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报务社会实践 - 来凤一中教学信息发布页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社区报务社会实践 - 来凤一中教学信息发布页

潜江市教研室
郑少君
2009.7.
内容概要:
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课程理
念;

二、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流
程;
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活动评
价;

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教师指
导。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的课程理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普通高中新课改中的
两个专有名词,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
验)》中,把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分为8大领
域17个科目,“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八大学习领域
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
会实践”3个科目,同属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表
学习领域
科
语言与文学
数
学
目
语
文
10
外
语
10
数
学
10
思想政治
人文与社会
科
学
技
术
艺
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
合
计
必修学分
8
历
史
6
地
理
6
物
理
6
化
学
6
生
物
6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4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11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270学时)
社区服务
2(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社会实践
6(每学年1周)
17
116
8
毕 业 学 分
选修学分Ⅰ
根据社会对人
才多样化的需
求,适应学生
不同的需要,
在共同必修的
基础上,各科
课程标准分类
别、分层次设
置若干选修模
块,供学生选
择。
22
144
选修学分Ⅱ
学校根据当地
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发
展需要和学生
的兴趣,开设
若干选修模块,
供学生选择。
6
1、课程概念

“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为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提
供公益性义务服务。
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
具体而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
社会生活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
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
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增进与社会的联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道
德意识和能力,使自己的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2、课程价值









①知识与技能维度;
②情感、态度维度;
③价值观维度。
具体说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课程价值主要
体
现在以下10个方面:
①回归自然,开阔视野
②认识家乡,了解社会
③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④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⑤乐于合作,学会分享
⑥磨练意志,锻炼体魄
⑦学会管理,善于协调
⑧善用工具,学习技能
⑨学会方法,解决问题
⑩建树理想,肩负使命
3、课程内容
3.1
“社区服务”内容(上)
(1)社区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
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
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
板报橱窗制作、扫盲辅导、乡村农技站(组) 的科普活动、
撰写对联等。
(2)社区环境建设: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
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义务植树、绿地领养、社区学校
辅导、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等。
3.1
“社区服务”内容(下)
(3)见习社区干部活动: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
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体验社区干部工作。
(4)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建设的志愿者基地,以小组
为单位组织活动。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社
会健身场所、公园、养老院、绿化部等。)参与管理服务
等。
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的社会服务活动设计的较为齐全,
包括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
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务)
等。
3.2 “社会实践”内容(上)
校内实践活动:
军训活动
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
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学校传统活动
1.节日活动。
如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及科技节、
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成人仪式等。
2.值班活动。
让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生活方面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
校专题活动的管理等。
3.社团活动。
如文学社团等各种校内社团组织的活动。
3.2 “社会实践”内容(下)
校外实践活动:
社会考察活动
参观活动。如参观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
等。
考察活动。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
济发展情况等。
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
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
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
商业活动 学生直接参加商业活动,如学生卖报小组、学生银行、学
生用品商店。学生从事商业类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报偿,而
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增强生存能力。
手工劳动 手工劳动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的劳动技术活动,
以便满足中小学生制作的需要,如缝纫、陶艺生产与制作、工艺剪纸、编
织、泥塑、雕刻等。
工厂劳动 工厂劳动一般是在学校工厂进行的,使学生熟悉最一般的
生产劳动过程、工具,及其简单操作技术。
田间劳作 学生在学校特定的田间、绿化场所进行简单的劳作。如花
草、农作物、树木等植物栽培。田间劳作不是纯粹的劳动,它需要将观察、
调查、探究等活动结合起来展开。
科技性实践活动
如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特别事项:
(1)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考察活动、社会调查等不在社
会实践范围。
(2)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班会课,三操一
活动,节日纪念活动、行政班的主题活动等不在社会实践
范围。
(3)科技节、运动节、艺术节也不列入,其竞赛获奖
成绩直接记入《学生学习报告单》。
活动形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 社会参观活动:
 社会考察活动:
 社会访谈活动:
 社会调查活动:
 社会服务活动:
 社会角色体验活动:
 社会宣传活动:
 ……
(五)学时和学分
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时间以高中三年为单位安排,三年不少于10个
工作日,获2个学分。一般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中各完成
5个工作日。具体时间可以由学校、年级或班级统一安排,
也可以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里自主安排,但学
生的自主安排必须得到学校和指导教师的认可、指导和管
理。另外,各学年的5个工作日不宜一次性安排。
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以学年为单位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总的活动
时间不少于1周,约为36学时,获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进
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总数不得少于3周,共6个学分。时
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一般情况下,比较可行的
方式是:每学年集中1周时间一次完成,或分两次在两个学
段中完成。
黑龙江省“社会实践”课程设置
表
学年安排
形
式
校
内
实
践
内容
学时
折合学
分
负责部门
值周管理类
√
√
——
3日/次(2时)
1学分
教导处、学生会
社团活动类
√
√
√
按实际计算
0.4学分
团委、学生会
学生会工作
√
√
√
按实际计算
1学分
团委、学生会
学校传统活动
√
√
√
按实际计算
0.4学分
教导处、团委、学生会
√
——
——
一周
2学分
教导处、团委、学生会
德育基地参观
√
√
√
按实际计算
0.4学分
教导处、团委、学生会
德育基地实践
√
√
√
按实际计算
0.4学分
教导处、团委、学生会
社会调查
√
√
√
按实际计算
0.4学分
教导处、团委、学生会
军
校
外
实
践
高一
高二
高三
(3学分) (2学分) (1学分)
训
黑龙江“社区服务”课程设置表
服务
项目
服务内容
社区环境
清扫
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化建设等
社区慰问
慰问社区贫困居民、孤寡老人、军烈属、
行动不便居民等
社区宣传
社区法律宣传、环保宣传、科普宣传、
社区宣传板设计等
社区演出
社区演出
社区助学
社区留守儿童、贫困儿童间一帮一学习
辅导或集体辅导等
社区干部
体验
社区情况调查、参与社区资源管理、提
出合理化建议等
社区“志
愿者行动”
多方面、多层次志愿服务
组织
形成
时间
安排
结果
呈现
学分
认定
学生个
人、小
组自行
组织
课余
时间
假期
时间
服务记录、
服务照片、
服务效果
评价及证
明
服务总
时间不
少于10
个工作
日,且
服务结
果呈现
完整、
真实,
可获得2
个学分
协会
统一
组织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
流程
学生处(政教处)工作职责:
① 与团委、学生会共同规划学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
②协调与校外有关方面的联系,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
③组织全校性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
④负责对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学分认定和存档备
案;
⑤协同校长办公室核定、评价班主任和指导老师工作;
⑥汇总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成果,推荐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
老师名单。
班主任工作职责:
①负责全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②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合作,掌握各活动小组活动
情况;
③活动资料的整理与递交。







(一)实施流程(5步)
1、确定活动内容。
① 课程内容的特点:
丰富性;开放性;实践性。
② 课程内容的范畴
珍惜环境;服务于社区;关爱他人并善待自己。
③ 内容选择的原则
需要性原则;本土化原则;学科综合性原则。
附:日本宫城教育大学附属中学“综合体验学习”——金泽考察内容
领
域
金
泽
的
历
史
题
目
大乘寺
加贺百万石的历史
金泽城
商业街的建筑
前田家和金泽
金泽的宗教和历史
金
泽
的
饮
食
文
化
茶道和传统糕点
金泽的酱油和豆油
金泽的特产面条
金泽美食和味道
领
域
题
目
传
统
文
化
生
活
金泽民间、古代传说
九俗陶瓷
金泽的漆器
加贺提灯
加贺的花绸印染
金泽的蘑菇
街
道
建
设
浅野川的桥
景观的保存
横贯街道的水渠
产
业
近江街市场
金泽的旅游观光
(2)拟定活动方案。










活动主题:忌大而宜直
活动目标:忌空而宜实
活动的时间、地点及对象:忌粗而宜细
执行步骤与进度:忌略而宜明
分工情况:忌统而宜别
经费预算:忌奢而宜俭
预期成果:忌陈而宜新
评估方式:忌偏而宜公
安全保障:忌痹而宜惕
……
《走进移民村》(节选)
——潜江市总口中学

一、【活动背景】
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梦想,是几代国家领导人的
夙愿。在这一梦想实现的时刻,我们无法忘却军功章里也有千千万万三
峡移民的奉献和牺牲。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发展,百万库区儿
女背起行囊,走出那片熟悉的土地,在陌生的地方重建家园。2001年12
月5日,湖北省巴东县1135名移民来到我们潜江市总口农场安家落户。

我们总口农场,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由来自二十多个省市的移民
在荒湖边、荒滩上开垦出来的一个国有农场。 在半个多世纪的生产生活
实践中,农垦移民文化和潜江当地人们文化相互渗透,彼此融合,逐步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情结。

在上面社会和文化两个背景下,1000多名三峡移民迁入潜江、定居总口,
和我们融为一体,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各地政府、各民族人民之间的
民族大团结精神,也感受到了三峡人舍小家,为国家的优良品质。为了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些三峡人家,我们决定走进移民村。

二、【活动目标】

知识目标:
(1)了解土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不同民族缤纷文化;
(2)了解三峡移民生活情况,感受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3)了解三峡移民生产情况,感受大山和平原的差异;










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组织、整理课外材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三峡移民的舍小家为国家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爱
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大团结精神。
(2)学生通过成果展示、生活感悟,体验成功的快乐。











三、【活动程序】
这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七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为一次
活动,安排1课时,在教室里进行。第四个环节为第二次活
动,安排2个周,在计算机房、家里和移民村完成。后三个
环节为第三次活动,安排1课时,在教室里完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二)联系生活,生成问题;
(三)分组研究,制定方案;
(四)根据主题,调查实践;
(这一环节为课外实践活动,分两步进行。)
1、搜集信息,调整方案。
2、走进移民村,分组活动
(五)交流汇报,经验共享;
(六)互动评价,形成报告;
(七)展示成果,感悟提升。

四 、【活动反思】

活动结束,我们有几点收获:
1、这次活动引导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生活,
弥补了学科课程的局限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
识。
2、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自主学习,具有初步
的问题意识,并能够积极地去解决去问题。
3、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了合作与交流,探究与实践,
他们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活动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教师的角色变为指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与学
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


同时,思考与收获并存:




1、要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一方面要突出学
生主体地位、兴趣、爱好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
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动手能力、活动策划与设计能力、社会调查
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应进一步得到全面地提高。
3、本次活动,我们走进了移民村。今后,我们还可以走进农
场的工厂、机关、原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留下学生的足迹
和身影;我们还可以追寻三峡工程这一世纪工程,研究其深
远的历史和文化影响,巨大而广泛的经济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在这次课程改革中,
它是一个耀眼的亮点。在活动中,尽管同学们的表现有这样
或那样的不足,但是老师的目光总是欣赏着他们活动中的每
一个精彩片段,关注着他们的点滴发现。
(3)进行必要培训

学校与相关社区机构在学生参与实际活动之前
还应对其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专题演讲、分组座谈、
仿真体验、观看录像、阅读书刊等方式,让学生熟
悉服务(实践)活动内容,掌握基本的活动技能,
建立正确的活动观念,懂得如何处理活动过程中的
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活动心得。
(4)开展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学
习日志及时纪录服务(实践)活动经验,积极体验,
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习惯;还要注意与
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
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5)进行总结交流
学生参加实践或服务活动之后,应在教师的指导
下借助学习日志把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经验、收获
和心得体会整理成口头或书面汇报材料,向全班同学
汇报并展开相互评议与反思,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
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总结交流活动可邀请家长、
社区机构相关人员以及服务对象等共同参加。
(二)组织方式



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五种:
学校统一活动;
年级统一活动;
班级活动;
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这诸多形式中,尤应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
地或校内组织开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
每组至少由6人组成,小组的形成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教
师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
不论采用哪一种组织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都应统一
时间、统一组织,并能得到课时保证。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
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
确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
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
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自我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
水平上的发展。”,“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
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
展、教育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
些规定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倡导
新的评价理念。
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
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
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
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
交互活动。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
评价方式(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
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纪录。成长纪录应收集能够反
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
最佳作品(成长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
益活动纪录,体育与文艺活动纪录,教师、同学的观察
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纪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
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
使纪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
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
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之
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纪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
动纪录、体育与文艺活动纪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
他资料,综合评定进行录取。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
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高中应探索建立综合型的评价体系,增加反映学生
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的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
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提供更多的
学生成长信息,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纪录成为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一)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



1、过程性评价
1.1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指收集学生从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期
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典型作品作为依据对学生的
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档案袋制作的过程,包括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
整个跨度。
档案袋的内容主要包括:

①反映活动的基本过程。

例如:有关活动的规划和修改稿(最基本的是活动的
方式或专题报告、各阶段计划等)、活动记录(包括
个人独立工作项目和集体合作项目的记录)、调查问
卷、反映过程的照片资料、活动大事记等等。
②反映活动的基本成果。

这是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证据。从成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活
动中所遇到和发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
一些新的观点或见解。

例如:对问题解决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或实验数据;最
有收获的案例,如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及解决
方案,包括原始资料、某些关键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思路)
及策略、阶段性总结、个人心得体验等,这足以证明活动中
所取得的进步和收获。
③反映活动的最佳成果。

这是反映学生优势、特长表现的证据。

例如:小组或个人活动的成果,如观察日记、访
谈文章、调查报告等;小组或个人在活动过程中
发现的最佳问题解答方案、最好的实验记录;小
组中写得最好的计划或总结材料等。
1.2 协商研讨式评价

协商研讨式评价是指围绕目标,根据学生不同
年级、不同主题的特点,由教师、学生、学校、学生
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等共同协商进行的评价,其评价
主体是多方面的,评价方式是研讨的,评价的过程是
民主、开放的,评价结果是多元的。
协商研讨式评价的主要原则有:






激励性评价和管理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
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以内部评价为主。
协商研讨式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指
导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
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生的
学分与等级。
2、结果性评价

结果性评价是指在某项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
结束之后进行总体性、终结性评价,目的是考察学
生的目标达成度,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为
今后的活动开展提供依据。
2.1 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
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
行的评价。它的优点是标准清晰明确,易于把握,但目标本
位评价也存在其缺陷,那就是只注重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之
外的因素不予考虑。
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
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显示这些结果。因
为课程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与目标相关的现象
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目标游离评价抛开课程目标的约束,根
据课程本身应具有的教育价值对课程进行评价,通过对课程
计划的全面、深入评价而考察课程计划和实施是否具有教育
价值,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成果展示评价

成果展示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较为突出的,经常运用的方法之一。
在实践活动中将学生的制作、发明、科技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公
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出来,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的
课题,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即使是同一课题,也可以让学
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学习的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该注意:评价不能只看结果,
要关注从制订方案到实践的全过程;评价方法的选择以观察为主,做到真
正把握实际情况;评价尽可能考虑多方面的结论,争取协商;评价的结果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时,要确立整体的评价观,评价的内
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
作,重视动手实践。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及评价
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结果的呈现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结论性的;
既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质性的。
《走进敬老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反思与评价表
——潜江市总口中学
姓名
班级
活动小组
活动时间——
我承担的主要任务
活
动
反
思
我完成任务的情况
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
对“尊老敬老”“关爱他人”,
我有哪些新的认识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A
活
动
评
价
参与意识与活动态度
口语交际与沟通能力
设计方案与整理资料能力
设计制作与动手操作能力
帮助他人的方法技巧
B
C
小组评价
A
B
C
教师 社会
评价 评价
(二)学分认定
1、学分认定的条件








社区服务。学生要获得社区服务活动的2个学分,应具备3个条件:
①学生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含成果);
②社区提供的证明材料;
③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
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或没有提供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有效证明的学生
均不能认定学分。
社会实践。学生要获得社会实践活动的6个学分,应具备3个条件:
①学生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含成果);
②学校或相关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
③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周。
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或没有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证明的学生
均不能认定学分。
2、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



①学生按要求完成一个单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习后,由
学生或指导教师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
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③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申请和指导教师提出的初步意
见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
意见。认定结论为“同意认定”和“不予认定”两种。
④学分为“同意认定”的学生名单,应在学校范围内公示。
“不
予认定”的,要书面通知学生并告之原因。
3、学分认定的时间

一般在每学期或学年末进行,如果是采用集中时
间一次性完成或者分段完成的形式,则可以在完
成之后随时申请进行学分认定。
4、学分认定的复议

①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学分认定意见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或接到
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复议要求。学分
认定委员会自接到学生复议要求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复议,及时
给学生书面回复,并做好思想工作。

②学校对学分“不予认定”的学生,应根据原因指导学生补足
学时、重修课程,或改修同一学习领域的其他科目,但原则上
不得以改修其他领域科目的学分来替代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
的不足学分。

各地、各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程序,规范学分认定过
程。防止用学科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替代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防止重复计算学分。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审核程序,
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一)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1、学生情感的调动者
2、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4、课程实施的研究者
5、学生活动的指导者
最早定义“教师”这一角色的是美国的教育学家罗杰斯,他认
为: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立学习的促进者。
(1)积极地旁观
(2)适当地点拨
(3)适度地参与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
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
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湖北省教研室 扈唯华
(二)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年龄特征。
 2、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与已有能力去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
实践。
 3、引导学生的体验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和价值观的
形成。
 4、严密组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
由于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比较开阔,不可控
因素较多,活动组织者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学生的
安全。一是活动设计和组织阶段要高度重视每个环节、每个
细节、每个因素,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的网络;二是对学生进
行富有成效的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处理常见安全问题的基本
技能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要制定一旦出现安
全问题的预案,以防万一。
 5、循序渐进,注重调动和保持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
《走 进 社 区》

活动的具体目标:

1、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
关注身边的事,做一个社会人。
2、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引发
学生积极的思考。
3、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
调查报告。
4、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
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地发展。




活动实施:(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开展)
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明确什么是社区。
2、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设计调查表。













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
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活动一:深入社区。展开初步调查。
活动二: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
区。
活动三:
1、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收集其他地方的社区发展情况。
2、比较现实社区与规范社区,发现“问题”。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第三阶段:再次深入社区开展活动,服务于社区和社会
(1)、写倡议书、建议书、画宣传画、规划图、制作社区立体模
型等,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2)、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3)、把社区调查报告呈交有关部门。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略)
(三)对教师指导和学校管理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设计、
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具体为:
 不断提高自身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 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责任心强;
 知识结构合理,有较好的发展性;
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协调、沟通能力;
 较强的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能力;
 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目标的能力;
 主题活动中教学评价的能力;
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







对学校的评价
侧重于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状况,包
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等方面
的评价。具体为:
从学生兴趣出发,立足社区环境特点和学校特点,
开发课程内容;
促进学校制度和文化重建,营造民主、开放、发展
的校园文化氛围;
促进学校与社区的互动;
促进师生生活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由人格,
使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促进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
总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乃
至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包括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三个方面,每一方面的
评价都要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做到过
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统一。





单 位:潜江市教研室
信 箱:[email protected]
邮 编:433100
电 话:13972928129
QQ:631501824
当代高分考场作文三大弊病


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潇洒的废话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激扬的大话
高人画中,令色氤氲——美丽的谎话
当代学生作文最缺乏的能力




发现生活的能力
讲述故事的能力
独特想象的能力
发表见解的能力
交往能力
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的能力,即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这是“社区服务”和“社
会实践”课程的重要目标。“社区服务”和“社
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交往
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认识自我以及与他人有
效沟通的能力等。
规划能力
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
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规划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可行性强的
活动方案或计划,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
划能力。
管理能力
在实践活动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
会管理与自我管理,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美
国“应用学习”标准中就明确地提出了“管理与自我服务的
能力”这一维度的课程目标。
协调能力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活动
场景中不同部门的人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
的能力、和解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中国古代: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英国政府:
六项基本技能——交流、数的处理、
信息技术、合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
九种学科共通能力——
① 沟通能力
③ 创造力
⑤ 运用资讯科技能力
⑦ 解决问题能力
⑨ 研习能力
未来五年优先发展①②③
②
④
⑥
⑧
批判性思考能力
协作能力
运算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
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路,
那是没有未来的。
——黑格尔
仰望星空
——温家宝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调查研究法的指导
(一)调查研究的范围
1.社会调查
2.自然调查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别
1.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3.典型调查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形式
1.访谈调查
2.表格调查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①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应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题
目应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所要测量的变量;
②问卷要清楚地说明问卷的重要性;
③问题要简明扼要,客观,不能暗示答案;
④整份答卷要尽可能简短;
⑤所问问题不能超出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⑥回答问题后的资料要易于列表说明和解释。
设计问卷首先要设计标题,标题要与研究目的相符。
其次要写问卷中的指导语,一般包括称谓、研究目的、
回答问题的要求,对有关问题的解释,等等。最后要说
明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等。
(四)调查研究的结果处理
1.归纳法
2.对照法
3.计算法
4.图示法
5.编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