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台北市種子教師PLC三部曲工作坊-1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03學年台北市種子教師PLC三部曲工作坊-1

103學年台北市種子教師
PLC三部曲工作坊-1
共 同 備 課 之 www
協同學習者:余霖+台北市[東北區]數學種子教師
時間: 20141022
地點:敦化國中
余霖簡介
• 台北市立大學[市立教大] 兼任講師
79~83;98~迄今
• 教育部分組合作學習推動委員會 諮詢委員 101~迄今
• 教育部學習共同體計畫 模式研發委員
101~迄今
• 教育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 指導任員
2002-2004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2001-2004
考試委員
• 國編館國中數學教科書
編輯委員
1995-2001
• 台北市國中數學科輔導團 主任輔導員 1987-2002
今年度我們的共同目標
• 1.對話重於定案-改變只分工不合作的習性
• 2.表達甚於表現-呈現自己的觀點而非作秀
• 3.品質先於數量-先發展少量主題,累積數學
教育的知識研發模式
• 4.單一主題的研發,隱含系統開發的企圖
• 5.一綱多本-市本、群本、校本、師本
• 6.經歷PLC三部曲-透徹理解「備、教、議」
種子教師工作坊探討之主題
• 第一次.共同備課之www
1.共備的理論及實務
2.共備的分組及主題選定
• 第二次.學習活動之提問設計
1.提問設計之理論及實務
2.共備分組實作及問題研討
• 第三次.分組實作成果發表
1.分組成果報告
2.回饋與總結
第一次研討大綱
• 0.問題與討論
• 1.如何面對課堂新樣貌
• 2.為何要共同備課
• 3.什麼是共同備課
• 4.如何共同備課
• 5.學習活動設計
1.如何面對
課堂新樣貌
• 學習共同體
• 分組合作學習
• 翻轉教室
• 傳統教學
• 其他….
教
師
中
心
潘慧玲
可汗
佐藤學
葉
丙
成
30年前之余霖
張新仁
原點
維高斯基-潛能發展區理論
Vygotsky潛能發展區理論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
個體的獨立表現和經由協助下的表現
兩者之間的差距,代表個人的學習潛能
潛能發展區
協助下的表現層次
協助下的表現層次
工
工
作
作
的
的
難
度
ZPD
ZPD3
協助下的表現層次
獨立表現的層次
ZPD2
難 協助下的表現層次
度
獨立表現的層次
ZPD1
獨立表現的層次
獨立表現的層次
8
時間
選擇以下適用的合作學習策略
六六討論
Phillips-66
相互教學
reciprocal teaching
拼圖法
jigsaw
配對學習
pairlearning
以教師為中心
學生小組成就
區分法
STAD
共同學習法
learning together
團體探究法
group investigation
腦力激盪
brainstorm
以學生為中心
問題本位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學習社群(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以學校為基地的學習共同體
校長領導
結
構
面
學生
學習
共同體
集體備課
↓
公開授課/觀課
↓
共同議課
教師
家長支持參與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
行政支持
文
化
面
學
習
者
中
心
分組與學共的對照
合作學習
協同學習
PLC三部曲
[共備、觀課、議課]
學習者中心
[學生中心+….]
518核心理念:學習者中心
補
有 救
效 教
教 學
學
學習者中心
學習者中心
學共與分組的對照
合作學習
協同學習
PLC三部曲
[共備、觀課、議課]
學習者中心
[學生中心]
學習者中心的詮釋
1.不只是重視學生學習-更擴及老師、校長、
學者專家、 、、
2.不只是關注學業成就-也關注探究、合作、
表達、人際互助、問題解決、創意思考、
3.不只是關注某些孩子-更必須關心每一個
孩子
學習者中心的教室
1
• 學習典範的轉變
教師中心—學生中心--學習者中心
• 有效教學—有效學習—學習遷移
知識由誰建構?
知識如何建構?
學習的主權在誰?
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培養?
學習者中心的教室
2
• 教學典範的轉移
「按內容」教學 --「跨內容」教學
1.用講義上課
2.倚賴教科書
3.知識灌輸和坊間
評量
1.整合官商教學資源
2.教材重新組合,促成
有意義的學習
3.透過探究、實作評量,
深度理解學習內容
「學習者中心」 教學特色
• 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
• 師生、生生一起歷經,建構知識的歷程。
• 強調主動參與、互助互惠的學習。
• 動態的學習鷹架:提問設計的學習鷹架和
臨場即興的鷹架並重。
• 重視質性評量及形成性評量。
政策.本質.理念的融合轉化
吸納+借鏡
學共.分組...
政策趨勢
融合與轉化
技術研發
oo教育
個人理念
本質+目標
研發+嘗試
有效教學
連結指標的詮釋運用 [數學版]
• 察覺:數學的真實功能[不是考試] 1消化課綱舉例2蒐
集教學資料3發展開山例。 [還原數學的本來面目]
• 轉化:將各類情境[虛擬與實境、日常生活、社會現
象、自然現象] 以數學語言描述。
[翻譯]
• 解題:將各類問題以數學表徵呈現,並利用各種方式、
不同路徑加以解決。[學生以素人的身分作學者的研究]
• 溝通:人與自己或人與他人,交相運用數學語言與一
般語言,以理性及相互尊重的態度,進行對話、質疑
及反駁,以確定答案的合理性。[人與己、人、與自然]
• 評析:由情境與解題的反覆論證,修正或提出新論點;
並能評析其優劣。
[追求知識與真理]
ATI教學模式
ATI (Aptitude-Treatment lnteraction)
(圖一)
(圖二)
啟發 組
數
學
成
就
測
驗
分
數
編序組
啟發 組
數
學
成
就
測
驗
分
數
編序組
100
智
100
商
智
商
質因數分解的教學
一、多迴路思考的訓練
二、實例:
溝通
• 72 = 8 × 9 = ( 2 × 2 × 2 ) × ( 3
×3)
評析
• 72 = 6 × 12
=6×(3×4)
=(2×3)×(3×2×2)
三、為什麼要有標準分解式
正方形數
第一個矩形面積
=長×寬
能否排成
第二個矩形
2
2=2×1
否
3
3=3×1
否
4
4=4×1
能
5
5=5×1
否
6
6=6×1
能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一個矩形面積
=長×寬
4=2×2
6=3×2
2.共同備課
• why?
為何要共同備課?
• 透過專業對話,成為「教學專家」及
「學習專家」,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 分享交換教學發現與心得,對領域專業
氛圍作出貢獻
• 面對教改帶來的新任務,以分工合作的
方式提升品質降低負荷
• 配合教育政策,擺擺樣子交差了事
共備的功能
• 發展PLC,型塑學習型組織文化
• 多元智能碰撞,豐富教學專業智能,
擴展教學視野。
• 教師能超越自我,伸展跳躍。
• 提高師生學習效能,促進學習遷移。
3.共同備課
• what?
什麼是共同備課?
• 人員:全領域、年級、小組、
• 時間:領域共同時間、放學後時間、約定時間、
• 地點:會議室、辦公室、家裡、咖啡館、
• 形式:面對面、網路同步、不同步
• 主題:教學設計、評量、班經、課程發展、
• 載體:紙本、fb、mail 、 line 、各協作平台
[ 視學校願景、班級規模、教師專業、同仁
情誼、做有效、創意 的運作 ]
共同備課在做什麼?-自修
主要工作:進行課程設計或學習活動設計
參考工作:運用資料診斷學生學習
• 課程的解構再建構
• 段考(期中末)評量命題和檢討
• 編寫補充教材或講義
• 分享教學研究
• 實施公開授課後檢討
•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參考 -自修
依照教師共同需求,擇「重點」備課
• 主要概念與學習目標
• 文本組織與結構分析
• 教學策略設計
• 提問設計(搭建學習鷹架)
• 學習困難、迷思概念
• 診斷與評量設計
• 伸展跳躍課程設計
• 學習單設計
• 其他
&&&
4.共同備課
• how?
如何共同備課? [操作參考模式]
• 第一次共備:確定目標、教學設計主題、小
組研發方式、表格工具、初稿提出時間、教
學試用時間。
• 第二次共備:討論各組初稿、微調表格工具、
定稿時間、確認試用人員/觀課人員。
• 第三次共備:提報授課/觀課者回饋意見,產
出第一波段教學設計模組。經對話與論證,
提出校本教學設計規範及流程。決定下一波
段教學設計主題,反覆前兩次共備運作程序,
作滾動式修正。
*紅字表校本研發
共同備課的心理面及實際面
• 成員平權互信關係
• 開放安心友善的氛圍
• 協同設計(Collaborative Design)
• 認知性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
心中有學生
• 專家學者的參與
• 備課成果的使用,要有差異化
• 避免紙上談兵:備課→授課/觀課→議課→
修正→再教學
5.學習活動設計
一、「單元學習目標」要項說明
大概念(Big Ideas)
關鍵問題(Essential Questions)
學生能知道的知識(Knowledge) 學生能做到的技能(skills)
36
大概念與理解事項 [數學版]
• 學科內容的「核心」概念與價值。
• 具備「可遷移」到其他學科或主題的
特質。 [外部連結]
• 能有效連結學科內容的事實與技能。
[內部連結]
• 原理原則、理論/模式/結構的知識 。
• 迷思概念 。
關鍵問題
[數學版]
• 學習者能藉由關鍵問題來掌握「主要概
念」並做出相關決策。
• 切中學科知識主題與引起學習動機的問
題。
• 能引發探索、理解和學習的轉移。
[1.主軸問題可逐步往枝節發展。2.協助學
生:引起學習動機、引導探索方向、帶動
學習遷移]
學生能知道Know
[數學版]
• 學科關鍵術語和元素
• 特定細節和事實的知識
• 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 順序和時間先後
[數學教科書上由能力指標衍生的知識點,
課本上的小標或章節摘要]
學生能做到 Skills
[數學版]
• 特定學科技術與方法的技能
• 知道「何時」使用程序之技能
• 記憶、組織和理解監控的策略
• 溝通、思考、研究和人際技能
[數學領域使用的方法技能及後設認知策略]
6.問題與討論
• 集體思考與對話
結論:發揮個人的生命能量
余霖聯絡方式
email :[email protected]
手機:0933-16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