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師養生六大招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潘老師養生六大招

潘老師養生六大招
主講人:潘懷宗博士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台北巿議員
潘懷宗博士
 美國艾默蕾大學神經化學及分
析化學博士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 台北市議員
 東森財經新聞台「57健康同學
會」保健室主任、超視33台
「食在有健康」主持人 、
TVBS 「女人我最大」 、飛碟
「飛碟早餐」、中廣「蘭萱
時間」專訪學者
潘老師養生六大招
1.無毒健康的生活環境
2.規律且良好的生活作息與方式
3.維持快樂的心情
4.適當的運動
5.正確的飲食
6.定期、完整、不過當的健康檢查
第一招
無毒健康的生活環境
電影「永不妥協」的啟示


故事敘述一個教育程度不高育有3名子女的單親媽
媽艾琳布洛科維琪(Erin Brockovich),促使了
美國參議院包括民主黨及共和黨的參議員共同發
起並通過一項疾病聚集(disease clusters)的
法案。
疾病聚集是指在同一個時間點或同一個社區裡頭,
出現了某個疾病發生聚集的異常現象,例如在某
個社區一年內癌症的得病數和疾病管制局(CDC)
的數據相比有明顯的差異。
小蝦米力抗大鯨魚


1993年當艾琳在一家小律師事務所任職時,無意間發現美
國PG&E電力公司排放含六價鉻的廢水污染公共用水,造成
辛克利(Hinkley)小鎮許多居民罹癌。在艾琳不肯妥協
的個性下,一個人深入訪查、尋找證據,並得到660名居
民的信任委託,最後在1997年與電力公司達成和解,和解
金額高達100億元(3.33億美金)。
六價鉻常被使用在許多工業上,例如電鍍業、金屬工業、
玻璃業、石油純化、紡織業、焊接業等,六價鉻化合物對
人體有害,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存積在人體內。接觸高濃
度的鉻會有明顯的局部刺激和腐蝕作用,可從皮膚、呼吸、
胃腸道被吸收,長期下來會提高致癌的風險,低濃度則會
引發過敏。
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

美國參議院通過的疾病聚集法案內容,主
要是當聯邦機構在處理有可能發生疾病聚
集事件的時候,需加強民眾及政府各單位
彼此之間的溝通協調(coordiation)、流
程透明化(transparency)和問責制度
(accountability)。
無毒、無害的居家生活



不過度裝潢
環保署研究指出,國人平均每天約有九成以上的
時間處於室內的環境中。
室內的裝潢材料如不慎選,會有過量甲酫、苯、
乙烯苯……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漂浮在空氣中,
產生環境荷爾蒙等有毒物質,過於嚴重時會造成
女性經期紊亂、新生兒染色體異常、長期莫名的
頭痛以及精神不濟、失眠等,甚至有致癌危機!
裝潢、家具請使用綠建材










定義
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循環過程中,
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建
材。
特性
即是可以再使用、再循環、減量、低污染。
四大範疇:
(1)生態綠建材:「無匱乏危機」與「低人工處理」。
(2)健康綠建材:低「甲醛」、低「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逸
散。
(3)高性能綠建材:「透水」、「防音」。
(4)再生綠建材:「減量」、「再利用」、「再循環」。
目前已有多家廠商及建材獲得認證,詳細資料可上網查詢
http://www.cabc.org.tw/gbm/HTML/website/comp_index.asp
為什麼要使用綠建材?


台灣地狹人稠,大多數室內空間均有裝修建材使
用過量,與使用人口密度過高的困擾,造成許多
材料的浪費和產生新的室內污染源,另外也導致
罹癌風險值及呼吸道疾病發生率偏高。
為有效控制室內污染源、延長建築物的生命週期
與材料的再利用,所以國內專家積極呼籲,如需
室內裝潢和翻修,請儘量選用綠建材,以保護使
用者健康及維護環境資源。
綠建材標章
健康住宅自我檢測
1.每天清晨起床時,感到胸悶、噁心,甚至頭暈目眩。
2.家庭成員經常容易感冒。
3.不吸菸,也很少接觸吸菸環境,但經常感到嗓子不舒服、
有異物、呼吸不順暢。
4.孩子常咳嗽、打噴嚏、免疫力下降。
5.家人常有群發性的皮膚過敏。
6.家人共有一種病,離開這個環境後(例如出差或度假),
症狀就有明顯變化和好轉。
7.新婚夫婦長時間不孕,查不出原因。
8.孕婦在正常情況下,發現胎兒畸形。
9.室內植物不易存活,同樣方式照顧,在別人家存活得很好。
10.寵物莫名其妙死掉。
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






中樞神經系統衰弱
瑞典在1998年曾經進行阿茲海默症和老年失智症的研究,
發現只要職場工作環境的電磁波強度大於2毫高斯,罹患
比例會比一般人高出4倍。
免疫功能下降
美國洛杉磯的研究人員曾經研究0到4歲兒童血癌的發生原
因,發現當兒童房間中電磁波強度平均值大於2.68毫高斯
時,該年齡的兒童罹患血癌的機會較一般兒童多出約48%。
提高不孕症
芬蘭地區曾經研究191位自然流產的婦女,發現職業是電
腦操作人員發生流產的機會是一般人的3.4倍。
遠離電磁波7大對策
1.與電器用品保持30公分以上距離
2.養成拔插頭習慣
3.縮短電器產品使用的時間
4.睡覺時要遠離電磁波
5.選用小型的家電產品
6.孕婦及嬰幼兒要遠離電器用品
7.注意電器產品的後方及兩側
拒絕餐具(生活用品)、玩具之毒
美耐皿餐具溶出三聚氰胺
 改用陶瓷或不鏽鋼餐具。
 塑膠容器或製品溶出塑化劑
 改用玻璃、陶瓷或不鏽鋼容器盛裝。
※上述餐具和容器常因碰撞或清洗而損傷,
也要定期更換。
 玩具含鉛超標
 選購有商品檢驗標章的「安全玩具」。

「安全玩具」標章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 財團法人台灣玩具暨兒童用
品研發中心所發出的標章
日本玩具協會
的安全玩具
歐盟認證通過
檢驗合格的玩具
家用清潔用品的潛在性危害
家用清潔劑項目
含有化學成分
潛在性危害
浴室馬桶清潔劑、
除鏽劑
去漬劑、立可白
鹽酸、硫酸、磷酸
腐蝕性強,易傷害皮膚和
刺激眼睛。
含苯化合物
‧長期暴露,會造成人體呼吸系
統、肝、腎、神經系統及造血系
統疾病
‧可能會傷害肺臟及中樞神經
洗衣粉、洗衣精
磷酸鹽
‧會引起水質污染,導致河川、
湖泊優養化,形成臭氣沖天的湖
水
漂白劑、殺菌劑
次氯酸鈉、亞次氯
酸鈉
‧不安定氧化劑,與其他化合物
混合後,具有危險性,漂白劑與
阿摩尼亞混合,會產生致命毒氣。
異味除臭劑
二氯苯
‧長期暴露,有罹患肺病、白內
障及頭痛之虞。
自製天然清潔劑





洗米水和煮麵水
小蘇打水
白醋水
肥皂水
檸檬酸或檸檬汁
容易忽視的居家空氣污染源(1)
污染源
說明
解決方法
懸浮微粒或纖維
戶外汽機車或工廠
廢氣、燒金紙、點
蚊香、吸菸等,容
易造成呼吸道疾病
廚房、浴室、櫥櫃
或有漏水的潮濕陰
暗之處,容易誘發
氣喘
通風不良或密閉的
室內濃度增加後,
容易讓人頭痛、頭
昏
保持空氣流通;避
免在室內燃燒紙張;
戒菸
黴菌孢子
二氧化碳
漂白水擦拭;控制
溫濕度;儘快處理
漏水問題
增加新鮮空氣的流
通
容易忽視的居家空氣污染源(2)
一氧化碳
產生於瓦斯不完全燃燒
時,濃度增加後會有噁
心、嘔吐等現象,嚴重
時可能導致死亡
熱水器不能裝在室內或
不通風處;瓦斯爐煮東
西時旁邊一定要有人,
離開前記得把爐火關掉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油漆、膠黏劑、亮光劑、使用綠建材
蠟等會揮發出苯、甲苯、
甲醛類物質,對呼吸道
有不良的影響
石綿
添加在天花板、隔間的 拆除;避免使用
矽酸鈣板或地板、塑膠
地磚等材料裡,容易導
致肺部纖維化
氡氣
天然放射性氣體,存在 減少使用;保持室內通
於大理石、花崗岩等石 風
材中,吸入過多可能導
致肺癌
16種不適居住的環境周圍
1.飛機場
4.高壓電塔
7.鐵道
10.家庭加工廠
13.垃圾場
16.殯儀館
2.加油站
5.神壇
8.高架捷運
11.夜市
14.焚化爐
3.瓦斯槽
6.高架橋
9.停車塔
12.特種行業
15.墳墓
第二招
規律且良好的生活作息與方式
充足、規律的睡眠(1)




睡眠的長短很重要
英國華威大學佛朗切斯可‧卡布奇歐(Francesco P.
Cap-puccio)博士表示,研究發現,晚上睡眠少於6小時
的人出現中風、死於心臟病機率會增加48%,中風風險也
會增加一成五。
研究也發現,睡眠時間9小時以上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心臟
病,風險增加41%。卡布奇歐博士表示這次研究對象都是
成年人。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一般來說,兒童晚上應該要睡
到10、11小時,睡眠才會足夠。10到17歲的兒童、青少年
則應該睡足8.5小時到9.25小時,成年人睡眠時間最好在7
小時到9小時之間。
充足、規律的睡眠(2)



睡眠的時辰和品質
每晚11點左右上床睡覺最好,可以讓肝好
好休息(肝臟在凌晨1~3點進行排毒與造
血工作,千萬不要晚睡增加它的負擔,否
則會爆肝)。
少吃刺激性食物、釋放壓力、關燈、多運
動等都能提升睡眠品質,不會愈睡愈累。
你的睡眠不足嗎?




法國里昂大學的皮耶哈維魯皮博士對於睡
眠不足,有下列簡易的測量方法:
白天很想睡,或一整天都覺得很累,代表
你的睡眠不足。
平常會翻來覆去才睡得著,最近躺下五分
鐘之後立刻睡著,證明睡眠嚴重缺乏。
醒著時,有時會出現持續1~10秒鐘的短暫
昏睡,這也是一種缺乏睡眠的現象。
失眠症狀評量表
請問你在兩週內是否有以下情況?
1. 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才睡著。
2. 睡眠期間忽然醒來的時間超過30分鐘。
3. 比預定想要起床時間提早1~2小時。
4. 睡醒後精神沒有恢復。
5. 睡不好已干擾白天的工作。
6. 以上情形已超過一個月。
7. 身體疼痛、不適感干擾睡眠。
8. 白天心情憂鬱、焦慮的狀況已干擾白天生活。
9. 打呼聲偶爾會停止,然後又像嗆到般繼續呼吸。
10.入睡靜止時會覺得肢體有麻、癢不適感而無法入睡。


如果以上的題目中,第1~5題連續都答「是」,或其中有一項
答「是」,並且同時也勾選第六項,就代表你已經有失眠的症
狀。
對付失眠的良策
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每三年都會進行一次國人睡眠調
查,最近的調查是在2009年所做的,發現台灣慢性
失眠症盛行率為21.8%,與3年前的11.5%盛行率相
較,多了10個百分點 。

規律生活節奏對抗失眠
不要挑戰生理時鐘的極限
每天早上定時起床
午休時間儘量短
少碰刺激性食物
睡覺前不要喝液體飲料
1.
2.
3.
4.
5.
減少看電視的時間




常看電視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胡博士(Frank B. Hu)發
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指出,每天看電視超過2個
小時的民眾,會增加20%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還會增加15
%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且提高13%的死亡風險。
美國尼爾森公司(Nielsen Co.)2010年的調查顯示,美
國人每天看電視的平均時間約為5小時,而澳洲統計署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的資料顯示,澳
洲和一些歐洲國家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約為3.5~4小時;根
據遠見雜誌2010年的調查,台灣民眾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
間約為2.73小時(每週平均19.13小時)。
胡博士分析了8個平均追蹤受試者7~10年的研究,發現每
天若減少看電視2個小時,每年可減少每10萬人中有176個
人發生糖尿病的情況,也可減少每10萬人中有38個人發生
致命性心臟病,並可減少每10萬人中104個人提早死亡的
情況發生。
注意肥胖:成人體重的分級標準
分級
身體質量指數
體重過輕
BMI<18.5
正常範圍
18.5≦BMI<24
過重(低危險群)
24≦BMI<27
輕度肥胖(中危險群)
27≦BMI<30
中度肥胖(重危險群)
30≦BMI<35
重度肥胖(病態肥胖)
35≦BMI
注意肥胖:體脂肪率的判定
理想體脂肪率 理想體脂肪率
性別
<30歲
>30歲
肥胖
男性
14~20%
17~23%
25%以上
女性
17~24%
20~27%
30%以上
注意肥胖:腰圍與腰臀比






腰圍
腰臀比 男性
女性
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約
35.5吋),女性腰圍超過
80公分(約31吋),即可
稱為肥胖
標準
0.85~ 0 7~
腰臀比=腰圍÷臀圍
0.9
0.8
當腰臀比超出0.95(男
性)、0.85(女性),易
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
異常
>0.95 >0.85
動脈粥狀硬化、糖尿病、
高血脂症等慢性病。
例子:陳小姐的腰圍是34
吋,臀圍是38吋
腰臀比=34÷38=0.89(異
喝水習慣:多喝還要喝得對






正常人每天需喝2000~3000c.c.的水。
晚上可適量喝水,避免血液濃稠,減少中
風及心肌梗塞的機率。
早上起床後先喝一杯溫開水幫助排便。
小口小口喝,含一含再吞下,比較不容易
脹氣。
運動前喝點水幫助血液循環。
焦躁疲憊時,喝杯水立即頭腦清醒。
生活好習慣
不抽菸
 限制喝酒

限制喝酒




適量喝點紅酒可提高血液裡的好膽固醇和預防血小板黏在
動脈壁上,這兩種作用都有助於預防冠狀動脈硬化和冠心
病;但過量絕對是有百害無一利。
每天小酌,有益心臟卻傷肝。英國酒精健康聯盟肝臟醫學
專家尼克‧雪倫(Nick Sheron)博士認為,酒精攝取量
限制不宜以「天」為計算單位,應以每周限制攝取量為準,
因為每天喝對肝臟傷害極大。雖然有些研究顯示,喝點小
酒可降低心臟疾病風險,不過若每周酒精攝取量超過30單
位,肝臟就會受損,這相當每天喝3罐半以上350毫升啤酒,
其酒精濃度3.5%。
根據財團法人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網站資料,1單位純酒
精為8公克標準份量,等於284毫升的啤酒、發泡酒,酒精
濃度3.5%。或相當於24毫升烈酒,酒精濃度40%,也等
於1小杯紅酒,酒精濃度9%。
英國酒精研究機構研究主任瑞秋斯‧布魯克(Rachel
Seabrook)也同意這觀點指出,1周內至少要有2天時間不
碰酒。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







每天至少排便一次。
一週排便少於2次即稱為便祕。
正常人的大便:黃褐色、條狀、軟硬適中、
無臭味、載浮載沉。
排便好習慣如何養成:
多喝水。
多蔬果。
多運動。
補充益生菌。
第三招
維持快樂的心情
心情愉快的祕訣:每天要三樂
知足常樂
 助人為樂
 自得其樂

知足常樂

別汲汲營營爭取不屬於自己的
名利 。
助人為樂


我曾經在停車場遇到一對帶著小嬰兒的夫婦,為
了十塊錢銅板,無法繳費取車而不知所措時,當
下立刻掏出十元幫助他們,使他們免走一大段路
只為至外頭換錢。我並不是要得到他們的感激,
而是幫助別人讓我感到很快樂!
有些人會以為區區十塊錢,實在拿不出手,但對
方也會因為向人開口要錢,而無法啟齒,其實,
千萬要記得「勿因善小而不為」。
自得其樂


蓋公文章時,我可以蓋得歪一點、斜一點,
不一定每次都要方方正正的。
時常用樂觀的角度看生活,即使是蓋印章
這樣的小事,也一定有樂趣藏在其中。
懂得與壓力共處
養生修心六要訣
1.認清自己
2.價值調整
3.增加彈性
4.壓力調適
5.擴大網絡
6.生活規律

生活壓力測量表
1.就算休假在家,你也覺得非常疲勞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乎從未(0分)
2.你在非上班時間覺得身體上體力透支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乎從未(0分)
3.你在非上班時間覺得情緒上心力交瘁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乎從未(0分)
4.你在非上班時間常覺得「我快要撐不下去了」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乎從未(0分)
5.你在非上班時間常覺得精疲力竭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乎從未(0分)
6.你在非上班時間常覺得虛弱,好像快要生病了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乎從未(0分)
□不常(2分) □幾
□不常(2分) □幾
□不常(2分) □幾
□不常(2分) □幾
□不常(2分) □幾
□不常(2分) □幾
工作壓力測量表
1.你在工作時會感到情緒上心力交瘁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不常(2分) □幾乎從未
(0分)
2.你在工作時會讓你覺得快要累垮了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不常(2分) □幾乎從未
(0分)
3.你在工作時會讓你覺得挫折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不常(2分) □幾乎從未
(0分)
4.工作一整天之後,你覺得精疲力竭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不常(2分) □幾乎從未
(0分)
5.上班之前只要想到又要工作一整天,你就覺得沒力,不想去上班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不常(2分) □幾乎從未
(0分)
6.你在工作時,你會覺得每一刻都很難熬?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不常(2分) □幾乎從未
(0分)
7.你的工作需要加班嗎?
□總是(100分) □常常(75分) □有時候(50分) □不常(2分) □幾乎從未
(0分)
生活、工作壓力檢測分數判讀
個人相關過勞分數(將1~6題分數相加除以6)
 50分以下:恭喜你!你是輕度壓力程度,並不常
感到壓力,繼續加油!
 50分~70分:你是中度壓力程度,建議找出生活的
壓力源,進一步調適自己,增加放鬆和休息的時
間。
 70分以上:小心!你是重度壓力程度。建議你適
度改變生活方式,除了增加運動和休閒時間之外
,你還需要進一步尋找專業人員諮詢。
調適壓力四方法




說:指的是向家人、朋友或專業輔導人員、
醫師傾訴心中的壓力與煩惱。
唱:指的是用唱歌或大聲喊叫的方式抒發
心中的壓力。
做:指的是做減壓操或運動來紓解壓力。
寫:指的是將心中的壓力或煩惱用筆寫下,
藉由寫的同時,讓腦中思緒作整理,思考
造成壓力的原因,進而找出問題與抒發情
緒。
第四招
適當的運動
何謂適當?
一定要有氧運動
 持續運動
 不受傷

有氧運動







何謂有氧?
是指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約12~15分鐘),持續性的運動,
有充足的氧氣,以提供運動所需的熱能。由於大量的呼吸
氧氣,體內不易累積乳酸,不會感到疲勞,對於血液供氧、
新陳代謝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有氧運動對於成年人而言,
是比較適當的運動。
一個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作用中可以產生36~38個ATP。
例如:慢跑、腳踏車、划船、滑雪、溜冰、跳繩游泳、健
走、韻律體操、爬山等。
何謂無氧?
活動的時間較短、瞬間氧需求較少、而且為部分身體的運
動為主,會造成乳酸堆積,如舉重、跳高、短跑等。
一個葡萄糖在無氧呼吸作用中只能產生2個ATP,並形成乳
酸。
持續運動


規律且良好的運動習慣:配合自己的
步調,養成屬於自己的運動習慣,最
重要的是選擇有興趣的運動才能持續
不間斷。
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以上,由緩至急,
循序漸進。(運動到會喘但是可以講
話的狀態,此時心跳數的9成,就是適
合自己「急」的運動狀態)
不受傷

運動要量力而為,適當不過度
才能持久並且達到鍛鍊的效果。
慢性疾病的運動方式



以糖尿病及關節炎為例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於300~350 mg/dL時,不建議激烈運動,
輕度散步即可。待血糖經藥物治療下降後,至少隔日需運
動一次,每次30~60 分鐘,強度因人而異,因不便於運
動中測量心跳,故以流汗但運動後輕鬆且不致疲累為原則。
快走、慢跑、騎車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均為不錯的選擇。
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合太劇烈的運動,緩和的游泳(溫
水)、伸展體操及慢走,都是比較安全的運動。運動前都
必須先暖身,且對所患關節先熱敷15~20分鐘,運動後立
即冰敷10~15分鐘,可減少不適或運動傷害,切忌需遵循
熱身、由緩到急、量力而為、不逞強的原則。
運動增加細胞壽命




根據德國薩爾倫大學(University of
Saarland)勞夫斯教授的研究發現,DNA中有
一段壽命基因是連結運動、壽命和健康三者之
間的重要物質。
壽命基因是一般人的說法,正確的名稱是「端
粒(Telomer)」,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DNA 。
細胞每經一次分裂,端粒就會變短,當短到不
能再短時,細胞無法分裂,就會靜止、死亡。
勞夫斯教授先以動物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有運
動老鼠的端粒長度顯著比沒有運動老鼠的端粒
長度為長。
勞夫斯教授的人類實驗


接著他找了兩組不同年齡的運動者和不常運動者進行實驗,
一組是20歲當紅的國家代表隊,一組是現年50歲已經退休,
但經常運動的教練代表隊。經測量血液中白血球DNA的端
粒長度,結果發現20歲這組的端粒跟一般年輕人沒有多大
差異,但端粒酶的活性很強,比一般正常年輕人強2.5~
2.6倍,由於酵素活性高,預期幾年後的端粒長度依然可
以維持。
50歲這組的差別就非常大,端粒酶不只比一般不常運動者
來得強,而且端粒長度要多出1.82倍,因此他們可能會活
到100或110歲,但不運動者,有可能在50、60幾歲就會中
風或心肌梗塞死亡;另外,20歲這組與50歲這組相比時,
50歲的端粒長度已經變成原來的一半,代表壽命已經走到
了一半,該項研究指出了運動延長壽命的作用點是在端粒
上。
第五招
正確的飲食
潘老師的小祕訣
紅黃綠白黑
根莖花果葉
一日 5 7 9
健康更長久
正確的飲食
美國版 新型飲食指南
台灣版 新型飲食指南
2011年6月公布 MyPlate,
包含水果、蔬菜、穀類、
蛋白質與乳製品。
2011年7月衛生署公布新版飲食指南。
蔬果579




台灣癌症基金會及美國癌症協會(ACS)從2004年起,
提出「蔬果579」飲食觀念,做為新一代健康防癌的
參考指南。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研究,蔬果的纖維素能減少腸
內致癌因子,改變腸中菌種生態,避免癌細胞形成。
建議6歲學齡前兒童,每天攝取應5份新鮮蔬果;6歲
以上學童、少女及女性成人,應天天攝取7份蔬果;
而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果。
蔬菜類一份約為生重100公克,水果類一份約為150公
克,每日攝取蔬菜的份數,應較水果多一份。
健康五蔬果
顏色
健康價值
食物來源
白色
含硫化合物、蒜素、蛋白
質等營養素,有助於維護
心臟健康,增強免疫力。
山藥、洋蔥、蔥、蒜、馬
鈴薯、苦瓜、梨子等。
黃色、橘色
抗氧化。含胡蘿蔔素,能 胡蘿蔔、南瓜、地瓜、橘
降低罹患心臟病、癌症的 子、柳丁等。
機會;「類黃酮素」能增
強骨骼健康。
紅色
含番茄紅素,有助預防前 番茄、櫻桃、西瓜、紅豆等。
列腺癌。花青原素,能抗
炎和對抗心臟病。
綠色
含葉黃素、葉綠素等。葉
綠素具有淨血功能,有助
清除體內毒物。
黑色、紫色、藍紫色
花青素、多酚類能清除自 葡萄、藍莓、茄子、黑芝
由基、強化免疫力。
麻等。
綠色蔬菜。
10大抗癌食物

1.
2.
3.
4.
5.
6.
7.
8.
9.
10.
美國《時代》雜誌在2005年曾選出10大抗老、防癌的超
級食物。
番茄
菠菜
花椰菜
蔓越莓(小紅莓)
大蒜
鮭魚
燕麥
堅果
紅酒
綠茶
台灣版18種超級食物


《康健》雜誌在2010年7月,也邀請專家學
者評選出台灣版18種超級食物,強調的是
能防癌、抗老化、添活力,且天然、本土、
容易取得與烹煮。
18種超級食物:糙米、地瓜、地瓜葉、番
茄、高麗菜、巨峰葡萄、香蕉、芭樂、薑、
青蔥、雞肉、豆腐、苦瓜、海菜(即海
藻)、鯖魚、金針菇、茶、苦茶油。
10大垃圾食物

1.
2.
3.
4.
5.
6.
7.
8.
9.
10.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全球10大垃圾食物
油炸類食品
醃製類食品
加工肉類食品(肉乾、肉鬆、香腸等)
餅乾類食品(不含低溫烘烤和全麥餅乾)
汽水可樂類食品
方便類食品(主要指速食麵和甜點等膨化食品)
罐頭類食品
話梅蜜餞類食品
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和雪糕)
燒烤類食品
第六招
定期、完整、不過當的健康檢查
可自行測量的數值天天看










BMI值=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正常範圍18.5≦ BMI<24
體脂肪率
成年男性的體脂肪率不要超過23%、女性不要超過27%,若男
性體脂肪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就稱為肥胖。
腰圍
女性標準腹圍≦31.5吋(80公分),男性腰圍≦35.5吋(90公
分),超過此一標準稱為啤酒肚。
脖圍
目前國內尚無標準值,但美國弗雷明漢(Framingham)心臟學
會研究顯示,脖子粗的人與心臟病有密切關聯。
血壓
2007年衛生署修訂新標準,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
120mmHg, 舒張壓小於或等於80mmHg。
健保給付的健康檢查
1. 兒童預防保健:未滿7歲兒童,提供免費9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2. 兒童牙齒塗氟:未滿5歲兒童,每半年檢查1次。
3. 孕婦產前檢查:妊娠第一期和第二期(未滿29週),可檢查2次;妊
娠第三期 (29週以上),可檢查6次。
4. 子宮頸抹片檢查:滿30歲以上女性,每年免費篩檢1次。
5. 乳房攝影檢查:滿45~69歲女性,或40歲以上未滿45歲其二親等以內
血親曾患有乳癌的女性,每2年免費篩檢1次。
6. 成人健康檢查:滿40歲至64歲民眾,每3年免費篩檢1次;65歲以上民
眾每年免費篩檢1次;罹患小兒麻痺35歲以上者,每年免費篩 檢1次;
55歲以上原住民,每年免費篩檢1次。
7. 糞便潛血檢查:滿50~69歲民眾,每2年免費篩檢1次。
8. 口腔健康檢查:滿30歲以上民眾,有吸菸或嚼檳榔者,每2年免費篩
檢1次。
免費成人健檢 國人使用率約5成



儘管政府有提供免費成人健檢資源,不過卻有
約半數的國人,沒有善加利用。
依據20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40歲以
上民眾有49.3%不曾利用過全民健保提供之免
費成人健康檢查,在未利用此項服務的民眾當
中,最主要原因為自認為「身體很好」
(38.6%),顯示民眾之疾病預防觀念仍有待
進一步提昇。
國健局呼籲,民眾應該養成良好的疾病預防觀
念,透過健檢及早診治疾病,才能維護健康。
完整的健康檢查
1. 事前評估健檢項目需求。
2. 健檢前的準備工作。
3. 施行健康檢查:過去病史詢問、理學
檢查、各項健檢項目檢查。
4. 報告解說。
5. 醫療諮詢、營養諮詢及轉診治療。
大腸鏡檢查


大腸癌的發生率這幾年在世界各國都有顯
著的增加,台灣不論是男性或女性都從第
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可能跟飲食習慣的改
變有關,所以鼓勵一般的民眾接受大腸鏡
檢查。
醫師建議,年齡50歲以上無症狀者,每1~
2年作糞便潛血檢查,平均3~5年作一次大
腸鏡篩檢;如為高危險群,則應考慮增加
大腸鏡檢查的頻率。
無症狀者可間隔10年再做大腸鏡(1)

美國德州大學醫學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古得溫醫師
(James S. Goodwin)發表在《內科醫學
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的研究中建議大腸鏡第一次篩檢為正常的
民眾,應每年使用糞便潛血檢查(FOBT)
進行追蹤,無特殊症狀者可間隔10年再做
第二次大腸鏡檢查,以避免提高發生大腸
鏡併發症的風險,並減少醫療費用支出。
無症狀者可間隔10年再做大腸鏡(2)


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基斯特勒
醫師(Christine Kistler)從全國醫療保險(Medicare)
資料庫中收集了24,071位66歲以上且第一次大腸鏡篩檢為
陰性的民眾,有46.2%的民眾在7年內又做了第二次大腸
鏡檢查,其中有42.5%的民眾是在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的跡
象或醫師建議下進行檢查。
大腸癌是屬於發展緩慢的癌症,因此美國癌症指引(U.S.
cancer guidelines)的建議是每年應做一次糞便潛血檢
查(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每10年接受一
次大腸鏡的檢查,基斯特勒醫師指出沒必要的大腸鏡檢查
會增加併發症的風險,發生率會提高到1,000人中有一個
人會發生併發症,包括嚴重的出血、腸道裂傷或穿孔。
無症狀者可間隔10年再做大腸鏡(3)


糞便潛血檢查不但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癌,也可以
發現大腸瘜肉,平均每2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個
案中會發現1名有瘜肉,每23名陽性個案可發現1
名大腸癌個案,台灣2004年~2008年篩檢與癌症
登記的資料顯示,經由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發現的0
~1期大腸癌的比率從21%提高到42%,讓第4期
大腸癌癌症登記個案比率從23%降到9%,顯示糞
便潛血檢查是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癌。
1期以下的大腸癌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衛生
署國民健康局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
血檢查,但是到2010年底,50~69歲民眾2年內曾
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的比率只有22%。
大腸癌臨床診療指引(1)
大腸癌臨床診療指引(2)
磁核共振攝影



利用存在人體中的大量水分(佔70%),藉由外在強
大的磁場(磁振機器),經過無線電脈衝,激發人體
內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會產生共振而發生磁場訊號的
變化,進而轉成影像訊號來輸出。
核共振攝影掃描或磁核共振影像掃描檢查,可提供身
體內部結構非常清晰的影像。醫師建議做磁核共振攝
影,有助於如腦部腫瘤或韌帶撕裂等各種疾病的診斷。
不具侵入人體的特性,沒有傳統X光片、電腦斷層或
是正子造影對人體有輻射暴露的疑慮,檢查準確度高,
適合用來做健康檢查之篩檢。
正子攝影檢查
1.正子攝影因為價格昂貴,用於癌症的篩檢
並不符合成本效益,目前並沒有標準說明
要多久做一次。
2.正子攝影在惡性腫瘤的診治上幫助最為明
確:特別是乳癌、大腸癌、食道癌、淋巴
癌、頭頸部癌、黑色素瘤以及甲狀腺癌。
3.目前所知,正子攝影對於心臟疾病及神經
精神疾病(癲癇症、失智症等)有重要的
臨床價值。
※法規規定每人每年限制劑量為5毫西弗(mSv)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