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概述
蛋白质
是由许多不同的α-氨基酸按一
定的序列通过酰胺键(肽键)缩合而成的,
具有较稳定的构象并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
的大分子。
一、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2、蛋白质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其他生物学功能:营养蛋白,结构,毒蛋白
3、氧化供能
二、元素组成
1、主要元素:
C(50~55%)、H(6~8%)、O(20~23%)、
N(15~18%)、S(0~4%)、…
微量元素:P、Fe、Zn、Cu、Mo、I等
2、特点: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15~18%),平均含
氮量为 16%。
3、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6.25×样品含氮量
第二节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氨基酸
一、结构单位——氨基酸(amino acid)
1、蛋白质的结构单位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存在于自然界的有
300余种,从细菌到人类,所有蛋白质都由20种标准
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且均属于L-氨基酸
(甘氨酸除外)。
COO-
COOH
H2N—Cα—H
+H N—C —H
3
α
R
R
不带电形式
两性离子形式
Cα如是不对称C(除Gly),则:
1. 具有两种立体异构体 [D-型和L-型]
2. 具有旋光性 [左旋(-)或右旋(+)]
小结
蛋白质基本结构单位:L--氨基酸
 -氨基酸:脯氨酸(亚氨基酸)除外
 L-氨基酸:甘氨酸(无不对称C)除外
 氨基酸结构通式:RCH(NH2)COOH
 常见氨基酸种类:20种。
二、氨基酸分类
1.根据R的化学结构
(1)脂肪族氨基酸:
一氨基一羧基Aa:Gly、Ala、Val、Leu、Ile、Met、Cys 、
Ser、Thr ;
二氨基一羧基Aa: Arg、Lys;
一氨基二羧基Aa: Asp、Glu;
酰胺:Asn、Gln;
(2)芳香族氨基酸:Phe、Tyr;
(3)杂环氨基酸:Trp、His;
(4)杂环亚氨基酸:Pro。
2.根据R的极性
(1)极性氨基酸:
不带电: Ser、Thr、Asn、Gln、Tyr、Cys;
带正电:碱性氨基酸(含有两个以上氨基):
Arg(胍基)、His(咪唑基)、Lys(ε氨基)
带负电:酸性氨基酸(含有两个羧基):
Glu(含γ羧基)、Asp(含β羧基)
(2)非极性氨基酸:
Gly、Ala、Val、Leu、Ile、Phe、Met、Pro、Trp
3.按氨基酸是否能在人体内合成:
(1)必需氨基酸:凡是机体不能自己合成,必须自外界获取
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8种:Lys、Trp、Met、
Phe、 Vla、Leu、 Ile、Thr。另一种说法把His、Arg也列
为必需氨基酸总共为10种。
(2)非必需氨基酸:凡是机体可以合成的氨基酸。10种:
Ser、Asn、Gln、Tyr、Cys、Asp、Glu、Gly、Ala、Pro.
4.几种重要的不常见氨基酸
在少数蛋白质中分离出一些不常见的氨基酸,通常称为不常见
蛋白质氨基酸。这些氨基酸都是由相应的基本氨基酸衍生而来的。
其中重要的有4-羟基脯氨酸、5-羟基赖氨酸、N-甲基赖氨酸、和3,5二碘酪氨酸等。
HO
N
H
COOH
H2NCH2CHCH2CH2CHCOOH
OH
4-ôÇ»ù¸¬°±Ëá
NH2
5-ôÇ»ùÀµ°±Ëá
I
CH3NHCH2CHCH2CH2CHCOOH
NH2
6-N-¼×»ùÀµ°±Ëá
HO
CH2CHCOOH
I
NH2
3,5-¶þµâÀÒ°±Ëá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熔点极高(200℃以上),不同味道;水中溶
解度差别较大(极性和非极性),不溶于有机溶剂。
2、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 两性离子:所谓两性离子是指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带有
能放出质子的—NH3+正离子和能接受质子的—COO-负离
子。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 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
使氨基酸分子上—NH3+ 和—COO-的解离度完全相等,即
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即不向阴极也不向阳极移
动。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pH值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zwitterion)
带电状态判定
pI<pH
……………. 带负电,向阳极移动
pI>pH
……………. 带正电,向阴极移动
pI=pH ……………. 不带电,不移动
等电点计算
①侧链为非极性基团或虽为极性基团但不解离的氨基酸:
pI=½(pK1+pK2)
②酸性氨基酸(Glu、Asp)及Cys:pI=½(pK1+pKR)
③碱性氨基酸(Lys、Arg、His):pI=½(pK2+pKR)
3、紫外吸收:
Trp、Tyr和
Phe在280nm波
长附近具有最大
吸收峰,其中
Trp的最大吸收
最接近280nm.
Trp›Tyr› Phe
4.化学性质
(1) 茚三酮反应
(2)与甲醛的反应:氨基酸的甲醛滴定法
R—CH—COONH3+
R—CH—COONH2
HCHO
R—CH—COO应用:氨基酸定量分析—甲醛滴
定 法(间接滴定)
A.直接滴定,终点pH过高
(12),没有适当指示剂。
B.与甲醛反应,滴定终点在9左
右,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C.简单快速,一般用于测定蛋白
质的水解速度。
NHCH2OH
HCHO
R—CH—COON(CH2OH)2
+
H+
OH-
中和滴定
(3)与2,4-二硝基氟苯(DNFB)的反应
R
O2N
F + H2N—CH—COOH
NO2
弱碱性
R
O2N
HN—CH—COOH + HF
NO2
DNP-氨基酸(黄色)
Sanger 反应:首先被英国的Sanger用来鉴定多肽、蛋白质的
N末端氨基酸,所以也称Sanger 反应。
 肽分子与DNFB反应,得DNP-肽;
 水解DNP-肽,得DNP-N端氨基酸及其他游离氨基酸;
 分离DNP-氨基酸;
 层析法定性DNP-氨基酸,得出N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
丹磺酰氯法(DNS法):
DNS-氨基酸有强烈荧光,灵敏度比DNFB法高100倍,用于微
量氨基酸的定量。
CH3 CH3
N
H2N—CH—COOH +
R
O=S=O
Cl
pH9.7
40℃
5-二甲氨基萘磺酰氯
(DNS-Cl)
CH3 CH3
N
O=S=O
HN—CH—COOH
R
5-二甲氨基萘
磺酰-氨基酸
(荧光)
(4)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的反应
由Edman于1950年首先提出用于N末端分析,又称Edman降解法
H
—N=C=S +
R
N—CH—COOH
H
PITC
pH8.3
H
H R
—N—C—N—CH—COOH
S
( PTC- 氨基酸)
无水HF
S
—N—C
O
C
N
C
H
R
PTH-氨基酸
重复测定多肽链
N端氨基酸排列
顺序,设计出
“多肽顺序自动
分析仪”
(5)与荧光胺反应:
根据荧光强度测定氨基酸含量(ng级)。
α- NH2的反应
氨基酸定量
(6)与5,5′-双硫基-双(2-硝基苯甲酸)反应:
SH的反应
测定细胞游离- SH的含量
四、肽
肽: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
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氨基酸之间脱水后形成
的键称肽键(酰胺键)。
成肽反应:
o
o
肽的表示法 :
N端:N端的氨基酸残基的α-氨基未参与肽键的形成;
C端: C端的氨基酸残基的α-羧基未参与肽键的形成。
写法和读法:规定书写方法为N端→C端,
例如:Ala-Gly-Phe,读作:丙氨酰甘氨酰苯丙氨酸。
NH2-Ala-Gly-Phe-COOH,或H-Ala-Gly-Phe-OH,
若有必要从C端→N端写,则必须标明,如(C)Phe- Gly –
Ala(N)
(一)谷光甘肽(GSH)
2GSH
GSSG
(二)催产素和升压素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39肽,活性部位为第4~10位的7肽片段:
Met-Glu-His-Phe-Arg-Trp-Gly。
(四)脑肽
脑啡肽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强于吗啡),不上瘾。
Met-脑啡肽 Tyr-Gly-Gly-Phe-Met
Leu-脑啡肽 Tyr-Gly-Gly-Phe-Leu
β-内啡肽(31肽)具有较强的吗啡样活性与镇痛作用。
(五)胆囊收缩素
(六)胰高血糖素
由胰岛α-细胞分泌(β-细胞分泌胰岛素),29肽。胰高
血糖素调节 维持血糖浓度。
第三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
顺序;主要靠肽键维系。
一级结构体现生物信息:20n
………….多样
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及生物活性的基础…..特异
一级结构的连接键:肽键(主要)、二硫键
基本结构形式
多肽链 (…NHCHCONHCHCO…)
连接方式:肽键
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氨基缩水而
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CONH…)
肽平面:由肽键中的C、O、N、H和与之相邻的两个
C共同构成的刚性平面。(CαCONHCα)
多肽链的方向性:从N末端指向C末端。
二、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中原子的局部空
间排列,不涉及侧链的构象,也就是该肽段主链骨架
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
角和无规则卷曲。维持二级结构的力量为氢键。
1、α-螺旋(α-helix)
Pauling和Corey于1951年提出。
结构要点:
右手螺旋:3.6个Aa/圈,螺距0.54nm;
氢键维系:链内氢键(Aa1…Aa4),平行长轴;
O
H
H
—C—(NH—C—CO)3
侧链伸出螺旋
N—
R
 Pro经常出现在α-螺旋的端头,改变多肽方向并终止螺旋。
2、β-折叠(β-pleated sheet)
是一种肽链相当伸展的结构。肽链按层排列,依靠相邻肽链上的羰基和氨
基形成的氢键维持结构的稳定性。肽键的平面性使多肽折叠成片,氨基酸
侧链伸展在折叠片的上面和下面。
Cα
R
R
R
R
N
C
Cα
Cα
Cα
N
C
Cα
Cα
N
C
R
R
C
N
β-折叠片中,相邻多肽链平行或反平行(较稳定)。
平行
反平行
结构要点
多肽链充分伸展,肽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侧链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
氢键维系:氢键的方向垂直长轴;
可有平行片层和反平行片层结构。
(3)、β-转角(β-turn)
为了紧紧折叠成紧密的球蛋白,多肽链常常反转方向,成发夹形状。
一个氨基酸的羰基氧以氢键结合到相距的第四个氨基酸的氨基氢上。
R
O
1
C N— CH—C
R CH
2
O
H
N—H
O=C
3CH
O
H
R
N C—4CH—N
H
R
β-转角经常出
现在连接反平
行β-折叠片的
端头。
(4)、自由回转
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结构。酶的活性部位。
超二级结构、域结构
1、超二级结构( 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
超二级结构:是指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中的构象单元彼
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
组合体。是蛋白质二级结构至三级结构层次的一种过渡态
构象层次。
几种类型的超二级结构:α α;ββ;βαβ;βββ.
超二级结构在结构层次上高于二级结构,但没有聚集成
具有功能的结构域.
2、域结构(domain)
域结构是在较大的蛋白质分子中所形成的两个或多个在空
间上可明显区别的局部区域。结构域具有独特的空间构象,
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并承担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
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
同一蛋白质中的结构域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蛋白质
中的结构域也可能相同或不同
三、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在一条多肽链中所有原子
的整体空间排布,包括主链和侧链。三级结构的形
成使得在序列中相隔较远的氨基酸侧链相互靠近。
例:肌红蛋白
四、四级结构
概念: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以非共价键聚
合的特定空间构象。每一条独立的多肽链叫一个亚基(亚单
位)。的寡聚蛋白中亚基的立体排布及相互作用。
亚基:具有独立的一、二、三级结构,单独存在时一般
无生物学活性。亚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亚基之间以非共价键联系,包括疏水键(主要)、盐键、
氢键、范德华力。
例:血红蛋白
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与次级键
肽键
共价键
化学键
二硫键
氢键
次级键
一级结构
二、三、四级结构
疏水键
盐键
范德华力
三、四级结构
五、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例:同源蛋白
同源蛋白:是指在不同有机体中实现同一功能的蛋白质.同源蛋白中的一
级结构中有许多位置的氨基酸对所有种属来说都是相同的,称
为不变残基;其他位置的氨基酸称可变残基.
应用:可用于判断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例:细胞色素C
可变残基可能随着进化而变异,而且不同种属的细胞色素 C氨基酸差异
数与种属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关。亲缘关系相近者,氨基酸差异少,反之
则多(进化树).
2、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空间结构中的特定区域体现生物活性
1、空间结构体现生物特异性
2、空间结构体现生物活性
3、空间结构的灵活性,体现了生物活性的可调
节特性
例如:血红蛋白
别构效应(别位效应、变位效应,allosteric effect): 蛋白
质分子的特定部位(调节部位)与小分子 化合物
(效应物)结合后,引起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
促使生物学活性变化的现象称为别构效应。
【经典举例】血红蛋白(Hb):由α2β2四聚体组成,每个亚
基含有1个血红素辅基;Hb的氧合曲线呈“S”型。
多种空间构象,多种活性状态
第四节
蛋白质的性质
一、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 两性电离: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的基团有肽链末端的NH3+、
COO-、肽链氨基酸残基上的侧链基团,如ε- NH3+ ,βCOO-、咪唑基、胍基等。
 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pH值的环境中,使蛋白质所带的正
电荷与负 电荷恰好相等,即总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蛋
白质分子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时溶液的
pH值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电泳的概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粒将向着与
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电泳的方向、速度取决于所带电荷的正负性、所带电
荷的多少、分子颗粒的大小。不同的蛋白质所带净电
荷密度不同,迁移率即异,在电泳时可以分开。
二、胶体性质
布郎运动、丁道尔现象、电泳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具
有吸附能力
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原因:1 、 表面形成水膜(水化层);
2 、 带相同电荷。
+
+
+
+
+
+
三、蛋白质的沉淀
1.加高浓度盐类(盐析):加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分段盐析:调节盐浓度,可使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几种蛋白质分段析出。
血清球蛋白(半饱和(NH4)2SO4),清蛋白(饱和(NH4)2SO4)。
2.加有机溶剂
酒精、丙酮等
3.加重金属盐
AgNO3
Pb(AC)2
FeCl3
4.加生物碱试剂
单宁酸、苦味酸、钼酸、三氯乙酸等能沉淀生物碱,称生物碱试剂。
5.加热沉淀
四、变性(denaturation)
1.变性作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
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称为变
性。变性不涉及一级结构的变化。
变性标志:生物学功能的丧失。
变性的实质:空间结构的破坏,一级结构不变。
2.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加热、高压、强烈振荡、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脲、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等。
3.变性后理化性质的变化:
 溶解度降低;

粘度上升;

结晶能力丧失;

易被蛋白酶水解;
4.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 沉淀不一定变性,如加入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但
不变性;
 变性也不一定沉淀,如强酸、强碱使蛋白质变性,
但不沉淀;
5.变性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临床用酒精消毒;
 高压煮沸消毒;
 紫外线消毒;
 蛋白类食品加热易消化;
五、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大部分蛋白质均含有带芳香环的Trp、Tyr、Phe 。因此,
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 附近显示强的吸收。
应用: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定性鉴定。
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反应名称
试
双缩脲反应
剂
颜色
反应有关基团
NaOH、CuSO2
紫色或粉
红色
二个以上肽键
米伦反应
HgNO3 、Hg(NO3)2
及HNO3混合物
红色
黄色反应
浓HNO3及NH3
黄色、橘
色
Tyr、Phe
乙醛酸反应
乙醛酸试剂及浓
H2SO4
紫色
Trp
坂口反应
α-萘酚、NaClO
红色
胍基
Arg
酚试剂反应
碱性CuSO4 及磷
钨酸-钼酸
蓝色
酚基、吲哚基
Tyr
茚三酮反应
茚三酮
蓝紫色
自由氨基及羧基
α-氨基酸
—OH
有此反应的
蛋白质或氨
基酸
所有蛋白质
Tyr
N
七、蛋白质的分类
1、按照组成分类:单纯蛋白、结合蛋白
单纯蛋白:只有氨基酸组分;
结合蛋白:氨基酸组分+其他组分(辅基).
2、按照生物功能分类:酶、调节蛋白、转运蛋白、运动
蛋白、防御蛋白、营养蛋白、储存蛋白、结构蛋白、毒
蛋白,等
3、根据形状分类
纤维蛋白
球状蛋白
第五节 蛋白质的结构分析
思考题
1. 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羧基的氨基酸是:
A.Arg
B.Lys
C.Gly
3. 含硫氨基酸包括: A.Met
D.Trp
B.Thr
4. 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 A. His
5. 芳香族氨基酸是: A.Phe
E.Glu
C.His
B. Met
B.Tyr
C. Trp
D.Cys
C.Arg
D.Lys
D.Pro
6. 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不同蛋白质的含____量颇为相近,平均含量为________%。
8. 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大多数在酸性溶液中带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
带___电荷。当蛋白质处在某一pH值溶液中时,它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
此时的蛋白质成为_______,该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________。
思考题
1、谷胱苷肽是由3种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这3种氨基酸分别
是
、
、
。
、
2、蛋白质超二级结构主要有
3、脯氨酸是
,与茚三酮反应生成
、
基本组合形式。
色物质。
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下列那些结构元件:
A.α-螺旋 B.β-折叠
C.β-转角 D.无规卷曲
5、关于β-片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
6、 简述α-螺旋结构的基本特征。
重要内容:
1.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
2.蛋白质的组成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二十种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名称。
4.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茚三酮显色、与2,4-二硝基氟苯反应、
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
5.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肽键、活性多肽及一级结构的测定。
6.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二级结构单元、三级、超二级结构、结构域、四级结
构(亚基)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蛋白质的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变性、紫外吸
收及颜色反应。
8.蛋白质的分类:按外形及组成分类。
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透析、超滤
根据性质:分子大小
2、盐析(salting out)
根据性质:蛋白质的沉淀
作用机理:中性盐中和表面电荷,破坏水化层
影响因素:表面电荷、水化层、溶剂性质
3、电泳:
根据性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作用机理:异性电荷互相吸引
影响因素:电荷种类及数量、分子大小及形状、溶液
离子强度及pH等
4、层析
(1)离子交换层析:电荷、分子量、分子形状
(2)亲和层析:生物特性
(3)吸附层析:吸附特性
(4)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分子大小及形状
大分子先洗脱下来
5、超速离心:分子大小及形状、溶液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