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与课堂教学 - 通化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多元智能与课堂教学 - 通化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
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个
性也有极大差距。例如,曹操四个儿子
曹植,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为人忠厚,非常
温良。身后几百年大才子谢灵运说,天下诗才,诗
的分量,曹植一人占了八斗,即“才高八斗”;
曹丕,诗才差的远矣,好舞枪弄棒,擅长剑术,
武术史上占有一席。占有欲非常强,继承了曹操的
位置;
曹彰,骠悍,力大无穷,武艺精湛,射箭百步
穿杨,与象打架,把象摁在下边;
曹冲,聪明,好动脑子,神童,“曹冲称象”
多元智能理论与课堂实践
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赵金明
阳阳的故事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皮格马利翁效应。
 阳阳是个典型的学困生,语文数学双双不及
格。
 九岁的他能开拖拉机,能用网捕鱼,能活捉
兔子。
 一直到今天,除了考试,我都不知道什么能
难住他。
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什么是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
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1983年提出。加
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
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一种
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
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
品”。即智能体现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所能做
的事情和他们所能创造的产品之中,与考
试成绩体现出的智能不同。
从智商高低到智能多元化
培养孩子,了解孩子,信任孩
子
八种本质不同的智能




语言智能 是运用本族语或其它语言,描述事件、
表达思想与理解他人的能力。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
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
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
性。
博物学家智能(自然观察者)是指人区分生物(动
植物)以及对于自然界其他特征(如云、岩石
构造等)所具有的敏感性。
空间智能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
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
八种本质不同的智能




肢体运动智能是运用全身或用手、手指、胳膊
等身体的某部分,解决问题,制作物品或呈现
某种产出的能力。
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
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
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自我认识(自省)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
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看看这些名人
看看这些名人
看看这些名人
林崇德的质疑







中国古代六艺:
礼: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
乐
射: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
盈朒、方程、勾股;
古希腊的七艺
 辩证法、文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
音乐
 中世纪后学科开始分化:文法分为文法、文
学、历史等;几何学分为几何学和地理学;
天文学分为天文学和力学。到了17、18世纪,
学科进一步分化:辩证法分为逻辑学和伦理
学;算术分为算术和代数;几何学分为三角
法和几何学;地理学分为地理学、植物学和
动物学;力学分为力学、物理学和化学。
多元智能有哪些特征?
 一、智能的遗传性和可塑性
 二、智能的文化性和情景性
 三、智能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 四、智力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 五、智能的独立性和组合性
多元智能有哪些特征?







智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智能就是人们在“现实世
界”中解决问题与创造产品的能力。
在人类的“工具箱”里面至少具备八种本质不同的
智能。
所有八种(或更多)智能都是普遍存在的。
智能是可以教的:你可以变的更聪明。
个体拥有特有的智能组合,这种智能组合是随着时
间发展与变化的。
每种智能都有其亚智能,并在不同领域或背景中以
不同方式运作。
智能之间互相协作,而非孤立进行。
多元智能主要观点
 教育观:
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
展,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是教育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 多元化教育,个性化发展。
历史上的教育观
一、人性改造型
 引发型: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
 锻炼型: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王充
 发展型:学者,所以修性也。------杨雄
 二、工具型
 为生活做准备
 为社会服务
 三、教育是发展人的过程

人才观:
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
成才;
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
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
 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
力的人。
现代学生观
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是独立的人。
 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才类型
 创造型------再现型
 开拓型------守成型
 智能型------知识型
 经营型------技术型
 通才型------专才型
一元智力观
 观察力
 记忆力
 理解力
 思维力
 想象力
 注意力
教学观:
 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才是关爱生命;
 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必
需的知识和技能,开发潜能,为终身学
习奠定基础;
 研究教法要注重研究学法,从以“教”
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历史上的教学观
 一、人文主义教学观
 二、科学主义教学观
 教育方法
 原始启发型
 注入式
 惩戒型
 放任型
评价观:
 评价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
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多一批好学生;
评价要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淡化甄
别和选拔的功能;
 从“谁聪明”到“每个学生哪方面聪
明”。
绿领巾事件
西安市一所小学老师给差生佩戴“绿领巾”以达激
励之效的事情弄到网上之后,引起他们上级部门的
“高度重视”,一直重视到校方出来向学生和家长
道歉,反思整改,还惊动更高层:教育部的“负责
人”明确说,反对以好和差来区别学生,要爱护所
有学生(昨日《京华时报》)。到这里,似乎应该告
一段落。
 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好大学占尽便宜;高校入学标
准单一,能考试的占尽便宜;教学评估标准单一,
能考的中小学受尽青睐,也就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
一路下来,学校分好和差,班级也分好和差,学生
顺理成章地有好和差。

应用多元智能单元设计教学范例














课程或单元名称:光合作用:把阳光转换成食物
课程或单元目标:让学生通过八种模式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学生能以视觉化、逻辑、语文或音乐等方式解释光合作用
的过程,并将转换和改变的概念与生活联系
教室资源或材料:展示图表,器材、颜料、科学课本
学习活动:
语文:阅读描述光合作用过程的课文和词汇
逻辑数学:制作反映光合作用过程的时间表
视觉空间:用色彩描绘光合作用的过程
身体运动:角色扮演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特征
音乐:用能够表现光合作用顺序的各类音乐选集创作音乐作品
人际:讨论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转换作用,描述与此类似的学生生活
自我认识:写日记,分析个人转换经验并和光合作用进行比较
自然观察者:比较种子在阳光充足和没有阳光的生长状况
课程或单元步骤:评价程序:时间表、绘画、角色扮演、音乐
以专题设计为基础的课程
学生实施专题设计的八个步骤
1、陈述目标:我想要了解视错觉是怎么发生的?
2、把目标改成问题形式:
什么是视错觉?它们是怎么愚弄了我们的眼睛?
3、至少列出三项你曾使用的信息来源:
有关书籍;眼科医生、美术教师;伊切尔作品。
4、描述要实现目标时将要实施的步骤:
查阅资料—叙述—谈论—欣赏作品等。
5、至少列出你想要研究的五个概念或想法:
什么是视错觉?眼睛如何被迷惑?它是怎么产生的?哪
些艺术家曾创作过视错觉的作品?我能学会制造视错觉吗?
6、至少列出三项你发表设计的方法:
 解释什么是光学错觉?
 绘制一个简图说明眼睛活动的机理
 用著名的光学错觉制作海报
 尝试自制视错觉
 分发一张光学错觉图表给每一位同学
 要求同学试着制作一些可引起视错觉的作品
7、把设计制成一个时间表
 第一周:阅读信息资源、访问成人。
 第二周:观看各种光学视错觉、尝试自制视
错觉、制作眼睛构造图及讲义。
 第三周:练习发表设计、在班上发表设计。
8、决定你将如何评估你的设计
 在父母面前练习,并请他们提建议
 在朋友面前练习,并请他们提建议
 请同学为视图作品发表意见
 填写自我评价表
 阅读教师的评价
 分析录象带
为什么课程开发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

从三个纬度来谈:
年代:
80年代前
社会发展:大工业社会
生产特点:大规模、
流水线、标准化
人才需要:
大规模、标准化
智力理论:智商理论

80年代前后
知识经济社会
生产特点:
变化速度快
人才需要:适应变化
速度,创新。
多元智能理论
历史发展的产物,因为它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策略:

一、确立“为理解而教”的课堂教学目标

为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而教的含义是:首先,看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
释所学的概念,进行知识的内化。其次,看学生能否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并生
发出新的推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并有所创新,这是理解的最高层次,也是理解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
二、运用多元智能教学的策略
1、多元导入
2、多元切入
3、多元作业
三、“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



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引导
学生发现问题,唤醒学生的潜在智能,运用多元智能
解决问题,在师生合作中构建新知。
多元导入
 一位数学教师在讲“相似形”一章时,说第
一句话是:“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有
个人想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要讲“轴对
称图形”了,老师却先说:“请大家把带来
的纸对折,再剪成你喜欢的图形。”
多元切入
制作
有益动物
的头饰
一只蜻蜓
一小时
吃840只
蚊子
学生主持
“实话实说”
栏目:
深层对话
反省
平日对待
有益动物的
态度
保护有益动物
1680只小鸟
放飞蓝天
音乐、画画
角色扮演:
有益动物大会
小剧:
放飞小鸟
多元作业
小学五年级语文《颐和园》课后作业
 1、细心欣赏颐和园的图片运用新学的名词佳句描
写图片的景色,完成填空练习。(语言能力)
 2、以导游员的身份把颐和园各景点串连起来给全
班展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
能)
 3、写一篇描写景物的短文。(语言智能)
 4、画一幅画,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视觉空间
智能)

经典案例:利用多元智能来提高中学
生写作能力







多元智能作文矩阵写作法
主人公A
青年士兵
小孩子
女医生
年青阔少
艺术家
主人公B 冲突
背景
结局
老吝啬鬼 人与自我 乡村
悲惨的
罪犯
善与恶 市中心 美满姻缘
政治家 人与自然 小城镇 幸福的
女作家 人与人 海岛
坏人赢了
企业家 夫妻之间 大森林 皆大欢喜


班级里每个同学从竖列每列挑选一个条目组成五组条目,每组的五个条
目编写一个故事,全班所有同学所编的故事用电脑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成为班级收藏。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梅克的“问题连续体”
 问题连续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 以问题为中心
 以方法为中介
 以答案为结果
 开发学生潜能、形成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创
新能力。
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第五类
问题
方法
答案
能力培养方向
教师
已知
已知
已知
模仿应用能力
学生
已知
已知
未知
教师
已知
已知
已知
学生
已知
未知
未知
教师
已知
一系列的
一系列的
学生
已知
未知
未知
教师
已知
开放的
开放的
学生
已知
未知
未知
教师
未知
未知
未知
拓展应用能力
灵活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
探究创新能力
案例:诸城九中历史课《新航路开辟
和早期殖民活动》问题设计
 第一层次问题
 1、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客观
条件和历史意义。(运用历史识记能力)。
 2、请在地图上画出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标出
西班牙、葡萄牙开拓的殖民地。(识记、空
间思维能力)。
第二层次问题
 1、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对欧洲资本主发展的
作用表现在哪里?
 2、殖民地开拓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
 3、巨大的财富为什么没有使西班牙的资本主
义发展起来?
 4、西班牙的财富对欧洲资本主义产生了什么
作用?
第三层次问题
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与达伽马、哥伦布、
麦哲伦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
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行事业与西方相比
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第四层次问题
 评价哥伦布并形成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
应用



一、多主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
二、多元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三、多元途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对评价领域的影响





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查,为学生创造展
示多元才能的机会。
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在评价中感受
评价的魅力,学会评价的方法。
优化纸、笔测验
重视表现性评价
实施课堂观察记录
熊丙奇:一个中国“差生”的转变
又是新学期开学,虽然今年教育部确定的开学第一
课的主题是“幸福”,但是,还是难掩现实中存在
的学生开学不快乐、不幸福。
 一个正在加拿大读10年级的学生,向我讲述了三年
之前,她在国内读初中时的痛苦经历。那时,她被
称为学校的“神话”——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老
师不喜欢她,同学们以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每天
上学都感觉是煎熬。而回到家里,作业不想做,唯
一让她觉得有乐趣的事是,打电脑游戏。


按照通常的说法,她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以及网瘾。
老师多次找家长去谈话,但都找不到办法。她不喜
欢数学,可是这是必须学的课程,且学得很难;她
不喜欢老师上课从头讲到尾,让大家把手规规矩矩
放在桌上,但全班其他同学都听话地这样做;她很
喜欢画画,可是学校里没有这样的课,而且,老师
告诉她,搞美术的,都是想“曲线高考”……自己
想做的不能做,自己不想要的,学校却拼命塞给她,
她说,我就像要死了一样,日子过得像鬼一样。

初一结束时,父母决定送她出国,这是当初万不得
已的办法,而她终于可以离开自己讨厌的学校、老
师和同学,也求之不得。让她父母也没有想到的是,
三年之后,她做出的学习规划竟是今后申请美国罗
德岛设计学院——这是一所在美国名列前茅且享誉
全球的著名设计大学。而对此,她觉得有超过九成
的把握申请成功。在温哥华,她获得了青少年艺术
大赛的第一名,艺术的天赋在三年的学习中,得到
充分的施展。
 对比国内学校,她说加拿大的学习有四方面
不同。一是,虽然还是要学数学,但是难度
不高,没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没有被老师逼
迫的感觉。高中只有数学10是必修,数学11、
数学12是选修,不选没关系。二是,老师从
来不会以成绩来评价学生,更不会打击学生,
而是一直对所有学生说,只要努力,就会有
希望——她说,老师可能也对她的学习失望,
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当着她的面表露出来。

三是,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加拿大9年级(对应
国内的初三),就有实验性的选修课,学生们可尝试选修,
以发现自己适合学什么、做什么;而进入10年级之后,有的
学校有多达上100门的选修课程,比如学表演的就有10多门
选修课,学音乐的也有10多门选修课,这些选修课都可以作
为高中毕业的成绩。她喜欢美术,就在9、10年级选修了多
门课程,感觉是如鱼得水。四是,老师的教学和评价很不同。
加拿大的课堂,学生们看上去“东倒西歪”的,与国内课堂
“井然有序”很不同。美术这样的课,据说在国内,要强调
素描,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可加拿大的老师,评价一幅画,
就看美不美——技术也只是美的一部分——只要总体感觉很
美,就OK。“如果在国内学美术,我也非死不可,我哪受
得了那样枯燥的培训?”
 根据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申请要求,除了中学
成绩之外,还要申请者提供20幅代表作。她
在10年级已经画好了一幅,被老师给予很高
的评价。这个假期,她回到国内,专门去了
西藏写生,“在未来两年中,画出能代表自
己水平的画作,我很有信心。”
 她的变化,不仅在对学习的态度上,而对整
个生活,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据她妈妈介
绍,这次回到国内,很多熟人都感慨她变成
了另一个人,对周围人充满友善——最大的
变化是,她在加拿大还准备了礼物,去看原
来的初中老师。

2008年她刚到加拿大时,感到终于摆脱了“该死”
的环境,心情自由了很多。但语言上的障碍,在加
拿大是很明显的。而让她攻破语言关的,却是打电
脑游戏。她买了三大叠游戏光盘,从学校回到家里
就玩。当时,父母对此也有意见,但看到她回家可
以做一点作业,心情比国内舒畅,也就不再干涉。
她其实不是在玩,而是在利用原版游戏,学习英语
呢!——就这样,经过半年打游戏,她的英语全部
跟上,过了语言关!
 “在加拿大,我觉得学习的主动权全部在自
己手上,老师只是引导者,而在国内学校,
我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是老师要求我们学
习、逼着我们学习,不管你感不感兴趣都得
学,而且要达到他们给你制订的标准,才是
好学生,这样的学习我觉得很累很累。”一
个10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两种完全不同环境
的学习之后,得到的感想,值得国内学校教
育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元评价策略
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
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
出来……需要同时关注一系列分别衡量各种能力
的评价结果,设计出经常性、系统性的评价方式
和工具,使多元内容的评价成为学习环境和学校
景观的一部分。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强调: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
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
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发
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已
成为不争的事实,素质教育就是要多增加
几把衡量他们的尺子,让更多的学生受到
鼓励,坚定信念,走向成功。为此,我们
要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把评价定位
在挖掘学生潜能、激励学生进步上。这就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拿
起表扬的武器,用赏识的眼光去探寻、发
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每个孩
子一份激励,为他们发现、创造和施展自
己的才华开辟广阔的天地。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启
迪

“积极乐观”面向学生。

“因材施教”实施教学。
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
“恰当选择”教学策略。
“积极乐观”面向学生
 教育不但要关注群体的人,更要关注个体独
立有尊严的人
 教育不但关注外在的人,更关注内在的人
“因材施教”实施教学









家庭出身(父母的遗传、家庭环境等)的不同
成长经历(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的不同
入学年龄的不同
即使同年同月同日生,其心理年龄也不尽相同——智龄
的差异
同一个老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个性不同)
同一种方法未必对所有孩子都奏效(风格各异)
同一教室其座位效果不同(前面与中间现象)
不是所有的学生学习进度都一样(天资不一)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同一个内容(智质差异)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和谐社会”:践行因材施教,实现和谐发
展

“以人为本”:关注个性差异,强调人文关
怀

“科学发展观”:满足不同需要,促进多元
发展

“恰当选择”教学策略
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性

尊重孩子的学习差异

接纳孩子的学习差异
 善于发现并了解孩子的学习差异
 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对应的措施,设法超
越差异、缩小差异——因材施教(个性化教
学、处方教学、个别化教学等)

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中的思考
 1、各种智能培养同时出现在课堂
 2、基础知识、学科特点被忽视
 3、“问题连续体”运用范围还很狭窄
 4、多元智能评价中的误区
 5、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
我们的反思
怎样解决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和开发多元智能有关系。
 问题连续体中的每种问题的适用性究竟如何?在怎
样的情境中是最为合适的?在学科教学上有哪些普
遍规律,这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 如何设计体现多元智能理念的评价体系?这是制约
着我们整个研究的瓶颈。
 如何更准确的识别、评价学生的各项智能及优势智
能?如何把握各个学科的核心能力,促使二者结合
将是影响我们的研究是否有质量的重要问题。

我们的反思
 追求教育公平的同时牺牲了教育效率,导致
教育质量滑坡

照顾差生的同时忽视了优等生教育——有
抑长教育倾向,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直面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
杰出的人才呢?
生活的意义本来就是人为建构的。
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 何必为年龄发愁。
 只要在夏天里结好你的果子,
 何必在秋天里害羞。

___郭小川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电话:13732860177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475086306
 博客:http://club.jledu.gov.cn/?mygroup-583
 网名:通化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