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國國防政策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章我國國防政策

第一章
國家安全概念
第一節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第二節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第三節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第四節 中國對臺灣飛彈軍事威脅
第二章
我國國防政策
第一節 我國國防政策理念與目標
第二節 我國國防政策與國防施政
第三節 我國軍事戰略與建軍備戰
第一章 國家安全概念
第一節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
國家」是保障人民生存、權利所必需的政治團體
其強弱興亡,影響個人的禍福榮辱,皮之不存,毛
將焉附,沒有國家,個人何有。所以謀求國家的獨
立富強,應為國民共同努力之目標。
國家是傳統政治思想的中心主題,為人類目前最
大的社會,關係最密切的政治組織,是國際社會的
基本成員。 國家要件,依「蒙的維都國家權利義務
公約」之規定,包括:
固定的居民、一定界限的領土、政府、與他國
交往的能力。與他國交往的能力,也就是主權政府。
故依四要素說法,可以為國家下個定義:
國家是一群人民,在一定的土地上,建立、服
從一個政府的主權政治團體。
1.人民:一群人,可多可少。
梵諦岡-因易流動,約810~1380人。
中國-逾13億人
2.土地:面積可大可小,但必須是固定的。
梵諦岡-0.44平方公里。
俄羅斯聯邦-17,075,200平方公里。
3.政府:組成合法且能行使治權的政府組織。
4.主權:在國際社會上維持獨立地位。
1.排他性,國家單獨行使其權限
排他性
2.自律性,國家自行決定其行為
國家組成特性
3.完整性,國家在其領域內行使權限,無任何限制。
完整性
自律性
現代的國家如不具備四個要素與三個特性,就無法成為國
家,不能視為完全主權國,不能構成完整的國際法人。
現代國家的共通目的,大致分為:
國家安全、國內秩序、人民權利、國民福利、
社會公義、教育文化

什麼是「
安全」?



字義:免於恐懼、威脅
功能:抵禦威脅的能力
目的:維護國家之利益
重點:應付內、外危機
「安全」在辭海中的解釋為「平安而無危險」。
是指免於受任何侵害和威脅的狀態。
基本涵意就是穩定、完整、沒有危險和威脅。而
安全不但涉及客觀的現狀,同時也是一種心理狀態,
即所謂的安全感。
自冷戰結束後,安全的概念不再侷限於軍事面向的安全,
更延伸到了如環境安全、能源安全、資訊安全等…...
新世界的特點:今天,國家面對的是風險與危機,而非敵
人,這是本質上的大改變。
1.狹義解釋:保護國家人民的身體安全及防禦國家
的領土不受外力侵犯 。
2.廣義解釋:國家須透過各種工具或途徑,來保護
經濟和政治利益不致遭受損失或威脅。
綜合定義:
為維持國家長久生存、發展與傳統生活方式,確保
領土、主權與國家利益,並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
位,保障國民福祉,所採取對抗不安全的措施。
政治安全
就是保護政治因素不受威脅。是保護重大的國家利益,包
含對外的國際安全與對內的內部安全。
經濟安全
就是保護經濟因素不受威脅。是保護重大國家經濟利益。
包括人民的生活水平、國家經濟主權與實力地位。
心理安全
就是保護心理因素不受威脅。是保護重大的國家心理利益
包括人民的「共同體」、「愛國心」觀念及對國家所處環
境的正確認知。
軍事安全
就是保護軍事因素不受威脅。是保護重大的國家軍事利益,
包括領土、主權不受他國的軍事威脅和武力侵犯並發展嚇
阻、總體戰爭、有限戰爭策略,以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
力,達成安全目標。
科技安全
就是保護科技因素不受威脅。是保護重大的國家科技利益,
包括科技能力與潛力,尤其是尖端科技實力。
各國所處安全環境、設定的安全目標與所擁有維護安全的能力不盡相同,
故每一個國家之國家安全戰略也有差異,無法為之設定一個放諸四海皆
準的戰略模式。
1.國家利益:一般國家:理解認定為「主權不被侵犯」。
強權國家:為確保主權問題而擴張,某些利益範圍會劃定層
次,如生存利益、重要利益及周邊利益等。
國家利益過度擴張易與其他國家的國家利益衝突
而引起危機。
2.國家目標: 國家目標,是一個國家政策指導努力方向,及資源運用的
基本標的、目標或目的。與其相對應者,為追求此等目標
之手段。(美國國防部軍語辭典)
現階段我國國家安全目標
1.維護國家主權完整
3.預防台海軍事衝突
2.保障國家永續發展
4.協助區域安全穩定
第二節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美國為全球最強大的經濟與科技國
家,目前將是「一超多強」的格局,
仍由美國為國際新秩序的主導。故
確保臺美關係,與維持適當自衛能
力,為我國當前的重要策略。
冷 戰 時 代
後 冷 戰 時 代
背景
兩極對峙
美國成為世界超強
目的
避免毀滅性戰爭發生
維持美國超強地位
戰略
「嚇阻」與「圍堵」
積極交往(engagement)
對象
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
挑戰美國地位的競爭者
混沌的亞太局勢
中國的敵意 – 我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來源
中國多次聲明「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延長,並強調「解決
台灣問題,終究難免一戰」,已清晰揭露中國「和戰兩手」
策略,以及「以武促統」之心。
「和平發展」取代「和平崛起」
為了避免「崛起」一詞所帶來的中國威脅疑義,從
2004年後半年起,漸由「和平發展」取代「和平崛起」。
政治壓迫
持續強化對臺統戰力度,爭取臺灣民間認同,
進而壓迫我國接受其「一國兩制」的政治主
張。
經濟磁吸
因兩岸經濟活動熱絡,大陸已成為我國最大
貿易對象,我國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日益增
高。
軍事威懾
中國為落實對臺軍事鬥爭準備,現正加強各
項對臺武備作為。
社會統戰
對臺工作依「爭取談、準備打、不怕拖」的
原則,在胡錦濤「入島、入戶、入腦」指示
下,擴大對臺灣社會民心的統戰工作。
第三節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傳統安全是以軍事行動為國家考慮安全狀之主軸。國家
感到不安全時,通常是源自於外敵入侵,所以必須擁有
足夠軍事力量進行對抗。
「非傳統安全」議題包括人類安全、生態、環保、疾病、
能源短缺、經濟金融安全、疾病蔓延、
金融、資訊安全甚至是恐怖主義所製造的安全議題。
食品安全、資訊安全、非法移民、跨
國組織犯罪等……都算是非傳統安全
的一部分。
面向
傳統安全
非傳統安全
主體
國家
內容
重視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
範圍
從外界對內部的威脅
個人與公眾
不涉及領土、主權問題,
而是對人的生命所進行的
關注。
內部自發的威脅
手段
以軍事作為追求安全的手
段。
以政治、經濟作為追求安
全的手段,並突出治理與
全球治理的重要性。
我國安全問題主要關鍵是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
面對複雜的兩岸關係,處理途徑,不
從傳統安全面向出發,強化政治與軍事安全,萬一陷入軍
宜偏頗,以免危害國家安全。
備競賽的安全困境,並不利於我國家安全 。
從非傳統安全角度出發,則為避免臺灣陷入邊緣化危機,
必須在全球化趨勢下尋求兩岸經濟整合。
近年來由於受到政治動員的介入與影響,族群議題往往成
為台灣社會中政治對抗的主要力量。加以選舉頻繁、政治
動員不斷,台灣的政治發展雖在高度動員的過程中,確立
了民主化與政黨政治的樣態,但因之所造成的族群對立,
卻撕裂了作為一個社會共同體的集體情感,威脅著整個社
會的和諧與團結。
族群與文化始終是構成國家認同重要因素。自從台灣朝野
政黨勢力消長與權力易位,直接牽引台灣內部多元族群對
國家認同的變化與抗拒,而言論的自由化更直接衍生人民
對國家的多重定義,形塑了不同背景人民的不同國家認同
造成國家安全上的重大困擾。
社會層出不窮的詐騙與犯罪事件、政黨間的互鬥、行政與
立法部門間的僵持對抗、長期的政治對立、大眾傳播媒體
的惡質競爭、政治站邊、八卦化、新聞造假等,都讓其社
會公信力一落千丈。
這些問題弱化了社會正義價值支撐體系,造成了民間社
會部門的信賴危機。
族群關係
國家認同
信賴危機
第四節
中國對台飛彈等軍事威脅
中國全般軍事情勢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工業、科
技三個現代化目標已具有厚實基礎,現
正積極推展第四個國防現代化工作。
多樣化犯台模式,與 解放軍近年來積極開發資訊、不對稱等戰
針對性演習,構成實 具、戰法,其武力犯台模式以更具攻擊性
及多樣化,且其軍事演習均有強烈的對台
質性威脅
針對性。
「遠戰速勝,首戰決勝」之戰略指導已成形,
中國對台海戰略態勢 預料未來解放軍將繼續強化海空軍及提升聯
評估
合作戰能力,達成遏止外力介入台海之目的。
二、中國對我主要威脅能力
輿論戰:「面對大眾」
利用媒體採取輿論造勢、資訊誤導等手段,
為軍事打擊創造有利條件。
監偵暨衛星能力 電子戰能力
資訊戰能力
心理戰:「面向敵軍」
建立心理戰領導機構、組建心理戰專業部隊
等,以達到心理攻心目的。
彈道飛彈及
巡弋飛彈能力
法律戰:「面向世界」
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為日後武力犯台尋
求法理依據。
空中作戰能力
海上作戰能力 登陸突襲戰力
對臺三戰
三、中國對臺可能軍事行動選項
軍事威懾
局部封鎖
關鍵打擊
不對稱作戰
快速登島
第二章
我國國防政策
易經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
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尚書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第一節
我國國防政策理念與目標
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
建立「嚇不了(戰志高昂)、咬不
住(封鎖不住)、吞不下(佔領不
了)、打不碎(能持久抗敵)」的
整體防衛軍力。
國防政策,是指政府運用政治、經濟、心理、
軍事及科技等力量,保障國家安全所採取的廣泛行
動路線與指導原則。
我國現況而言,國防、軍事政策的制訂,是以
中國武力犯台為假設前提,其他都是次要。
國防目的
憲法第137條:
我國國防之目的,即在保
障國家安全不受侵犯與威
脅,並進而維持世界和平。
國防政策涵意
政策是達成國家目標的手
段,即政府施政作為的指
導方針和原則。
建立精銳國軍
推動全募兵制
重塑精神戰力
完善軍備機制
加強盟友合作
優化官兵照顧
預防戰爭
國土防衛
應變制變
防範衝突
區域穩定
第二節
我國國防政策與國防施政
一、調整國防部與司令部組
織,強化組織效能
二、規劃調整兵力結構,精
實部隊體質,提升整體戰力
三、推動「全募兵制」,招
募專業人力,建立優質部隊
四、精進建軍規劃機制,強
化戰略設計與建軍規劃功能
五、檢討軍備發展機制,
建立完善的科研與武獲
管理機制
六、精實聯戰指揮機制,
建立「平戰一體」指揮機
能
七、革新國防人才培育,培
養優秀專業軍文職人力
第三節
我國軍事戰略與建軍備戰
一、我國軍事戰略構想與目標
防衛固守,確保國家領土安全
有效嚇阻,維持堅實可恃戰力
反制封鎖,維護海空交通命脈
聯合截擊,阻滯敵人接近本土
地面防衛,不使敵人登陸立足
二、建軍備戰執行規劃
國防轉型規劃
聯合戰力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