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 - 中華民國職業病醫學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過勞死 - 中華民國職業病醫學會

淺談過勞死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一般外科 劉孟綸醫師
June 12, 2011
月加班 百小時 29歲工程
師過勞死
勞保局拒發職災給付 南
亞科:他自願加班
2010年 09月27日 蘋果日
報 【綜合報導】在南亞
科技任工程師的二十九
歲男子徐紹斌一月在家
猝死,徐父向立委黃淑
英陳情,心疼兒子死前
一個月加班逾一百小時,
認為兒子過勞死,怎知
向勞委會勞保局申請職
災死亡給付卻遭拒;徐
父哽咽說,南亞科還告
訴他:「別人家兒子不
會死,只有你家兒子死,
是他自願留下來加班。」
徐父說兒子倒在電腦前,桌上堆滿公司文件,檢
方指死因為「心因性休克」,可能致死原因為
「過勞加重心臟病變」,勞委會職業傷病管理服
務中心的醫師認定是「工作過勞相關之猝死」。
徐父氣憤說,負責認定的勞保局卻另找醫師,以
「無相關研究顯示死因與過勞有關」、此病變屬
遺傳性疾病等理由,拒絕職災死亡給付。
曾一天工作19小時
• 黃淑英昨與家屬開記者會,指徐紹斌二○○六年進
南亞科後常加班,月薪四萬四千元,加上加班費可
領七至九萬元,但兩年後升為資深工程師,改為責
任制後卻沒加班費,她籲政府重新規範新興產業責
任制問題。
• 徐父指兒子一天常工作十六到十九小時,最高一個
月加班一百三十九小時,死前一個月加班一百一十
一點五小時,怎知勞保局採用南亞科說法,扣除兒
子每日吃晚餐半小時,加班工時壓至九十四點五小
時,低於勞委會規定,單月加班工時逾一百小時算
過勞的認定。
• 勞保局官員蔡素櫻說,勞保局不採納勞委會提供的
證明,因該醫生的鑑定是根據家屬提供的資料,勞
保局另請醫生鑑定,雙邊醫理見解不同,已送勞委
會職業病鑑定委員會評斷,十二月會有定論。
2010-09-27公視工程師加班過勞
死
宏達電員工 疑過勞死
• 股價一度漲破千元 學弟批「人命堆積」
• 2011年 02月24日 股王宏達電發生員工疑似過勞死
事件,三十歲的研發工程師謝銘鴻本周一遭警方
發現陳屍桃園租屋處,
謝的學弟事後在臉書發
表文章悼念,批評宏達
電股價漲破千元,「背
後不知是多少人的性命
堆積起來」。
死前瀏覽「十大死因」
• 警方說,謝銘鴻本周一未到公司上班,同
事打手機也沒接而察覺有異,當天下午會
同警方,前往其桃園市租屋處破門進入後
,發現他陳屍床上,死亡時間超過一天,
床邊的電腦螢幕還停留在「國人十大死因
」網頁上。
雖死者身上無明顯外傷,但家屬認為謝個
性開朗、身體健康,死因離奇,檢警明上
午將解剖複驗。對於死因,家屬表示,將
等解剖後再說。
工程師常上班到凌晨
•
不幸事件發生後,謝的學弟在臉書發文表示,「十九日大家還聚在一起吃火
鍋、看電影,卻因老闆的一通電話又回去加班,之後只看到你在臉書上留著
最後一個凌晨三點多的動態消息,從此就一覺不醒。」
謝姓工程師的同事透露,上周日凌晨三時許看到他在臉書留下最後的訊息,
「下班了issue(手機程式瑕疵或錯誤)還是無解,還花六小時弄reliability test
(可靠度試驗)」,顯示謝從前一天一直工作到隔天凌晨三時多還未睡覺,
對他的猝死相當不捨。
•
據了解,謝銘鴻過年前患流感請假在家自主休養一周,平時在公司表現正常
,與同事相處和睦,二月十八日當天他正常到公司上班,想不到才放二天假
就此離開人世。
宏達電說,謝銘鴻二○○八年十月到公司任職,平常工作努力,因公司採責
任制,有時候一天工作會超過十小時,正確死因要等檢警解剖後才能確定。
宏達電以自有品牌「hTC」行銷全球,內部對產品研發、技術相當注重,因此
工程師工時較長、壓力較大,上班到凌晨一、二時是常有的事,曾有離職員
工投訴,一天工作達十四個小時,甚至上過十五個小時的班。
宏達電解釋,因去年定單超出預期,人力較吃緊,今年已增聘人力,不會再
發生員工超時加班情形。
iPad觸控面板廠商
27歲員工猝死
2011年03月02日 19:40 蘋果即時
•iPad觸控面板供應廠之一的台中市勝華科技公司,是
上市公司,昨天驚傳1名27歲劉姓男員工猝死,劉男
昨凌晨輪值大夜班時突然昏倒,同事趕緊報警將他送
醫,仍告不治,身後留下兩名子女;劉妻表示,先生
沒有宿疾,意外發生前曾感冒就醫,但不嚴重,劉男
同事則表示,劉男前天凌晨上夜班時身體不適,請假
半天,當晚7時返回上班,並表示已服藥,不料竟發
生悲劇。檢察官將擇期解剖,釐清死因。
•勝華發言人黃忠傑表示,劉男是派遣人員,任職觸控
面板生產線,去年9月到職,做2天休2天,總加班時
數不超過20小時,該公司對此事很遺憾,將從優撫卹。
連夜加班兩天 台東社工疑過勞死 感冒併發心肌炎
社工送醫仍不治 人少事多鬧出人命? 社工不滿
(2011/3/4)
•又發生疑似工時過長而過勞死的新例,台東一名社會工作員
2月23號晚間當班,值勤返家覺得身體不適,緊急送醫後不
幸死亡,家屬質疑工作時間太長過勞死,12個社工團體也
提出抗議,認為社工人員人不但少事情又多!
•家屬難過落淚,直說孩子的工作真的不是人做的,做母親的
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抱頭痛哭。
•四十二歲方鳳珍,在台東縣社會局家暴中心擔任約聘社工,
過世的前一天晚上還在加班,回到家後覺得身體不適緊急送
醫,沒想到就這樣與家人天人永隔。
•方鳳珍的辦公桌上,堆滿了資料夾,行事曆也是排得滿滿滿
,醫生診斷方鳳珍是感冒併發心肌炎,家人表示她這個月已
經連續加班20個小時,感冒加上過度勞累,才會造成這樣的
遺憾。
姜定國保全員video
女模特2月病倒5月14日離世
• 福州消息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福州22歲女模特艾薇微(藝
名)在微博寫道:“我只要事業!事業!工作!工作!”
然而,她再也無法從事她最愛的工作了。因長期熬通宵,
積勞成疾,她患上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2011年5月14日
凌晨,醫治無效,就此凋零。薇微生前微博多次稱“累”
、“不舒服”。醫生稱,白血病可能跟輻射、過度疲勞有
關。這再次引起了我們對健康的關注,對輻射的關注。
• 新浪微博@艾薇微發布消息稱:聚龍影視傳媒副總經理、
美女模特艾薇微,因長期工作勞累,積勞成疾,突發急性
混合細胞白血病,於2011年5月14日凌晨在福建一家醫院
去世,時年22歲。
製造業不適責任制
•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專門委員王素琴說,《勞基法》規定
勞工每月加班不得逾四十六小時,且工作是否「責任制」
需經勞委會認定,南亞科屬製造業,不在勞委會認定的
責任制範圍,會被處六千至六萬元罰鍰。
徐母昨說,兒子進南亞科三年就過世是她永遠的痛,決
定站出來讓社會認清科技業超時工作問題,不希望悲劇
再發生。
• 南亞科副總白培霖說,公司對較有能力工程師及主管採
責任制,上班時間由員工自己判定,也積極宣導員工盡
量休假、上下班時間正常。
過勞死
• 台大醫院職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李俊賢
說,過勞死在醫學上是指急性循環系統疾
病,判定考量因素很多,依勞委會認定,
死前二十四小時仍不斷工作或死前一周每
天工時逾十六小時,可被認定是超出尋常
工作的特殊壓力,另發病日前一至六個月
間,每月加班逾四十五小時,隨加班時數
延長,工作與發病關聯也增強,但還要參
考工作環境及本身體質。
法律上「過勞死」
• 目前擔任勞委會職業病鑑定委員會委員的台北
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指出,「過勞死」
法律上稱作「職業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
指的是腦血管疾病或心臟疾病。
• 她指出,要判定工作是引起這兩類疾病發生的
重要原因,要以「超出尋常工作的特殊壓力」
為條件,其中包括量的指標,如死亡前二十四
小時仍繼續不斷工作,或質的指標,如發病前
曾遇到與發病密切相關的精神緊張事件等。
• 國泰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黃啟宏指出,長期精神緊繃、
壓力大,會影響自律神經,這是和腦中風、心血管疾病
有關的危險因子。
• 另外,就算沒有病史,但過度的工作壓力也可能讓冠狀
動脈突然攣縮,產生血管痙攣、心律不整。
• 更已有研究指出,過少的睡眠會影響內分泌及新陳代謝
功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陽明大學環境暨職業醫學科副教授楊振昌更提醒,若跳
脫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有人因長期長時間工作,疲倦
不斷累積,卻又得不到成就感,這時容易產生憂鬱的問
題。
• 更別提過度的工作可能增加發生錯誤與意外的機率;壓
力更與潰瘍、部份癌症的發生,以及免疫系統的損傷有
關。
過勞死認定放寬 雇主承擔舉證責任
•
•
•
•
•
•
•
高科技業常以「責任制」為由,未保留員工出勤紀錄,讓工程師「工時失控」而「爆
肝」,引發過勞死爭議,但依據勞委會的最新公告,未來雇主不僅須承擔舉證責任,
同時也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明確列舉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認定基準。
勞委會表示,為讓過勞死更容易認定,參考日韓等國標準,決定重新修正參考指引,
除考量工作型態縮短工時,有關發生工時爭議等舉證責任,也改由雇主承擔;也就是
說,未來勞工舉證「超時」工作,若雇主無法提出反證,就採信勞工說法。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肯定勞委會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對勞工有幫助」,他
強調,過勞死是結構性因素,「很難舉證」,改由雇主承擔舉證責任,「這個方向是
對的」。
對於雇主要負舉證責任,科技業者表示會配合政府政策。台積電企業訊息處長孫又文
表示,員工出差或加班都有詳實紀錄。聯電發言人劉啟東則說,科技業雖採責任制,
但出差有紀錄,特別是科技業門禁系統完備,舉證不難。
南亞科技工程師過勞死引發關注,勞委會訂出「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認定參
考指引」,大幅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新標準除了原有腦出血等八種疾病外,還新增
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等四項過勞死疾病。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處處長傅還然指出,除比照日本,縮短加班時數認定,勞工只要
在發病前因工作負荷過重,導致過勞死,都算職業病。南亞科技工程師疑似過勞猝死
案,將適用這項新公告。
傅還然說,未來認定過勞死的流程,首先確認疾病名稱,接著查詢是否為列舉的目標
疾病、確認發病時間,然後判斷工作負荷。至於如何判定負荷量?依據「異常事件」、
「短期工作過重」、「長期工作過重」三大指標,來判定是否為職業因素引發的過勞
死。【2010/12/23 聯合報】
2010-12-20
• 以勞保投保薪資上限四萬三千九百元為例,若
認定是過勞致死,則可領取職災死亡給付四萬
三千九百元乘以四十五個月。(1,975,500 NT$)
•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處處長傅還然表示,經檢
討之後,勞委會2010.12.20公告「職業促發腦
血管及心臟疾病(外傷導致者除外)之認定參
考指引」,比照日本標準,詳細規範過勞死的
認定標準,讓醫生在認定時更有所依循。
•
傅還然說,即使不是新制的目標疾病,
若由解剖報告證實工作負荷為促發疾病的主因,
也可認定是職業病。
• 傅還然強調,加班時數非唯一的認定標準,而
會調查勞工的工作負荷,是否促發疾病
過勞死 意外險不賠
(2011-03-07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從宏達電工程師到日前發生的保全猝死,原因都指向工作時間過長,導
致員工過勞死。產險主管指出,過勞死是「意外猝死」,但不屬於「意
外」,因此意外險不理賠。
• 明台產險指出,一般俗稱的意外險或傷害險,都指意外傷害險,定義
為「突發而非疾病引起」,只要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因遭受意外傷
害事故,造成體傷、殘廢或死亡,就能申請理賠;但若非意外造成死亡
,產險公司可主張不賠。
•以過勞死猝死為例,產險主管解釋,被保險人若是投保傷害意外險、發
生意外事故而身亡,的確可以獲得理賠;但若被保險人是因疾病復發,
導致猝死身亡,就無法獲得理賠。 過勞死被產險公司定義為「因長期累
積的工作壓力,導致身體出現異狀死亡」,並非突發事件,因此不在理
賠範圍。
• 雖然意外險不賠過勞死,產險主管提醒,生活周遭有許多意外,民眾
投保保單順序,最好仍依照意外險、疾病險、養老險、儲蓄險的順序投
保。
過勞死 维基百科
過勞死,源自日語,是一種職業性的突然死亡,因工作過度致死。其原因為由壓
力引起的心臟病發作,或是長期疲倦所導致的中風致死。第一宗有紀錄的過勞死
個案發生於日本,當中一名工作在日本最大的報紙公司二十九歲的海外運輸部男
員工,在他工作期間突然中風身亡。事件最初不為留意,直到1980年代泡沫經濟
破滅,同公司幾位較高職位的行政人員正值壯年,卻在沒有明顯疾病的情況下猝
死。當地傳媒馬上針對事件報導,並很快把這種現象稱為「過勞死」。在1987年,
由於過勞死現象的到廣泛關注,日本勞動省不得不就因工作猝死的人數作出統計。
First case of Karoshi
• In 1969, the death due to a stoke of a 29-year-old,
married male worker in the shipping department of
Japan’s largest newspaper company. (occupational
sudden death) (5 yrs later family got the $), 18 cases in
1970s, while none in Wester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 Karoshi= death from overwork. 1982 1st Karoshi book.
• 1987, the Ministry of Labor began to publish the
karoshi stastistics.
• 1989 Report: Degree of Abuse of Salaried Workers and
Karoshi: 500 white-collar workers in top-ranking Co. in
Tokyo. 46% afraid of karoshi risk. 25% families
complained. This fear increased with age.
• 1991 Karoshi in English language.
(Intl. J of Health Services, 27 (4), 625-641 , 1997)
National Defense Counsel for
Victims of Karoshi. Tokyo, 1991
Ministry of Labor
• 20-60 Karoshi deaths per year awarded
compensation. (much less than the actual cases)
• Vital statistics data: 35,000 deaths from cardio- or
cerebral vascular dis per year in 20-59 age group,
estimates 1/3 or 10,000 work-related
death.(1992)
• 1994, Japanese government’s Economic Planning
Agency in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estimated:
karoshi around 1,000 or 5% of all deaths from
CVD and CVA.
Worker’s compensation for Karoshi
• Government was reluctant to investigate and
compensate initially.
• Policy: based on accidental death, ignore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long-term exposures that are a
normal part of working life in Japan.
• Until 1987: Government release statistics.
• Ministry of Labor asks self prove
• Ministry of Labor’s Confidential Manual: Karoshi:
engaged continuously for 24H before death or worked
>16 h/day x 7 consecutive days. (no day off), worked
>2X regular hrs during the wk before death, 3X the
previous day. Otherwise, self prove the causality.
Revision of rule in 1987
• 1994, the Inspectorate of the Office of Labor
Standards refused worker’s compensation for a
42 y/o truck driver who died of AMI.
• Annual working hr: 5700 hrs. Experience: 11 y
• It was the normal daily work because 6000 hrs
for the past 6-7 yrs . Other workers: same.
(Normal: 40hr/wk x 52 wk/yr = 2080 hrs)
• The government has tended to overlook these
long hrs of work.
• No. of compensation claims: much less than
actual due to long term process, stringent criteria.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Karoshi
• Early, some describe it as “not of pure medicine”
but a socially constructed disease entity that is
not “real”.
• Karoshi involves not just death from CV dis. But
also other acute deaths, e.g. those related to
delayed medical Tt because of lack of free time to
see a Dr and suicides attributed to overwork.
(some died of diabetic coma, PU, asthma, EVB
etc. )
• Some suggest Karoshi = Dis. of rationalization (e.g.
cervicobrachial dis (OCD), CTS, Vibratory White
Fingers (VWF).
Repetitive stress injury (1960s-1970s)
• 6,000/40,000 Tel operators of 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OCD.
• >3,000/20,000 chain-saw operators of National
Forestry Service : VWF
(Forestry rationalization & struggle for vibratory disease, Hosokawa, M.
Tokyo, 1983)
• JPM(Japane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volves
much more than just designing & producing the
highest quality product or service.—> reduce
labor cost thru “waste” elimination.
Waste
• Anything that is not absolutely essential to production.
• E.g. buffers between operation, slack time, waiting
time, wlking time, holidays, vacations, resting time,
walking space at work stations, or, more generally,
indirect labor such as skilled trades and maintenance
work.
• Rest breaks, bathroom breaks, or time to wipe away
sweat are regarded as waste.
• A night without operations is also waste.
• JPM is an extension-even an intensification- of
Tayloristic, scientific management techniques into
every aspect of work organization.
Ideological &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JPM
• Karoshi: Cultural differences, Customary practice
produced by long-term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verall adaptability.
• Nature of JPM system: working 24-hrs a day
exemplary, idealistic behavior. (e.g. Social atmosphere:
TV ads of a new beverage—”Can You Fight 24 Hours for
Your Corporation?”.
• “Lean Production” in the West, Kaizen=continuous
improvement.
• JPM essentially increases management control &
undermines the independence of labor unions & the
human rights of the work force.
JPM & the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 Expanded job strain model: psychological job demands,
work control, & work-related social support. High, low,
low increased risk of CVD
• Lean production: increase in fatigue, stress, tensi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high job strain
•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high BP, digestive dis, M-S dis,
depression, anxiety, behavioral outcomes (drug,
alcohol use) in the West.
• JPM or LP tends to eliminate worker-oriented social
support & collectivity.
• Stress H.(Epi, NE, cortisol) CVD
First Karoshi of Nurse in Japan
• Hospital faces, 1991: Japanese H. in Fukui was
used for 480,000 $ following the death of a
nurse (Junko Yoshida, 22 y/o) who had worked
34 hrs in a row. (heart failure in Fujita
Memorial H.)
• Work: 5 times/month to work a 36-hr
schedule. Only 2 days off that month.
“We do not have enough nurses”
• 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 Welfare:
average turnover rate—30-35% per year,
average employment 3.5-4.5 years.( H.faces 1991)
• Too few graduates: No!
• Culture: the role expectations of women once
they marry, demands to care for elderly
parents, working conditions, low salaries, and
the male-physician domination of the health
care system.
Physicians are no exception
• Work hours: more than other types of workers.
• 2005 MHLW: Jpn physicians work 66.4 hrs/wk
• MHLW: the sudden death of any employee who works an
average of > 65 hrs/wk for > 4 wks or > 60 hrs/wk for > 8 wks
may be karoshi.
• 8 physicians suffered karoshi between 1996 & 2005(內外麻兒)
• Karojisatsu: suicide due to overwork. 45 in 2005. at least 5
are Dr. (1996-2005)(內外麻兒R)
• 2004: Jpn ranked 27th among 30 OECD member countries.
(2/1,000 population)
• 2008: loosen the number restriction of Dr. (8000 9000),
increase co-medical & clerks,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 (55%
suicide: no)
Karojisatsu (suicide from overwork): A spreading
occupational threat
• Kazuo Inoue; Masatoshi Matsumoto
•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Apr 2000; 57, 4; pg. 284-5
台大醫院(Oct.24, 2010)
• 台大醫院上月驚傳兩位中壯年醫師因病倒下,其中,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至全在家中猝死,醫院員工傳
言他疑似過勞死;另一位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勝弘
在工作時倒地,幸經搶救目前已康復。
• 台大醫院員工說,四十一歲的陳至全醫師,是治
療結節性硬化症的專家,獨居台北,上月某日,他
未到班,醫院打他的手機也沒有人接,後來才發現
他已猝死家中,讓同事很震驚,有人說他疑因過勞
致心臟病發作而不治。
• 陳至全醫德醫術兼備,突然過世,令病患十分不捨,
結節性硬化症協會全體家長與患者,還在網路為文
哀悼他,感念他的付出。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勝弘
• 在陳至全驟逝沒多久前,五十五歲的台大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勝弘,也在醫院工作
時,突然昏倒,就近緊急送往醫院內加護
病房,由台大葉克膜(體外循環維生系統)
團隊搶救,總算救回一命,現在已康復,
院內員工也盛傳可能是心臟病導致昏倒。
• 台大副院長何弘能說,不管是醫師或一般
人,平常都應注意身體健康,才不會發生
意外。
醫師疑過勞患失憶
妻子孩子全忘了
• 2011年04月18日 09:15 蘋果即時
• 蔡伯羌6年前起擔任奇美醫院外科住院醫師,每月工時約360小
時,每天工作約10多小時,2年前他進開刀房時突然心肌梗塞昏
倒,因腦部缺氧過久,急救後中度記憶功能缺損,近10年的事
全忘了。蔡太太難過地說,先生記得醫院一切陳設擺飾,卻不
記得家,記得公司同事卻對妻兒沒印象。蔡太太說,由於先生
幾乎以醫院為家,2人多以電話聯繫,先生透過電話知道聲音來
自老婆,但見到人卻毫無印象,她心酸地說:「我們相戀、結
婚、生子過程,他完全忘了,他現在只把我當成信任、依賴的
人。」
• 蔡妻表示,她質疑丈夫過勞病倒後,奇美醫院以合約到期為由,
藉故解聘先生,除6萬2千元的慰問金外,經多次協調才願意提
供進行為期10年、每月2萬元的慰問金,她對院方失望透頂,上
周四向台南地方法院提出民事告訴,求償丈夫出事至65歲退休
的3800萬元薪資;但院方堅稱蔡醫師是個人疾病問題,並沒有
超時工作問題。
Movie of Dr.蔡伯羌
護士、醫療人員也爆肝
勞委會2011/4/12公布全台五十
家醫療院所的勞動條件專案檢查
,結果有十六家醫院違法,總共
違反三十件,比例達三成二,仍
以超時工作及未按比例給假為大
宗。
實習醫生疑過勞死 妹哭訴討公道
台視 2011-05-05 14:48
• 又傳出疑似過勞死的案件!四月底的
時候,一名成大醫學院七年級的實習
醫師,被發現陳屍在宿舍的浴室內,
今天家屬出面控訴,死因疑似就是因
為在醫院的實習工作太過勞累 (值班
36 hrs),導致猝死。
實習醫師疑過勞死 家人泣訴三不管
•
〔記者顏若瑾、施曉光/台北報導〕2011-5-6
高雄醫學系學生林彥廷在成大附設醫院實習時疑似過勞,上個月底猝死
宿舍。家屬昨天在國民黨立委鄭汝芬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聲淚俱下控
訴實習醫師工作超時過勞,且實習生只有學生保險,家屬求助無門,
立委呼籲相關部會應明確制定實習醫師的法律定位。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承諾,兩週內將與教育部及各教學醫院,檢討
現行實習醫師的保險制度。
衛生署長邱文達也承諾,將會嚴格要求醫院落實工作規範,限定實習
醫師只能照顧十床以下的病床,大夜班應由駐院醫師或主治醫師負責
,並詳細檢討實習醫師工作規範以及教學醫院的評鑑基準,讓學生不
要工作太多。
連續值班36小時昏倒
就讀高雄醫學大學七年級的學生林彥廷,四月二十七日在值班三十六
小時後回到宿舍休息,卻在隔天清晨被室友發現倒在浴室,已經沒有
呼吸心跳,急救後仍回天乏術。
林生家屬昨在記者會哭訴,家中經濟差,林生靠著助學貸款唸醫學院
,「終於撐到最後一年」,卻突然發生天人永隔悲劇。家屬強烈懷疑
實習工作制度不合理,導致林生過勞喪命。
成醫院方指出,林醫的死亡院方無法判斷是否過勞死,靜待鑑定結果
。林醫的排班全依規定實施,一個月的白天加晚上值班不超過十班、
也就是十天,就目前的值夜制度而言,並未超時。
石崇良表示,民國一○二年醫學系將由七年制改為六年制,學生變成
畢業後再當實習醫師,屆時將以員工身分納保,確保實習醫師的職場
權益。
教依現行法令,實習醫師不是醫師、勞工,也不是建教生,無異「三
不屬地帶」,教育部將邀集教學醫院檢討實習制度,而不是被當作一
般住院醫師。
Intern Death (Video)
連續上班36小時 實習醫師疑似過
勞死
Health Problems due to Long
Working Hours in Japan: Working
Hours, Workers’ Compensation
(Karoshi), & Preventive Measures.
Kenji Iwasaki et al.
Industrial Health 2006, 44, 537-540
• 6.39 million people worked for > 60 h per wk
during years 2000-2004.
• >300 Karoshi cases between 2002-2005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 Welfare (MHLW)
• 2001: MHLW set Stds of overtime working hrs
• 2002: prevention of health impairment due to
overwork.
• 2005: health guidance thru Dr. interview for
overworked workers enacted as law.
• In 2001, 28.1% of Japanese employees worked
> 50 hrs per week. (Intl Labor Organization,
2004)
• Netherlands: 1.4%, Sweden: 1.9%, Finland:
4.5%, Germany: 5.3%.
• Labor Standards Law: < 1987: 8-h workday, 48hr workweek. >1987: 8-h & 40-h workweek.
Fig. 2,
Tab 1
1994 Tokunaga Y estimate
• Compensation for a death case of Karoshi: 45
yr old, male, annual income of 55,000$, and
having a wife and 2 children total benefit:
760,000$ (hard to struggle & time consuming)
• 1988 Karoshi Hotline to help the worker’s
compensation.
• 2001 Compensation criteria: 100 overtime hrs
or more for the past one month or 80
overtime hrs or more per month for the past
2-6 months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s.
Fig. 3
Government Preventive Health
Measures for Overtime Work (Jpn)
• 2002 MHLW( Comprehensive program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alth impairment due to
overwork): 1. reduce overtime work to <45
h/month 2. fully implement medical exam for
workers 3. health guidance for overworked
workers by a Dr. thru an interview
• 2005 revised Industrial Safety & Health Law.
職業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診斷認
定基準
一 .腦血管疾病:包括腦溢血、腦血栓
、腦栓塞、腦梗塞、蜘蛛膜下出血,通稱
中風、高血壓腦病變。
二. 心臟疾病:包括心臟性猝死、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
「質」的考量:
以作客觀綜合的判定。因此除工作時間外,
發病前曾遭遇到造成精神緊張且與發病具有
相當密切關連的工作型態,包括:不規律的
工作、工作時間過長、經常出差、輪班或夜
班、溫度、噪音或時差等亦可納入考量 。
致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底子不好”
(一)原有疾病、宿因:高血壓症、動脈硬化(冠狀動脈、腦
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高尿酸血
症、腦動脈瘤、梅毒、心臟肥大、心臟瓣膜疾病等。
(二)體質、遺傳:肥胖是動脈硬化的促進因子,對本疾病的發
生有危險的影響。而高血壓、高脂血症則可能具有高遺傳性。
(三)飲食習慣:攝取高鹽分的飲食習慣會促進高血壓。歐美的
高脂肪飲食習慣會促進動脈硬化,成為心臟疾病的原因。
(四)氣溫:寒冷、溫度的急遽變化等,亦可能是本疾病發生的危險促
進因子。
(五)吸菸、飲酒:菸槍(每天約20支以上)的心肌梗塞發生的危險是
沒有吸菸的人的3倍。雖有研究發現適量飲酒能夠降低心臟血管疾病
的發生,長期酗酒與血壓上昇及動脈硬化的關係亦被認定。
(六)藥物作用:如服用避孕丸可能較易發生心血管系統併發症。
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 是一種身體出現慢性疲勞徵狀的病症,具體定義是長期間(連續6個
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強度疲勞感覺或身體不適。我們現時對這種病的
認識仍然很少,而且亦不明白它的病理學成因。
• 病徵
•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徵很多元化,計有:
肌肉及關節疼痛
認知困難
在精神上及體力上的慢性且嚴重的無力感和耗盡感
其他諸如:發燒、出疹等較少見的病徵
•
雖然疲勞是一種在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的病徵,但CFS的各種病徵是多
系統的,而且往往很少因為一種病症所引起而同時發生,所以要分辨
出來其實是有辦法的。
• 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曾經被認為是
一種可以引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毒,但後來證實了CFS並非由單一
因素引起。
慢性疲勞症候群
• 培靈關西醫院院長李光輝表示,1988年發
現慢性疲勞症候群,即NK細胞缺乏症候群,
急性的心血管發作,長期工作壓力會造成
免疫細胞大量下降,長達半年以上有疲勞、
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現象,偶爾會有頭
暈,怎麼休息都休息不回來,高血酯、高
尿酸、痛風等症狀,因多重性生理不適造
成死亡,即為過勞死的定義,正好與法令
規定的期間一樣。
過勞死診斷
• 李光輝:有兩種數據可以告訴我們是否是
過勞死,一個是NK細胞數,正常數字是10
的4次方到5次方,假如新進員工進來是這
個數字,死的時候數字變成10的2次方,明
顯就屬過勞死。另一個壓力檢測儀,機器
就可以測出來壓力指數。
台灣人工時紀錄,又創新高!
(2011-3-18)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統計,去年台灣製造
業每人月平均工時為189小時,工業及服務業
是181.2小時,創下6年來新高,甚至比日本韓
國工時還長!唉,可悲的是,根據勞委會統
計腦心血管疾病被認定為職業傷病、失能與
死亡的勞工人數,同樣也在去年創下歷史高
峰。
過勞死逐年增 中國知識分子壽命比常人
少10歲
2006年11月11日晚上10:00,響水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事故處理中
隊副中隊長任海華,在連續工作38小時後不幸猝死,享年37歲。這一消
息再次敲響了人們預防過勞死的警鐘。
過勞累死屢見不鮮
•2004年4月8日晚,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連續忙碌幾個星期後,
去健身房健身,突然心臟病發作搶救無效死亡。2005年7月2日晚11時,
著名電影演員古月因突發心肌梗死而猝死。2005年8月18日凌晨,著名小
品演員高秀敏因心臟病突發猝死。
•
除了名人的猝死引人震驚外,近年來高級知識分子英年早逝也屢見
不鮮:年僅32歲的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學者蕭亮中,36歲的清
華大學電機與應用電子技術系講師焦連偉,46歲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教授高文煥,36歲的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勇等,他們早
逝的誘因都被認定為是過度勞累。
•
而在南京,因為過度勞累猝死的病例也不少見。前不久,南京某著
名高校一位30多歲的女博士,在做實驗時突然暈倒,送到醫院時已搶救
無效。醫生檢查發現,死者全身器官已經提前衰老。
蔣曉東Karoshi video
• 在近5年內,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有135位教授死
亡,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3.3歲。昨天,衛生部副部
長殷大奎在北京論壇「公共衛生與和諧社會的建立」
分論壇透露了此消息。
•
殷大奎在論壇上作了題為「發展中國家慢性病
的預防與控制」的主題報告。他說,目前,在中國
與生活方式等有關的慢性病患病率逐步上升,比如
肺癌、乳腺癌、大腸癌等的患病率比10年前幾乎翻
了幾倍。在知識分子中,存在著嚴重的「過勞死」
現象,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僅為58歲,比普通人平
均壽命少10歲。近五年來,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
去世的135名專家和教授,平均年齡僅為53.3歲。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曉光研究員之後的發
言印證了殷大奎的觀點。楊曉光說,調查顯示,在
中國18至44歲的成年人中,有83%的人沒有參加體
育鍛煉。他說:「如果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繼續
下去的話,未來我們會有4億人超重,2.1億人患高
血壓。」
過勞死「瞄上」年輕精英
•
「過勞死」指的是長期慢性疲勞後誘發的猝死,即由於工作時間過
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體潛藏
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出現致命的症狀。
•
省人民醫院心臟科副主任李新立教授表示,但凡因為過度勞累猝死
的病人,多半有心血管病,年老的多為冠心病等,年輕的則以心肌病、
心肌炎居多,但這類人要麼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
麼對這些疾病置之不理,在長期高強度工作下,人體的防禦功能就會
下降,從而誘發猝死。李新立教授說,很多猝死病人都死在家中,因
此很難統計每年的猝死人數,但從送到醫院搶救的病人來看,目前過
勞死病人正在不斷上升,而且以知識分子、精神勞動強度過大者等腦
力勞動者居多。
•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馬根山教授說,他們的統計資
料顯示,在醫院每年收治的數千名冠心病患者中,年輕的精英人才佔
到了近10%;過去心肌梗死病人發病年齡都在50歲以上,而現在有的
病人只有30多歲。馬根山教授說,精英人才由於工作繁忙,容易忽視
自身健康,往往等到「累倒了」才開始重視。
•
專為高端人群提供保健服務的南京愛可健康咨詢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他們從為期兩年的健康市場調查中發現,肩負重任的知識分子平均壽
命與國人平均壽命相比,要低10歲左右;專家教授、企業經理、領導
幹部疲勞綜合征的發病率高達50%。
過勞死有10大徵兆 6項即危險
•
•
•
•
•
過勞死有那些警訊?屏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蔡朝仁今
天提出三高、失眠、頭暈、易怒、記憶力減退等10大徵兆,其中,只
要超過6項症狀,就有過勞死的危險。蔡醫師提醒,不超時工作和維
持良好睡眼習慣,是避免過勞死的關鍵。
蔡朝仁表示,過勞是一種慢性疲勞的過程,台灣每年有30個過勞
死案例,其中50%是中風、腦栓塞、腦出血,30%是心肌梗塞,10~20%
是肝炎和猛爆性肝炎。男女比例是1:4,所以工作家務兩頭燒的女性,
要格外注意。
避免過勞症候群,首要不超時工作,並維持良好睡眠,蔡朝仁也
提供以下10大評估指標,包括三高(血壓、血脂、血糖)、禿頭、腰
酸背痛、性慾減退或經期混亂、頻尿、腹瀉、記憶力減退、心算能力
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頭暈頭痛和易怒等。
蔡朝仁說,以上有3~5項症狀就算值得警惕的第一期,只要有其
中的6項以上就有過勞死的危險,要非常注意。一般來說,一周工作
最好不要超過46小時,專職開車者2~3小時就要休息,而醫生護士由
於經常值夜班或長時間開刀動手術,其實也是過勞死的危險群。
但他也特別提醒民眾,並不是只有長時間工作才會導致過勞死,
通宵達旦的打牌、打電動等玩樂,長時間累積疲勞,一樣會導致過勞
死。
2010-09-29 新聞速報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報導
過勞的症狀
•
•
•
•
•
•
•
•
•
•
•
•
1.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2. 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3. 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4.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5.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6. 經常頭痛和胸悶
7.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8. 體重突然大幅變化
9.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0.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1.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12. 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資料來源: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過勞自我預
防手冊》
預防過勞死
• 法律明定每日、每週之工作時數上限。
• 鼓勵員工適時休假,取消「不休假獎金」。
• 資方不要以責任制,成為讓員工無限制加班的
藉口。
• 定期舉辦員工健康撿查。
• 調整企業文化,從「為公司賣命」,到「創造
企業與個人雙贏局面」。
• 調整主管對於員工的心態,不要造成員工過度
的工作壓力。員工也是人,不是鋼鐵,反覆敲
擊玻璃只會讓其碎裂。
自我檢查預防過勞死
•
李新立表示,其實過勞死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知道自己有心血管
疾病的患者,平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規範用藥,沒有發現健康出狀況
的人,如果工作強度過大,也要定期體檢,以便及時發現疾病進行治
療。通過對自己健康的掌握,是可以預防過勞死發生的。
•
日本學者列舉出27項「過勞」症狀和因素,其中有7項者,就有
存在「過勞」的潛在危險;有10項者則隨時可能發生「過勞死」,一
定要引起重視。
•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
滋味;3、突然覺得有衰老感;4、肩部和頸部發木發僵;5、因為疲
勞和苦悶失眠;6、有一點小事也煩躁和生氣;7、經常頭痛和胸悶;
8、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電圖測試結果不正常;9、體重突然變化
大,出現「將軍肚」;10、幾乎每天晚上聚餐飲酒;11、一天喝5杯
以上咖啡;12、經常不吃早飯或吃飯時間不固定;13、喜歡吃油炸食
品;14、一天吸煙30枝以上;15、晚上10時也不回家或者12時以後回
家占一半以上;16、上下班單程占2小時以上;17、最近幾年運動也
不流汗;18、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19、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21、經常出差,每週只在家住兩三天;22、夜班
多,工作時間無規律;23、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24、升職或
者工作量增多;25、最近以來加班時間突然增加;26、人際關係突然
變壞;27、最近工作失誤或者與人發生不和。
過勞量表
• 第一部分:個人過勞
1. 你常覺得疲勞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2. 你常覺得身體上體力透支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3. 你常覺得情緒上心力交瘁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4. 你常會覺得,「我快要撐不下去了」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5. 你常覺得精疲力竭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6. 你常覺得虛弱,好像快要生病了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工作過勞
• 第二部分:工作過勞
7. 你的工作會令人情緒上心力交瘁嗎?
(1)很嚴重(2)嚴重(3)有一些(4)輕微(5)非常輕微
8. 你的工作會讓你覺得快要累垮了嗎?
(1)很嚴重(2)嚴重(3)有一些(4)輕微(5)非常輕微
9. 你的工作會讓你覺得挫折嗎?
(1)很嚴重(2)嚴重(3)有一些(4)輕微(5)非常輕微
10. 工作一整天之後,你覺得精疲力竭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11. 上班之前只要想到又要工作一整天,你就覺得沒力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12. 上班時你會覺得每一刻都很難熬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13. 不工作的時後,你有足夠的精力陪朋友或家人嗎?
(1)總是(2)常常(3)有時候(4)不常(5)從未或幾乎從未
• 請拿紙跟筆紀錄你得了幾分!
第一到十二題,答(1)=100,(2)=75,
(3)=50,(4)=25,(5)=0
第十三題,答(1)=0,(2)=25,(3)=
50,(4)=75,(5)=100
• 一到六題分數相加除六可得個人相關過勞分數;
個人相關過勞分數<50,表示過勞程度輕微,
50~70是中等,建議找出生活壓力源,進一步
調適,>70,就是過勞程度嚴重。
24-hour society
• 不打烊的24小時經濟型態,尤其是金融、科技、
服務等行業,配合歐美時區或客戶時間,造成
有人在睡覺時,總有許多人還在工作。美國的
調查發現,每五個工作人中,就有一人是輪班
工作者。
• 雖然二十四小時營業為大家帶來便利,但也帶
來影響。英國的科學家認為,「24小時的社會」
對健康影響程度如同「吸菸」。
• 2001年發表在權威期刊《Lancet》的研究,首
度出現「24小時社會(24-hour society)」一
詞。英國佘瑞大學拉佳拉南教授指出,24小時
社會不僅帶來嚴重的失眠、腸胃病、心血管疾
病,甚至也帶來社交問題。(康健Sept. 2004 )
• 統計發現,和睡眠相關的車禍最常發生在
清晨2點~6點,而且駕駛常常是整夜工作。
• 而且,疲倦的員工的工作表現比充分休息
的員工差。英國佘瑞大學的研究也指出,
夜間輪班工作者會降低注意力和工作表現,
他們會有較差的反應、記憶力和活力。總
結來說,和日班的同事相比,他們工作起
來較易出錯。
輪班輪成癌症?
• 更長期來說,輪班和慢性疾病有關。
• 我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的研究發現,輪班工
作者的總熱量、蛋白質、醣類及膽固醇的攝取,
明顯高過正常日班人員。
•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大規模長期追蹤記錄護士的
健康,發現經常上夜班的護士,罹患結腸癌的
機率增加35%;另一項由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
伯明罕婦女醫院合作的研究也發現,常上夜班
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 研究人員懷疑,這和夜間工作會干擾褪黑激素
分泌有關。
夜貓子上班族,10招避免過勞死
•
如果你也是輪班工作者,以下10個方法讓自己的日夜生活品質好一點:
1. 下班回家路上(大約是早上八、九點),戴上墨鏡。別讓陽光重新設定你的生理時鐘,延誤了
睡眠週期。
2. 用心營造高品質的睡眠環境。安靜、涼爽、漆黑(考慮特別厚的窗簾),和朋友、家人提醒尊
重你的睡眠時間。提醒朋友,別在你的睡覺時間打電話進來,因為這就相當於半夜三更有人
到他家敲門一般。
3. 在一整個輪班週期中,盡可能保持作息規律,包括固定時間起床、固定時間吃飯。
4. 值班前兩小時,可以小寐一下,彌補不足的睡眠。
5. 額外多做運動。研究發現,額外的運動可以幫助輪班時差,也可以幫助工作時的清醒。
6. 下班前半小時,不要再喝任何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咖啡因要排出體外,需要一段時間。
7. 值夜班時,避免油膩食物及甜食。半夜到清晨消化道功能最差,容易造成腸胃道疾病,新光醫
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仲達提醒,少用泡麵當點心。而且,輪大夜班時,常不知道吃的是
哪一餐,陳仲達醫師建議,還是把醒後第一餐當主餐,最後一餐盡量排在睡前至少3小時,
並且餐餐力求清淡並營養均衡。
8. 隨輪班時間調整慢性病用藥時間。輪班人員輪完大夜班後稍事休息就會就寢,如果糖尿病人,
依照醫矚在早上服用降血糖藥,就上床睡覺,容易發生低血糖現象。陳仲達醫師提醒,糖尿
病、高血壓病人在輪大夜班時,用藥時間也應調整為下午起床後服用,而非早上服用。
9. 在換班前,先為下一輪的作息做準備。如果即將接夜班,前兩天可以先把上床的時間往後挪,
起床的時間也往後挪一些,先讓身體適應下一輪班的作息。
10. 如果都沒有改善,更該尋求醫生的協助。
企業應提出高效率的輪班計畫
如果企業主能將人體的生理時鐘考慮進去,將有
助於員工的安全、靈敏度和工作表現。美國麻州
波士頓生理時鐘研究中心摩爾愛迪博士表示,
「時程表排得好,產能可以提高30%。」
•依照順時鐘方向輪班,從日班、小夜班、大夜
班,漸次輪換。
•至少持續一週以上,才再度換班,不同班別之
間,最好有1~2天間隔,讓身體事先適應。
•休假時間最好安排在正常的週末,讓他們可以
兼顧家庭生活。
•加強輪班人員的營養、睡眠保健教育。
應該向褪黑激素、安眠藥說yes嗎?
• 長久以來安眠藥被貼上負面標籤,例如會上癮,或舉止
失常。常見女明星台上「恍神」的行為,被解讀為吃安
眠藥。
• 儘管大多數台灣人不贊同吃安眠藥,事實上卻吃很多安
眠藥。根據衛生署藥政處統計,台灣每千人每天平均使
用9.1顆安眠藥,是美國的3倍(美國為3.1顆),也就是說,
幾乎每天每百人就有一人要靠安眠藥入眠。
• 雖然醫生認為失眠用藥物治療,不必忌諱,「如同老花
眼要帶老花眼鏡一樣,」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宇
宙說,但醫生們還是將藥物視為最後一線的治療,而且
要經過醫生的評估開出處方才行,不要私自買藥吃。
褪黑激素
• 在歐美造成旋風,據說又不會成癮的褪黑激素可以嘗試嗎?有
些要搭飛機東奔西跑的工作人,常要靠褪黑激素幫助睡眠,雖
然台灣尚未核准,很多人會從國外帶回來。
• 天然的褪黑激素是由大腦松果體在黑暗下產生的荷爾蒙,它會
降低中心體溫,造成昏沈感。
• 褪黑激素的效果目前還有爭議。一些研究發現,褪黑激素可以
幫助入睡,減少醒著的時間,但並無助於整體睡眠。
• 但對於輪班人員來說,褪黑激素有助於生理調適。如果在正確
時間服用低劑量褪黑激素,可以提前或延後睡眠時間,效果持
續6個小時。因此也有人主張,只要控制得宜,褪黑激素可以當
作減輕時差或幫助輪班人員使用。
• 它並非是無害的健康食品,它其實還是有副作用。例如有報告
指出,服用褪黑激素後會有倦怠、憂鬱的現象。動物實驗也發
現,褪黑激素會提高血壓和導致不孕。有些人體實驗也發現,
褪黑激素有提高心臟相關疾病、高血壓、腎臟病、中風等風險。
• 除非長期安全試驗已經完成,否則對那些已經在使用的人來說,
還是在冒著過量或毒性過高的風險。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