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课程目标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章健文
2011年12月16日
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
标、内容要求、实施建议等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
准取代教学大纲,不仅体现了中国教育理念的转变,
也是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1.课程标准是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
的全面描述,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2.课程标准包括内容标准、机会标准(实践标准)
和结果标准(表现标准)。
3.课程标准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
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可望不可及
的。
4.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
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或者最低要求。
二、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课程定位(性质):学科核心素养
2.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内容选取+学习方式+评价建议+技
术应用。
3.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课程内容:模块→主题→具体内容
学习水平+活动建议
基础+拓展+研究
5.教学建议:把握标准+把握教材+把握学生
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观念更新+内容选取+技术应用
三、课程标准修订完善的基本方向
国际趋势
(1)精减内容标准
(2)关注过程标准
(3)凸显结果标准
(4)附上评价或作业样例
(5)追求呈现方式的统一性
三、课程标准修订完善的基本方向
上海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
(1)提高课程描述的精确度,易于公众的理解。
(2)突出结果标准的描述,易于教育质量监测。
(3)加强学科间的统一性,便于统一呈现。
(4)加强学科内的一致性,提升专业性水平。
(5)加强对教与学的指导,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第二部分
学科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概述
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
得相应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教师的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
调节点,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点。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以
及不同阶段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它决
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质
量的评估,对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导向、激励、调控
和衡量作用。
三.语文课程目标编制的依据
第一, 对学生的研究
课程的基本职能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二, 对社会的研究
社会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泰勒将其分类为:
(1)健康;(2)家庭;(3)娱乐;(4)职业;
(5)宗教;(6)消费;(7)公民。
第三, 对学科的研究
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1)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
(2)这门学科所能起到的一般教育功能。
三.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
1.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2.根据教材的所要达成的目标和要求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根据教师本身的实际情况
5.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目标的制订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是:明确、集中和适切。
明确:指确定的教学范畴和要求
集中:一节课的目标要有限制
适切:不随意拔高或者降低要求
五.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似双基)
2.过程与方法(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及学习过程中的有
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似文道统一)
课程目标的表述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人们认为课程目标是已经认识清楚的,并
可以做出清楚地界定。
其次,严格地界定需要准确的说明,这就决定了表
述方式是说明性的。
(1)用精确的便于分析的语言进行表述,不仅有助于形
成确定性的课程目标,而且便于这些目标体现严密的
逻辑体系。
(2)用这种方式表述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课程实施者的实
际操作,可以对目标进行逐级的分解,直至师生都能
够确定,从而作为一定时段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六.知识分类
1.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
所必须了解的基本要素。
2.概念性知识:在一个更大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基
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3.程序性知识: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
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准则。
4.元认知知识: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
知的意识和知识。
七.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结构
陈述目标最有用的方式是用术语来表达目标,这
些术语表明学生需要发展的行为种类,同时表明行为
在其中产生作用的内容。即一个动词加一个名词。动
词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描述预期学生习得的
或建构的知识。
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以及安德森对布鲁姆对
于认知领域的知识分类,首先将教学目标分类,其次
是确定它的认知维度区域,再用文字表述。
类目与
替代
定义与例子
认知过程 名称
1.记忆——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相关知识
1.1再认 识别
1.2回忆 提取
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找到与呈现材料一致的知
识(例如再认美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日期)
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相关知识
(例如回忆美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日期)
类目与
认知过程
替代名称
定义与例子
2.理解——从口头、书面和图画传播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
2.1解释
澄清、释义 从一种呈现形式(如数字的)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言
描述转换
语的)(例如解释重要演讲或文件的含义)
2.2举例
例示、具体 找出一个概念或一条原理的具体例子(例如给出各种美
化
术绘画类型的例子)
2.3分类
类目化、归 确定某事物属于一个类目
属
(如概念或原理)(例如将考察到的或描述过的心理混
乱案例分类)
2.4概要
抽象、概括 抽象出一般主题或要点
(例如为录像磁带上描写的事件写一则简短的摘要)
2.5推论
结论、外推 从提供的信息得出逻辑结论
内推、预测 (例如在学习外语时,从例子中推论出语法原理)
2.6比较
对照、匹配、确定两个观点、客体等之间的一致性
映射
(例如比较历史事件与当前的情形)
2.7 说
明
构建、建模 构建一个系统的因果模型
(例如解释法国18世纪重要事件的原因)
类目与
认知过程
替代名称
定义与例子
3.运用——在给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
3.1执行
贯彻
把一程序运用于熟悉的任务
(例如多位整数除以多位整数)
3.2实施
使用
把一程序运用于不熟悉的任务
(例如将牛顿第二定律用于适合的情境)
4.分析——把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并确定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
体结构或达到目的
4.1区分
辨别、区别集 从呈现材料的无关部分去别处有关部分或从不重
中、选择
要部分去别处重要部分。
(例如在数学文字题中区分有关与无关数量)
4.2组织
发现一致性、 确定某些要素如何在某一结构中的适合或成功。
整合、列提纲、(例如组织某一历史上描述的证据使之成为支持
结构化
或反对某一特殊解释的证据)
4.3 归属
解构
确定潜在于呈现材料中的观点、偏好、假定或意
图。(如根据文章作者的政治观点确定他的观
点)
类目与认 替代名称
知过程
定义与例子
5.评价——依据标准做出判断
5.1核查
协调、探测、查明某过程或产品的不一致性或谬误;确定过程或产
监测
品是否有内在一致性;查明某种程序在运行时的有
效性。(例如确定科学家的结论是否来自观察的数
据)
5.2评判
判断
查明产品和外部标准的不一致性,确定某产品是否具
有外部一致性;查明一个程序对一个问题的适当性。
(例如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对于解决某一个问题是
最适当的方法)
6.创造——将要素加以组合以形成一致的或功能性的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
为新的模式或结构
6.1生成
假设
根据标准提出多种可选择的假设。
(例如提出假设来说明观察到的现象)
6.2计划
设计
设计完成某一任务的一套步骤。
(例如计划写一篇历史题目的论文)
6.3生产
建构
发明一种产品。
(例如为某一特殊目的建筑住处)
八.目标的定位
根据以上的目标维度,认知目标是在两个维度
纵横交错中框架型呈现,任何一个知识都必须在其
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而后才是用语言对目标进行阐
述。
知识
维度
事实性
知识
概念性
知识
程序性
知识
元认知
知识
认知过程维度
记忆
回忆
理解
应用
A
B
C
分析
评价
创造
九.对于目标规范阐述举例
目标A(事实性知识,回忆)
如:能准确的朗读课文中生字X
目标B(概念性知识,理解)
如:理解“罕见”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目标C(程序性知识,应用)
如:用段落中的句子概括语段的意思。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
1.自读自学生字,会读多音字“龟”,能在阅读过
程中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
裂”。
2.学习作者对母亲伟大之处逐渐揭示的方法。
3.学习母子对话的特点,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学习课文材料详略安排的方法。
5.感受母爱的伟大以及对作者人生的引导作用。
十.目标制定的问题
1.过于笼统
2.没有深入到下位层次
3.有些不属于学科教学目标
4.表述不符合目标特质
总结:
1.目标编制要依据课程标准
2.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要用目标来调整
4.学习质量监测也要依据目标
目的:减负增效
不当之处,尽请指正!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