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東亞海域的海難救助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7世紀東亞海域的海難救助

海外華人移民與空間移動
----兼談臺灣移民的特點
湯熙勇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011/04/07
大綱






一、移民與空間移動的內涵及意義
二、華人移民的稱呼與意義
三、海外華人移民的分期、分佈及其特性
四、華人移民與原鄉及居住地的關係
五、臺灣人移民與華人移民的異同
六、跨國主義與全球化下之移民
一、前言
一、移民與空間移動的內涵及意義
移民:移入與移出、居住時間、戶籍、國籍問題
空間移動:陸地、海洋、島嶼
二、海外華人移民的意義
狹義的:中國史/臺灣史
廣義的:亞洲史/世界史
三、華人移民的方式
(一)海洋移民
從中國沿海地區(包括臺灣)移往日本、東南亞、 美洲及歐洲
(二)陸地移民
從中國前往周邊國家,包括越南、緬甸、印度、韓國、蘇聯、中亞及歐洲
(三)移民方式的合法與非法?
政府對移民的觀點與態度
移民政策問題
跳船及跳機等
二、華人移民的稱呼(一)

華人移民的稱呼
一、華商
 二、華工
 三、華僑/華人
 四、華人
 五、華裔
 (不同地區之華人後代所組成之社會差異大,如新加坡、
檳城、麻六甲等地,華人(以福建人為多)與土著女性通
婚,其後代稱為土生華人peranaken ,男生為峇峇 baba, ;
女生為娘惹nyoya;使用峇峇華語,即混合華語、馬來語
及英語、荷蘭語等多種語言)。

二、華人移民的稱呼(二)




六、再移民:移居異地後,因安全、教育等需 要,再次
移居,如從中國到東南亞後,近的在東南亞移動(如1850
年,為逃避華人競爭對手的壓榨,3000位客家人自西婆羅
州遷入砂撈越);遠的則自東南亞到歐洲或美洲(如越戰
末期,自越南到美國等);
七、移民回流:移民離境後再回返母國,如1990年代後,
美、加及澳洲的移民;
八、新移民(或新僑):各地區或國家對不同時期之華人
移民的稱呼,或前期移民對後期移民的稱呼(有區分和差
異之感)
九、其他:雙重國籍或多重國籍、海歸派等
三、海外華人移民史的分期、分佈及其特徵(一)
 分期
1.明清時期
2.19世紀中葉
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以東南亞為例,華人從中國及其他未有戰爭之處回返;
**因華人在戰爭中之表現,放寬移民要求,從中國移民美
國及加拿大等
4.1970年代以後
從美國到非洲、巴西、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等地
三、海外華人移民史的分期、分佈及其特徵(一)
 分佈
1.以東南亞為中心:
臺灣、越南、暹羅及馬來亞等
2.從東亞到美洲及歐洲(蘇聯及北歐等)
3. 世界各地:全球化(華人遍及各地)
移民原因:戰爭與華人移民
 自願性移民與計畫性移民(政府或民間)
 影響移民的因素很多,戰爭為影響華人移
民最重要的因素(安全感之追求),其他
因素為經濟、政治、刑事及教育(小留學
生)等。
 戰爭:明清之際、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
大戰、中日戰爭(1937年)、太平洋戰爭、
日本投降及國共內戰等。
三、海外華人移民史的分期、分佈及其特徵(二)
 特徵
1.國籍變動
2.華商及華工
3.技術人員及高學歷人員
4.其他:小留學生、「富二代」、退休人員
等
四、華人移民與原鄉及居住地的關係
一、「離散族群」(Diaspora)的概念與適用性問題
二、華人移民與原鄉的關係
1. 遠離祖籍地,透過現代化通訊與交通,建構成「遠距離
的家鄉」;
2.在心態上,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轉折;
3.對移出地或移入地的忠誠問題: 「落葉歸根」注重對祖
籍地之態度,如捐官、僑匯及賑災、建學校及參與經濟建
設等;
4.中國為大多數華人移民的原鄉;1950年起,因華人歸鄉
暫時被阻絕,中華民國政府曾建構臺灣為華人移民的「原
鄉」(有人稱為替代性原鄉),以政治力來影響華人「心
中的原鄉」。
5.臺灣已為臺灣移民的原鄉,惟臺灣移民是單一或雙重原
鄉?
記載移民活動:族譜

福建德化潯中《林氏族譜》的記載,除了移民的
原因外,還記錄了經營事業實況及與當地婦女通
婚的情形,其文為:

「林祥清,精醫術,于咸豐已未年(1859年)元
月十三日,應安南友人招,即往南洋,往新加坡
業醫,頗有名望。三年後,移居檳榔嶼,開設養
元藥鋪及養元醬園,娶馬來婦,生言忠、有益、
有才三人,建業新家。民國初,攜眷返梓,建南
山堂…。」
僑批是移民在外國之華僑,與原鄉之父母或家人聯絡的信函,內容以報
平安及近況為主,同時也夾帶錢在內,肩負起供養的責任。
記載移民活動:僑批
探討移民之場所:華文學校
探討移民之場所:華文學校
記載移民活動:海外華人文物
 海外華人文物之意義,舉凡與華人移居海
外過程及其在居住地之經濟及文化活動有
關者 。
 文物類別,包括:公文書、書信、族譜、
僑批、廟宇的匾、銘文、對聯、石碑(木
碑)及神主牌、墓碑、舊照片及錄影帶、
帳簿、沉船文物(如碗、杯)、自由中國
號木造船等。
四、華人移民與原鄉及居住地的關係
三、華人移民與居住地的關係
1.居住地和出生地,未有共同文化背景或相同膚
色的社區人群
2.編織每個人之「異鄉人故事」
3. 在居住地社會中,華人以商、工為主,知識份
子較少;財富為決定社會地位的因素,不是考試。
4.忠誠問題: 以「落地生根」為主,主要求所謂
「在地化」,參與社會關懷等,對居住地之態度,
如參與民意代表選舉,如美國及南非;或加入政
府組織,如美國新政府成員等。
五、臺灣人移民與華人移民的異同(一)






史前時期及原住民移民活動。
晚明及清初時期,即顏思齊、荷蘭統治時期,福
建人移入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人海外移民,日僑為身份,
移往日本及東南亞等地。
臺灣華僑與臺僑的區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5年10月,因國籍變
動恢復為中華民國籍,成為「臺僑」。
臺灣人稱呼之時間,清乾隆五年(1740)已有。
元朝時已有避難人員移入臺灣

晚明及清初時期,即從荷蘭統治時期,福建人移入臺灣。
唯在此之前,已有移民活動,郁永河的《裨海紀遊》
中,有一則與海難有關的傳說。
 郁永河在臺灣收集相關資料時發現,他發現居住
於臺灣平地的番人中,有一些人,「不識不知、
無求無欲;日遊於葛天、無懷之世」,在生活習
俗中,具有「擊壤、鼓腹之遺風」;此外,在外
觀上,「狀貌無甚異」,但是,「兩目坳深,瞪
視似稍別」,而且所說的話之聲調及語詞,如
「呼酒曰打喇酥,煙曰篤木固」,具有特殊性,
感覺到有繼續查訪之必要。因此,查訪這一些人
的來源。
元朝時已有避難人員移入臺灣
相傳元朝軍隊攻打金朝時,為避免戰禍,有金人搭船逃入
海中,傳說有船隻被大風吹到臺灣沿海一帶,船上人員登
岸後,各自選擇居住場所,從事耕種,自給自足;經過數
代以後,這一些來自中國大陸的金人後代,已經忘記他們
先祖來自何方,惟所使用的語言則未有所更改,「終歲不
知春、夏,老死不知年歲」。這一些移民,成為臺灣平地
原住民之組成份子。郁永河提供其個人所收集的田野資料,
值得持續追蹤。
 在《安平縣》中,刊載了有關四社番之沿革,似乎與郁永
河所指於臺灣平地居住的番人有關。四社番即平埔番,
「因當時四社地屬平埔,近處村莊士民則將該歸化生番指
稱為平埔番」。四社番之世系,「有指是金人為元兵所迫
漂洋至此,與土番婦結縭傳育而來」。

臺灣人稱呼
臺灣人稱呼來源:劉良璧修之《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時劉良璧任分巡臺灣道,乾隆5年修,乾隆7年刊行)
日本時期臺灣人的移出



泰國為華人移居東南亞的主要國家之一。早於20世紀以前,
中國潮州、客家、廣府及海南等地已有人民移入泰國(古
稱暹羅)。
臺灣人移入泰國,約為20世紀初期。1895年,中日甲午
戰爭後,滿清政權被迫割讓臺灣及澎湖給日本,臺灣人的
國籍轉變為日本籍,臺灣人向臺灣以外地區移動,除了中
國大陸與日本外,東南亞國家亦為移入的地區。臺灣人移
民泰國的原因,除了個人因素外,亦受臺灣總督府積極推
動臺灣與東南亞關係政策的影響,參與日本在泰國發展經
濟的活動。臺灣人居住地點,以曼谷(日本稱為盤谷)為
最多,組織臺灣公會。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人的移出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散佈在日本及東
南亞各地之臺灣人,其在戰爭時期的經驗,
以及臺灣人復籍為中華民國國籍,其處境
有所不同,有的因為擔任軍職而被送入集
中營,有的因戰時之不當行為而需面對軍
事審判等,成為臺灣歷史的重要篇章
1945年10月,因國籍變動恢復為
中華民國籍,成為「臺僑」
1945年10月,因國籍變動恢復為
中華民國籍,成為「臺僑」
1949年後臺灣人對外移民
 1949年底,國共內戰下,自中國大陸大量
移民至臺灣,一部份人再轉往美國或其他
地區。1970年代後,自臺灣(及香港、澳
門等)移民至美國、非洲、巴西、澳洲及
紐西蘭等等,移入非洲則基於為維持在聯
合國之席位外交政策有關。
臺灣人移民南非
臺灣人移民巴西搭乘荷蘭船
巴西
臺灣人移民巴西
臺灣人移民巴西
臺灣人移民巴西

1960年代初期,巴西政府首度與中華民國政府接
觸,表示歡迎臺灣人民移民到巴西,以集體移居
方式為主。臺灣當局考慮財政、兵役等諸多問題,
對移民的態度甚為消極;惟臺灣人民的觀點,則
與臺灣當局不同,透過教會協助或投資管道等各
種方式,自行結伴一起移民巴西。例如1962年,
居住於彰化縣二林鎮之六個家庭,舉家集體移民
至巴西,在聖保羅近郊之幕義(Mogi)市建立起
「六家莊」,此為臺灣較早移民的一群。臺人或
家庭移民的故事,在普遍注重以移民美國、加拿
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的移民史中,顯得特別
不同 。
臺灣人移民巴西

臺灣人或家庭直接移民巴西,亦有從美國或巴西
鄰近國家間接移入。從臺灣直接移往巴西者,大
部份以聖保羅為中心,例如建立六家莊的彰化縣
二林鎮之六個家庭,即搭船至聖保羅,開始創造
與經營他們在巴西的家園與事業;世代之間,在
巴西土生的臺灣人已有第三代了。其後,這六個
移民巴西的臺灣家庭,協助其他的臺灣人或家庭
移至巴西,建立起以臺灣人為核心的社區,目前
已經擴充至近千人之多,並擴充至巴西土著的社
交網絡。此外,在聖保羅及其他地區,亦有臺灣
移民的社區與活動。
五、臺灣人移民與華人移民的異同(二)
臺僑的「臺灣情結」:原居地、祖籍地及居住地
之關係。移民者與原鄉的關係,為跨國移民研究
焦點之一。
 移民巴西的臺灣人與臺灣原鄉的關係,雖然可以
透過現代化的電腦或通訊,與臺灣建立起聯繫,
惟其亦在巴西仿造原鄉之建築,如六家莊人即在
聖保羅之幕義建立起如彰化縣二林鎮之農舍、草
屋,屋內陳列臺灣早期的農作用具,此一原鄉文
化的複製或再現,具體地說明這一些臺灣人藏匿
心中對臺灣生活方式的記憶。

五、臺灣人移民與華人移民的異同(二)
 移到臺灣之中央政府型塑臺灣為海外華僑
或華人之所謂「替代性之家鄉」(非以地
緣為主,強調以正統自居、反攻大陸、 自
由民主中國及經濟發展等)。
 臺灣移民或臺僑已經逐漸發展成為移民的
稱呼,具有地域性之僑鄉及政治性之族群
意涵,如美國紐約法拉盛的臺僑等。
六、跨國主義與全球化下之移民
跨國主義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1.跨國主義:以跨越國家的流動和權力關係為中心
2.全球化:以抽象層次為主,仍不可忽略國家的角色及重
要性,從移出地脈絡探索全球化。
 龍應台教授在《藏在心中的小鎮》中說,全球化是無法逃
避的發展趨勢,「我們是不是逐漸地要摒棄”每一個人一
定屬於一個國家”的老觀念?愈來愈多的人,可能只有文
化和語言,沒有國家;很可能他所持護照的國家,不是他
心靈所屬的家園,而他所願意效忠的國家,卻拒絕給他國
籍;或者,愈來愈多的人,根本就沒有了所謂”效忠”
的概念?」然而,無論國家發生了何種變化,或者滅亡了,
在他心中的記憶,對出生地、祖籍地與居住地的情懷,協
助他走向世界。經過跨國性蒂空間移動,臺商及臺僑已是
移民的主要成員,臺灣也許已經是心中的僑鄉。



六、跨國主義與全球化下之移民
 臺灣是臺灣人的僑鄉嗎?
 新一波的臺灣移入人口,除了中國大陸的
漢人外,東南亞(越南、馬來西亞、菲律
賓等)人、中美洲人,及烏克蘭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