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戊戌变法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
略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争做债主
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
抢修铁路
抢夺矿权
抢夺办厂权
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军事上: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
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有什么反应?
(1)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2)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4)地主阶级(清政府)
新政与“预备立宪”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
1、社会基础:
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
民族危机。
2、经济基础: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经过
1、开始:
公车上书 ——标志着维新思想发展为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发展:
3、高涨: 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4、高潮: 百日维新(1898.6.11—9.21)
5、失败: 戊戌政变
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意义: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镇压
(根本原因)
主观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只采取改良的办法
把希望寄托于无权的皇帝身上
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列强,脱离群众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运动的
关键是(
)
A、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2、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
是( )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共进会
D、兴中会
4、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5、百日维新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
因为他们: (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D、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拓展提升
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失
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
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解析〗
本题是一种开放性题目,旨在考查通过阐释
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选取其中
一种观点去论证,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史
论结合,切忌把两种观点混淆作答。
第一种观点
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良运动。因为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2、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
播,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的主张。
3、但是这场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缺乏
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
望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第二种观点答案:
1、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康、梁在变法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如
果变法成功,中国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
“戊戌变法”名为变法,实为改变社会性质的资产
阶级革命。
3、但是变法没有发动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
绪帝。因而是不彻底的,最终被以慈禧太后为首
的保守派镇压而失败。
4、因此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
命。
设 计:
陈
勇
制 作:
陈
勇
监 制:
王木清
专业指导:聂柱坤
——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
口岸;
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
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中日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占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 州 湾
山 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广 州 湾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 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有了初步发展
原因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
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
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表现:略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
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
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条件: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代表: 王韬、郑观应
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认识:
未付诸实施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为康梁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2、后期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思想核心: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维新变
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封建君
主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思想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
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影响: 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但没有
摆脱封建纲常,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康有为的
变法理论,不是直
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
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
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
一是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二是为变法寻找依据,以减少变革阻力;
三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
出鲜明的旗帜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 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
的正面交锋
作用: 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促进维新思想传播,为变法创造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摘自《海国图志》
材料2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
——摘自《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3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继则与外人商战。”“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
劝得其平。”“欲行公均,莫要于张国是;欲张国是,莫要于得民心;
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摘自郑
观应语
材料4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求大成,在变官制。
——摘自《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概述其基本思想?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持清统治
③早期维新派 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④维新派 变法,学西方教育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
(2)比较材料1、2的异同?
同: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
异:抵抗派学习西方技术主要为了抵抗外来侵略;
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主要为了镇压人民反抗
(3)材料3所说的“商务”是指什么?“与外人商战”是什么意思
新兴的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竞争,
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4)在学习外国方面,材料3比材料2有何进步?
材料2(洋务派)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材料3(早期维新派)不仅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还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5)材料4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这和材料3中的
哪
句话意思相同?
实行君主立宪制。
君民共主(设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