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土中
「全學習學校」躍昇計畫
新北市同業工會版
徐澤汶.李家銘 .陶道毓
102.元.10
你是哪一種?
1. 閒閒來旁聽!
2. 被派來看看!
3. 想要[共同學習體] !
請決定你的座位區!!
今天,我們一起思考.學習
 每組六位夥伴
 確認組別!
 每一位都要參與發言!(時間分配)
九分鐘
小組互相認識(姓名.學校.來此原因)
選出組長! 記錄!
討論主題
前言 ~落伍低效的教學模式
[課堂風景]
[學習發生]
[教師同僚性]-備課.議課
[土中躍昇]
學習黃金三角形
現況~落伍低效的灌輸模式
教師中心
•老師準備
•老師講授
老師講
•學生聽?
•學生倒!
老師灌
•學生飽?
•學生跑!
www.themegallery.com
21世紀的教育: [教學]
學生
運作
教師
引導
分享
反思
學生中心
[學習]
學習的革命
佐藤學教授
[學習共同體 ? ]
五分鐘
 [我所了解的學習共同體!]
五分鐘
閱讀一篇文章!
(各組不同)
佐藤學教授 - [學習共同體]
九分鐘
請各組歸納主題之重點!
稍後輪流分享用!
主題一. 教室風景
請第1.2組分享小組研讀整理.
一、學習共同體之課堂風景
•講解
討論
•少說
提問對話
發表
結論
引導
提問
•參與→分組討論→發表
主題二. 學習發生
請第3.4組分享小組研讀整理.
二、學習共同體之學生學習
討論、發表
每個人都參與
傾聽、思考、表達
相互學習與尊重
主題三. 同僚性--共同備課
請第5.6組分享小組研讀整理.
三、共同備課
 老師如何共同備課討論
 1. 要思考這一節課教師要學生學到什麼
內容。
 2. 要思考哪些要老師講解,哪些是要學
生討論。(希望老師講述時間低於25分鐘)
 3. 同辦公室或方便討論的三五好友一起
共同發想。
 4. 最好上完課可以一起討論,作為下次
調整。(第一年備課真的會比較累)
觀課重點
 1.安排老師到某一組學生旁進行觀
察。
 2.觀課老師坐在學生旁,記錄學生
的互動情形。
 3.關心學生是否有學習發生。
4.學生解題中不能給予協助。
主題四. 同僚性--共同議課
請第7.8組分享小組研讀整理.
四、共同議課的流程
1.召集人說明議課的模式。(沒有引導極
容易流入過去針對老師教學技巧的評論)
2.感謝開放教室的老師給大家學習的機會。
(授課老師也感謝觀課老師協助課堂的觀
察,發現原本沒注意到的問題)
3.依組別分享觀察到的現象。
 不針對教學法做評論,聚焦學生的學習是否發生。
 提出問題,也提出解決策略。
 因為備課是大家一起備課,教學者是進行大家的教
學策略,所以教學者的壓力較不大。
佐藤學的授業研究(lesson study)
共同備課
• 觀摩教學的老師提出單元教學計畫
• 夥伴教師們ㄧ起討論、修正
公開授課
• 全校沒有課的教師都來參與和觀摩
研習會
整理回饋
• 針對學生學習上的相關問題,共同討
論。
• 負責觀摩教學的教師,資料加以整理
• 提供大家反省和檢討,共同精進教學。
教師都能統一一個模式嗎?
每週領域會議共同備課
設計伸展跳躍型
引導性質問題
統一的模式
個人特色教學
創建[學習共同體]
教師共同成長
校內研習
教師們互學
打開教室大門
充實教學後的反思
討論孩子的學習事實
研究課堂的事件
怎麼教怎麼教孩子學
教師的個性化.多樣化
克服舊習,打開大門
改
•教師努力
課堂學得
•統一的授課方式
保障每一個孩子學習權利
•研究討論會
•教師.教育方法
孩子.學習的事實
推動[學習共同體]成功的條件!
討論6分鐘
請紀錄右邊第二
位分享
土中的躍昇計畫
小外們說: …
想一想他們的未來?
PISA 2009 的能力表現前10(15歲學生)
閱 讀
國家/地區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海
韓國
芬蘭
香港
新加坡
加拿大
紐西蘭
日本
澳洲
荷蘭
23 台北
平均分
數 學
標準差
國家/地區
平均分
556 (2.4)
539 (3.5)
536 (2.3)
533 (2.1)
526 (1.1)
524 (1.5)
521 (2.4)
520 (3.5)
515 (2.3)
508 (5.1)
495 (2.6)
上海
新加坡
香港
韓國
600
562
555
546
543
541
536
534
529
527
台北
芬蘭
列支敦士登
瑞士
日本
加拿大
科 學
標準差
國家/地區
(2.8)
上海
(1.4)
芬蘭
(2.7)
香港
(4.0) 新加坡
日本
(3.4)
韓國
(2.2)
(4.1) 紐西蘭
(3.3) 加拿大
(3.3) 愛沙尼亞
(1.6)
澳洲
12 台北
平均分 標準差
575
554
549
542
539
538
532
529
528
527
520
(2.3)
(2.3)
(2.8)
(1.4)
(3.4)
(3.4)
(2.6)
(1.6)
(2.7)
(2.5)
(2.6)
PIZZA vs PISA
評估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
對於未來生活可能面對的問題情境,
準備的程度以及他們習得多少必備的
知識和技能。
三種能力: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
試題的七大面向:
1.採用生活化與情境式的命題設計。
2.採用與生活知識和經驗相連結的文本。
3.能充分地辨認出文本所提供的訊息。
4.能評價與文本目的相關的特徵。
5.能提出證據以證明觀點。
6.能對不同情境的假設類推。
7.能推斷命題或寫作的意圖。
數學(二)--上升的犯罪率
右圖是Zedland新聞周
刊中的一個統計圖
它呈現出每100 000居民中的
犯罪量,一開始是五年為間
隔,然後間隔改變為一年。
 問題1
 根據報導,1960年時,每100 000人中的犯罪量是
多少?
上升的犯罪率
 有一家警報系統的工廠運用了同樣的數據畫出
以下的統計圖:
 問題2
請問設計者是如何畫的?理由為何?
為什麼剖析「上海」
PISA 2009上海主要結果:精熟度水準
三個領域
上海
14.6
OECD 平均
4.1
上海
1.8
OECD平均
11.5
在至少
一 個領域
51.7
16.3
6.7
28.7
19.5
50.4
24.3
高水準
7.6
12.7
8.5
高水準
4.1
4.9
3.2
低水準
18.8
22.0
18.0
低水準
閱讀
數學
科學
為了明天的生存而學習
—從PISA2009看上海教育改革實踐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鄒一斌
 上海PISA研究中心閱讀項目的負責人
 上海教研院的教學研究員
 一學期觀課超過80堂以上
 主要工作:「教師的教練」
,協助教師做教學上的精進。
鄒一斌在北市興雅國中觀課後:
 課程結束後,他拿出記錄本,一一點出每個
教學環節使用的時間,例如「導入ppt到介紹
主題,用了6分半鐘」、「學生分組查資料,
用了11分鐘」,
 接著提問: 「整個教學設計環節的分配,之
間的設計原理是什麼?」、「這堂課的教學
目標是什麼?」、「學生對學習材料的理解
和把握,到位了沒?」
上海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教師專業
發展。
有效教學的實施
•課程標準的重新修訂(基於標準的教學)。
•教學研究轉向課例研究(“教”轉向”學”)。
•課堂規範的重新建構(內隱與外隱的雙重形態)。
一堂好課?
老師?學生?過程?
師說≦ 25分 (半堂課)
生群討論→溝通.分享
聆聽→聯結→歸結
…
101那一年,我們決定試試看!
A:我們一定要走在前面嗎?
B:不!我們只是想縮短落後!
A:你認為我們會成功嗎?
B:我們絕對不會失敗!
土城綜合體
土中=(上海+日本)/2
日本的優點:以人為本、共同成就
但是: 1/102/10…
上海的成功:全面落實、學子受益
但是: 誰來指路?
全學習學校組織
核心
小組
先導
小組
共學小組
核心小組
陶道毓
李家銘
徐澤汶
蘇雅鈺
李進福
101七年級先導小組
國 - 安妤+惠如
英-寶玉+慧蓮
數 – 庭維+鉅輝
社 – 惠如
自 – 麗雲
綜合 – 俞任
以人為本的領導功能
邀集七年級同領域夥伴共學。
鼓勵三五成群互相備課.觀課.回饋
鼓勵研究各週.各課適合[議題]
邀集準備期末2堂開放教室備課
共同研議下一學期實施方案
營造信任.分享.專業的共同學習體
每堂教學課程:一定有學生的
<作業活動.小組討論.分享表達>
學生的活動≧ 20 min
老師的講述≦ 25 min
老師:傾聽、串聯、回歸
持續不斷參與共同學習與改進
因此,土中的規劃…
9-11月
101 七年級 自我改變.
上 5大科
3.5好友成
學習共同體
12-1月
各科2次
七年級
沒課參與
八年級
分析PISA
教[素養]
3-5月
101 七年級 每位老師
下 5大科
開放1次
沒課師參與
6月期末
各科全校
對外發表
1次
7-8月
檢討修改
計畫
深入研討
1.6月
各領域
發表1次
103停止
學科能力分
組
全體
102 教師
全領域
9-12.2-5月
每位老師
開放1次
座位安排
 一定要四人
嗎?
 五人?六人?
教室中間要
空著嗎?
協同學習 vs 合作學習
 教育的理論依據不一樣。
 同一組要有共同答案? 或是每個人
回答各自答案。
每次上台報告都是同一人?
課程進度的問題
內心的掙扎?
要補充多少?
社會科每週只有一節課 !
生物科推行一個月的學生問卷
生物科推行一個月的評鑑
段考下午的約會
公開課
優化教學,我們開始吧!
學力=>學習的成果
 低學力者願不願意問,是學習共同體最重要的關鍵。所以
怎麼引導低學力者發問,才是重點。
拋出的問題
1、在國中的教育階段,我們要提升的是什麼學力?
想看到什麼學習成果,看三年後還是十年後?
如果短時間看不出,十年後就會出現?
2、如何設計出一種叫做所謂的:上中下都可以跳
躍學習的題目?
這是一項深具挑戰的任務
佐藤學博士的苦行與教育理念
 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
構築自我
構築世界
科教授、教育學博士。
 每週參訪2~3所學校,
和學生、老師、校長
與事物 與自己
對話 學 對話
習
與他人
面對面溝通、討論。
對話
 32年如一日,親訪超
過10,000間教室的
教學現場。。
構築同伴
教室內的[學習共同體]學習
與人事物
與他人
協同
活動式
學習
學習
反思式
學習
與自己
課堂設計三要素
協同
學習
作業
活動
表達
分享
生本
設計
在教室實踐
學生由「獨學」 「相互學習」
互學非互教→多元學習的相互撞擊
男女混合,四人一組
沒有領導者和小老師
向其他同學請教的習慣和態度→
「喂!這是怎摩回事?」 「請問…」
研究討論的共同學習
•課堂所發生的事實
不是
「應該如何教」 •學生學習的情形
•向教學者學習
不是
提出「建言」 •如何讓學生達成預期
•民主型研討
高談闊論.品頭論足 •主持:不總結、不歸納
不是
偕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