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水平测试 -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必修3水平测试 -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泉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中新课程
《思想政治》必修3水平测试(理科倾向)
质量分析报告
泉州市教科所 廖世平
《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
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
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本份试卷命题目标:
了解我市必修3教学情况,发现教学和复习中
存在的问题
为高二理科学生参加省会考提供一份可参考的
试题样式
充分发挥水平测试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
一、命题指导思想
2、试题立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反映了
《2011年福建省高中会考纲要》的精神,在命题
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核能力目标、试卷形式
等方面遵循了省颁会考纲要的要求。全卷分I卷
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具体的考试内容严格依
纲据本。
二、试题特点
1.凸显主干和基础知识,兼顾能力考查。
(1)试题围绕教材中要求的主干知识设计(见
表1),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考查,坚持思
维深度和知识广度考查相统一,鲜明地反映了引
导学生立足学科基础,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的
命题导向。
表1:各单元考查的主干知识
第一单元
文
化
生
活
文化与经
济政治的
关系、文
化对人的
影响的来
源和表现
及作用
第二单元
文化的多样性的表
现、意义及对待的
态度;文化传播途
径及意义;传统化
的形式及对待传文
化的态度;文化承
与发展的关系;化
创新的意义与径;
社会实践与文化新
的关系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博大精
深的特点及其
表现、原因;
中华文化与各
民族文化的关
系;中华民族
精神的内涵、
意义及弘扬的
途径
文化生活中令人虑
的现象及其产生原
因;在文化生活选
择、建设社会主精
神文明的根本任及
途径;思想道德设
的意义及要求、想
道德修养与科学化
修养的关系
(2)试题的能力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
生的表达能力,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二是
学生搜集和筛选社会信息、透视社会问题的能
力。如试题33题。
33.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
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
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3分)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什么要高举爱国主义
伟大旗帜?(8分)

本题围绕关于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大会上讲话的情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
知识,说明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原因,着重考查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再如第34题


34. 2011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瘦肉精”
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黑心烤鸭”,从
“地沟油”到“问题血燕”……,食品安全遭遇空前
的信任危机。
请你从“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角度,就如何增强
社会诚信意识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10分)
本题要求学生针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从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若
干合理化的建议,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
二、试题特点
2.渗透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
活。
(1)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采
用与新课程教学同步的命题思路,以“引用材
料,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设
计试题;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命题设问,体现了
回归学生的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
理念。
如,第6题,以校园读书节为情境设置试题,
第22题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
动为情境设置试题,贴近学生生活。
又如,第23题为关于整治“三俗”之风的提案
确定一个合适的标题;第24题,为“培育海西精
神,做文明海西人”拟定一批文化宣传用语;第
34题为解决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提出若干合理化
的建议,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2)关注社会生活主要体现在:
一是考查的知识以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为背
景,考查的知识与背景材料紧密联系;
二是考查的知识与学生的可能生活和现实生
活相结合。启迪学生思考并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
要求将自己融入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如第6题,以某校举办校园读书节为情景材料,
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特点;第8题以2012
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设计这一热点载体,考查文化
多样性;第7题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
遗为情景,考查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以清华
大学建校100 周年为情景设置第29--30题这一串
题,考查教育的地位功能及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
文化修养的关系;第32题考查中澳互办文化年等
文化热点问题,时代气息很强。
二、试题特点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要体现科
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该份试卷自然科
学和人文科学的题材占一定比重,注重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例如,第2题以“神舟”八号的发射、第8题
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为背景,培养学
生的科学素养;第12题以中华文化的“贵和”思
想为背景,第20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名
言名句为背景,第28题为道德模范的评选为背景,
第33题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所展示的爱国主
义精神为背景设题等,使试卷充满了文化味,更
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试题特点
4.彰显我省和我市的地方特色。
体现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是
本试卷一大亮点。
如第11题以泉州提线木偶戏为情景考查传统
文化传承的形式;第13题以闽南文化节为载体考
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17题以福建茶文
化设置情景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第18题从世界闽商大会会徽“闽”字的设计
考查中华文化中汉字的有关知识;第26题从我省
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考查保障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第31题以泉州市
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为载体考查文化
对塑造人生的意义等试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等。
这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活用所学学科知识,
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建设的了解,激发学生
的爱乡之情,增强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责任感、
使命感和自豪感。

如,第31题,自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
决定从2010年起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以来,全国共有15个省(区、市)参加了“中华
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泉州市现已举办了
四届经典诵读大赛,让广大师生在诵读中亲近中华
经典,弘扬中华文明,切实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贯彻到
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请你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谈谈实施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重要意义。(9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各题得分情况(抽样统计)
平均分58分;及格率52%;优秀率3 % 。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

2.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从卷面答题情况看,相当部分学生对书本中
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不理解,更
不会运用。如有的学生对文化发展中心环节的
相关知识都不清楚,怎么能回答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审题和解题能力不强。
首先,找不出或无视设问的限定词、关键词,
所作答案出现方向性错误。如:要求用《文化生
活》知识回答的,却套用《政治生活》知识;要
求分析必要性、意义的,却大谈我们应怎么做等
等。
其次,答题不规范,缺乏层次,表达口语化,
没有理论的引领,缺乏政治学科味道。
再次,简单罗列观点、原理,缺乏必要的分析
和运用,或简单照抄材料,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3)根本原因:学生平时对思想政治学科缺乏
兴趣、不够重视。高考中,理科考生不考思想政
治,因此从学校领导、班主任到家长、学生都不
太重视。在这种态度和心理影响下,学生自然不
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
四、教学建议

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复习工作,必
须坚持新课程的改革方向,以“双基”为
基础,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促进学生发
展为目标,同时要明确高考、会考的基本
要求,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解决学生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
1.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兴趣度
和重视度。
首先,老师自己要重视自己的学科,认真备课,
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
其次,老师要多说明学习思想政治对学生的意
义,以及会考对学生以后参加自主招生或出国留
学的重要性。
再次,老师要课堂创新,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
生活实际,经常用新内容和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四、教学建议
2.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 复习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要回归
教材,消除知识的盲点,把握知识的关键点,区
分知识的易混点,理解知识的疑难点,夯实基础。
可以用两种方法交叉实施:一是以知识的内在
联系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融合起来;二是以现实
问题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法可
以运用知识结构图、知识专题图,以逻辑的方法、
回忆的方式,进行以点带面的巩固复习。
下面以文化生活模块为例
创新
发展
社会
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
中心 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表 特 作
现 点 用
人
经济
政治
社会
文化
经济建设
决定
影响
创
造
塑
造
文化
物质
实践
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
意识
载体
精神力量
综合国力
竞争要素
转化
物质力量
文化生产力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 途
表现
态度
意义
原则
手
段
径
文化的多样性
传播
实践
横
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科技进步
思想运动
教育
影响
因素
发展
实质
创新
作用与意义
要求与途径
纵
向
继承
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
鲜明的民族性
动力与源泉
传统文化
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表现 传统艺术
传统思想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包容性
内容丰富
地方特色 博大精深
继承
源远流长
特征
汉字
辉煌见证
史书典籍
再创辉煌
特
征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弘扬
意
义
辉煌历程
途
径
集中体现
民族精神
基本内涵
核心
时代特征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三个面向
三个特征
服务方向
满
足
生
产
目
的
抵
制
腐
朽
落
后
发
挥
主
导
作
用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发展大众文化
先进文化
社会主
义文化
建设
发展方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中心环节
肩负振兴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建议
3.研究课程标准和会考大纲,注意考点的不
同要求等级,有针对性地精选、精编试题。
对于“了解”等级要求的知识点,复习中主
要可以通过一些选择题形式测试巩固,对于“理
解”、“说明”和“运用”等级要求的知识点,
则主要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理
解基础上学会分析,然后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
有针对性地编制题目,让学生练习巩固。
在练习巩固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四
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
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
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
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
这是解题的依托。
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
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
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
4.关注时政热点,特别是福建地方性热
点,并注意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联系。
如,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纪念辛亥革
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天宫一号与神八成
功交会对接;道德建设;省九次党代会精
神等。
【热点点击】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1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
举行。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
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
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
过程。”
胡锦涛指出,“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
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
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
用水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节水优先。大力倡
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
效益。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
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
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理论思考】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体现
了我国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体
现了我国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
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胡锦涛和
温家宝的讲话,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
则。
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
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
宏观调控。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强对
水资源的宏观调控。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人民应该发扬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用
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实行阶梯水价,对用水量
大的行业和居民课以重税,以促使其节约用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
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节约用水,提
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的。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尊重水资源变化发展
的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我们既要考虑全国各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用水情
况,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上来统筹。
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
坚持适度原则,节约用水体现了这一原则。
矛盾的观点。我们既要用水又要节水,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
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我国公民节约用水意识,
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水资源
的状况决定我们要有节约用水意识,我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会促进我国的水资
源可持续发展。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
本利益,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属于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建议

5.规范训练,加强解题技能指导。
只有通过用规范的教学行为规范学习行为,才能提高考
生的解题技巧和的高分的能力。从教师的备课、授课、辅导
到精编习题、科学讲评、耐心辅导都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
优化高效。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
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和构思、作答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
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相关知识的索取能力、答题
要点的构建能力、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能力、不同知识的综合
能力、文字的组织和书写表达能力等。通过学法指导和答题
训练,使考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顺利的外现,促进考试成
绩的提高。
四、教学建议
6.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复习。
如对重要观点和原理让学生进行复述、进
行课堂上的抽查等等。
四、教学建议
7.关注时政,学以致用。
政治课教学强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针对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
方针政策,指导学生了解典型时政背景、相关基础知识、基本观点,以及加强相应的
多角度有目的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重大现象进行分析,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高度重视和运用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
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时事》(每学年共6期)(国家教育部规定,时事进课堂教材,
要求在初三至高一、二、三年级使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时事》教材在
会考、高考试卷命题中发挥较大作用。
如,设置情境材料------提问:结合《时事》“新中国,我为你骄傲”一文,谈谈我
国取得巨大成就所印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