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与社会创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NGO与社会创新

公益组织与社会创新
厦门大学 张洋勇
2012.9.21 厦门
慈善 V.S. 公益
慈善与公益
• “charity”:在国际社会,慈善的理念和行为也源远
流长。慈善一词源于拉丁文“caritas”,意思是对他
人的需求行善、救助和慷慨施舍。强调救助,为狭
义的慈善概念。目前,凡是工业化之前就存在并流
传下来的慈善组织和行为,例如佛教的慈善,一直
使用“charity”这个词。
• “philanthropy”:源自希腊文,意思是“对人的
爱”。孙中山先生将其译为“博爱”。近十余年间,
台湾、香港将这个词译为“公益”、“现代慈善”
或者“慈善事业”,与“charity”区分,为广义的慈
善概念。多指工业时代后的新慈善,如公司慈善用
“cooperate philanthropy”。目前,人们更倾向用
“philanthropy” 。
慈善与公益
• 第一种观点:慈善和公益是一回事。《公益事业捐赠法》
(1999年颁布)中关于公益事业的内容(救灾、帮困、助
残、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的非营利范畴的工作),与慈
善的内涵完全一致。现代意义上的慈善和公益概念来源于
西方,本来就是一个意思,只是“Charity”和
“Philanthropy”的区别。
• 第二种观点:认为公益出现于现代,它与慈善的来源不同。
慈行善举表达了慈善的源泉来自个人善举,个人的奉献。
而公益即公共利益,来源是公共领域,强调社会责任,体
现专业理念。
几个概念:
公益组织
慈善组织
非营利组织 NPO
非政府组织 NGO
社会组织
中国社会组织的分类(2011年)
互益型组
织
经济领域
(行业协会、商会、职业
团体、工会等)
社会领域
(学会、同学会、联谊会、
兴趣团体等)
“社团”
会员制公益
型组织
社会组织
(民政登记)
公益型组织
社会组织
人民团体
其他社会
组织
运作型
绝大多数公
募基金会
资助型(极
多数非公募
基金会
少数公募基金
会和少数非公
募基金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
其他(如联
转型中的
事业单位
合劝募组织)
工商登记
的组织
注:本图参考了王名、贾西津所著《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包括大量民办学
校、民办医院和其
他社会服务及福利
机构等)
产生中国的
“社会企业
“
6
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 非政府性
公益性
自治性
非营利性
志愿性
NGO
冯燕(2007),李卓(2003)
7
中国社会组织的现实处境
国有企业
企业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政府
理念:产业链、反垄断
方法:社会企业
资金:企业社会参与、企业基金会
人才:员工志愿者、公益经理人
NGO
GONGO
政府办的非政府组织
8
当前中国NGO的发展格局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 1)政府“失灵”:政府职能转变趋势
• 2)市场“失灵”:企业应对社会问题和公共需求时尴
尬处境
转型期中国民间组织的状况
 社会团体:合法注册23万家
 民办非企业单位:合法注册18.2万家
 基金会:合法注册1597家
 社区民间组织:非注册约20-30万家
 农村民间组织:各种形式约200万家
 工商注册的非营利组织:约10-20万家




境外在华资助型NGO:约百余
境外在华项目型NGO:约千余
境外在华经济类NGO:约千余
境外在华宗教宗教类NGO:约百余
共41.4万多家
约250万多家
约2500多家
(王名,2008)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杨岳副局长2012年透露:全国民政系统登记社会组织为45.75万
个,其中社会团体25.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2万个,基金会2510个;社会组织固
定资产总值为1864亿元,专职人员618万,兼职人员约500万。
国内社会组织领域和区域分布
环境保护、
农村扶贫
环保、扶贫、社区
发展、助学、留守
儿童、救灾、非物
质文化保护等
环保、倡导、扶
贫、教育、文化、
社区服务、残障
服务、维权、妇
女儿童等等
环境保护、宗
教服务类领域
环保、扶贫、
教育等领域
妇女儿童、
残障服务、
扶贫、环保
艾滋病、助学、
扶贫等领域
灾害救援、环
境保护、特殊
儿童服务等
教育、儿童救助、
环境/动物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等领域
社区发展、社
工服务、外来
人口服务等
扶贫、教育、助学、
环保、留守儿童、
社区发展、维权等
生物多样性、
助学、环保、
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扶
贫、妇女儿
童领域
特殊儿童、
扶贫、戒
毒康复等
环境保护、
法律援助
法律维权、社会服
务、社工服务、残
疾人服务、环境保
护、外来人口服务
等领域
第 11 页
NGO国际发展格局
第三代
(合作/联盟阶段)
第二条主线:公民权利,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权利的维护和对普世
规划: 社会, 战略
第二代
性人权的关怀。
目标: 社会转变,社会平等,公
(创新阶段)
影
响
力
规划: 社区/项目
第一代
(生存阶段)
规划: 机构/无
目标: 可持续发展
众参与, 赋权
方式: 研究,宣传,倡导(模式
创新等)
途径: 以权利为本
方式: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环境教育社区培训等)
途径: 以需求为本
目标: 慈善事业
第一条主线:慈善公益,特别是教育、卫生、慈善服务等公益组
方式: 社会服务(收垃
织的发展,其渊源根植于基督教慈善精神。
圾,种树,救济等)
途径: 以供应为本
时间
NGO的三代发展模式
12
创新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社会创新,内涵丰富。
社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
必然要求。
社会改革
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
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社会改革
社会创新的内容
破旧
• 社会管理体制
• 社会组织形式
• 社会资本形态
立新
• 市场经济规律
• 政治改革方向
• 公民社会的需要
•
•
•
•
•
单位体制瓦解
事业单位改革
社会团体改革
关系原则淡化
社会诚信丧失
•
•
•
•
•
社会重组
社会组织发育
社区建设
公民参与
以人为本
谁是社会创新的主角?
20
个人
政府
社会
创新
公益
组织
企业
公益组织如何进行
社会创新?
22
 组织形式的创新
 组织架构的创新
 管理方式的创新
 业务模式的创新
 项目的创新
 合作方式的创新
 新媒体和高科技的运用
受益
服务
服务
人
提供
内容
一般义工
艺术家义
工
产品
流通
渠道
效益
教学辅助
行政、宣传
绘画教学
绘画作品
智力发展障
美术馆
社会地位
画廊
现金
零售
现金
碍者
现金
设计义工
商业设计
商品
企业
义工
义工
大学
现金
GIS
资源整合、跨界合作、回应社区需求
1. 冲破旧有思维的对策
①国际排放贸易 (Emissions Trading):以市场
机制补救政府强制手段的不足;
②格莱珉银行 (Grameen Bank):以公益精神
补救市场机制的不足 ,为穷人服务。
(孟加拉乡村银行)
32
2. 社会企业家
社会企业家 (Social Entrepreneur) - 以社会创新
方法推动社会转变,为人类谋幸福的领袖。
德雷顿(Bill Drayton) 尤努斯 (Muhammad Yunus)
“我们既不授人以鱼,也
不授人以渔,而是营造一
个捕鱼的行业。”
——比尔 徳雷顿
阿育王:人人都
是变革家。
3. 不同模式的社会创新
(1) 以服务企业的手段服务弱势群体
• 谁去维护雇工和小商贩的权益?
• 穷人的行业协会?
• 印度的自雇妇女协会 (SEWA)
• 为超过30万底层自雇经营的妇女提供
集体采购、贷款和储蓄、法律代表、
保健与托儿、保险。
SEWA
34
Self Employed Women’s Association
(2)用物质激励促进弱势互补
• a. 波兰 “共享食物”组织 —— 农民捐出食
物给城市穷人, 该组织便安排他们的孩子到
城市作教育旅行。
• b. “共享所有”——城市残疾人士教农村青
年计算机,交换“农家乐”旅游。
35
(3) 以物资激励促进可持续发展
• a. 欧洲生态与旅游业中心 (ECEAT) ——如果
农民愿意从事有机耕作,中心便安排生态
旅游者到访,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 b. 认证与标签 —— “公平贸易” ,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可持续捕鱼”促进企
业社会责任
36
(4) 促进公益行动的社会企业
• a.体验弱势: 黑暗中的对话 (Dialogue in the
Dark) – 培训、博物馆与歺厅;
• 台湾弘道老人福利会: “尝老体验服”
37
• b. 扭转偏见: 台湾喜憨儿 (唐氏综合症)阳光
加油站 (70%以上都是颜面伤残、肢障、听
障、心智障碍等)
38
(5) 整合资源与策略促进弱势
群众权益
香港:平安钟
39
公益组织的
社会创新之难?
40
中国NGO的生态圈
政府
双重管理
争抢资源
INGO
贡献巨大
身份“可疑”
企业
GONGO
主观为己,客观利他
“变脸”、垄断
草根组织
受益人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公众
知情权
眼泪指数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媒体
爆料性,客观真实性糟质疑
41
创新
之难
旧而不破
新而不立
新溶于旧
新而无创
如何改变世界?
不同模式的社会创新共同点
1. 公益动机,企业家精神
2. 冲破界限:跨部门,跨专业,跨
地域
3. 复制性高:始于个人领导,最终
建立规章制度。
4、精耕细作:专业化与职业化
43
公民社会推动社会创新
• 政府是科层组织,服务讲求公平公正有效
率,着重规章制度和标准化,不鼓励创新。
• 企业有利润压力,着重短期回报,忽视弱
势群体和公共利益,不利社会创新。
• 以公益和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公民社会,
如善用市场机制和资源,有助以创新方法
提供服务和推动公共政策的转变。
44
什么体制有利于社会创新?
• 无论是威权或民主体制,均有社会企业家;
• 愈是多元的社会,愈有利社会创新。
• 无论默默耕耘,与政府合作或适度的冲突
均可带来社会转变,路径是多元的。
45
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道路
政治精英主导的威权诱导型
社会组织与政府
高度合作
知识精英主导的民主倡导型
社会组织与政府、
市场博弈
经济精英主导的财富推进型
社会组织与财富
/企业合作
Thanks
Q&A
张洋勇
[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张洋勇
150607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