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理念与实施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建平
报告简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理念
报告内容
三、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四、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及呈现形式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基础:
●理论基础
●社会基础
理论基础
 (一)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
 (二)从外烁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
 (三)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
1.课程是儿童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体验、探
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而建构的活动
2.儿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
者
3.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和舒展的
 (四)由单向传授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1.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
2.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并采用多元方式建构生
活的过程
社会基础
 (一)时代发展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
化人才
1.搜集信息的能力
2.把信息创新为知识的能力
3.把知识创新为技术的能力
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1.回归生活
2.强调综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理念
特性
(一)综合性
(二)实践性
理念
(三)开放性
(四)生成性
(五)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 着眼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
 立足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
系
 注重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
新精神
 崇尚活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 讲究综合学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目标具体、明确
(二)内容综合、富有生活气息
(三)活动过程突出参与、探究与体验
基本要求
(四)活动方法得当,形式多种多样
(五)活动方案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安全可靠
(六)力求形成特色,体现创新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组长: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成员分工:
活动的时间、地点安排:
活动条件和可能性分析:
活动过程与方法:
预计的活动成果:
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四、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及呈现形式
(一)活动主题及其意义的撰写
(二)活动目标的撰写
(三)活动条件的撰写
(四)活动过程的撰写
(一)活动主题及其意义的撰写
1.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是活动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应反映出整个活动的
主要特征。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活动的精髓,主题设计得醒目、
清晰,能引起活动对象的注意和喜爱。
2.活动的意义
要简明扼要地阐明选择本活动的意义,即活动的出发点、
课程价值和现实意义,预计在哪方面可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
见解或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在哪些方面可能解决学生的体验,
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活动目标的撰写
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
技能三个维度的目标。活动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是
描述活动行为目标。
(三)活动条件的撰写
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
力、资料及设备等活动条件来保
障和支撑。
(四)活动过程的撰写
(1)成立活动小组。
1.准备阶段
(2)制定活动计划。
(3)提出注意安全等要求。
2.活动阶段
要阐明开展什么活动,运用什么方
法,时间、地点的安排
3.总结阶段
(1)资料整理与归类(2)撰写研
究成果。(3)成果展示。(4)成
果介绍。(5)评价与反思。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 学校层面:培训教师
课程资源开发
教学实施
课程管理、评价与督导
 教师层面:课程规划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活动实施
教学评价
 师生层面:主题生成
实施活动
活动反思
 学生层面: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与交流
活动总结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
 (一)现有资源的直接开发
 (二)资源的加工改造。
 (三)培育新资源。
(一)现有资源的直接开发
地理
历史
经济
生物
政治
古树
教育
语文
美术
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理念: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2.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
3.鼓励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
化。
4.注重过程,体现差异
内容:
1.学生评价
 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
 学生感性经验和精神生活的获得
 学生的生活方式
 学生的创综合实践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评价
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素质。
 知识结构合理,有较好的扩展性。
 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 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的能力。
 组织指导能力。
 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能力。
3.学校评价
 课程设置。
 制定方案和计划。
 建立组织机构。
 校本培训。
 管理制度。
 资源的开发利用。
 学校文化氛围。
 教师的工作量计算。
评价方法
方法
1.过程性评价
 档案袋评定
 协商研讨式评价
 表现性评价
2.结果性评价
 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 成果展示评价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