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校園自殺
校園自殺的防範及危
機處理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陳偉任醫師
校園自殺
Meyer 和Salmon指出,除了老年人之外,和其他年齡層相
較之下,青少年是最容易自殺的高危險群
國人死因排行,近幾年「自殺」排名十名之內
民國八十六衛生統計資料顯示,15-24歲的台灣青少年主要
死亡原因中,自殺的排名僅次於意外事故和惡性腫瘤
青少年自殺事件常被當作意外事件處理,實際上自殺死亡
的人數可能會是官方統計人數的兩倍到三倍
青少年自殺議題之領域層面圖
青少年自殺議題
學術理論
哲學、神學、社
會學、心理學、
法學、醫護學、
生死學。
全人教育
1.家庭教育
2.學校教育
3.社會教育
宗教觀點
佛教、道教、儒
教、天主教、基
督教、回教。
經濟壓力
1.生計問題
2.學費問題
法律規範
刑法275條(加工
自殺罪)、訂定
自殺防治條例。
媒體效應
自殺新聞過度報
導、電視電影模
仿感染。
社工/輔導
諮商實務
1.個案按觸
2.協助轉介
3.資源支援
4.經驗分享
5.後續師蹤
青少年自殺之關係圖
輔導單位
1.社工人員
2.心理諮商師
3.學校輔導老師志工
父 母
民間圑體
1.張老師
2.生命線
3.防治自殺專線
輔導
溝通
救援
青少年自
殺者
師 長
課業
工讀
公司職場
1.上司
2.同事
治療
友誼
感情
學校同儕、朋友
1.同班同學
2.社圑幹部
男/女朋友
醫療機構
1.精神科醫師護士
2.義務社工
校園自殺防治的觀念
自殺可以預防嗎?
「討論自殺」會「鼓勵自殺」嗎?
觀念的澄清
遺傳的行為?
青少年很少真的憂鬱或有自傷的行為?
都有心理上的疾病?
多數自殺者都不會向人求助?
想自殺的人就真的想死?
觀念的澄清
那些說要自殺的人很少會真的去自殺?
若叫人感覺自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就
可以避免人去自殺?
只有專業的心理治療者才能有效地處理自
殺的問題?
對任何協助的行動都會感到憤怒?
校園自殺
自殺的預防
自殺時的危機處理
自殺後的處理
自殺的青少年實例
上吊自殺的年輕護士
割腕自殺的視網膜剝離某大學生
遺書:「我如一片樹葉飄落,化作春泥,無影
無蹤」
「上帝待我不公平,我又何必珍惜生命?」
14歲國二學生,因父母不准許染頭髮憤而
跳樓
專三學生,宿舍頂樓跳樓
遺書中表明她無法克制想偷的行為
青少年為什麼會想要自殺?
無法忍受心理上的痛苦*
心理需求的挫折*
情緒是無助--無望感。通常也經驗強烈的孤獨感
內在態度是矛盾*
對事情的解讀有非黑即白或僅持有一種觀點的傾
向
人際反應是意圖溝通的-以自殺的方式*
視自殺為一種出口
自殺者的心態
Leenarrs(1992)便根據遺書整理出八類自殺
者的心態
無法忍受的心痛
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上有困難
適應困難*
往往因為他人的拒絕而自殺,或利用自殺來報復
或抵抗他人的拒絕
自殺者的心態
Leenarrs(1992)便根據遺書整理出八類自殺
者的心態
內心通常是複雜而矛盾
認同 vs. 消失
建設性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較其他人弱
認知束縛*
導致自殺的危險因子
家裡曾有人自殺過,以前曾有自殺的企圖
已有特定的自殺計畫
最近經歷喪親之痛,或是父母離異、分居*
家庭因失落、虐待、暴力或其他問題而呈現
不穩定的狀況
因特定的重創週年而精神恍惚,如親人祭日
導致自殺的危險因子
曾有葯物濫用或酗酒
患有精神疾病
過去曾經醫療失敗或最近身體重創
獨居或與別人斷絕來往
憂鬱發病或因憂鬱症而住院治療
自殺前的警訊「FACT」
感覺(Feelings)
無望的---「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有
什麼好做了」、 「我永遠都是覺得沒有希望」
害怕失控、害怕瘋狂、擔心傷害自己和別人
無助、無價值感---「沒人在乎」、「沒有我別
人會更好」
過度的罪惡感和羞恥感、痛恨自己
悲傷持續的焦慮與憤怒
憂鬱患者的自述
『得了憂鬱症就像你陷在一個又窄又深的洞裡,
下面有到漩渦拖著你往下,洞邊的四壁光禿禿滑
溜溜,根本沒有抓靠的地方,你聽得見上面人講
話的聲音,卻沒有一點力氣爬出去』
自殺前的警訊「FACT」
行動或事件 (Action or Events)
藥物或酒精濫用
談論或撰寫有關死亡或毀滅的情節 *
做惡夢
最近經歷失落---因為死亡、離婚、分離、關係
的破裂,或失去工作、金錢、地位、自尊
失去對宗教的忠誠
焦躁不安
攻擊、鹵莽
自殺前的警訊「FACT」
改變(Change)
人格---更退縮、厭倦、冷漠、猶豫不決,或更
為喧鬧、多話、外向
行為---無法專心
睡眠---睡太多或失眠,有時候會很早醒來
飲食習慣---沒有胃口、體重減輕、或吃得過量
對於朋友、嗜好、個人清潔、性、或以往喜歡
的活動失去興趣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沈、退縮後突然情況好轉*
自殺前的警訊「FACT」
惡兆(Threats)
言語---如「流血流多久才會死?」
威脅---如「沒多久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計畫---安排事務、送走喜歡的東西、研究藥物、
獲取武器
自殺的企圖---服藥過量、割腕
自殺的癥兆
突然的行為改變
如毫無來由突然拜訪或打電話給久未聯絡的朋
友,突然一反常態顯得特別明朗多話,或對一
向疏遠的父母、家,格外的孝順親切、和氣或
提出想做一趟較長的旅行
送走有價值的財產或是作最後的安排
留下遺書、遺言、或將日記封閉交托親友
開始整理身邊之物,燒毀或丟棄不用之物,清
還所有物品、或燒毀日記、相片,或分配一些
東西給親友
語文的徵兆
好讀悲觀、厭世或虛無主義之作品
抱怨找不到人生的目標與價值,覺得失去
個人存在的意義
傾訴生的倦怠、悲苦,認為死是痛苦的解
放
常常感到孤獨、空虛、不安與憂鬱
美化死亡、憧憬再生,嚮往另一個世界*
自殺語言
間接的陳述
「他們沒有我會更好」
「誰在乎呢?」
「若我不在也無人在乎」
「此痛苦不會太久了」
「你是否曾想過死亡會是什麼滋味?」
「我真希望躺下去永不醒來」
自殺語言
直接的陳述
「我想要死」
「我無法再承受,我想完全結束掉」
「我很難過,真想放棄一切算了」
「死了就沒有痛苦」
「我正在自殺」
自殺事件的處理
行動上的策略及處理的流程
知會教職員
知會家長
知會學生
與專家溝通
面對大眾媒體
自殺行為的介入策略
最好的策略就是「誠實」
最需要的是被關心與了解,而不是虛構
空泛的保證
自殺危機處理原則
信任你自己的直覺判斷
積極主動
藉助信仰的力量
傾聽與反應,建立關係
協助處理問題及發現資源
處理自殺者的工具
告訴別人將防範自殺的責任分散說明保密的限度
試著與當事人訂定契約
防止自殺的契約之格式
我
同意從現在到下次晤談,也就是從
到_____
這段期間,不傷害自己,也不企圖傷害自己
我同意我會讓自己有足夠的睡眠以及良好的飲食
我同意遠離那些我可能會拿來傷害自己的東西,如我的槍
和藥丸
我同意當我覺得不太好,我覺得可能會傷害自己的時候,
我會立刻聯絡
我的諮商員
是________
,電話是
我同意以上條件是我和諮商員
簽名:
見證者:
日期:
,或者自殺防治中心,電話
的諮商契約的一部份
了解其自殺行為計劃的各種細節
Who:有無其他的人牽涉其中?
What:什麼事件引發使他們有此決定?
When:計劃何時自殺?
Where:計劃在哪裡自殺?
How:他們打算用何種手段或方法尋死?
評估自殺
詢問是否有自傷的意念
了解自殺意念的頻率與強度
「想要傷害自己的想法這個禮拜出現了幾
次?」
評估求生的程度
「你是否曾想要傷害自己?」
「有沒有值得你活下去的理由?」
了解他想自殺的原因
「你為什麼想死?」
評估自殺
了解他自殺的目的
了解他的支持系統
「他是否想過其他人對他的死會有什麼反應?」
評估自殺的計畫
「你希望從自殺的行動中得到什麼呢?」
「你打算什麼時候?/在那裡?/進行自殺行動?」
發現企圖自殺要用方法
「你是不是想過用什麼方法結束自己的生命?」
自殺溝通時的「不(don’t)」原則
不要說「你不能自殺」(you can’t do it.)
不要說「你不敢自殺」(you wouldn’t
dare!)
不要陷入自殺價值(或意義)的爭辯*
不要爭論或進入哲學的辯論
不要使自殺者落單直到你確定他已無自殺
企圖的危險
自殺溝通時的「不(don’t)」原則
嘗試不要對自殺者所言之事表示震驚
不要答應你做不到的事
不要為自殺者尋找活下去的各種理由
只要找得到一項理由活下去,就夠了
不要論斷自殺是對還是錯
自殺溝通時的「不(don’t)」原則
不要責備或羞辱
不要否認方想要自殺的真實感受
不要嘗試替他作心理分析
不要用激將法挑釁當事人去自殺
校園自殺的防治計畫
計畫的組成
危機預防
事後處理
計畫的組成
獲得行政人員的支持
對有自殺之虞的學生有明確的處理程序
可玆轉介、訓練與諮詢的社區心理衛生機
構資料收錄備用
計畫的組成
實施評估以確認師生對青少年自殺的知識
與態度
在危機發生時,有青少年自殺問題方面的
專家參與處理
為全校工作人員提供年度的在職訓練,以
單張強調警告訊號以及轉介的程序
危機預防
有自殺企圖的學生立即轉介給心理健康專家
製作自殺防治的小卡片,傳單及宜導手冊分
送學生與家長
以心理測量的方法篩檢出有危險可能的學生,
並追蹤之
找出濫用藥物,成績問題或家庭問題的學生
事後處理
儘速述評估工作人員與學生的哀傷反應
建立協助網絡
為紀念學生死亡的活動不應過度
不要抑制對死亡事件的討論活動
選定代表與死者家長連繫表達同情之意,
作為學校與家庭兩方的聯絡者
要警覺的祭日以及已經自殺身亡者重要他
人的生日,並提供支持
與家長、學生共同解決衍生出來的問題
面對大眾媒體
特定的人選作校園事件的發言人
發言人應熟知青少年自殺的個人特質與動力因
素
發言人應先假設媒體可能關心的問題,事前準
備
自殺者的年齡、年級應誠實地回答,然自殺所
用的方法卻應該低調處理
聲明的重點應放在學校如何採取行動來幫助其
他學生
以文件展示說明學校已經作過的預防措施
限制採訪者不可隨意進出學生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