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脈絡中海峽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東亞脈絡中海峽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東亞文化與思想》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第 八講
東亞脈絡中海峽兩岸關係
的回顧與展望
1.
引言
1:1 東亞文化圈中中華文化之特質:
時間感深刻,歷史意識強烈
1)帝王廟號:文帝、武帝。
2)從歷史論述政權合法化:
3)權力鬥爭與歷史解釋之關係:
教科書問題:中、日、台
「高句麗歷史問題」:中、韓
2007年9月29日,琉球民眾抗議日本
中學歷史教科書之示威運動。
資治通鑑 ——
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龍爪本
宋太宗皇帝實錄
1:2 中華文化中的「人」:
經濟人
(Homo Economicus)
政治人
(Homo Politicus)
歷史人 (Homo Historien)
• 將現實政治放在歷史脈絡中思考
• 人之存在的「歷史厚度」
1)以古為鑒,古為今用
2)借古諷今
3)以今釋古→ 「影射史學」
1:3 在歷史意識中思考海峽兩岸關係
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哥第安結」
(“Gordian Knot ”)
急統
急獨
1:4 本講問題
1. 從歷史觀點來看,兩岸關係的「急
統」與「急獨」論述各有何種盲點?
2. 近百年來台灣與大陸的歷史發展之
核心問題是什麼?
3. 如何從歷史視野展望21世紀兩岸關
係?
2.
臺灣歷史意識的核心:
離心力與向心力的拉鋸
2:1 台灣人祖先來自閩粵各省
移民圖
2:1 台灣人祖先來自閩粵各省
媽祖
2:2 「離心力」=「政治認同」
「向心力」=「文化認同」
台灣與大陸之辨證性關係:「異國」與
「原鄉」
1)中國是東亞周邊各國眼中
之巨大而不可避的「他者」
(the “other”)
2:2 「離心力」=「政治認同」
「向心力」=「文化認同」
台灣與大陸之辨證性關係:「異國」與
「原鄉」
2)政治「異國」與文化「原鄉」的
辯證性:
(1)不可分割性
(2)互為緊張性
(3)動態的平衡關係
2:3 史例
1)鄭成功(1624-1662):「開山聖王」vs.
「延平郡王」
鄭成功
2:3 史例
2)日據時代臺灣知識分子:
吳濁流(1900-1976)
吳新榮(1906-1967)
「祖國意識」的形成與消逝
∴ 光復 → 「唐山」、「永漢」、「夏統」
2:3 史例
3)李登輝:
「建設大臺灣,經營新中原」;
「國發會」vs.「國統會」→ 「特殊國與國之關係」
陳水扁:「一個中國」 vs.「一邊一國」
2:3 史例
馬英九特別費案一審獲判無罪,場外藍綠支持者發生爭執
聯合報2007.8.15.A4版
2:4 急統派的盲點
未能正視臺灣歷史意識的核心:
1. 「離心力」vs. 「向心力」的拉距。
2. 忽略歷史發展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3. 欠缺植根於深厚時間感之中的「歷史的耐性」。
3.
中國近代歷史意識的核心:
民族主義的挫折及其昂揚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1900義和團→1911辛亥革命→「21條要求」
義
和
團
中爆美
國發報
,報
孫導
中辛
山亥
回革
到命
書二
十
一
條
要
求
批
准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1926年7月9日,
蔣中正於廣州
就國民革命軍
總司令職,誓
師北伐。
→ 1928北伐完成
攻佔北京
武昌群眾歡迎北伐軍進城
進入濟南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 1937-45八年抗戰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 1949中共建政
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
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
中共在開國大典上閱兵
民眾慶祝開國大典
短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949.10.01)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1957-58反右運動
被打成中國頭號大右派的章伯鈞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1958-60大躍進運動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 1966-76文化大革命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 1989.6.4.天安門事件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 1976-現在:改革開放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 2001北京申奧成功。
→2008 中國主辦奧運。
→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2013年嫦娥3號、玉兔號月球車。
3:1 近代中國的命運
→中國的崛起與兩岸關係的變化:
2003.10.15 中國「神舟5號」太空人楊
利偉(1965-) 以21小時繞地球10圈後在
內蒙古降落。 2007.10.24 「嫦娥一號」
探月計畫啟動。
2008.09.25, 9:10 pm
「神舟7號」載人太空船成功發射
2008.09.27, 4:30 pm
太空人翟志剛在太空漫步
3:2 近代中國政治領袖之特質:
利用民族主義
1)孫中山:
「三民主義係促進中國之
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
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
使中國永久適存于世界,
所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
國主義。」
(《民族主義‧第一講》)
3:2 近代中國政治領袖之特質:
利用民族主義
2)蔣中正: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3:2 近代中國政治領袖之特質:
利用民族主義
3)毛澤東:
「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法
戰爭、中日戰爭、戊戌政變、義和團
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
爭、土地革命戰爭,直至現在的抗日
戰爭,都表現了中國 人民不甘屈服于
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的反抗精
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3:2 近代中國政治領袖之特質:
利用民族主義
4)胡錦濤: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
冠蓋雲集胡錦濤夫婦、美國總統布希夫婦、俄羅斯總理
普亭(由左至右)領頭並肩步入宴會廳,顯示中美俄三
強在國際的地位。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1894甲午戰爭、馬關條約
1895乙未割台
→ 1896總督府體制確立
馬關條約
總督府及總督官邸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 1908縱貫鐵路通車
→ 1922稻種繁殖制度
→ 1927臺灣民眾黨成立
→ 1930嘉南大圳
蔣渭水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 1937抗戰爆發
台灣進入備戰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1945台灣光復
林獻堂等六名代表出席南京受降典禮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 1947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
民眾包圍臺灣公賣局
短片:二二八事件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 與互動
→ 1949國民政府遷台
短片:蔣介石在台復行視事談話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1950年代土地改革
領取實物土地債券的情形
三七五減租的宣傳海報
三七五減租前後佃農收益比較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 1987年戒嚴令廢除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1990年代民主化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 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
→ 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2006反貪腐運動
3:3 近代臺灣與大陸歷史的斷裂與互動
→ 2008年3月22日
總統大選,馬英九勝選。
VS.
2014 太陽花學運反服貿
3:4 歷史斷裂的後果:歷史意識的差距
1.大陸人民看臺灣
2.臺灣人民看大陸
3:5 急獨派的盲點
1.未能正視中國民族主義的昂揚。
2.欠缺植根於深厚的時間感之中的
「歷史的耐性」。
4.
結論
4:1 21世紀海峽兩岸關係的新展望
1. 全球政經板塊重組與中華經濟圈的形成:
a. 歐盟
b. NAFTA
c. 東協 10 + 1
d. 大中華經濟圈
2. 新「台灣意識」中的「中國」因素:
a. 「中國大陸」與「台灣」的不可
分割性:經濟
b. 兩者的互為緊張性:政治
c. 兩者邁向未來的融合性:政經互動
4:1 21世紀海峽兩岸關係的新展望
3. 21世紀兩岸關係的重建應從人民
(而不是政府或政黨)出發→陸客
「自由行」與陸生來台升學的意義。
4. 從歷史斷裂的癒合中建立兩岸人民
「心」與「心」的 「相互的歷史瞭
解」。
4:2 中國歷史中「文化理想」與
「專制政治」恆處於緊張關係
日據時代台灣人的「祖國意識」未能區分:
作為概念的中國
作為實體的中國
4:3 臺灣人的「文化認同」與
「政治認同」有不可分割性與
相互緊張性 ,皆因時轉化
自我
文化
政治
他者
閱讀作業
1.黃俊傑:〈歷史意識與21世紀海峽
兩岸關係的展望〉,收入氏著《戰後
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台大
出版中心,2006)。
2. 黃俊傑:〈歷史經驗與國家認同: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其展望〉,收
入氏著《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
(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第
10章,頁267-296 。
思考問題
1. 您如果出席「海峽兩岸關係論壇」,請
問您發言內容如何?為什麼?
2. 在影響21世紀海峽兩岸關係的各種經濟、
政治、軍事、國際關係以及歷史文化意
識因素之中,您認為哪一個或哪幾個因
素最重要?為什麼?
思考問題
3. 有人建議以「大一中架構」安排海峽兩岸
關係的未來發展,您同意嗎?請分析您
的理由。
4. 從歷史觀點來看21世紀海峽兩岸關係,
您認為在「國家機器」與「民間社會」
這兩大力量之間,何者較具影響力?為
什麼?試加以分析。
延伸閱讀
1. 黃俊傑:《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
(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2. 黃俊傑:《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
(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3. Chun-chieh Huang, Taiwan in Transform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New Brunswick and
Taipei :Transaction Publishers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014).
網路資源
1. 維基百科「台灣意識論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
E7%81%A3%E6%84%8F%E8%AD%98
%E8%AB%96%E6%88%B0
2. 鄭成功的生平介紹:
http://www.zhes.tn.edu.tw/country/%A5
%CD%A5%AD%A4%B6%B2%D0.htm
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調網頁:
http://www.mac.gov.tw/mlpolicy/pos/9101/
9101.htm
關鍵詞
1. 「哥第安結」
2. 台灣意識
3. 中國意識
4. 政治認同
5. 文化認同
概念圖
覓幽蘭
靜靜的你,開放在幽谷,
空中飄逸著清香;
乘著涼風,乘著白雲,
不知不覺地流布人間。
芬芳的你,搖曳在風中,
在綠茵的草原綻放。
覓幽蘭
明月流光,青山陪伴,
在謐靜的夜裡微笑。
在滿天的星光中尋覓,
在徹夜的夢境中呼喚。
穿過山林的幽靜,度過冰清的小溪,
尋覓你曠谷的幽蘭,
覓幽蘭
在滿天的芬芳中尋覓,
在徹夜的夢境中呼喚,
穿過山林的幽靜,度過冰清的小溪,
尋覓你曠谷的幽蘭,尋覓你曠谷的幽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