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化学
一.蛋白质的概念
二.
蛋白质(Protein)是
由许多不同的氨基酸,按照一定
的顺序,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一
条或多条肽链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二、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物质和功
能物质。
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
的主要体现者。
结构骨架
催化作用
运输作用
免疫作用
运动作用
调节作用
三、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
基本元素:
C
50~55%

H
6~8%
O
N
S
20~23% 15~18%
其他元素(某些蛋白质) :
P Fe Cu Zn Mo I Se
0~4%
蛋白质的含氮量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于16%
 蛋白质氮占生物组织中所有含氮物质的
绝大部分
 所以,可以根据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来
计算蛋白质的大概含量.
 蛋白质含量(克%)=每克生物样品中含
氮的克数  6.25
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 > 104 d
↓
月 示 5×103d
↓
胨 2×103d
↓
多肽 103~5×102d
↓
二肽 2×102d
↓
氨基酸102d
(三)蛋白质的其他组分
蛋白质
简单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
氨基酸部分
非氨基
酸部分
糖
核酸
辅因子
脂
三、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除甘氨酸和脯氨酸外,其他均具有
如下结构通式。
COOH
-氨基酸
不变部分
H2N C H
R
手性-碳原子
可变部分
天然氨基酸除脯氨酸和甘氨酸外,其余
均属于L-α-氨基酸。
 除甘氨酸外,氨基酸均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都具有旋光性和立体异构。
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R基团
(Radical)不同。

半胱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苯丙氨酸
色氨酸
组氨酸
赖
氨
酸
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谷
氨
酸
谷
氨
酰
胺
精
氨
酸
八种必需氨基酸:
Thr,Lys,Val,Leu
Ile, Met, Tyr,Phe
苏赖缬亮异亮,
甲硫酪苯丙。
(二)氨基酸的分类
1.常见的天然氨基酸:
极性氨基酸
①按极性分
酸
非极性氨基
酸性
氨基酸
②按酸碱性分
碱性氨基酸
中性
氨
基
酸
极
性
氨
基
酸
带电荷
带正电:
His,Lys,Arg
带负电荷:Asp,GLu.
不带荷: Ser,Thr,Asn,Gln,Tyr,Cys
非
极
性
氨 Gly,Ala,Val,Leu.Ile,Phe,Met,Pro,Trp
基
酸
③按营养状况分
 必需氨基酸
 非必需氨基酸
2.稀有氨基酸
• 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 在遗传上没有直接的三联密码.
(3)非蛋白质氨基酸
• 不在蛋白质分子中出现的氨基酸
• 大多是α-氨基酸的衍生物
• 也有D-型和 ß-、γ-、δ-氨基酸.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
 无色晶体,熔点极高,一般在2000 以上。
 不同氨基酸有不同的味感。
 能溶于稀酸或稀碱,不溶于有机溶剂。
2.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
 通过改变溶液的pH可使氨基酸分子的解
离状态发生改变。

OH-
R—CH—COOH
│
NH3+
pH < pI
H+
OH-
R—CH—COO│
NH3+
pH = pI
H+
R—CH—COO│
NH2
pH > pI
Pk2是AA的-NH3+
被滴定一半时的pH
( NH3+释放H+)
Pk1是AA的-coo被滴定一半时的pH
(coo-结合H+)
氨基酸的解离曲线
 等电点的概念:
 氨基酸分子上的-NH3+和-COO-解离度完
全相同;
 氨基酸所带的净电荷为零;
 些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
点。
 等电点(pI)时溶解度最小。
等电点的推导
移项:
[Ala±][H+]
[Ala+]=
K1
[Ala±] K2
[Ala-]=
[H+]
根据等电点的定义: [Ala+]= [Ala-]
[Ala±][H+]
K1
=
[Ala±] K2
[H+]
整理:K1 K2 [Ala±]= [Ala±] [H+] [H+]
K1 K2= [H+]2
两端取对数:-lg [H+]2 =-lg K1-lg K2
∵-lg K1 = pk1
-lg K2= pk2
∴2 (-lg [H+])= pk1+pk2
根据pH 的定义得:pH=lg 1/ [H+] =-lg [H+]
∴ 2 pH=pk1+pk2
pI=1/2( pk1+pk2 )
中性氨基酸:pI = (pK1 + pK2 )/2
 酸性氨基酸:pI = (pK1 + pKR-COO- )/2
 碱性氨基酸:pI = (pK2 + pKR-NH2 )/2
 pK 1指α-羧基离解常数的负对数值;
 pK 2指α-氨基离解常数的负对数值
pK R指侧链R基离解常数的负对数值。
3.紫外吸收性质:
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对紫外光有
光吸收。其吸收峰在280nm左右,以色氨
酸吸收最强。
可采用紫外分分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
量。
氨基酸的紫外吸收光谱
4.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1)茚三酮反应
加热
AA +水合茚三酮
蓝紫
色化合物
(2)甲醛反应
AA+甲醛
二羟甲基氨基酸
(3)亚硝酸反应
AA+亚硝酸
水
-羟氨基酸+氮气+
(4)Sanger反应
NaHCO3 pH8-9、室温
AA +DNFB
DNP氨基酸(黄色)
(5)Dansyl-cl反应
pH9.7
AA+DNS-Cl
DNP氨基酸(荧光)
pH8.3
(6)Edman反应
无水HF
AA与茚三酮反应
O
O
C
茚三酮
H2O
C O
H2O
C
O
C
OH
C
C
O
O
C
C
C
O
C
OH
OH
+ H2N CHCOOH
R
O
O
C
C
O
H
C
+ RCHO + NH2 + CO2
OH
C
O
-
+
O NH4 O
O
HO
C
C O + 2NH3 +
H
O
水合茚三酮
OH
C
C
C
C N
C
+ 2H2O
C
C
C
O
O
用途:常用于氨基酸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A与二硝基氟苯(DNFB)的反应
R
R
O
O2N
F + H2N CH C
O2N
DNFB
+
H
H2O
O2N
N-¶Ë°±»ùËá
R
HN CH C
NO2
DNPÑÜÉúÎï
NO2
O
HN CH C OH
+
O
°±»ùËá
NO2
DNP-°±»ùËá
用途:末端基氨基酸测定
AA与丹磺酰氯的反应
N(CH3)2
N(CH3)2
R
+
O
H2N CH C
R
¶àë ÄN-¶Ë
SO2Cl
µ¤»Ç õ£ÂÈ
O
SO2 HN CH C
N(CH3)2
µ¤»Ç õ£N-¶Ë°±»ù Ëá
Ë®½â
+
R
°±»ù Ëá
O
SO2 HN CH C OH
µ¤»Ç õ£°±»ùËá
用途:末端基氨基酸测定
四、肽(peptide)
(一)肽的概念







肽:若干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
肽键:肽分子中,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羧基与另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氨基经脱水形成的酰胺键
(-CO-NH)。
二肽.三肽:根据成肽的氨基酸数目命名.
寡肽:10肽以下称之。
多肽: 10肽以上称之。
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成肽后已不完整,故称之。
肽单位:与肽键相连的六个原子(C1,C,O,N,H,C  2)
组成的肽平面。
氨基酸残基与肽单位
(二)肽结构的表示
氨基酸的顺序:指从“N”端→“C”端氨
基酸的排列顺序。
肽的表示法:按氨基酸的顺序依次读为某
氨酰某氨酰……某氨酸。
 如:谷氨酰半胱氨酰甘氨酸.
简称:谷胱甘肽
简式:Glu·Cys·Gly
(三)生物活性肽:
 生物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活性的
肽类物质。
 重要的有谷胱甘肽、神经肽、肽类
激素等。
1. 谷胱甘肽(GSH):
全称为γ-谷氨酰半胱氨酰甘氨酸。
•还原型(GSH)
•氧化型(GSSG)
Glu-Cys-Gly
Glu-Cys-Gly
SH
S
S
谷胱甘肽的生理功用:
•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 解毒作用
• 保护巯基酶的活性
Glu-Cys-Gly
谷胱甘肽(GSH)
γ-
2. 多肽类激素:
•种类较多,生理功能各异。主要见于
下丘脑及垂体分泌的激素。
Cys
Cys
Tyr
Tyr
ILe
S
Phe
S
Gln
S
Gln
S
Asn
Asn
Cys
Cys
Pro
Pro
Leu
Arg
Gly
NH2
Å£
´ß²úËØ
Gly
NH2
Å£
¼Ó
ѹËØ
3、神经肽
·脑啡肽
+H
N-Tyr-Gly-Gly-Phe-Met-COO
3
·Leo脑啡肽
+H
N-Tyr-Gly-Gly-Phe-Leu-COO
3
·有镇痛麻醉作用。
五、 蛋白质的结构
一级结构----基本结构
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结构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空间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概念
一级结构指多肽链的氨基酸组成、线性
顺序、多肽链数目和关联。
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蛋白质生物功
能的基础。
稳定一级结构的力:肽键、二硫键。
胰岛素(Insulin):
2、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测定是蛋
白质化学研究的基础。自从1953年
F.Sanger测定了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以来,
现在已经有上千种不同蛋白质的一级结
构被测定。
3.一级结构测定的意义:
一级结构是研究高级结构的基础。
可以从分子水平阐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
可以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依据。
可以为人工合成蛋白质提供参考顺序。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病
 在镰刀状红细胞贫血患者中,由于基因
突变导致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氨基酸残
基由谷氨酸改变为缬氨酸,血红蛋白的
亲水性明显下降,从而发生聚集,使红
细胞变为镰刀状。
 氨基酸顺序 1
2
3
4
5
6
7
8
•
•
HbA
Val.His.Leu.Thr.Pro.Glu.Glu.Lys
HbS
细胞色素c的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
一
级
结
构
测
定
的
程
序
1.样品纯化(纯度>97%以上);
2.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末端分析
N端分析:PITC法
DNFB法
Edman法
DNS-CL法
C端分析:肼解法, 羧肽酶法
4.拆分多肽链:
可用8mol/L尿素或6mol/L盐酸胍处理
5.用两种以上方法特异性裂解:
肽链内切酶(胰蛋白酶)
化学试剂(溴化氰)
6.分离纯化肽段:双向电泳
7.测定氨基酸组成 :
氨 基酸自动分析仪(峰图)
8. 跨切口重迭肽段,分析氨基酸顺序
PITC法测定N-端氨基酸残基
DNFB法分析N-端氨基酸残基
Edman降解法测定氨基酸序列
异
硫
氰
酸
苯
酯
AA与丹磺酰氯的反应
N(CH3)2
N(CH3)2
R
+
O
H2N CH C
R
¶àë ÄN-¶Ë
SO2Cl
µ¤»Ç õ£ÂÈ
O
SO2 HN CH C
N(CH3)2
µ¤»Ç õ£N-¶Ë°±»ù Ëá
Ë®½â
+
R
°±»ù Ëá
O
SO2 HN CH C OH
µ¤»Ç õ£°±»ùËá
用途:末端基氨基酸测定
肼解法分析C-端氨基酸残基
NH2-NH2
羧肽酶法分析C-端氨基酸残基
•羧肽酶是一种肽链外切酶,它能从多肽链
的C-端逐个的水解。
•羧肽酶A能水解除Pro,Arg和Lys以外的所
有C-末端氨基酸残基;
•羧肽酶B只能水解Arg和Lys为C-末端残基的
肽键。
•根据不同的反应时间测出酶水解所释放
出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从而知道蛋白质
的C-末端残基顺序。
蛋白质的特异裂解
胰蛋白酶(trypsin)的裂解作用
BrCN的裂解作用
氨基酸自动测序仪
确定肽段在多肽链中的次序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空间结构(构象):指蛋白质
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空间的排列分布和
肽链的走向。
1.概述
⑴何谓构象: conformation
构象是指一个由几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
由于单键的旋转造成的不同碳原子上各
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
 构象的改变不需要共价键的断裂和重组,
只需要单键旋转方向和角度改变即可。


configuration
乙烷的构象
⑵ 决定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因素
①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②肽键的刚性平面性质
 由于C=O双键中的π电子云与N原子上的未共用
电子对发生“电子共振”,使肽键具有部分双
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 与肽键相连的六个原子构成刚性平面结构,称
为肽单元或肽键平面。
 但由于α-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均形成单键,
因此两相邻的肽键平面可以α-碳原子作相对
旋转,旋转的相对角度称Cα原子的两面角和
 ,可描述多肽的所有可能构象。
③R基团的性质和排布:
空间位阻
 基团相互作用
• 氢键
• 离子键
• 疏水键
• 范德华力
• 共价键(二硫键、酯键)

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力
2.蛋白质二级结构
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一级结构进一
步盘绕折叠,其主链形成的局部构象。

二级结构的类型:主要有-螺旋、折叠、-转角、 无规卷曲。

维持二级结构的力:主要是氢键。
(1) α-螺旋的特征
主链围绕中心轴呈有规律螺
旋式上升,形成右手螺旋;
旋转一周为3.6个氨基酸残
基;螺距为0.54nm;
其结构靠第一个肽平面上的
-NH基与第四个肽平面上的-CO
基形成的氢键维持,氢键的取
向几乎与轴平行;
R基分布在螺旋的外侧,并
且影响着螺旋的形成。
左手/右手α- 螺旋
角
蛋
白
分
子
中
的
二
硫
键
⑵影响α-螺旋稳定的因素
 极大的侧链基团(存在空间位阻);
连续存在的侧链带有相同电荷的氨基酸
残基(同种电荷的互斥效应)
有脯氨酸、羟脯氨酸的存在(不能形成
氢键)。
(2)β-折迭的特征
由若干条肽段或肽
链平行或反平行排列
组成片状结构;
主链骨架上下折叠
呈锯齿状;
借相邻主链之间的
氢键维系。
R基交替分布在片
层的上下方。
β-折迭包括平行式和反平行式两种类型
丝蛋白的
结构
丝蛋白是由伸展的肽链沿纤维轴平行排列成
反向-折叠结构。分子中不含-螺旋。丝
蛋白的肽链通常是由多个六肽单元重复而成。
这六肽的氨基酸顺序为:
 -(Gly-Ser-Gly-Ala-Gly-Ala)n-
(3) β-转角的特征
主链骨架本身以大
约180°回折;
回折部分通常由四个
氨基酸残基构成;
构象依靠第一残基的
-CO基与第四残基的NH基之间形成氢键来
维系。
(4) 无规卷曲的特征 coil
 无规卷曲是指多肽链主链部分形
成的无规律的卷曲构象。
β-转角
RNase的分子结构
β-折迭
α-螺旋
无规卷曲
超二级结构(模序)
motif
• 在蛋白质分子中,若干具有二级结构的
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
• 形成有规则的,空间上能够辩认的二级
结构组合体。
• 模序是蛋白质发挥特定功能的基础。如
βαβ,βββ,ββ, αα等。
βαβ
αα
βββ
ββ
-
锌
指
结
构
:
螺
旋
折
迭
折
迭
模
序
-
转录因子MyoD的螺旋-环-螺旋模序
结构域domain
•多肽链在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
折叠为紧密的近似球状的结构。
•在空间上彼此分隔,各自具有部分生物
学功能的结构。
•结构域 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这是
它与亚基的区别。
图示:假设具有2个结构域的蛋白质的线性折叠途径
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
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而形
成的整体构象,也就是一条多肽链全部
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维系三级结构的力:主要是非共价
键(次级键),如疏水键、氢键、盐
键、范氏引力等,但也有共价键,如
二硫键等。
疏水作用是维持蛋白质结构最主要
的稳定力。疏水基团因疏水作用而聚
向分子内部,亲水基团多分布在分子
表面。因此,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
都是亲水的。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
溶菌酶分子的三级结构
胰岛素分子的三级结构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相互缔结在一起的聚合体。
• 其中每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为一个亚
基sub-unit。
•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的力是次级键。
• 由多个亚基聚集而成的蛋白质称为寡聚蛋
白。
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四级结构

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

亚基的立体排布
六、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
2、一级结构与分子病
(二)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变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变性与功能的关系
血
红
蛋
白
当血红蛋白的一个α亚基与氧分子结合→
其他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对氧的亲和力增
加→整个分子的氧结合力迅速增高→血红蛋
白的氧饱和曲线呈“S”形。这种由于蛋白质
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蛋白质分子功能发生改
变的现象称为变构效应。
七
蛋白质的性质
(一) 胶体性质
分子量很大
很大的吸附力
不能透过半透膜
其水溶液是亲水胶体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超离心沉降法
凝胶电泳法
凝胶过滤法
渗透压法
超离心沉降法:
 把蛋白质溶液放在25-50万倍重力场的离心
作用下,使蛋白质颗粒从溶液中沉降下来。
应用光学方法观察蛋白质的沉降行为,从
而判断出蛋白质的沉降速率,计算出蛋白质
的分子 量。
一般把单位(厘米)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
称为沉降系数,用S表示。一个S单位等于
1×10-13秒。
蛋白质的分子量可以直接用S表示。
(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
侧链上存在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
羧基,因此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
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因而也具
有特定的等电点。

•
•
•
在不同的pH环境下,蛋白质的电学性质
不同。
当溶液pH=等电点时,蛋白质粒子净电荷
为零,在电场中不移动;
当溶液pH>等电点时,蛋白质粒子带负
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当溶液pH<等电点时,蛋白质粒子带正
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1、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或
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严格的
空间结构被破坏(不包括肽键的断
裂),从而引起蛋白质若干理化性
质和生物学性质的改变,称为蛋白
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1)变性蛋白质的特征:
物理性质:
• 旋光性改变
• 溶解度下降
• 沉降率升高
• 光吸收度增加
化学性质:
• 官能团反应性增加
• 易被蛋白酶水解
 生物学性质:
• 原有生物学活性丧失
• 抗原性改变

(2)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 物理因素:
• 高温、高压、紫外线、
• 电离辐射、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
• 强酸、强碱、有机溶剂、
• 重金属盐、去污剂、尿素
2.蛋白质变性的复性
复性的概念:变性蛋白在一定的条件
下,恢复其原有的的空间结构与生物
活性的过程称之。
影 响复性的因素:
• 变性的原因
• 蛋白质的种类
• 变性的程度
沉淀:蛋白质分子相互聚集而从
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沉淀。
凝固: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并凝
聚成块状称为凝固。
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
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核
糖
核
酸
酶
的
变
性
与
复
性
八
蛋白质的分类
(一)按分子形状分
球状蛋白质:
纤维状蛋白质:
• α- 角蛋白
毛发、指甲等
• β-角蛋白
蚕丝、蜘蛛丝等
• 胶原蛋白
皮肤、软骨等
(二)按化学组成和溶解度分
 简单蛋白质
 结合蛋白质
(三)按生物功能分
 结构蛋白 收缩蛋白 运输蛋白
 贮藏蛋白 免疫蛋白 调节蛋白
酶
九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一)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前处理
生物组织
破碎
离心
粗分级
盐析 等电点沉淀
无细胞提取液
超滤 有机溶剂分级
细分级
浓缩的蛋白质溶液
层析 电泳
精制品(结晶/冻干粉)
溶解
(二)分离纯化的方法和原理
1.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 透析和超滤
 离心沉降
 凝胶过滤(凝胶层析)
2.根据溶解度差异分离
 等电点沉淀
 盐析
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
3.根据电离性质不同分离
 电泳
 离子交换层析
4.根据分子与配基的亲和性质分离
 亲和层析
㈢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简介
1、盐析与有机溶剂沉淀:
①盐析:

概念: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
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
析出,称为盐析。

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
盐析时,溶液的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
效果最好。
 盐析沉淀蛋白质时,通常不会引起蛋白
质的变性。
 分段盐析:半饱和硫酸铵溶液可沉淀血
浆球蛋白,而饱和硫酸铵溶液可沉淀血
浆清蛋白。

②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 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有机溶剂,
如乙醇、甲醇、丙酮等,均可用于沉淀
蛋白质。
沉淀原理是:A、脱水作用;B、使水的
介电常数降低,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蛋白质的透析
2、电泳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 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可带净的负电荷或带净
的正电荷,故可在电场中发生移动。
 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量不同,且分子
大小也不同,故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
据此可互相分离.
 主要方法有聚丙烯酰胺电泳,等电聚焦,毛
细管电泳等。
垂直板电泳
3、层析
 层析: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
性质的差异,在相互接触的两相(固定
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布不同而进行分
离的方法。
主要的层析技术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
层析,吸附层析及亲和层析等。
凝胶过滤分离蛋白质

图1
离子交换层析
通过DEAE-纤维素将两种不同带电性的蛋白质分离开。
图中显示的是带正电的离子交换树脂结合带负电的蛋白。

亲和层析
(a)琼脂糖珠的表面吸附剂(如胰岛素配体)只能同特异
的受体结合(胰岛素);
(b)亲和层析的基本步骤
4、超速离心

超速离心:利用物质分子量、密度、
形状的不同,经超速离心后分布于不同
的液层而分离。
超速离心也可用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蛋白质的分子量与其沉降系数S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