,並
做出分析與結論。
41
• Empathy 同理心
展現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例如參
與角色扮演、解讀他人想法,以及分析、辯
護他人行為等。
• Self-Knowledge自我認識
自我反思與評價,以及闡述反思後產生洞
見為何,尤其要能持續監控與改善自我對資
訊的蒐集、組織與分析的能力。
42
步
驟
一
‧確定主要目標
二
‧依據這些目標的重要性,按次
序排列
三
‧依據課程目標進行教學評量,
以了解學生是否達成預期目標
43
UBD的理念
• 將「主要概念」轉化為課程核心的持續理解
與主要問題
主題教材
UbD
的重點
+
任務學習法
主要概念
44
主題
關鍵問題
階段一:從目標訂定核心概念與問題
解讀目標產生主要
概念、關鍵知識與
技能
根據設計標準測
試你的想法然後
視需要修正之
找出關鍵知識
與技能
找出主要概念
階段一
目標
選擇與發展關
鍵問題以引導
探究
將主要概念設計
成理解事項(學
生將理解)
考慮可能的迷思
45
主要概念、理解事項、關鍵問題
主要概念
理解事項
具體指出要
學生理解哪
些有關主概
念的事項
關鍵問題
1.能引發思考的、引起
爭辯的問題,旨在引發
對大概念的探究
2.藉由探究問題,讓學
生學會建構及深化其理
解
你的第一步…
• 找一個你熟悉的單元教材。
• 寫下最重要的主要概念。
• 寫下學生在此單元最可能產生的迷思概念或學習
困難。
• 寫下學生應該學會的內涵(可以是學生能知道的知
識,也可以是學生能做到的能力)。
• 寫下你認為有效的評量方式。
• 如果要讓學生學會,寫下你會問他們的問題。
• 檢視自己的想法:你的問題是否能引起討論?你
覺得學生會有哪些可能的答案?
47
47
學習活動設計表
一、期望的學習結果說明與實作。
二、學生與教材分析、評量方式
和各節次的說明。
三、學習活動設計說明與實作。
48
ㄧ、期望的學習結果
• 課程學習目標(建議參考學科/領域課綱)
• 主要概念—
– 哪些是核心的想法?
– 對這些核心想法有何具體期待的理解?
– 哪些迷思概念與學習困難是可預期的?
• 關鍵問題
– 哪些問題會引發探索、理解和學習的轉移?
• 學生能知道(Know)…
– 在本節課學得哪些關鍵知識?
– 由於這些知識他們應該能做什麼?
• 學生能做到(Skills)…
– 將這些看作能付諸行動的能力
49
課程學習目標
(建議參考學科/領域課綱)
一、期望的學習結果
課程綱要能力指標
50
主要概念與關鍵問題
主要概念與理解事項
關鍵問題
學科內容的「核心」概念
與價值。
具備「可遷移到」其他
學科或主題的特質。
能有效連結學科內容的
事實與技能。
原理原則、理論/模式/
結構的知識。
學習者能藉由關鍵問題來
掌握「主要概念」並做出
相關決策。
切中學科知識主題與引起
學習動機的問題。
能引發探索、理解和學習
的轉移。
51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知道(Know)
學科關鍵術語和元素
特定細節和事實的
知識
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順序和時間先後。
學生能做到(Skills)
特定學科技術與方法
的技能。
知道「何時」使用程
序之技能。
記憶、組織和理解
監控的策略。
溝通、思考、研究和
人際技能。
52
二、學生與教材分析
• 哪些學習經驗和教學能使學生達到期
望的學習結果?
1.學生的先備知識和興趣有哪些?我
對他/她們的期待為何?如何符合個
別不同的需求、興趣和學習者的能
力? 如何吸引並維持學生的興趣?
2.要提供哪些概念及議題的學習,讓
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和表達?
53
二、學生與教材分析
3.要提供學生哪些學習經驗,以讓他/
她們可以重新思考和修正理解?
4.要提供哪些可以讓學生評估他/她們
自己學習的機會?
5.如何組織學習活動,讓學生初始的
學習及持續的參與可以最大化,並
能有效學習?
54
二、學生與教材分析
二、學生與教材的分析
學生先備知識
學生特性
學生起點行為。
學生曾經學過的知識、概念
和技能。
學生自學部分。
學生學習的特性
教材重要概念和內容。
學習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和學習困難。
學生的互動情形
可延伸跳躍內容挑戰。
教材組織分析
教材內容結構分析。
教材脈絡分析。
55
第二階段:蒐集評量結果
• 表現活動及評量
– 將透過哪些作業/成果或活動展現學生所學
的知識及技能?
– 要用哪些規準來評量?
• 其他證據
– 透過其他哪些證據(如:小考、測驗、學
術提示、觀察、作業、日記)學生們將會
展現所期望的成就?
– 學生們將如何回饋及自我評量他們的學習?
56
評量方式
• 實務理解導向的多元評量
重點在於定義用於學習成果評量的多元
證據,以及設計實作任務(authentic
tasks)。
主要項目:
實作任務(Tasks)、評量標準(RUBRICs)
與相關學習成果證據(Other
evidences),以及實作任務設計(Task)。
57
評量方式
三、評量方式
實作評量
其他評量方式
真實的實習任務。
1.隨堂測驗、正式測驗、開
放式問答題、觀察報告、
回家作業、日誌等。
2.自評、同儕評量。
58
各節次學習活動設計重點
四、各節次學習活動設計的重點
節次
學習重點
學習活動
59
注意事項
學習活動設計注意事項
1.活動設計融入「導入→開展
→挑戰」的教學歷程。
2.教學設計重在培養學生
探究、合作、表達的能力。
60
學習活動設計
五、本節課(第_節)學習活動的設計
活動名稱
內容描述、流程
時間
學習指導
注意事項
導入
開展
挑戰
總結
說明
學習指導注意事項可包含:1.教師要準備的媒材、資
料等;2.預測學生可能的答案或反應;3.學生可能的
61
迷思或困惑,如何引導;4.其他注意事項
學習指導注意事項
• 可包含:
1.教師要準備的媒材、資料等。
2.預測學生可能的答案或反應。
3.學生可能的迷思或困惑,
如何引導。
4.其他注意事項。
62
從孩子的學習需求中
看到我們的責任
給每一個孩子一個機會
成功的機會
把握每一個當下,
讓教學不只是一個job,
而是一個希望工程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