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上)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上)
群论(对称性)
任课教师:胡自翔
[email protected]
15223059617
Office:phys201-6
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
参考书:
• 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
徐婉棠,喀兴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群论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马中骐,戴安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 物理学中的群论
马中骐,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Elements of Group Theory for Physics”
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John Wiley,(1977)
•“量子化学中的群论方法”
C、D、H奇泽著,汪汉卿等译,科学出版社,1981版
•“群论”
韩其智,孙洪洲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李子平,廖理几,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群论简介
一、历史:
群论源于十九世纪初,由高斯、柯栖、阿贝尔、哈密顿、
伽罗瓦、西勒维斯特等人初创。
二十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诞生,随后,群论被引进
物理学,成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工具。
二、群论与对称性
群论是研究系统对称性质的数学工具。
中国古代:殷商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上的蟠龙纹和饕餮纹
河姆渡象牙雕刻件“双鸟朝阳”
古 埃 及:金字塔
中国古代:殷商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上的蟠龙纹和饕餮纹
中国古代:河姆渡象牙雕刻件“双鸟朝阳”
古埃及: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三、群论及物理学
1.物理学中的对称性
①空间坐标平移不变性(系统拉氏函数L不变) 动量守恒,
雅科比C.G.J.Jacobi(1884)
②L在空间转动下对称
角动量守恒,雅科比(1884)
③L在时间平移下对称
能量守恒,J.R.Schütz(1897)
④空间反演(r r )对称
宇称守恒
⑤晶体平移对称性(平移晶格常数a 的整数信) Bloch定理
⑥全同粒子交换对称性
玻色子,费米子
⑦标度变换对称性 临界现象,非线性物理,生命起源……
⑧强相互作用的SU(2)同位旋对称性
相同自旋粒子的内禀对称性,是电荷的自由度中子和质
子看成同一粒子的两个不同同位旋状态。
⑨超对称性
玻色子和费米子之间的对称性,它已在10-33~1030cm范围
内的物理学中产生影响。
在超对称物理中,所有粒子都有它的超对称伙伴,超伙
伴与原来的粒子有完全相同的量子数,如:颜色、电荷、重
子数、轻子数……等。
玻色子的超伙伴是费米子,费米子的超伙伴是玻色子。
2.物理学的根本问题:对称性?
例:
①晶格平移不变性(周期为a)
能带理论 各种晶体、材料: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
②全同粒子交换对称性 玻色子、费米子、量子统计……
③标度不变性 细胞繁殖、生命起源。
④宇宙的时空平移不变性?
“人类”的起源和未来
…………
四、群论及其发展
抽象群论
群表示论
+ 应用举例=本课程内容
连续群和李群
李群表示
李代数
李代数表示理论
拓朴学 拓扑空间→三色地图问题,
微分流形 一笔画问题
1736,Euler,Kongberg(地名)
Kac-Moody代数
Virasoro代数
辫子群(Braid group)
以上数学均和物理学中的根
重正化群
本问题,如超弦理论、规范
共形群
场、宇宙学,凝聚理论,大
量子群
统一理论等密切相关
超对称代数
…………
第一章
线性代数复习
§1.1线性矢量空间,内积空间
1.11线性矢量空间:
集合 R a, b , c , 由无穷多个数学对象组成,K为某一数域,
加法: a b c R
乘法: a b R
定义:
封闭性
(α∈K)
并满足:加法公理和乘法公理
①加法公理:
ⅰ) a b b a
对易性(commutativity)
ⅱ) a b c a b c 组合性(associativity)
ⅲ)集合中有零元 0 ,对任意 a R ,
恒有a 0 a
(null element)
a
R
ⅳ)对任何
,均有逆元(inverse
element) a ,
使得 a a 0(并不是定义减法)
②乘法公理
α,β∈K
a
a
ⅰ)
组合率(associatirity)
ⅱ) a a a
双线性(bilineality)
ⅲ) a b a b
ⅳ) 1·a a
ⅴ) 0·a 0
一般是复数
例:
n维欧氏空间En
x, y,, 其中 x x1 , x2 ,xn
y y1 , y2 , yn
显然:x y x1 y1 , x2 y2 ,, xn yn E n
x x 1 ,x2 ,xn E n
n
且 x x1 , x2 ,, xn E
显然: x x 0
还有 0 0,0,,0
1.1.2内积空间(inner product space)
1.内积公理 (两矢量乘积变成数的运算,称为矢量的内积)
令a, b ∈R,定义内积( a, b),并满足
ⅰ) (a , a )是非负实数,( a , a )≥0, 且如果( a , a ) = 0,必有a =0
ⅱ) a, b = b , a
ⅲ) a b , c a, c b , c
ⅳ) a, b a, b
分配性(distributivity)
满足以上四个条件的线性矢量空间为内积空间
可推出:
a
,
b
c
b
c
,
a
b
,
a
(
c
,
a
)
a, b a, c
①
② a , b b , a b , a a , b
2
a
,
a
0
,
a
,
a
a
**
-------- a 的模(modulus)
or a 的范数(norm)
** if a, b 0 ,称 a b --------orthogonal
2.Schwarz不等式
a, b R ,则 a , b a · b 。其中:a, a a , b , b b
证明: a, b a b , a, b a b 0
λ为实数
左 a, b a, a, b a a, b a, b b , a, b a b , b
2 2
2
2
a, b · a b a, b a, b a, b b , a
分配性
2
2 2 2
2
a, b a 2 a, b b 0
令左= y 0,则必有 b 2 4ac 0
4
2 2 2
即 4 a, b 4 a, b b · a 0
a, b a · b
一般是复数
x, y,
例:n
x x1 , x2 , xn , y y1 , y2 , yn
维欧氏空间En
n
定义内积 x , y x yi
i 1
i
n
或定义: x , y xi yi 满足内积公理
i 1
例:在[a,b]上定义复函数 f i x ,如果
b
f i x 2 dx 存在,把 f i x 看
a
作矢量,定义内积 f1 x , f 2 x f1* x f 2 x dx 显然满足内积公理
b
a
注:此内积定义即为量子力学中对厄密算符和态函数内积的定
义,即:力学量 F ,
态函数,
F * Fˆd
——平均值
f1 f2
Fn n Fˆ n d
——本征值
证明:
ⅰ)
f , f
1
f1 dx 0 ,如果 f1 0 ,则 f1 , f1 0
b
2
1
a
ⅱ) f1 , f 2 b f1 f 2 dx b f 2 f1dx f 2 , f1
a
a
ⅲ)
f
1
f2 , f3
b
f
f 2 f 3 dx
1
a
f1 f 3 dx f 2 f 3 dx
b
b
a
a
f1 , f 3 f1 , f 3
ⅳ)
f1 , f 2 b f1 f 2 d b f1 f 2 d f1 , f 2
a
a
1.1.3 线性矢量空间的维数
1.线性相关(linearly dependent)
1 2
l
若对于矢量 x , x ,x ,有不全为零的数C1, C2, ……, Cl,
1
2
l
使得
Cl x 0
(*)
C1x C2 x
成立,则这组矢量线性相关
2.线性无关(linearly independent)
即上面(*)不可能存在,除非C1,C2,……Cl均为零。
3.完备集(complete set)或基(basis)
若有线性无关矢量 a 1 , a 2 ,, a m R ,对任何 x R ,均
1
2
m
有 x x1a x2 a xm a 存在,则a i 称为完备集
或基,m称为该空间的维数。
4.基(basis)
如果基矢量 e1 , e2 , , em 中,任意一个基均有 ei 1
,
且 ei , e j ij,则称为正交归一基 (normalized orthogonal basis)
且在 x x1e1 x2 e2 xm em 中,xi 称为 x 在基 ei 上的分量。
注:ei 可以是一组函数,如能量的本征函数 n , Cn n ;
n
付里叶变换中的三角或指数函数,只要满足|| ei || 1, ei , e j ij即可。
1.1.4 完备集或基总可以正交归一化
——Schmidt正交化方法
证:若基 u1 , u2 ,, um 不正交归一,而从中选一组正交归一
基 v1 , v2 ,vn 的方法如下:
u1
v1: v1 ;
u1
v2
:v2 C21v1 u2
令 v1 , v2 C21 v1 , v1 v1 , u2 C21 v1 , u2 0
∴ C21 v1 ,u2
∴ v2 v1 , u2 v1 u2
v2
v2
v2
令 v1 , v3 C31 v1 , u3 0
v2 , v3 C32 v2 , u3 0
∴ C31 v1 , u3 , C32 v2 , u3
v3
v3
∴ v3 v1 , u3 v1 v2 , u3 v2 u3
v
v3 : v3 C31v1 C32v2 u3
3
vn
…………
vn Cn1v1 Cn 2v2 Cn3v3 Cnn1vn1 un
令
v1 , vn 0 Cn1 v1 , un
v2 , vn 0 Cn 2 v2 , un
∴ vn 1 , vn 0 Cn ,n 1 vn 1 , u n
vn
vn
vn
1.1.5 线性变换
ˆ (C x C x ) C Aˆ x C Aˆ x
满足 A
1 1
2 2
1
1
2
2
的算符称为线性算符。线性算符描写的变换称为线性变换。
矩阵
a11a12 a1n
a21a22 a2 n
A
a a a
mn
m1 m 2
aij是A的第i行j列矩阵元。 aii是A的对角元素。n等于m时称为m维
矩阵。
ˆ
ˆ
线性变换 A 使得 x Ax ,即:
x1 a11a12 a1n x1
x2 a21a22 a2 n x2
x
x
a
a
a
n n1 n 2
nn n
将其转置共厄:“+”
ˆ
ˆ
x Ax x A
or
a11a21 an1
a a an 2
12 22
x1 , x2 ,, xn x1 , x2 ,, xn
a a a
1n 2 n
nn
①么正变换(Unitary transformation)(酉变换)
矢量模在变换前后不变
x1
2
n
x2
2 n
*
*
*
x xi xi xi
x1 , x2 , x3
i 1
i 1
Aˆ
ˆ
x
A
n
*
a11* a21
an*1 a11a12 a1n x1
* *
*
a12 a22 an 2 a21a22 a2 n x2
*
*
*
x 1 , x 2 ,, x n
a* a* a* an1an 2 ann xn
nn
x1 1n 2 n
n
x
2
*
*
* 2
x1 , x2 xn xi* xi x
ˆ
ˆ
A
A I
要使此式成立,必有
i 1
1
ˆ 称
ˆ
ˆ
(单位矩阵),
即
A
A
A
,
x
n
为么正矩阵
②正交变换(即实空间中的么正变换)
x x1 , x2 , xn , x x1, x2 , , xn
n
n
2
x
x
i
1
令
i 1
i 1
即
2
a11 a 21 a n1 a11 a12 a1n x1
n
a12 a 22 a n 2 a 21 a 22 a 2 n x 2
2
xi x1 , x 2 , , x n
i 1
a a a a a a x
nn n1 n 2
nn n
1n 2 n
x1
x2 n 2
x1 , x2 , xn xi
i 1
x
n
~
1
必有 Aˆ Aˆ
“~”——转置
~
Aˆ
Aˆ
③相似变换(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
y1
x1
x2 y 2
有基e1 , e2 , en ,矢量 x ,y , 且 y ˆx
yn
xn
现要将基换为 e1 , e2 , , en
x1
y1
x 2 y 2
ˆ
令 ˆx x ,ˆy y
若 y x ,则 ˆ ?
x
y
n
n
ˆx
y 1
1 ˆ
1 ˆ
ˆ y ˆ x ˆ ˆx
∴ ˆ ˆ 1 ˆˆ
or令 ˆ ˆ , 则ˆ ˆˆˆ 1 , ˆ ˆ 1ˆˆ
1
------此类变换称之相似变换
ˆ
ˆ
1.证明:在内积空间中, x, Ay A x, y
。
证明1:按Schmidt正交化法则,总可找到正交归一基e1 , e2 , , en
xi ei , y yl el
则 x
i
l
ˆ
*
x , Ay xi ei , A jl yl e j xi Ajl yl ei , e j
ijl
j l
i
xi* A jl yl ij xi* Ail yl
又
ijl
il
~ *
ˆ
A x , y Ali xi el , y j e j
j
l i
~ * x* A y
Ali xi y j el , e j i il l
ilj
il
§1.2 矩阵代数(19世纪中叶形成)
1.2.1 矩阵运算的定义和规律
nm nm
1)加法:
nm
Aˆ Bˆ Cˆ , Aij Bij Cij
2)乘法:数λ: Aˆ Cˆ , 则Aij Cij
nm ml
nl
Aˆ . Bˆ Cˆ
m
其中: Cij Aik Bkj Aik Bkj
k 1
一般, Aˆ Bˆ Bˆ Aˆ
ˆ Bˆ Cˆ Aˆ Bˆ Cˆ
但: A
3)直接乘积(direct product)
例: Aˆ a11a12 a13
a a a
21 22 23
b11b12
b21b22
ˆ
B
b31b32
b b
41 42
直接乘积:
a11 Bˆ a12 Bˆ a13 Bˆ
Aˆ Bˆ
a Bˆ a Bˆ a Bˆ
22
23
21
行:
a11b11 a11b12 a12b11 a12b12 a13b11 a13b12
1,1
a11b22 a11b22 a12b21 a12b22 a13b21 a13b22
1,2
a11b31 a11b32 a12b31 a12b32 a13b31 a13b32 1,3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1,4
ˆA Bˆ 11 41 11 42 12 41 12 42 13 41 13 42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2,1
21 11 21 12 22 11 22 12 23 11 23 12
a21b21 a21b22 a22b21 a22b22 a23b21 a23b22 2,2
2,3
a21b31 a21b32 a22b31 a22b32 a33b31 a23b32
2,4
a21b41 a21b42 a22b41 a22b42 a23b41 a23b42
列:(1,1) (1,2) (2,1) (2,2) (3,1) (3,2)
即
Aˆ Bˆ Cˆ , Cij,kl Aik B jl
例:(2,2)行,(3,1)列
Cˆ ——超矩阵(super-matrix)
Cˆ 中某一个矩阵称为子矩阵(submatrix)
例:证明 Aˆ Bˆ · Cˆ Dˆ Aˆ ·Cˆ Bˆ ·Dˆ
证:
Aˆ Bˆ · Cˆ Dˆ
ik ,i "k "
ˆ
Aˆ Bˆ ik,i 'k ' · Cˆ D
i 'k ',i"k "
i
k
Aii ' Bkk 'Ci 'i '' Dk 'k '' Aii 'Ci 'i '' Bkk ' Dk 'k ''
i'
k'
i'
k'
Aˆ ·Cˆ ii '' · Bˆ ·Dˆ kk '' Aˆ ·Cˆ Bˆ ·Dˆ
ik ,i ''k ''
1.证明:对角矩阵的直接乘积仍为对角矩阵。
证:Aˆ , Bˆ 两对角矩阵, Aˆ a , Bˆ b
ij
Aˆ Bˆ
im, jn
ˆ Bˆ
注: A
im, jn
i ij
mn
m mn
Aˆij Bˆ mn ai bm ij mn
ai bm , i j , m n
0其它
Aˆij Bˆ mn
数
im, jn
定义:
ⅰ)单位矩阵: I ij ij
ˆ )=0
ⅱ) 若方阵满足det ( A
——奇异矩阵(singular matrix)
ˆ )≠0
ⅲ)若方阵满足det ( A
——非奇异矩阵(non-singular matrix)
det( Aˆ )
i1 ,i2 ,im
a1i1 a2i2 ami m
i1 ,i2 ,im
i ,i ,i 为完全反对称张量,且具有任何一对下标互换,它
1 2
m
改符号,下标有重复时为零,且
1,2i 1
ˆ 1,使得 Aˆ Aˆ 1 I,且 Aˆ 1 Aˆ I
定理:非奇异矩阵 Aˆ 必存在 A
。
ˆ 1 Aˆ I ,令 Aˆ Aˆ 1 Bˆ ,
1)证明(第2式):若 A
ˆ 1 Aˆ 1 Bˆ
即A
ˆ 1 Aˆ Aˆ 1 Aˆ 1 Bˆ ,
则A
Aˆ ·Aˆ Aˆ ·Aˆ ·Bˆ
1
1
ˆ
两边同乘 A 得:
1
2) Aˆ
1 1
∴
?
Aˆ
1
1
1
1
1
Bˆ Iˆ
1
1 1 ˆ 1
ˆ
ˆ
ˆ
ˆ
A
A I
证: AA I ,
1
1
1
ˆ
ˆ
ˆ
ˆ 便可得证
AA A Aˆ 1 , 右乘 A
ˆ
Aii SP Aˆ
定义:矩阵 Aˆ 的迹 tr A
i 1
n
ˆ ·Bˆ tr Bˆ ·Aˆ
ⅰ) tr A
证: Aˆ ·Bˆ ii Aik Bki
n
k 1
tr Aˆ ·Bˆ Aik Bki Bki Aik tr Bˆ ·Aˆ
i
k
k
i
ˆ Bˆ Cˆ tr Cˆ Aˆ Bˆ tr Bˆ Cˆ Aˆ
同理可证: tr A
ⅱ)矩阵经过相似变换后,其迹不变
ˆ ˆ tr ˆˆ 1 Aˆ tr Aˆ
证: tr ˆ 1 A
证: tr Aˆ Bˆ Aˆ Bˆ
ⅲ) tr Aˆ Bˆ tr Aˆ ·tr Bˆ
ik ,ik
i
k
Aii Bkk Aii Bkk tr Aˆ ·tr Bˆ
i
k
i
k
1.22 本征值和本征矢量
本征值问题:
其中为常数,
ˆ
Ax x
x1
x2
x ,
x
n
a11 a12 a1n
Aˆ
an1 an 2 ann
ˆ
ˆ
称为 A的本征值, x 为 A的本征矢理。
将(*)写成矩阵形式: Aij x j xi ,i 1.2,n
j
xi 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为:
det Aˆ Iˆ 0
------久期方程
det Aˆ Iˆ 0
------久期方程
从中可求得n个根,即为本征值 n ,也可能出现重根。
对每一个根 m ,均可由
得矩阵
必有:
X xim
A x x
ij
jm
m
i, m 1,2,n
im
j
X 1 Aˆ X ,其中 ij j ij
ˆ 通过相似变换,对角化了。
这样就将 A
Vˆ Vˆ 1
Hˆ Hˆ
定理:任何一个么正矩阵 Vˆ 或厄密矩阵 Hˆ 总可以通过另一个
么正矩阵Uˆ 的相似变换而使其对角化,即:
ˆ
V
U 1 U
Hˆ
是对角矩阵。(证明略)
1.2.3 矩阵的指数函数
1 ˆ2 1 ˆ3
1 ˆl
ˆ
ˆ
e I n S S S S
2!
3!
l!
sˆ
1.收敛问题:
定义:
Sˆ
ik
Sik ,
Sˆ p S p
ik
ik
sˆ
sˆ
只要证明 S ik p 有界的,则 e 矩阵中n2个级数也收敛,故e 是收敛。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S ik p 是有界:
当 p p0 时,
S ik p0 (nM ) P0
有界
当 p p0 1 时,
Sik p 0 1
n
p0
S
ij s jk nnM 0 M nM
j 1
p
p0 1
有界
2.定理:若 Sˆ 的本征值为 1 , 2 , , n ,
Sˆ
则 e 的本征值为 e , e ,, e
1
2
n
证明:对于 1 , 2 , , n ,有本征矢量n个:
u1n
u11
u12
u2 n
u 21 u22
u1 ,u2 ……,un
u
nn
u n1
un 2
0
1
2
1 ˆ ˆ
ˆ
U SU
0
n
而
2
3
ˆ
ˆ
S
S
ˆ
1
S
1
Uˆ e Uˆ Uˆ Iˆ Sˆ
Uˆ
2!
3!
1 ˆ 1 ˆ 2 ˆ 1 ˆ 1 ˆ 3 ˆ
1 ˆ ˆ
ˆ
ˆ
I U SU U S U U S U
2!
3!
1 ˆ 1 ˆ ˆ ˆ 1 ˆ ˆ 1 ˆ 1 ˆ ˆ ˆ 1 ˆ ˆ ˆ 1 ˆ ˆ
1 ˆ ˆ
ˆ
ˆ
I U SU U SU U SU U SU U SU U SU
2!
3!
12
0
0
1
2
1
2
ˆ
I
2
!
0
n
2
0
n
13
1
3!
0
32
0
3n
1 Sˆ ˆ
ˆ
U eU
1 2
1 1 1
2!
1
1 2 22
0
2!
1 2
0
1 n n
2!
e 1
0
e 2
0
e n
§1.3 张量代数
1.3.1 逆变矢量(contravariant vector)
与协变矢量(covariant vector)
x
2
x
x
n
x
1
例1:n维空间中的矢径
1
2
n
x x e1 x e2 x e2
or
( x n 写在上面的指标定义逆变矢
量,写在下面 x n 定为协变矢量)
ˆ
变换矩阵 B将e j 变为另一组基ei :
n
ei Bij e j
j 1
则:
而
1
2
n
x x e1 x e2 x en
n
x Aik x k
i
k 1
不是幂,是标记
即:
1
1
x A11 A12 A1n x
2
2
x A21 A22 A2 n x
n
n
x
A
A
A
x
n1 n 2
nn
但矢量本身没有变,故:
i
k
k
x x ei x ek Bij Aik x e j
i
∴必有:
k
B
ij
i
i
k
j
Aik jk
~ˆ ˆ
B
即: A ik ik
ji
i
~ˆ ˆ ˆ
即 B
A I
n
xi Aik x k Ai1 x1 Ai 2 x 2 Aik x k
k 1
1
x
1
x 2
x
Aˆ x1
xn
1
x
显然有
∴
x1
x 2
x2
x 2
n
x
x 2
x1
x 3
x2
x 3
n
x
x 3
xi
Aik
k
x
x1
n
x
x2
x n
n
x
n
x
1
x
1
x1
x
Bˆ x2
x1
n
x
x 2
x1
x 2
x2
2
x
xn
x n
x1
x n
x2
n
x
n
x
~ ~
Aˆ Bˆ Bˆ Aˆ Iˆ
i
x
xi Aik x k k x k
k
k x
x j
ei Bij e j i e j
j
j x
例2:n维空间中的梯度
基 e1 , e2 , , en
x
2
x
1
2
n
,分量
, 有标量函数 f x , x ,, x
n
x
f
1
x
定义 f 的梯度:
f
f x 2
f
n
x
1
现要变为 e1, e2, , en
n
n
n
f
f xi
f
~ f
i
Aij
A ji
j
j
i
i
1
i
1
x
x x
x i 1
xi
即
即
f
1
x
f
x 2
f
n
x
f
1
x
~ˆ f
A x 2
f
n
x
~ˆ 1
f A f Bˆ f
~ˆ
f
A
f
∴
定义:若某一矢量 u 的变化规律同矢径变化规律相同,即:
i
x
u i j u j 称为逆变矢量。
j x
若某一矢量 v 的变化规律同递度变化规律相同,即
x j
v'i i v j
j x
称为协变矢量。
i
s
s
x
x
x
i
r
r
u ·v u v'i r
u vs r u vs
i
i
i
r
s x x
i
r
s x
u r vs rs u s vs
s
r
s
——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