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on-Acemoglu文献综述_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Daron-Acemoglu文献综述_王

Daron Acemoglu文献综述
(制度与制度变迁相关)
王宁
2013-09-28
0.引子
Why Acemoglu?
谈论他的目的是什么?
0.引子

三个原因:



业界翘楚
研究领域包含:制度、经济史、经济增长
方法论意义


博弈论工具的纯熟应用
计量方法,尤其在经济史分析中的创造性应用
目录
1.Daron Acemoglu其人介绍
2.制度与制度变迁代表论文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1.Daron Acemoglu其人介绍

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 1967年出生
于土耳其,1992年获得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
博士学位。此前曾就读于
约克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
学院,自1993年起在麻
省理工学院任教至今。
2005年获美国经济协会
颁发的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
http://economics.mit.edu/faculty/acemoglu
1.Daron Acemoglu其人介绍








他在MIT教授一下课程: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Economic Growth
Political Economy of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Labor Economics
Networks
顺便提一句,他妻子Asuman
Ozdaglar任教于MIT的EECS系,
研究领域是Optimization、
Game Theory和Networks
Daron Acemoglu与其妻子Asuman Ozdaglar
1.Daron Acemoglu其人介绍
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学术研究涉足领
域非常广泛、著述颇丰,每年在top journals 上发表大
量高质量的论文,并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三本专著。自
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 埃斯莫格卢先是对劳动经济
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近年来转向对宏观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1.1 论文发表统计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
Econometrica
4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8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
Economic Journal
6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3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8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8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3
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4
1.2 出版专著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A. Robin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5-12
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
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8-12
1.2 出版专著


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
Daron Acemoglu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2008-12
1.2 出版专著
Why Nations Fail: Origins of Power,
Poverty and Prosperity
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A. Robinson
Crown Business /2012-03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
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台湾]衛城出版 2013-01
2.制度与制度变迁代表论文



-(With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Robinson)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December, 2001, volume 91, pp. 13691401.
-(With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Robinson)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vember
2002, volume 117, pp. 1231-1294.
-(With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Robinson) The Rise of Europe:
Atlantic Trad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2005, volume 95, pp. 546-579.
2.制度与制度变迁代表论文




-(With James Robinson) Why Did the West Extend the Franchise?
Democracy, 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vember 2000, vol 115, 1167-1199.
-(With James Robinson) A Theory of Political Transi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September 2001, volume 91, pp 938-963.
-(With James Robinson) De Facto Political Power and
Institutional Persistenc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May 2006, 96(2), pp. 319-324
-Why Not a Political Coase Theorem? Social Conflict,
Commitment and Polit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December, 2003, volume 31, pp 620-652.
2.1 比较发展的殖民地起源

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ER,2001)
该文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前欧洲殖民地国家现在不同的经济绩效给出了一
个新的解释:殖民地早期不同环境导致的不同制度选择。
(潜在的)
殖民者死亡率
定居的可能性
现在的
经济绩效
早期制度选择
现在的制度
2.1 比较发展的殖民地起源
回归显示,殖民者的面临的死亡率和现在的人均GDP显著负相关
2.1 比较发展的殖民地起源
使用“没收风险指数”作为现在制度的代理变量,回归显示,
它和现在的人均GDP之间显著相关
2.1 比较发展的殖民地起源

结论:



回归结果显示,殖民者面临的死亡率解释了现在制度的25%
殖民者面临的死亡率通过制度起作用,影响了前殖民地国家今天的
经济绩效
Notes:




作者也指出,殖民者面临的死亡率并非制度决定的唯一,甚至不是
主要因素。选用死亡率作为解释变量主要是因为它是完全外生的
在考虑了纬度、气候、现在的疾病环境、宗教、自然资源、土壤质
量、现在的种族构成等因素后,实证结果显示制度和人均收入之间
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与强调殖民者身份的理论相比,该论文强调殖民者面临的环境的重
要性。回归显示,殖民者的身份并非决定制度的主要因素。这是该
论文观点和之前主导理论的一个重大区别!
该文强调了制度的“路径依赖”,虽然这并非不可避免
2.2 财富的逆转

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 (QJE,2002)
这篇论文研究了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前欧洲
殖民地国家,在过去的50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
了一种财富的逆转:欧洲殖民统治开始时期,
即1500年左右,曾经富有的国家,如印度、墨
西哥等,如今均陷入贫困、落后的状态,而那
时的穷国,如加拿大、美国,如今都极为富有。
这种收入上的逆转是怎么发生的呢?
2.2 财富的逆转
该图刻画了收入逆转的事实。城市化率作为1500年时经济绩效的代理变量
2.2 财富的逆转
这个图横轴换成了人口密度。负相关性更显著一些。
2.2 财富的逆转
横轴是时间。该图刻画了不同国家城市化率的变化。
2.2 财富的逆转


影响最广泛的理论是“地理决定假说”,它认为从长期来看各国在财富
上的差距,主要是由地理、气候或生态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如是否靠近
港口,富饶的土地的可获取性,气候条件对疾病环境的影响。作者通过
严格的实证分析,否定了这一假说,提出并验证了“制度决定解说”。
沿着上一篇论文(2001)的思路,作者将原因归结于制度逆转。 15世纪后
期,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的扩张导致这些国家原有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发
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是因为面临不同环境时,殖民者根据有差别的经济
盈利性和定居可能性,选择了不同的殖民策略。在当时的贫穷、地广人
稀且适合定居的地区,他们建立起了私有产权保护制度,结果激励了私
人投资,并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绩效。相反,在当时的富裕地区,他们
却建立起或保留了原有的掠夺性制度,将权力集中于少数社会精英手中,
社会成员因面临没收风险而缺乏投资激励,社会因而不能实现经济增长。
2.2 财富的逆转


制度逆转为什么塑造了今天的绩效?
对于收入逆转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原因,阿西莫格鲁解释如下:
制度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制度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国家是否能
够参与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恰巧就是确定国家间贫富差异的分水岭。
工业革命之前,投资机会集中于农业,不同制度所导致的经济绩效差异
可能并不明显,因为掌握权力的少数精英自己投资农业并雇佣其他人口
从事劳动,也能实现产出的增长。工业革命时期情况发生改变,工业化
要求广泛的社会人口,如众多的中产阶级、发明家、小持股人而不仅仅
是少数精英参与到投资中来,尤其是要求有才能的企业家的出现。建立
了私人产权制度的社会,因为能够激励私人投资而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
车,从而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少数精英统治的社会,却由于缺乏
投资而丧失机会。
2.2 财富的逆转

补充:

这篇论文中,作者正式提出了包容性(inclusive)制度和攫取性
(extractive)制度的概念
“收入逆转”这个案例特别适合用来反驳地理决定论假说。

我的一点评论:




对于经济发展理论,终极梦想无非就是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这个太难而且可能根本不存在。退而求其次,找必要条件。
之所以否定地理决定假说,不是说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不重要。而是说
它对经济发展而言,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而良好的制度,至少现在被广泛认可并证明是一个必要条件。
2.3 大西洋贸易与欧洲的崛起



The Rise of Europe: Atlantic Trad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Growth(AER,2005)
这篇论文探讨了欧洲在16世纪之后的兴起。作者论述了在公元
1500 年到1850 年期间,(西部)欧洲的兴起主要是欧洲国家进
入大西洋贸易的增多,尤其是那些参与了殖民主义和长距离的海
洋贸易的国家。
大西洋贸易和殖民主义既直接影响欧洲经济,也间接地通过诱导
制度的变化产生影响。贸易的增长加强了新出现的商人阶层的实
力, 使得这些集团能够要求、获得和维持制度上的变化以保护他
们的财产权利。制度上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2.3大西洋贸易与欧洲的崛起
2.3 欧洲的崛起





结论:
进入大西洋贸易的西欧国家比其他西欧国家获得了更快的经济增长
原来存在着对君主检查和制衡的国家,如荷兰和英国,获得了最可观的
经济效益和最显著的制度变化。因为新涌现的商人阶级从贸易中获利最
大, 能够成功地要求实行保护他们的财产和商业利益的制度,而产权的
保障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增长。与之相反, 尽管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经是最
早发现最富饶的土地的国家, 但它们的发展却陷入停滞, 因为这些国家
的君主统治者设法攫取了早期贸易的收益, 阻挠商人获取权力。
Notes:
回归显示,文化、宗教、地理位置、纬度等其他因素作用不显著
2.4 为什么西方扩展选举权?

Why Did the West Extend the Franchise? Democracy,
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QJE, 2000)

该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民主是怎么发生的?
该文探讨了19世纪西方国家的选取权拓展问题。

作者反驳的三种传统理论:




(1)精英的社会价值观改变
(2)精英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为拉拢支持
(3)中产阶级试图推动有利于自己的政治均衡
2.4 为什么西方扩展选举权?




作者认为,精英之所以拓展选举权,是因为对革命的恐惧。选举权的拓
展可以作为未来再分配的承诺,从而避免一触即发的社会动乱。与此相
比, 保持现有权力格局不变,精英对未来再分配的承诺就是不可信的。
同时, 他们还揭示了权力变迁与库兹列茨曲线之间的联系:工业化进程的
深入使得社会不平等程度提高,从而造成社会动荡;为避免社会动荡,
精英集团会选择民主化(拓展选举权) ;而民主社会中的再分配和大众教
育会使社会不平等程度降低。经验研究支持了这一联系:在很多西方经
济体中,库兹列茨曲线的峰值与选举权的拓展相互吻合。
作者的政治制度变迁发生观强调内生的社会冲突。有着不同利益的社会
阶层之间的博弈决定了制度变迁的均衡。
在简化的博弈模型中,作者通常将社会分为精英(统治者)和穷人。在稍
复杂的模型中,会引入中产阶级。
2.4 为什么西方扩展选举权?



两个重要的问题:

集体行动的问题

承诺是否可置信
如果穷人的组织程度很低,革命威胁就是暂时性的,因而精英只会在较
短时期内进行转移支付。有鉴于此,精英对未来再分配的承诺就是不可
信的,而穷人秉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信念会义无反顾地进行革命,
这样,精英就不得不拓展选举权。例子:英国
相反,如果穷人组织程度很高,他们就能够经常施加革命威胁。在持续
的革命威胁下,精英不仅会在当前进行转移支付应对此时之需,而且也
会在未来进行转移支付应对彼时之需。因此,精英反而无需借助选举权
的拓展来获得承诺的可信性。简言之,如果穷人未来的革命威胁是可信
的(例如,来自早已形成的集体行动能力),那么精英未来再分配的承诺
也会是可信的。例子:德国
2.5 一个政治变迁理论





A Theory of Political Transitions(AER, 2001)
该文试图回答的问题:不稳固的民主。为什么有的国家会发生反民主的
政变?
作者认为在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的社会,如果是民主体制,穷人作为中
位选民制定税率,会将税率定的很高。这样富人政变的激励就会很强。
因此高度不平等的社会,很容易在民主和独裁之间波动。
相比欧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的财政政策之所以更加变动不定,恰恰是
因为拉丁美洲国家更加不平等。
如果逆转成本相对高昂,那么,资产再分配就可以作为促进政治体制转
型的有效手段。例如,提高穷人相对收益能力的教育改革和可以带来更
加公平的资产分配格局的土地改革,都会使业已建立的民主体制更加巩
固,因为资产平等程度的提高会削弱未来财政再分配的压力,从而降低
未来政变的概率。
2.6 事实政治权利和制度持续



De Facto Political Power and Institutional Persistence(AER,
2006)
该文试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政治制度改变和经济制度持续会同时存在?
这篇文章里,作者对政治权力做了法定政治权力(de jure)和事实政治权
力(de facto)的区分。前者是经由政治制度(例如宪法、选举制度和选举
结果) 配置的政治权力,后者则产生于采取集体行动、诉诸武力、采取游
说或贿赂等其他渠道。均衡的制度变迁是法律政治权力和事实政治权力
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 当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时,精英的法
律政治权力可能被削弱了,但却可能被其事实政治权力的增加所部分或
全部抵消,最终,均衡状态下的经济制度依然如故。换句话说,当垄断
政治权力的精英失去这一特权的时候,他们能够通过增加集体行动的强
度(不管是通过更多的游说和贿赂,还是赤裸裸的恫吓和武力威胁) 来对
均衡的经济制度施加不成比例的影响。
2.7 为什么政治科斯定理不存在?




Why Not a Political Coase Theorem? Social Conflict,
Commitment and Politics(JCE, 2003)
该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政治制度的决定机制。
关于政治制度的决定,一种很流行的观点是有效制度论。
该观点认为一个社会最终会选择富有效率的制度,剩余在不同利益集团
间的分配不会影响经济制度的选择。阿西莫格鲁将这种观点称为政治上
的科斯定律,即一项制度使一部分人获益而使另一部分人受损时,双方
可以通过谈判来达成协议选择最有效率的制度,然后由制度的获益者补
偿受损者。
2.7 为什么政治科斯定理不存在?

作者认为科斯定律在政治市场上不能存在。在理论上讲,科斯定律发挥
作用的前提是国家作为第三方来界定和执行产权,政治市场上缺乏的恰
巧就是这种第三方保证机制,统治集团和其他社会成员间的合约没有一
个第三方来强制执行。按照政治上的科斯定律,其他社会成员可以从统
治集团手中赎买权力,统治集团承诺放弃掠夺性的坏制度,实行保护产
权的好制度,其他社会成员将好制度带来的产出剩余中的一部分支付给
他们。但事实上是,一旦统治集团按照协定放弃了权力,其他社会成员
便不会遵守承诺,统治者也没有对方履行诺言。



作者认为正是由于承诺的不可置信性,导致政治科斯定理不能存在。
他提出并验证了制度决定的“社会矛盾论”。由于经济制度具有再分配
功能,不同的利益集团偏好不同,最终什么样的制度会被选择,就取决
于该社会中政治权利的分配。有着不同利益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博弈决定
了制度的均衡。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

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哪些因素决定
着集体决策的机制(即政治制度)。在讨论这一问题时,
对民主制度和非民主制度进行区分是一个非常自然的
出发点。
为什一些国家是民主国家,有正规的、自由的选举,
政治家对民众负责,而另一些国家却并非如此?如何
解释观察到的不同的民主化模式?为什么美国比许多
拉丁美洲国家提前一个多世纪实现了男性普选权?为
什么在民主创立后,在有些国家,如英国、瑞典和美
国,得到持续和巩固,而在其他国家,如阿根廷、巴
西和智利,却以瓦解告终?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
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分析民主的创立和巩固的框
架。这一框架有以下三个特点:



(1)方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强调个人的经济动力决定其
政治态度,假定人们在博弈论的意义上策略性地行动。
(2)强调冲突在根本意义上的重要性。
(3)政治制度通过影响法定政治权利未来的分配,对解决承诺
问题发挥着核心作用。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
第1章提出了四种政治发展的道路:





巩固的民主(英国)
不巩固的民主(阿根廷)
巩固的非民主(新加坡)
被推迟的民主(南非)
总的框架是由两个主要指标来决定的:


不平等程度
镇压成本/政变成本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当不平等程度充分低时,穷人对政治状况充分满意,不愿做出改变,与此对应
的是A区。在此区域,非民主政权并未受到挑战。在B区,不平等程度更高,革
命成为一种威胁。然而镇压成本非常高,足以建立民主。最后在C区,不平等
程度很高使得革命成为一种威胁,但是镇压成本充分低,使得民主无法实现。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当政变的成本为零时,有钱人总是愿意发动一场政变。然而,随着政变成本的
上升,不平等程度必须足够高(即民主给富人带来的损失足够惨重),镇压才是
值得的。如果民主的再分配不是非常大,如果政变的成本足够高,民主一旦创
立就将巩固,如A区所示。当不平等成本非常高,政变的成本或许很低,此时
政变具有吸引力,这就是B区的情形。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

在第4章“民主政治”中,作者先证明了加总个人偏好
形成“社会偏好”时的单峰偏好和中值选民定理。
并且提出了在全书中都在用到的几个基本模型:



(1)再分配政治的中位选民模型
(2)两团体的再分配政治模型
(3)有针对性的转移支付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第5章“非民主政治”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第6章“民主化”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第7章“政变与巩固”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
第8章在博弈模型增加了中产阶级,并讨论了
中产阶级在民主化和民主巩固中的作用:


第一,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也许对民主化的进程起到推波助
澜的作用。
第二,强大的中产阶级会促进民主的巩固。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




第9章探讨了经济结构对民主化的影响:
(1)经济结构会影响革命、镇压或政变的成本。
在生产技术是资本密集型的(不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
资本),而不是土地密集型的经济中,镇压和政变的成
本更高。
(2)经济结构会影响不同团体之间再分配政策的性质。
土地密集型经济中,再分配向土地所有者倾斜。大量
投资于土地的权贵更愿意用强力保持非民主或过渡过
非民主。
3.专著一: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

第10章探讨了全球化对民主的影响:

全球化从三个方面可以促进民主化和民主的巩固:



(1)贸易全球化,增加不发达国家丰裕要素(劳动力)的收入,
降低不平等程度,民主对富人的威胁更小,这个层面上可以
促进民主的巩固
(2)金融一体化,降低不发达国家资本收益,劳动相对收入上
升,降低不平等程度,促进民主的巩固
(3)政治一体化。转向非民主的政变遭受国际制裁的可能性使
得政变成本变大,从而减少政变可能性,促进民主的巩固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困? 为什么当前世界
上最富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是最穷国家人均国民收入
的几十倍? 为什么世界上最富国家的人民能够获得良
好的教育、医疗卫生保健及各种公共服务,而最穷国
家的人民却几乎什么都不能够获得? 为什么有些国家
的经济增长并且是高速增长保持了很多年而有些国家
虽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却持续时间很短? 为什么有些国
家的贫富差距较小而有些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第1章:So Close and So Different
小城Nogales北半边(美国境内)
小城Nogales南半边(墨西哥境内)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
两个毗邻的城市不同的经济绩
效的原因是不同的制度导致的
不同的激励。
接下来,作者把殖民地起源的
比较发展的故事又讲了一遍:
欧洲殖民者面临不同的经济盈
利性和定居可能性,在不同采
取了不同的殖民策略,制度的
路径依赖,共同塑造了今天北
美和南美不同的制度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第2章:Theories that Don’t Work


作者反驳了解释国家经济发展的三种常见理论:
 地理假说
 文化假说
 无知假说
最后抛出自己的观点:
对长期经济增长而言,制度最重要!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第3章:The Making of
Prosperity and Poverty

攫取性(extractive)制度

包容性(inclusive)制度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用包容性( inclusive) 和攫取性( extractive) 、政治
和经济两个维度对制度进行刻画,从而提出了包容性政治制度、包容性
经济制度、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等概念。他们没有对这些
概念进行界定,而是借用历史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
描述性说明。
首先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在大部分
时期内采取的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所谓攫取性,从政
治上说,是指人民或者广大公众没有决策权或表决权,既没有选择当权
者或统治者的权利,也没有选择政治制度或经济制度的权利,精英人物
或者既得利益者在制度的选择或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结果所选择
的制度或者制定出来的政策成为一部分人攫取利益的工具; 从经济上说,
所有的经济制度或者经济政策都是由当权者、统治者或者精英人物制定
出来的,他们通过各种垄断权、专卖权、市场控制等掠夺生产者,使得
生产者只能够得到所生产产品的一少部分甚至得不到所生产的产品,结
果就是生产性激励的不足。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攫取性政治制度,
那么其很有可能建立起来的是攫取性经济制度。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
其次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革命
建立起了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所谓包容性,从政治上讲,
强调人民或者说广大群众具有政治权利,能够参与政治活动,选举领导
人或当权者,选举政策制定者,领导人或当权者是人民或者选民的代理
人而不是统治者,任何人都有成为领导人、当权者或政策制定者的机会
或可能; 从经济上讲,强调自由进入和竞争,任何人都没有通过垄断、专
卖或者市场控制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人们都可以获得生产性收益的绝
大部分或者全部,人们具有很高的生产性激励。
再次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比如只进行了经济改革而没
有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但是这种国家的包容性经济制度难以长期存在,
很快就会由于攫取性政治制度而发展成为攫取性经济制度。这种国家往
往是为了刺激人们的生产性激励而制定的包容性经济制度,但是不会从
根本上触动既得利益者或者当权者的利益,而他们刺激生产的目的是为
了能够有更多可以攫取的资源。
最后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如果一个国家采取的是包容
性的政治制度,那么它就不会采取攫取性经济制度了,所以这样的国家
不可能存在。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既然包容性经济制度促进经济活动、生产增长
和经济繁荣,而且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决定
经济产出的关键,那么为什么一个社会不总是
选择促进繁荣的措施?
统治者和民众利益的冲突和不一致性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第4章:Small Differences
and Critical Junctures:the
Weight of History
黑死病14、15世纪在欧洲
的蔓延,使得人口减少了一
半,劳动力相对价格上升,
农奴成为自由民,封建制瓦
解。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商人阶层的崛起和西欧
国家对大西洋贸易的参
与,促进了包容性制度
的形成(英国、荷兰)。
关键节点的重要性和制
度发展的偶然性。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
第5章:Growth Under
Extractive Institutions
攫取性制度也能够实现经济增长,
但是不能够持续。
在攫取性制度下,当局或者统治者
能够利用权力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实现最大限度的经济
增长。比如前苏联在早期的经济增
长中,当局通过集体农场强制劳动、
降低农产品价格并提高工业品价格
等强制收购政策,集中资源发展工
业,实现了工业的迅速增长。
古拉格群岛(苏联的强迫劳动)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前苏联的经济增长到20 世纪60、70 年代之后逐渐下降,但是至少实现
了50 多年的增长,并且曾经一度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并且唯一能够与
西方对抗的国家。所以,在攫取性制度下,不仅当局、当权者( 即攫取者)
有强烈的推进经济增长的动机,而且还具有推进经济增长的能力。
攫取性制度下的增长不可持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1)生产激励不足。

(2)缺乏创造性破坏。
原因:攫取者担心自己的权力受到影响。

(3)三是攫取者之间的竞争或者冲突。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
第7章: The Turning Point
发端于英国,并在英国获得最大成功的工业革命是因为其独特的
包容性经济制度,而这是奠定在由光荣革命带来的包容性政治制
度的基础上。
光荣革命不是一个统治者推翻另一个统治者,而是由包括贵族、
商人、手工业者以及辉格党和托利党等在内一个广泛的联盟组成
的对专制主义的革命。它确立了对王权的限制。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


第10章: The Diffusion
of Prosperity
两个案例:
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的荣耀
法国大革命
总结出本书一个包容性
制度散播的框架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第11章: The Virtuous Circle

英国光荣革命
美国对托拉斯的限制

良性循环起作用的三个机制


①多元主义和法治的互相促进;
②包容性的经济制度与包容性政治制度相互支持;

③自由的媒体可以保护包容性的制度。
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第12章: The Vicious Circle

塞拉利昂的例子
危地马拉的例子
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法案(Jim Crow)

恶性循环使得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互相加强。

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




第13章: Why Nations Fail Today
津巴布韦的例子
哥伦比亚的例子(不断政变)
阿根廷的例子(政府对高通胀的处理)
The New Absolutism 朝鲜的例子
King Cotton 乌兹别克斯坦的例子
恶性循环的存在说明使当今经济和政治失败的国家由攫取性制度向开放
性变迁并不容易,但是并非不可能。无论是制度中之前存在的包容性的
成分,还是广泛联盟的出现来对抗现有专制政府,还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性,都有可能打破这个循环。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


第14章: Breaking the Mold
博茨瓦纳的例子
美国南部种族隔离的废除
中国的改革开放
打破原来的模式需要关键节点和推动改革的广泛联盟
的形成。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



第15章: Understanding Prosperity and Poverty
包容性的经济制度和包容性的政治制度有着相互支持的关系。
攫取性制度不能促进长期增长的原因:①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创新,而
统治者会因为害怕创造性破坏而反对;②攫取性制度下,获得权力的获
利性太大,使得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导致极大的政治不稳定。
包容性制度怎么产生的?制度漂移(instution drift)和关键节点,小的不同
和偶然性不仅是我们理论的一部分,也是历史塑造的一部分。
国家如何实现制度变迁?




反驳李普赛的现代化理论,即认为经济发展会自动带来政治变革的理论。
忽略制度主因,单纯的改革无法奏效。
对国际援助的评价:收效甚微。
巴西成功民主转型的例子。联盟的出现。
4.专著二:国家为什么失败

福山(Francis Fukuyama)对此书的几点批评:





没有对攫取性/包容性做严格定义。而只是用贴标签的方式举
例。这一点限制了其应用与解释力
缺乏新意。攫取性/包容性制度概念,与诺思在《暴力与社会
秩序》中提出的有限进入秩序/开放进入秩序几乎没什么区别。
作者生造出来的两个概念大而无当。
对于历史事实的解读(如罗马的兴衰)存在偏差
其中的发展理论并不能解释作为“集权主义”的中国的经济
大发展。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做了太过武断的预测。(崩溃说)
Thank you!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