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房室传导阻滞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第一节
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的膜电位电生理
心肌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同,其静息电
位为膜内负于膜外,约-90mV,当心肌细胞受
到刺激(或自发的)发生兴奋,出现除极化,构
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分为5个时相,是0相、
1相、2相、3相、4相。
二、心律失常
arrhythmia
定义: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
导速度,和激动次序的异常。
分类: 缓慢型、快速型
治疗: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
(proarrhythmia)作用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与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
一、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及药物的基本作用
冲动形成障碍
冲动传导障碍
自律性提高
单纯传导阻滞
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基因缺陷
折返激动
离子靶点假说
(一)冲动形成异常
1. 自律性异常 药物的作用:降低自律性
4相自发除极速率加快
交感神经兴奋、低血钾
最大舒张电位变小
阈电位变大
2. 后除极(afterdepolarization)和触发活动
后除极:指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
极后所发生的再次除极。易引起触发活动。
药物的作用: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1.减少早后除极
加速复极过程
(促进K+)
抑制内向离子流 (抑制Ca2+ /Na+)
2.减少迟后除极
抑制Ca2+内流;
抑制Na+内流。
(二)冲动传导异常
1. 单纯性传导障碍
传导障碍指传导减慢
传导阻滞(单向或双向传导阻滞)
2. 折返 (reentry)
冲动沿环行通路返回到起始部位并再
次引起激动的现象。
形成条件:
存在一个环路
环路中各部分的不应期不同
环路中有传到下降的部分
浦肯野纤维和折返冲动传导,单向阻滞和折返
药物的作用:消除折返
改变传导,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
CCB或受体阻断药能不能取消传导阻滞?
 延长ERP,终止折返
绝对延长ERP:延长APD、ERP,延长ERP更显著
钠通道阻滞药、受体阻断药、CCB
相对延长ERP:APD、ERP缩短,缩短APD更显著
利多卡因
综上所述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
降低自律性
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消除折返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要有高度的组织
选择性,但是选择性是相对的,剂量过大
时,对正常组织也有影响,导致药源性心
律失常(drug-induced arrhythmia)。
酸中毒、高血钾、心肌缺血时,治疗
浓度即可诱发心律失常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I 类: 钠通道阻滞药
II类: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III类: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IV类:钙拮抗药
其它:腺苷
维拉帕米
胺碘酮
Ia类
Ib类
Ic类
阻滞Na+通道
适度
轻度
重度
自律性
降低
降低
降低
传导
减慢
不定
减慢
复极
减慢
加速
ERP
延长
缩短
代表
其他
奎尼丁
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胺
苯妥英
Ca2+
、K +
普罗帕酮
氟卡尼
Ca2+
学习思路
自律性\兴奋性
传导性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备 注
不良反应
特殊体内过程
特殊不良反映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
ERP/APD
理
解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I类药
钠通道阻滞药
II 类
 受体阻断药
III 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
IV 类
钙通道阻滞药
一、I类药 钠通道阻滞药
(一)I a类 奎尼丁(quinidine)
作用机制:适度阻滞钠通道
药理作用:降低自律性/兴奋性
减慢传导
绝对延长ERP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广谱 用于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胃肠道反应,金鸡纳反应(心脏毒性
严重),传导阻滞
奎尼丁对心室肌动作电位、单极电图(中)及
ERP、APD影响模式图
——为正常情况
……为给奎尼丁后情况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1.作用同奎尼丁,但较弱。
2.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但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静脉给药用于危急病例,心梗时不作首选。
3.肝代谢,分快、慢乙酰化型。代谢产物有钾通道
阻滞作用。
4.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心血管(低血压、心脏
抑制、心律失常),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I b类
利多卡因(lidocaine)
体内过程
首过消除明显,宜静注,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作用机制
阻滞钠通道
药理作用
(激活态O失活态I
I>O)
降低自律性
相对延长ERP
对传导影响
治疗量
减慢传导
大剂量 抑制传导
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首选)特别适用危急病例
不良反应
嗜睡、头痛、视物模糊等,严重房室传导
传导阻滞禁用
利多卡因对心室肌动作电位、单极电图(中)
及ERP、APD影响模式图
——为正常情况
……为给利多卡因后情况
苯妥英钠(phenytoin)
药理作用: 同利多卡因相似,与强心苷类竞争结
合Na+-K+-ATP酶
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强心苷中毒所
致心律失常。
备注: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是肝药酶的诱导剂
不良反应较多
美西律(mexiletine)
口服有效,半衰期长,
主要用于维持利多卡因的疗效
(三)Ic类药
普罗帕酮(propafenone)
作用机制
阻滞钠通道
阻断β受体及L-型钙通道
弱
药理作用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绝对延长ERP,阻断β受体
临床应用
广谱,室性早搏、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反应
心血管系统
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
加重心衰、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不于其他药物合用
返回
二、II 类药  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
体内过程
口服首关效应明显,个体差异大
作用机制
拮抗受体; 膜稳定作用
药理作用
降低窦房结、浦氏纤维的自律性
明显延长房室结的ERP
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迟后除极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控制房扑、房颤或阵发性室上速时过快的
心室率合用强心苷或地尔硫卓
也可用于运动、情绪激动、甲亢和嗜铬细
胞瘤等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减慢传导、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支气管哮
喘、精神抑郁、记忆减退、血糖、血脂异
常,停药反跳
禁忌症
心力衰竭、病窦综合征及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选择性受体阻断药
阿替洛尔
atenolol
长效1
艾司洛尔
esmolol
短效1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返回
(三) III 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
胺碘酮(amiodarone)
体内过程: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个体差异大,起效慢,体内
蓄积明显。
作用机制:
抑制心脏多种离子通道
(-) 、受体,直接扩张血管
(-) T3、T4与受体结合
药理作用
降低自律性和传导速度 (窦房结和浦氏纤维)
延长APD和ERP、Q-T间期 、QRS波,不依赖心率,
无翻转使用依赖性
扩张冠脉,减少心肌耗氧,保护缺血心肌
临床应用
广谱,用于各种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心血管反应 静脉注射可致心动过缓、房室
传导阻滞、低血压和加重心衰等
肺间质纤维化
消化系统反应、角膜微粒沉着、光敏性皮炎、
甲亢或甲减、肝坏死等
禁忌证
禁用于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低下、甲
状腺疾病及碘过敏者。
返回
(四)IV 类
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verapamil)
体内过程
口服首关消除明显,F低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作用机制
阻滞 L-型钙通道(O)和IKr、抗受体
主要作用于慢反应细胞
药理作用
降低慢反应细胞自律性,减少触发活动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
延长ERP
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
药物相互作用
与受体阻断剂合用加重心脏抑制
与地高辛合用易升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临床应用
阵发性室上速的首选药物
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所致的心律失常效果
好
房扑、房颤等室上性心律失常,可降低心
室率
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及洋地黄中毒引
起的室性早博
不良反应
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心动过缓、房室传导
阻滞、低血压和诱发心衰。
禁忌证
禁用于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衰
及预激合并房扑、房颤的病人。
五、其他类
腺苷 adenosine
激活Ik(Ach)
缩短APD,降低自律性
抑制ICa(L)
延长ERP,抑制迟后除极
主要用于迅速终止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预激综合征)
诱发支气管哮喘;诱发短暂心脏停博
半衰期极短
使用时要快速静脉注射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应用比较
药物选择
窦性心动过速: 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
房性早搏: 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房扑、房颤:
转律用奎尼丁(宜先用强心苷)、胺碘酮
减慢心室律用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强心苷
阵发性室上速:
急性用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强心苷
慢性用强心苷,奎尼丁
室性早搏:急性心梗所致用利多卡因
强心苷中毒所致用苯妥因钠
室速、室颤: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思考题
• 1.试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 2.试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 3.试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及
临床用途。
• 4.简述胺碘酮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 5.解释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
用药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