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羧酸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十二章羧酸

第十二章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2.2 羧酸的结构
12.3 羧酸的制法
12.4 羧酸的物理性质
12.6 羧酸的化学性质
12.6.1 羧酸的酸性
12.6.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2.6.3 羰基的还原反应
12.6.4 脱羧反应
12.6.5 二元酸的受热反应
12.6.6α–氢原子的反应
12.7 羟基酸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分类
按烃基种类分:
脂肪族羧酸、脂环族羧酸、芳香族羧酸。
羧基的数目分:
一元酸、二元酸及多元酸。
CH3COOH
乙酸
HOOCHC
CHCOOH
丁烯二酸
COOH
COOH
环己基甲酸
2-萘乙酸
2. 羧酸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
⑴.选含羧基的C链为主链,称“某酸”;或“某二
酸”;
⑵. 含脂环和芳环羧酸:把芳环或脂环看作取代基;
⑶.对不饱和酸,选含羧基和C=C的最长碳链,叫做
某烯酸,并把双键位置注于名称之前。
普通命名法(俗名)
⑴.根据酸的来源命名
⑵.用希腊字母表示取代基位次。
CH3C=CHCH2COOH
CH3
4-甲基-3-戊烯酸
一元酸
HCOOH
CH3COOH
CH3CH2COOH
CH3CH2CH2COOH
CH3(CH2)16COOH
系统命名
甲酸
乙酸
丙酸
丁酸
十八酸
普通命名
蚁酸
醋酸
初油酸
酪酸
硬脂酸
二元酸
HOOCCOOH
系统命名
乙二酸
普通命名
草酸
HOOCCH2COOH
HOOC(CH2)2COOH
(Z)-HOOCCH=CHCOOH
(E)-HOOCCH=CHCOOH
丙二酸
丁二酸
顺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
缩苹果酸
琥珀酸
马来酸
富马酸
O
CH2CH3
O
CHCOOH
HOCCH2CHCH2CH2CHCH2COH
CH3
3–甲基–6–乙基辛二酸
COOH
OH
2–苯基–2–羟基乙酸
(扁桃酸,杏仁酸)

 
(²¼Âå·Ò)
2-甲基-对异丁基苯乙酸
(解热镇痛及抗炎药)
-环己基丁酸
12.2 羧酸的结构
sp2
R C
R C OH
O
R
OH
C
O
O
C
OH
O
R
O
H
羟基对羰基有给电
子的P-π效应
酰基
羟基
由于共轭作用,使得羧基不是
羰基和羟基的简单加合,
-COOH中的C=O 失去了典型的
羰基性质,-OH的给电子效应使
羰基碳正性减弱,如与羰基试剂
NH2OH不发生反应。-OH的酸性
比醇的O-H酸性强。
12.3 羧酸的制法
1.伯醇和醛的氧化
(CH3)3C CH C(CH3)3
K2Cr2O7 - H2SO4
82%
(CH3)3C CH C(CH3)3
COOH
CH2OH
2.腈水解
CH3
CN
CH3
H2O, H2SO4
~85%
COOH
3. Grignard 试剂与CO2作用
Mg
Br
乙醚
MgBr
①CO2
+
②H3O
COOH
4.烷基苯氧化
5.不饱和烃氧化
6.醛酮加氢氰酸,水解
7.卤仿反应
12.4 羧酸的物理性质
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高。例如:
bp/℃
bp/℃
HCOOH 100.7
C2H5OH 78.5
CH3COOH 117.9
n–C3H9OH 97.4
O
原因:二缔合体。
H
O
R
R
O
H
O
几个自然界存在的酸
 乙酸:(acetic acid )
 acetum 拉丁文,醋;
 冰醋酸,无水乙酸在16.7℃下,转化为冰状晶体;
 乙酸具有腐蚀性,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苹果酸:保健、减肥、美容
£ª
HOOCCHCH2COOH
OH
果酸(Alpha Hydroxy Acid,AHA,BHA):甘醇酸,
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杏仁酸等
 保湿,去角质,抚平皱纹,换肤
CH2-COOH
CH3-CH-COOH
OH
OH
HOOCCH-CHCOOH
OH OH
CH2COOH
HO C COOH
CH2COOH
CH-COOH
OH
12.6 羧酸的化学性质
反应部位:
H
¦Á-H±´ú
¦Á
R C C
H
O
=
O H
Ëá ÐÔ
ôÇ»ù±»È¡´ú
12.6.1 羧酸的酸性
1. 羧酸的酸性
RCOOH
RCOO- + H+
羧酸能与NaOH、Na2CO3、NaHCO3作用:
NaOH
RCOOH + Na2CO3
NaHCO3
H2O
RCOONa +
CO2 + H2O
但羧酸盐遇无机酸后又重新生成羧酸:
RCOONa + HCl
RCOOH + NaCl
HY > RCOOH > H2CO3 >C6H5OH > H2O > RCH2OH
应用: 醇、酚、酸的鉴别与分离
提示:
NaOH
NaHCO3
酚
溶
不溶
酸
溶
溶
醇
不溶
不溶
OH ÓͲã
COOH
OH
NaOH
NaHCO3
ÓͲã
·ÖÒº
ONa Ë®²ã
H+
·ÖÒº
OH
pKa
Ë®²ã
COONa
H+
苯甲酸
碳酸
苯酚
环己醇
4.21
6.38,9
10
18
COOH
OH
2. 羧酸的结构与酸性的关系
• 为什么羧酸的酸性比醇、酚的酸性大?
O
R
C
R
R
O
O
O
H
O-
O
R
O
C
O
原因:
⑴ p-π共轭使羟基氧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羟基之间的电子
更靠近氧原子, O-H键减弱,H+易离去。
⑵ -COOH中的 H+ 离去后,(-CO2-)P-π共轭更完全,键长
平均化(甲酸钠的X射线测定表明,碳氧键长均等)使体系更
稳定,因此,羧酸的H+更易离去。
• 甲酸和乙酸相比谁的酸性强?
• 甲酸和三氯乙酸相比谁的酸性强?
• 对硝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苯甲酸的
酸性大小次序如何?
羧酸酸性的强弱取决于电离后所形成的羧酸
根负离子(即共轭碱)的相对稳定性!
羧酸负离子越稳定,则其共轭酸越强。
O
R C
O H
烷基R上连有-I电子效应的基团
酸性增强; +I基团酸性减弱。
推电子基使酸性减弱
H
Pka
COOH
CH3
3.75
COOH
4.75
吸电子基使酸性增强
Pka
4.75
2.81
1.29
0.70
诱导效应随着传递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O
O
O
CH3 CH2 CH C OH > CH3 CH CH2 C OH > CH2 CH2 CH2 C OH
Cl
Cl
Cl
pKa: 2.86
4.0
4.52
吸电子基团使取代苯甲酸的酸性增强;
给电子基团使取代苯甲酸的酸性减弱。
COOH
COOH
邻位效应:不管吸
电子基还是推电子
基,一般均使酸性
增强。
NO2
pKa
4.20
O
3.42
C
COOH
COOH
OH
OH
pKa
4.57
2.98
O
OH
分子内氢键,负离子稳定
邻羟基苯甲酸酸性增强
间位取代,基团的诱导效应为主
Y
COOH (与
当 Y= CH3
pKa= 4.27
F
3.86
OH
4.08
O
O
pka
2.98
COOH 相比)
NO2
3.49
COOH
O
H
H
4.20
COOH
H
OH
4.08
吸电子诱导效应
OH
4.57
给电子共轭效应大
于吸电子诱导效应
判断酸的强度的方法:
酸的共轭碱稳定,则酸性强
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增强的顺序排列:
a.CH3CH2CHBrCOOH ①g
②a
b.CH3CHBrCH2COOH
③
c.CH3CH2CH2COOH
b ④c
d.CH3CH2CH2CH2OH
⑤f
⑥e
e.C6H5OH
⑦h
f.H2CO3
⑧d
g.Br3CCOOH
h.H2O
12.6.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酰氧键断裂,羟基被取代。
1. 酰氯的生成(acyl halide)
最后一种方法较方便,因生成的气体HCl、SO2易
分离, 但HCl、SO2需吸收。
2. 酸酐的生成(anhydride)
反应物:2 分子羧酸,脱水剂: P2O5、乙酸酐
O
O
C OH
C OH
O
230℃
C
C
O
O + H 2O
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
(100%)
1,4和1,5二元酸不需要脱水剂,加热就能脱水生成环状(五元或六元)酸酐。
3.酯的生成(ester)
羧酸和醇在强酸催化下生成酯:
O
O
OH + H OR
ŨÁòËá
OR
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的反应,为了使正
反应有利,通常采用的手段是:
(1)使原料之一过量。
(2)不断移走产物,例如除水。
4. 酰胺的生成(amide)
羧酸与氨或胺共热生成羧酸铵盐,再加热脱水。
O
RCOOH + NH3
RCOONH4
CH2=CHCOOH + NH3
-H2O
RC-NH2
CH2=CHCONH2 + H2O
丙烯酰胺
亲核加成-离去机理;总结果:亲核取代。
Nu-:X-、RCOO-、RO-、H2N-、RHNO-
O
R
+ NuOH
C
R
O
+ OH-
Nu
R
OH
Nu
O
酸羟基和羰基有共轭现象,RC-OH的羟基和醇
羟基活性不一样,不易直接断键,所以是加成而
不是取代;
当羰基通过加成转化为正四面体后,原共轭现
象消失,羟基再可离去,生成稳定的羧酸衍生物。
酯化反应机理:亲核加成-离去机理
O
+ H+
C
R
-H+
OH+
R,O-H
C
OH
R
OH
+H
C
R
+
OH2
R
亲核加成
C
OR,
OH
O
OH
+
OH
OR,
- H+
-H2O
C
R
OR,
离去
酸催化是增加羧酸分子中羰基碳原子的亲电性。
第二次酸催化是使得羟基易离去。
羰基加成后的碳是饱和碳,解除了共轭效应,醇羟基可离去。
可逆反应。
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
O
SOCl2
R
C
O
P2O5
O
R
C
OH
R
C
酰卤
Cl
O
O
C
R
酸酐
O
ROH/H+
R
C
OR,
羧酸酯
O
NH3
R
C
NH2
酰胺
O
CCH2CH2COOH SOCl2 A AlCl3
Zn-Hg
B
HCl
O
O
A
CCH2CH2COCl
B
C
O
C
12.6.3 还原反应
羧基是有机物中碳的最高氧化态。
难还原,需用强还原剂LiAlH4:
H2/Ni
C H3C O O H
NaBH4
Li Al H4
²» ·´ Ó ¦
²» ·´ Ó ¦
C H3C H2O H
练习:还原试剂的应用
NaBH4
O
H2/Ni
O
C
A
OH
LiAlH4
B
O
O
HO
HO
CH2 HO
OH
A
B
OH
OH
C
12.6.5 二元酸的受热反应
HOOC(CH 2)nCOOH
¡÷
ÍÑôÈ
£¨ n=0~1£©
ʧˮ
£¨ n=2~3£©
ÍÑôÈ£¬Ê§Ë®£¨ n=4~5£©
乙二酸
丙二酸
丁二酸
戊二酸
己二酸
庚二酸
△
CO2
△
H2O
△
一元酸
环状酸酐
环酮
CO2 + H2O
1. 2C,3C二元羧酸加热脱羧
COOH 160 ¡« 180¡æ
HCOOH
COOH
CH2
CO
CO2
COOH 140 ¡« 160¡æ
COOH
COOH
CH3CH
H2O
COOH
CO2
¡÷
CO2
CH3COOH
CH3CH2COOH
2. 4C,5C二元羧酸加热脱水,成内酐
O
O
OH
O H
O
O
O
+ H2O
丁二酸酐
O
O
OH
O-H
O
O
O
+ H2O
戊二酸酐
3. 6C,7C二元羧酸加热脱水、脱羧成环酮
CH2CH2COOH
3000C
CH2CH2
CH2CH2COOH CO2, H2O CH2CH2
CH2
CH2CH2COOH
CH2CH2COOH
C
O
3000C
CH2CH2
CH2
C
CO2, H2O
CH2CH2
O
Blanc 规律:在可能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条件下,
总是比较容易形成五元或六元环状化合物(即五、
六元环容易形成)。
羧基之间碳数≧8,分子间脱水生成聚酐。
COOH
COOH
O
O
O
HOOCCHCOOH
CH3
丙酸 + CO2
12.6.6 α–氢原子的反应
(CH3)2CHCH2CH2COOH
Br2, PCl3
(CH3)2CHCH2CHCOOH
Br
4–甲基戊酸
4–甲基–2–溴戊酸(~64%)
反应物:脂肪酸,Br2或Cl2
催化剂: P或PX3
-H活性:羧酸小于醛酮。 需PCl3、PBr3 或
红磷(P)等催化。
产物:α–卤代羧酸
α–卤代酸中X原子通过亲核取代或消
除反应用于合成:
例:α–氨基酸的合成:
(CH3)2CHCH2COOH
NH3
H2O
Br2
PCl3
(CH3)2CHCHCOOH
Br
(CH3)2CHCHCOOH
NH2
3–甲基–2–氨基 丁酸(48%)
卤代反应是有机合成的桥梁。
H+
NaOH
H 2O
R-CH-COOH
Br
 -卤代酸
NH3
R-CH-COOH
OH
R-CH-COOH
NH2
① NaCN
② NaHCO3
H3O+
R-CH-COOH

CN
R-CH(COOH)2
12.7 羟基酸
COOH
COOH
HO
C
H
HO
乳酸
苹果酸
COOH
C OH
HO C
H
CH2COOH
CH3
H
C
CH2COOH
HO
C
COOH
H
COOH
酒石酸
CH2COOH
柠檬酸
12.7.1 酸性:
羟基酸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由于
羟基具有吸电子效应并能生成氢键,羟基酸
的酸性较母体羧酸强,羟基离羧基越近,其
酸性越强。
CH3CH2COOH
CH3CHCOOH
OH
pKa: 4.86
3.87
CH2CH2COOH
OH
4.51
12.7.2 脱水反应
1).α- 醇酸:两分子相互酯化,生成六元环交酯
CH3CHOH
HO
O
HO
C OH
C
O
CHCH3
CH3CH
O
O
O
C
C
O
+ 2H2O
CHCH3
2). β- 醇酸:分子内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酸
CH2
HO
CH CH2OOH
CH2 CHCOOH + H2O
H
3) γ,δ- 醇酸:分子内的脱水反应,生成内酯。
CH2CH2CH2C
OH
O

O
O
NaOH
HOCH2CH2CH2COONa
OH
羟基离羧基再远的化合物则脱水生成聚酯。
12.7.3 α- 羟基酸的降解
合成比原料少一个碳原子的醛酮
O
H2SO4, H2O
RR'CCOH
OH
RCH2COOH
RCHCOOH
X
R C R' + HCO H
2
O
RCHO
O
RCHCOH
OH
?
 羧酸的系统命名和俗名;
 羧酸分子之间的氢键(二缔合体)及和水之间的氢键;
 羧酸的酸性及结构对酸性强弱的影响;
 羧酸生成酰卤、酸酐、酯、酰胺的反应;
 了解加成-离去机理,如酯化反应的机理;
 还原羧酸的还原剂及羧酸还原产物;
 二元羧酸的受热反应(Blanc规则);
 羧酸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
 羟基酸的酸性、受热脱水反应、 α-羟基酸的降解反应及
在合成上的应用。
作业
一.4,5,6,7
二.2,3,4,5,6
三.2
四.1,2,3
五.2,3
六.1,2,3
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