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刘振亚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研讨
刘振亚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一、物理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教师要从单纯设计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
多维的立体设计,将设计的中心转移到人(教师与学生)
的身上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
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
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物理新课程要求给每个
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每个
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与人类息息
相关的物理知识。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
念和课程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
几个问题:①以三维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②提高科
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③使物理
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④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
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地重要作用。
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物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紧紧围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间是一个循环系统。
教师只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教学对象、教学
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依托教科书选择合适
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先有知识创设激发学
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确定适当的教学媒体、设计丰富
的教学活动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
程的实施与反思,为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有效的
反馈信息。
情景主要有:
①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在情景创设时要指向明确的课程目标,要与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相联系,其所蕴含的知识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
知发展水平,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等。
②实验情景
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发性的实验教
学情景,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获得全面
的发展。
③经验情景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可用于某一新
内容的引人或某一问题的分析、解释和应用。
④事实情景
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发性的实验教
学情景,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获得全面
的发展。
三、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

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
合作学习(合作教学)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
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
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各种课程中用以
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
思想观念、学习科学方法的各种活动,
它类似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科学探究
活动。
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关系
1)学习的内在品德:自主、被动
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2)学习的手段途径:探究-接受
自主学习既可以是探究的,也可以是接受的
3)学习的组织形式:合作-个体(独立)
探究学习既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独立的
四、为什么要突出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提出的背景
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亟待改变
科学探究对培养科学兴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探究对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
科学探究能增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探究是一种理解科学知识的学习策略
科学探究体现了科学的本质





探究过程充满着艰巨性和创造性,洋溢着
科学精神,渗透着科学思想和方法
科学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但还要强调和
尊重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检验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知识有相对稳定
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
科学与技术、社会有密切的关系
就过程而言,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是不断
地追求真理和修正错误,是不断地创新
科学家的探究


为什么要用热水冲调饮料?
点评:科学家对周围的现
象和事物,都十分留意。
一切大的或小的,常见的
或不常见的,有生命的和
无生命的都是科学家研究
的对象。他们像侦探那样,
为了揭示大自然的秘密,
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
科学家不只是观察,他们
还总是以“怀疑”的眼光
审视所观察到的现象,并
就观察所得进一步提出可
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
问题。
.
搅拌会有影响吗?

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溶
解速率呢?
点评: 当一个问题解
决后,还会出现新的
问题。例如,为什么
饮料在热水中溶解比
冷水中快呢?为什么
匙子在水中不溶解呢?
水冻成冰时又发生了
什么呢?……
科学家又会设法
解决这些新的问题,
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
为什么科学探究需要假设?
因为科学家不可能等待所
有资料都收集齐全后再去作发
现,他们必须尽早地提出假设
去指导他们下一步的工作,以
加速发现过程。正如一个在陌
生的大地上探险的人,不是等
待有关这块土地的信息都收集
齐全后再迈步,而是先猜测某
一条路可能会达到目的,然后
边走边观察边打听,逐步调整
自己的方向和道路。
水越热,
能溶解的物质会越多。
猜想与假设就是尝试将已有的
科学知识与问题相联系,从而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
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点评: 科学家不只是提出
问题,还会努力找出问题
的答案。他们会借助查阅
资料、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来收集有关的信息及证据。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假
设是否成立。检验的结果
可能被证实,也可能被证
伪。如果最初的假设遭否
定,则须修订或做出新的
假设,然后继续检验,直
至新的假设通过所有实验
的验证为止。
冰水,两茶匙;
温水……
点评:
科学家会对
所收集到有关的信息
及证据进行分析,与
猜想与假设进行比较
,力图得出符合证据
的解释,并注意与预
想结果不一致的现象
。他们还会设法收集
更多的证据支持解释
。
点评: 科学家很乐意将
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
众并与同行们交流。他
们认为这种交流是智慧
的交换,对得出正确的
结论是十分有益的。在
交流过程中,他们很注
意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
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既
坚持原则,也勇于放弃
我们的假设是正确
或修正自己的观点。
的,水温会影响溶
解的速率,
案例:装满水的杯中还能放入多少回形针




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追求具有普遍迁移
价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好奇心是形成动机的先导
主观的猜想需要实践来检验
试一试是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分离变量,控制变量,寻找因果关系和规
律,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
五、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建议





创设情景:
力求使探究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
实环境(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
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
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
情境有可探究性,关注实验和其他实践途
径的探究
关注情境中“协商”过程的设计
国外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案例

单摆.ppt
案例:哪支蜡烛先灭?
案例]哪一支蜡烛先熄灭
在学习物质性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
用燃烧中的化学现象和气体密度的知识,学
习作出科学假说和进行科学思维的方法,刘
老师 向学生提出如下一个问题:放在同一平
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 用
透明塑料罩罩在蜡烛上,问哪一支蜡烛先熄
灭 。问题提出以后,学生 们反应热烈。绝
大多数学生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刘老师没
有问这些学生为什么认为低的先熄灭,而是
问有没有学生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只见某
学生举起手来说:"高的蜡烛先熄灭。两种不
同意见的学生就争论起来
(此处将持有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称为高灭组和低
灭组)。
刘老师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究竟哪一种猜想是
正确的?
为了证明自己提出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们开始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了。绝大多数低灭组的学
生对实验的结果感到十分惊讶,为什么我们的判断错了?
刘老师组织学生对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这一问题展开了
讨论。
低灭组的学生说,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二氧化碳不支
持燃烧,这是我们作出判断的出发点,燃烧的蜡烛会产
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因
此二氧化碳气体要下沉,由此我们只能得到低的蜡烛先
灭的结论。错在哪里呢?
关键的问题在于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
低灭组的学生拿出了证据,他们翻开了有关气体密度的
表格,上面写着的数据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



刘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请学生看看表上的说明,
学生们发现,表上注明了温度条件。通过讨论,学生们
了解了蜡烛燃烧时产生 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
气温度要高许多,由此学生们得到了统 一认识的答案。
就在此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另一问题:罩子的大小
和蜡烛高低的程度是否影响问题的答案?刘老师在全体
学生面前表扬了这位学生, 确实这一问题的答案不是
唯一的,请学生们课后再做进一步的探究和讨论。
案例评析
这是一个小型的探究活动,需要的器材很容易解决,
实验的难度也不大,但能够很好地体现科学探究的特征,
整个探究活动围绕问题展开,重点在启迪学生领会如何
提出猜想和假设,以及如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批判性思
考。案例中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指导的一些观
点,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注意探
究活动的开放性等。
五、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活动,理解探究的特征;
2.能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7. 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
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
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
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
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教
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层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
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
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
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
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1.
2.
课堂讲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
教科书的进度安排,备课、讲课,按部就班
进行教学。学生则循规蹈矩地跟随教师“进
行学习”,这种做法在大班授课情况下能够
有效地传递知识。
实地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工厂、农村、
社区、科技场所等地,往往是学生、教师以
及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人员一起参观、探究、
质疑、索解。
费俊龙,聂海胜
我国嫦娥工程专家称2007年发射环月探测卫星

我国“嫦娥工程”在2007年发射一颗
探测卫星环绕月球旋转一年,以获取月球
表面三维影像等;拟定在2012年前后,实
行软着陆器在月球软着陆,拟定在2017年
前后,把机器人送上月球采样,将样品带
回地球研究。欧阳自远称,上述三大步骤
将为载人登月积累经验和技术。我国将力
争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实施载人登月。
探索月亮的“秘密”
1. 你知道人们已经探索到了月亮上的哪
些“秘密”?
2
2. 分析一下,月亮上各种自然现象之间
是不是互相有什么联系?
1
3. 现在假如要派你们乘宇宙飞船到月亮
上去进一步探索它的“秘密”,想一想,
需要准备带哪些物品?为什么? 1









月亮上的引力小,就没有空气,没有水;
没有空气、没有水就没有动植物和人;
没有动植物,就没有食物。
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就大;
昼夜温差大,就没有动植物和人;
昼夜温差大,就有粉末一样的砂;
没有空气就没有风,没有风,也就有粉末一样的
砂。
没有空气,就听不到声音,
没有空气,就形成了环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