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評估社會功能的多層面架構102092101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一章、評估社會功能的多層面架構102092101

第一章、評估社會功能的多層
面架構
謝淑芬老師
課程理論與架構
討論與分享
• 婦幼專線接獲一通報案,報案者描述,她
聽到鄰居家有一個小女孩在大聲哭泣,她
出去查看,發現當時是冬天的深夜,這個
小女孩身上裹著一件濕棉被,小女孩的母
親在屋內唸唸有詞,報案者表示這種情形
已經發生不只一次了,所以才忍不住通報。
• 請問,如果你是社會處的社工,你會蒐集
哪些資料?如何評估?處遇計畫為何?
課程內容簡介
• 本課程的架構,是以系統理論為基礎,從
「生理、心理、社會觀點」的運用(biopsycho-social approach),來評估案主的
問題與需求,並據以協助他們。
• 系統理論,假設每個人都是由最小的分子
組成,再由細胞構成器官;相同地,每一
個人都是家庭、社區、文化、國家、世界
組成的一份子,互相緊密連結,互相影響。
• 個人生裡的層面是指由分子到質子所組成
的結構。
• 心理層面是指從情緒到行為的各個層面。
• 社會層面的範圍包括家庭、團體、鄰里、
文化與社會背景等。
• 這樣的取向又被稱為「發展性的情境主義」
(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顯示該
理論取向對於發展情境的重視。
生理層面(biophysical dimension)
• 包含生化系統、細胞系統、器官系統與生理系
統。 … …以各種系統探討個人生理的成長與發展。
• 社會工作者需要具備辨認和解釋影響人類行為的
生物和生理機制之間的關係,瞭解某一層面的任
何改變都會造成其他層面的系統內外之改變,人
們因而受限於自己的生物遺傳和健康狀態。
• 社會工作人員在評估中,必須確認特定的情況和
環境裡影響個人行為的生理優勢(提升生理表現
的因素),和生理危險因子(阻礙生理表現的因
素)。
心理層面(psychological dimension)
• 指個人心理功能的系統,其中一些功能幫
助個人達到需求的滿足。
• 心理功能包括:資訊處理過程、認知發展、
溝通、態度、情緒、規範、社會認知,以
及心理危機等。
社會層面(social dimension)
• 指社會關係、人際或團體之間的互動系統。
• 社會關係或團體系統包含家庭、支持系統、
同性戀關係、文化團體,以及其他社會脈
絡,例如:教會、政黨、學校、健康照顧
機構,以及醫療福利機構等。
• 社會層面包含幾個類別,幫助實務工作者
在各種社會的情境中,和其他相關的社會
系統中,找出個人的行為的脈絡或因素。
• 社會層面也強調個人在種族、性別、性別傾向,以
及其他團體情境相關的議題,包括不同膚色和族群
的人類發展,以及這些發展的結果,都可能引導許
多相關概念模式的興起。
• 社會層面既重視社會位置,也重視社會階層的概念,
這些概念的聚焦,有助於我們將社會階級、文化、
種族地位或性別傾向放入我們評估過程的核心,而
不是邊陲的位置。
• 實務工作者也可以檢驗這些地位、制度和社會系統
相關的變項或因素,如何在個體面臨的優勢、危險
或風險,與社會機器運作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生理、心理、社會的交互作用
• 在發展科學中出現的新興典範。
• 試圖整合社會、心理和生態行為等層面,
以及這些層面之間的交互作用,以便瞭解
這些層面在發展過程的動態關係和重要性。
• 這個典範所產出的適應模式,呈現個人內
部和外部跨層級間的交互作用。
使用多層面架構須堅守的兩項原則
• 針對個人的問題必須做生理、心理和社會
層面的評估和問題原因的假設,這樣做可
以更精準和完整地瞭解案主的狀況,另外
也可以避免落入譴責個案的危險。
• 評估個案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過程,除
了針對問題、限制、症狀和阻礙之外,必
須全面地評估案主的優勢,包括正向特質、
成功經驗和因應技巧,以避免評估失衡,
徒增案主的無力感。
• 多層面評估理念的實踐還是必須透過不同
來源的資訊蒐集,例如:個案會談、家庭
成員或重要他人的會談、快速評估工具的
運用、心理測驗、行為觀察、社區方案文
件、社區重要行動者的口述和文字歷史紀
錄等。
• 資料蒐集之後,還是要針對資料進行組織、
評估與分析,辨認個案需求和相關因素。
討論與分享
• 討論台灣新移民問題
人與環境的快速變化
• 對社會工作人員而言,每個人或他們所處的情境是
獨特的,從人群或環境中就可以觀察出多元性的特
質,每個人來自不同道德倫理背景,有不同的喜好、
不同的態度及觀念,不同的人種、樣貌、性向及缺
點,並且來自不同的歷史背景。
• 人及環境都不能免除多元性,尤其是和年代相關的
年齡、歷史等因素。正因人類及環境的多變性,才
使世界變得有趣。
• 多元化的複雜性也促使社會工作人員藉由許多方式
(例如:性取向、性別、文化背景、個人遺傳等)
也去尋找問題行為的原因。
社會工作人員為什麼要學習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社會工作人員為何要學習人類行為
與社會環境?
• 人類的行為是由身體、心理、社會情境等多重
因素所造成的。
• 人們時常會面臨來自生理、心理或社會的需求,
需要有效的因應這些需求,對於個人、家庭或
團體需求能有效因應的能力稱為「適應」
(adaptation)。
• 瞭解適應的過程對於專業的助人工作是十分重
要的,在社會工作領域中, 「人類行為與社
會環境」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ornment, HBSE)的學習,便是瞭解人類
適應過程的最佳途徑。
•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必須要適應許多狀況,
人際關係也會隨著不同工作時間、生活習
慣及一些重大事件而改變,例如:戰爭、
貧窮或災害。
• 我們能藉由安置或提高個人行為能力來幫
助面對以上這些因素的人,增強他們的適
應行為。
• 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人類適應生存的能力與
他們的發展適應性的能力有關,因為人類的發
展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文化過程。
• 「適應」不限於基因或生物的考量。信仰、
技能、價值和社會期待也必定成為適應快速改
變的環境條件。
• 這些適應的條件與能力的發展也和我們的社會
情境與文化遺產有密切的關係。
• 文化在這裡指的是人類已發展好幾千年和世代
所傳承下來的心理的、社會的、物質的(有形
的)資源。
為什麼人類行為與文化因素有關?
• 密西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在1991和1998的研究
報告顯示,3~12歲的兒童平均每個禮拜花
31小時與母親相處,比起在1980年的25小時
來得更多;每禮拜花25小時與他們的父親相
處(不包含睡覺的時間),也比1980年的23
小時來得更多。
• 研究者將這些改變歸於他們所謂的「寧靜
革命」。
例如
• 父母親如何扶養他們的孩子,許多中產階級的
父母變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具「管理意識」的親
職專家,父母就像是被社會指派,成為營造快
樂和成功孩子的經理人,父母如同執行長或副
執行長,負責製造年輕成功者這類的產品。
• 孩子一直在他們的監督之下,參與未被監督但
是可以促進發展的活動機會少之又少,目標是
塑造孩子在關鍵時期能夠獲得成功和健康的能
力。
• 這種情形對兒童生態學而言,是瞭解兒童行為
的重要線索。
文化價值與種族中心主義
• 價值是任何一個文化的核心或主要成
分。 … …社會之間的差異不在於價值存在與
否,而在於所珍惜和主導的價值觀念的內
涵。
• 社會工作人員和社會科學家為了協助來自
不同文化和社會的個案或家庭,需要瞭解
不同文化和社會形式的內涵,才有可能強
化助人工作的效率。
• 我們經常期待其他人分享我們社會生活中的假
設,但基本上我們經常沒有意識到假設存在,
所以當其他人質疑或挑戰我們自己做事情的方
式時,可能會引起不愉快的感受,特別是當我
們沒有徹底檢視我們的文化習俗時。
• 我們應該不計代價地寬容其他文化的所有習俗
嗎?
• 身為社會工作專業者,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要去
瞭解、而不是去寬容或懷疑他們的行為或動機,
在很多議題上是以對話的方式進行互動才是應
有之道。
• 在自己的社會或文化習俗的主觀意識上,強迫
他人接受一個價值立場和評論,或者不去瞭解
其他文化或習俗在該社會情境中的地位和意義
就輕易否定或論斷,這些態度和立場都是典型
的種族中心主義。
• 種族中心主義,在所謂的全球下社會中,是社
會工作人員必須面對的主要挑戰,工作者應該
避免站在自己社會的價值和標準去評斷其他社
會,認為這些社會的價值和習俗不道德、不恰
當或不好。
• 一份研究1980年代中產階級睡眠安排的報告顯示,
在英國東北部的克利夫蘭郡,雙親都在的家庭中,
只有1%的孩子在1歲之後仍與父母親同睡,只有3%
的嬰兒在滿1歲之前與父母親同睡。
• 然而,日本的研究顯示,孩子很少有自己獨睡的機
會,11~15歲的日本孩子有一半以上仍與父母親同睡。
這一點可能會被許多美國社會服務專業人員認為是
病態。
• 但日本人和其他文化的人聽到美國父母親的行為,
卻也可能認為美國的父母親一定不愛他們的孩子,
因為慈愛的父母不會讓他們的孩子接受獨睡的考驗。
• 不同文化之間的主觀意識,是面對全球化
社會環境下的一個重要挑戰,值得注意的
是,我們的科學和專業包含許多仍未被檢
驗的假設與行為。
• 瞭解這些假設與背後的價值觀,可以幫助
我們瞭解這些不同的文化與習俗。
• 任何形式或領域的科學都不可以忽略背後
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與其假設。
文化能力、全球化與多元的社會
• 面對這些(全球化)快速的變化,社會工
作人員需要更有效率發展出新的「人在情
境中」的脈絡思維。
• 因為全球化造成社會快速的改變,地球村
的社區互相的連結更為緊密,社會文化和
習俗的多樣性也有前所未有的交流機會,
以激盪出新的文化形式,社會工作者必須
在這些脈絡中進行,因此無法置身度外。
靈性層面(spiritual dimension)
• 靈性層面,是指人們對自我實存、信仰,
以及超自然力量的經驗的整體。
• 它代表我們和一種超越我們力量之間的關
係,這力量不僅幫助我們瞭解生命,也賜
予我們平安、指引、力量和方向。
• 由於「靈性」涉及我們和一種比我們更大
的力量之主觀經驗與感受,各種宗教通常
會以更正式的儀式和有系統性的方式去建
構它,例如:教條、教義、宗派和儀式。
靈性層面的評估的重要性
• 由於所有的文化都有靈性的要素,甚至在個體
和社會發揮主導或主要的功能,因此,不論工
作者是否有和個案討論靈性議題,靈性還是社
會工作人員在評估個案與社區的重要層面。
• 靈性的檢驗,能夠讓工作者更完整地瞭解人類
機能的生理心理社會層面。
• 如果案主和工作者有不同的靈性傾向、信念和
經驗,案主的語言和行為則可能具有和實務工
作者的思想與經驗架構不同的意涵,深入的瞭
解案主靈性和信仰的經驗與信念,是工作者在
文化的處遇方面能夠勝任的重要條件之一。
社會功能
什麼是社會功能?
• Werner Boehm(1958):
• 「人類功能的複雜性,使得每項專業都需要透
過各種科學強化專業度,並且以人類的功能為
主要的關注重點。」
• 醫生的責任是提升案主的生理功能;社會工作
人員的責任是提升案主的社會功能,這些任務
和角色必須以專業知能為依據。
• 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ing)是一項專業術
語,著重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包括對人類基
本需求的重視,期待個體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滿
足,以及個體如何發揮功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 Boehm所發展的社會功能架構,為人類行為與社會
環境的課程提供重要的指引,依據他的架構發展出
社會工作人員五大主要的教育主題:
• 瞭解生物學的天賦特質(基因、性格等),認識人
體功能的來源或潛能。
• 瞭解環境的力量是如何提升或危及社會功能的潛能。
• 瞭解天賦與環境力量的交互作用,如何提升或危及
社會功能的可能性。
• 瞭解個人對改變和壓力的期待與反應。
• 瞭解和評估案主社會功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