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校園中常見的感染症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03校園中常見的感染症

校園中常見的感染症
長庚兒童醫院
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李文珍
校園中常見的感染症












腸病毒
傷風感冒
流感
水痘
百日咳
A群鏈球菌感染症
紅眼症
結核病
疥瘡
頭癬
蘋果臉
頭蝨
腸病毒種類
• 腸病毒: 至少有73型,
3種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
 31種伊柯病毒(echovirus)
 23種A族克沙奇病毒 (coxsackieviruses A)
 6種B族克沙奇病毒 (coxsackieviruses B)
 腸病毒68至71, 73-78

腸病毒特性
1. RNA病毒。
2.在4℃及室溫中穩定,可存活數天。
3.不耐熱: > 50 ℃ 30分鐘左右可殺死腸病毒。
4.耐酸: 在pH3的環境可存活1-3小時。
5.紫外線、漂白劑、含氯達0.3-0.5 ppm,可殺死腸
病毒。
6.一般清潔劑/肥皂,無法完全殺死腸病毒 (可能仍
有萬分之一左右存活) 。
腸病毒傳染方式及宿主






宿主: 人是唯一宿主
主要傳播方法:是經口傳染(包含口糞及口沫傳染)。
大部分都感染小孩子,尤其6歲以下的小孩。
一般流行高峰是在夏季。
潛伏期通常是2至9天。
腸病毒可存在喉嚨1-2星期,而糞便內8-12星期。
94位71型腸病毒患兒家中接觸者感染情形
類別
個案數
感染個案數(率)
所有接觸者
339
176 (52%)
孩童
106
89 (84%)
成人
233
87 (37%)
父母親
175
72 (41%)
祖父母
36
10 (28%)
叔伯/嬸姨
19
5 (26%)
保姆
3
0
(Chang LY et al JAMA 2004; 291;222-7)
感染71型腸病毒的臨床表現:成人與孩童之比較
孩童(n=183)
No.(%)
成人(n=87)
No. (%)
無症狀
11 (6)
46 (53)
有症狀
172 (94)
41 (47)
沒有合併症
133 (73)
41 (47)
手足口症
90 (49)
7 (8)
咽峽炎
19 (10)
8 (9)
非特異性發燒
4 (2)
1 (1)
上呼吸道感染
16 (9)
18 (21)
腸炎
2 (1)
2 (2)
病毒疹
2 (1)
5 (6)
有合併症
39 (21)
0
9 (5)
0
11 (6 )
0
手足口症併類小兒麻痺
5 (3)
0
手足口症併腦炎及心肺衰竭
14 (8)
0
臨床表現
手足口症併腦膜炎
手足口症併腦炎
(Chang LY et al JAMA 2004; 291; 222-7)
可能傳播模式
較大小孩或大人
接觸腸病毒71型患者
傳
播
↓
可能有手足口症/咽峽炎或無病
症
較小小孩
輕症或有併發症甚至死亡
腸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






非特異性發熱性疾病
急性咽炎、咽峽炎
手足口病
肌炎、關節炎
肌肋性疼痛
結膜炎
腸胃道症狀






非特異性皮疹
無菌性腦膜炎
腦炎
急性心肌炎
急性肢體無力
新生兒感染
腸病毒的治療與預防
尚無核准上市的抗病毒藥可以來治療
 只能針對症狀治療
 預防感染

不宜與其它小孩親密接觸,不要共用奶嘴或交
替食用同一食物,玩具的清潔。
 病毒可存在糞便中約8-12星期,這段時間要勤
洗手。


疫苗:發展中
傷風感冒(Common Cold)
症狀:發燒可有或無,流鼻水、鼻塞、咽
喉癢、咳嗽可有或無,持續七天左右。
 致病原:鼻病毒、冠狀病毒等。
 好發年紀:嬰幼兒至學生。
 好發季節:整年皆可,冬天為最,每年三
-十次。
 處置:症狀治療。
 預防:避免飛沫接觸。

Frequency of respiratory illnesses by age in children in Linkou
areas during 1995 and 1996
Age
Children
Mean follow-up
Episodes per child-year
(year)
No.
(months/child)
<1
65
6.68
6.93
1
26
6.96
8.88
2
33
7.06
10.5
3
29
6.9
8.45
4
14
7.79
8.26
5
25
7.24
5.17
Total
192
6.97
7.92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

由流感病毒所引起:分為三型
-A流感病毒:可能引起較嚴重的疾病,
造成大流行,病毒變異迅速。
-B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較輕微
,造成的流行較小。
-C流感病毒:較少引起疾病
Neuraminidase
Hemagglutinin
RNA
M2 protein
(only on type A)
A流感病毒的分型與變異
依HA(血球凝集素)及NA(神經乙醯胺酶)
的不同來區分
-HA:1~16種亞型
-NA:1~9種亞型
 抗原微變(drift):RNA發生點變異
 抗原移型(shift):RNA節段發生基因重組

流感




潛伏期短,約二天。(1-5天)
台灣地區,一年四季均可能,但以冬天為主
傳染途徑:以飛沬為主
傳染期:發病一週內
流感的症狀






症狀突發
發燒,超過38ºC
畏寒、冒冷汗、寒顫
頭痛、咽部疼痛
肌肉酸痛、全身倦怠
畏光、眼眶疼痛、輕咳等
流感的嚴重度及併發症




視病毒株型別,宿主的抵抗力而定
兩歲以下及65歲以上為高危險群
肺炎、哮吼、(細)支氣管炎、中耳炎等
中樞神經異常

腦炎、雷氏症候群等
× 感冒在流行 ?
流行性感冒 =
流感(influenza)
 症狀突發
 高燒、頭痛、全身痠痛
 倦怠、無力、虛脫
 偶鼻塞、噴嚏、咽痛
 咳嗽且可能加劇
 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
感冒(cold)
 症狀漸進
 少有發燒、頭痛、痠痛
 輕微倦怠、無力、不會
有虛脫感
 有鼻塞、噴嚏、咽痛
 鼻病毒、冠狀病毒等上
百種致病原所引起
流感的治療


症狀治療
-孩童避免使用aspirin退燒藥
抗病毒藥物:克流感、金剛胺等
流感的預防


疫苗的接種
抗病毒藥物的預防性投予
滅菌的(去活化)流感疫苗
台灣地區目前使用的疫苗
 有三種型式的抗原
-全病毒型、裂解式及成份型
 每劑疫苗含三種流感病毒株
-每年更新病毒株
-二株A流感病毒,一株B流感病毒

滅菌的(去活化)流感疫苗


接種時間:北半球,在每年的10月左右
接種劑量
-9歲以下,第一次接種,間隔4-8週施打兩劑
-3歲以下,每劑只施打半量
-6個月以下,不施打
滅菌的(去活化)流感疫苗
疫苗效果
 依年紀及個人免疫力有別,效果有別
-老年人誘發產生的抗體較差,目的在減輕症
狀
 視疫苗病毒株與流行病毒株的吻合度
-一般可達80%
滅菌的(去活化)流感疫苗
疫苗的不良反應
 注射部位的酸痛:接種12~24小時後出現
 全身性反應:不常見,<8%
-發燒、肌肉疼痛、倦怠、頭痛等
 神經炎現象(Guillain-Barre症候群)?
禁忌與注意
 對雞蛋過敏者,應小心給予
水痘






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
潛伏期約14-16天
傳染力高且發病率也高
傳染途徑:接觸、空氣
傳染期:發疹前一天迄結痂
好發年紀:5~10歲之間(未廣範施打疫苗之前)
水痘的症狀


全身性具有癢感的皮疹
皮疹:


紅疹、水泡樣、膿泡樣、結痂
-身體同一部位,會同時出現
可能會合併發燒
水痘的併發症





皮膚及軟組織的感染
中樞神經功能異常
肺炎:往往是造成死亡的原因
肝炎
其他:出血性水痘、嚴重水痘等
重症水痘的危險群




免疫缺陷患者
成年人,尤其是孕婦
新生兒
正好使用類固醇者
水痘的處置


正常健康的孩童
-以症狀治療為主,避免及注意併發症
的發生
-某些情況下,給予抗病毒藥物
重症水痘的危險群
-接觸後,預防性給藥
-發病後,迅即給予抗病毒藥物
水痘的預防



水痘疫苗:接觸後三、四天內給予,仍有效
口服抗病毒藥物
免疫球蛋白
百日咳
由百日咳菌所引起
 一入侵後,分泌毒素(PT)引發陣咳
 成年人是兒童個案的傳染來源
 潛伏期約7~10天。(6-20天)
 傳染途徑:飛沬傳染
 傳染期:卡他期及陣咳期早期
 免疫力無法終身持續,可能再度感染

百日咳的症狀


視個人的年齡,抗體的存在與高低而有別
-小於6個月的嬰兒最為嚴重
分為三階段
-卡他期: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持續約二週。
-陣咳期:咳嗽加劇,突發性“臉紅脖子粗”,
甚至嘴唇發黑,“whoop”聲,持續
數週(一般約兩週)。
-恢復期:咳嗽症狀、次數、嚴重度趨緩。
百日咳的診斷




要靠醫師的高度警覺性
再輔實驗室檢查來確認百日咳的診斷
給予巨環類抗生素治療一個療程
支持性療法,呼吸器輔助等
百日咳的預防


疫苗接種
密切接觸者,給予預防性口巨環類抗生素
A群鏈球菌咽炎




大部份的急性咽(扁桃腺)炎,都是由病毒所引起
好發年紀:學齡前及學齡兒童
傳染途徑:飛沬及接觸傳染,也可由污染的
食物造成群聚感染
傳染期:疾病急性期,適當抗生素治療後1-2
天,即不具傳染力。
A群鏈球菌咽炎的症狀





潛伏期短,12小時~4天
臨床症狀的嚴重度差異大
發病快、高燒、咽部疼痛、頭痛、上腹痛
少有流鼻水、咳嗽的症狀,咽部呈泛紅腫大
當同時出現有具癢感的紅疹時,即為猩紅熱
A群鏈球菌咽炎的併發症


化膿性併發症
-扁桃腺周圍的膿瘍
-敗血症
-毒性休克症候群
非化膿性併發症
-急性腎絲球腎炎
-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
A群鏈球菌咽炎的診斷


臨床醫師的高度懷疑
咽部擦拭的抗原偵測或細菌培養
A群鏈球菌咽炎的治療

投予適當的抗生素一個療程
-盤尼西林類肌肉注射一劑或口服10天
-環孢類口服10天
A群鏈球菌咽炎的預防



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接種
當校園發生群聚感染時,應作篩檢,並預防性投藥
產生的抗體有限,可能再度感染發病
紅眼症(Red eyes)







細菌性結膜炎
病毒性結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
角膜炎
內眼炎
虹膜炎
眼睛異物




眼瞼炎
淚囊炎
鞏膜炎
眼眶及眼眶周圍蜂窩
性組織炎
病毒性結膜炎
水樣性分泌物為主
 眼瞼性結膜有濾泡樣變化
 腺病毒(adenovirus)為較常見



有時合併角膜炎、咽炎、 肺炎
群突發往往由腸病毒引起

通常是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大流行通常由科沙奇病毒A24型或腸病毒70型引
起
 眼睛泛紅、腫脹、疼痛合併出血性水樣分泌物
 直接接觸來傳染
 通常是症狀治療
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大流行通常由科沙奇病毒A24型或腸病毒70型引起
 眼睛泛紅、腫脹、疼痛合併出血性水樣分泌物
 直接接觸來傳染
 通常是自限性,沒有特效藥可以有效治療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由腺病毒8型引起
 直接接觸性傳染
 眼睛會有異物感合併癢感及灼熱感
 眼睛腫脹、畏光、長出濾泡
 結膜表面形成偽膜
 角膜的上皮組織若受傷,視力會受損



兒童比成人少發生
通常是症狀治療
疥瘡 scabies

因雌性疥蟲成蟲挖隧道(burrows)及釋放毒性或致
敏物所引起


接觸傳染後




疥蟲:肉眼看不到的節肢動物,雌性疥蟲成蟲約
0.4mm,祇寄生在人的身上
雌性疥蟲成蟲會在皮膚上挖隧道並移行,每天約移
行0.5-5mm,會排蛋及釋出排泄物
4-5 週內,完成下蛋,雌性疥蟲成蟲死亡,蛋3-5天
孵化為蟲,2-3週長為成蟲
當有20成蟲+擴散:輕微局部的癢感嚴重全身性
的癢感
所經之處,留下一條血絲紅突
疥瘡 scabies
疥瘡臨床症狀


劇癢(夜間特別癢)往往會影響到睡眠
起始皮疹呈紅疹,落屑,脫皮,結痂等



孩童、青少年好發部位為皮膚柔軟之處(吃軟不吃硬)



典型皮疹為線狀隧道樣紅疹
嬰兒的好發部位與其他年齡層不同
指縫間、手肘窩、女性乳房、腋下、臀部、生殖器等
頭臉部、手掌、腳掌幾乎不受侵犯
皮疹包括丘疹、水泡、濕疹樣、結節等,有時候會
合併感染
疥瘡傳染途徑

接觸傳播-密切接觸



與患者身體接觸的親密度及時間長短是決定傳
播與否的最重要因素,兒童及患者的性伴侶為
高危險群
因接觸被污染之毛巾、床褥、衣服、被單而被
傳染的,很罕見(因疥蟲存活在患者的衣物或被
單上僅2到3天)
因潛伏期約有一個月之久(症狀並不明顯)


發現時,已經傳染給未知的第三人
共蓋棉被使家庭或團體生活相互感染
疥瘡的治療

Permethrin 5% cream or 1% lindane cream or
lotion
將藥物留在皮膚上8-12小時
 需要的話,一週後再治療一次
 治療後24小時就不太再具傳染性
 皮膚的癢感會持續好幾天,但是若超過二週且
新的皮疹仍然發生,應重新檢視
 結節的治療需數月才會好轉

中斷(疾病的致病模式)感染鏈
感染源
易感宿主
感染途徑


感染管制措施

醫療上的照顧
隔離技術
感染管制措施

布類品處理



熱水52℃ 煮10分鐘即可殺死疥蟲
先烘乾(溫度>50℃ 30分鐘)後清洗
蟲卵孵化成蟲約需二週,故病患使用過
之床墊及用物應在病患解除隔離時立即
更換,靜置二週
預防措施





如要出外旅行投宿國內外旅社,尤其是在落後地區時,要挑每天會
更換床單及被單的旅館
最好一人一張床,如外宿的家人(如學生、軍人等)回家,睡覺時
要睡自己的床,不得隨意睡別人的床,不要讓外人睡家人的床
過團體生活的人,如住宿舍的學生等,不要讓別人睡自己的床或使
用自己的寢具,也不要衣服互相借穿。更不能自己感染疥瘡後又去
睡別人的床
如因工作需要,要睡值班床的人,應要求工作單位每天更換值班床
的床單及被單
如發現挪威疥的病人時,一定要徹底隔離病人,並且追蹤曾照顧病
人的所有人員,這些人及其家人最好都要接受滅疥藥物的治療
2003年與美國、日本
結核病發生率、死亡率之比較
美國
5.1
每十萬人口
死亡率
0.3(2002年)
日本
24.8
1.9
臺灣
66.67
5.8
發生率
說明:台灣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必須努力迎頭趕上美國及日本。
結核病三部曲
接觸患者:與具有傳染性的結核病患者有密切
接觸,最常發生在家裡
 感染結核菌:吸入含有結核菌的飛沫



感染的指標:陽性結核菌素測驗
發病(結核病):只有感染者發病
結核病的流行病學

全球傳染性疾病之首
1990年代, 全球超過 40% 的人口 (二十億)感
染結核菌
 1990年代,小於歲的兒童,每年一千三百萬新
個案,五百萬例死亡
 1990年代,由於與愛滋病毒共同流行的關係,
除了西歐,全球各地的結核病個案數都增加

結核病的傳染

通常是藉著具有感染性的飛沫在咳嗽、噴嚏、
發笑時經由空氣傳播
單一飛沫顆粒含有1~3結核菌即可引發感染
 飛沫顆粒可在空氣中懸浮數小時

偶而可經由直接接觸受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 兒童的感染經常是來自家中的成人或青少年



未被診斷出來、治療不完全、或是復發的成人
個案具有較強的傳染力
兒童的個案很少傳染給別的小朋友,但會成為
長久的貯存所
影響結核病傳染的因素
個案的狀況:痰液抹片的情況、治療情形、咳
嗽頻率、肺部或肺外結核
 環境:密閉式空調否
 接觸的時間與密切度
 宿主的狀況:先前感染否、接種卡介苗否、感
染愛滋病毒否
 該結核菌的性質

結核病的致病機轉
入侵的入口:通常是吸入
 單一結核菌即可引發感染
 潛伏期(皮膚試驗陽轉):19-56天
 結核病的發病時程
 孩童初次感染後的前五年(尤其是第一年)
經常是併發症發生的時刻


也可能日後在有壓力時活化發病
結核病的臨床表現
胸腔內表現
 無症狀的感染
 初級複合體
 肋膜積水
 漸進性或慢性肺結核
 心肌及心包膜結核
 粟粒性結核
胸腔外表現
 中樞神經結核
 皮膚、表淺淋巴結核
 骨、眼、耳結核
 腎、生殖器結核
 腸胃及腹腔結核
 先天性感染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期的結核病, 1998-2002
總共112 個案, 男女比 = 54/58 (0.93)
平均年齡10.7歲 (SD 6.4)
 年齡分佈

40
30
20
10
0
0~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結核病的診斷

臨床診斷標準:


接觸史、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呈陽性、胸部
X光檢查異常
實驗室檢查
痰液檢查及培養
 痰液核酸檢測

結核病的治療

微生物學的考量
結核菌只有在複製時才會被殺死
 抗藥性基因的存在及新的突變


藥物的療程
三至四種(INH, RIF, PZA, EMB)
 至少六個月

頭癬
頭皮的黴菌感染
 2-10歲的兒童是好發年齡
 症狀包括:頭皮騷癢,脫屑,頭皮出現圓形斑
塊,頭髮斷裂,甚至於禿頭
 傳播:藉由梳子,帽子,椅套,枕頭,浴巾等
共同使用,也會藉由動物傳染
 治療:口服及局部抗黴菌藥物

蘋果臉 (微小病毒,人類 parvovirus B19)
飛沫傳染,潛伏期10-14日
 可能有不明顯的微熱
 臉頰出現紅疹後約1-3天(此時,已無傳染
力),手腳出現蕾絲狀紅疹
 成人可能會關節痛
 無抗孕婦若得到感染10%胎兒會嚴重貧
血,2%死亡
 症狀輕微,不需特別治療

頭蝨





主要寄居在人體的頭皮與頭髮部位
生活史分三階段:蟲卵,幼蟲及成蟲
蟲卵呈橢圓型,黃白色,與頭皮屑難區分
經7-10天孵化為幼蟲,14天為成蟲,可吸血,一
生產卵270-300粒, 離開人體1-2日死亡
傳播:藉由梳子,帽子,椅套,枕頭,浴巾等
共同使用
頭蝨




症狀:頭皮癢,過敏, 抓傷而疼痛或細菌感染
治療:以專用洗髮乳及藥品洗頭,8-12小時後
以每公分12齒的密梳去除蟲卵,幼蟲及成蟲
感染頭蝨的人所接觸的衣物,床巾,需以55℃
熱水燙洗或至少20分鐘的乾洗,不能處置的衣
物棉被等,需用塑膠袋密封至少兩週.
梳子需浸泡酒精或複方煤餾油酚一小時,或以
55℃熱肥皂水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