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中國的雪萊簡報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徐志摩:中國的雪萊簡報

徐志摩 :中國的雪萊
徐志摩(1897—1931年)短暫的一生濃縮了豐富
多彩的精神生活和熾熱而蒼涼的情感生活,他是個
真正的詩人,他在生、死、情、戀上度過的浪漫傳
奇生涯,在中國現代詩人中無人堪比。他是一個虔
誠的愛的信徒,他「白天想望的,晚間祈禱的,夢
中纏繞的,平淡時神往的──只有愛的成功,那就
是生命的成功。是真愛不能沒有力量;是真愛不能
沒有悲劇的傾向。
壹、傳奇的一生 一、早年生活
• 徐志摩是徐門的長孫獨子,自幼聰穎可愛,乖巧
伶俐,深得寵愛。生活對他如同伊甸園般純淨美
好,無拘無束,樂趣無窮,天真的幻想像夏日浮
雲一樣點綴著湛藍的晴空。徐志摩生性頑皮,悟
性奇高,幼時即被塾師稱為「初學聰明超儕輩」。
上硤石第一所新式學堂──開智學堂時,他小小年
紀便獲得「兩腳書櫥」的雅號,13歲就寫出了論
文《論哥舒翰潼關之敗》。但是,他痛恨被逼著
讀書,厭煩牢獄一般的書房,他青少年時最可貴
的教育得於自然界。他一生都在做想飛的夢。
• 1.生在硖石縣
徐志摩出生在浙江海寧的硤石鎮,那裡風光秀
美,南傍錢塘江,東西有山相依。相傳兩千
年前秦始皇南巡,在船上聽到「水市出天子」
的童謠,擔心霸業被毀,於是揮劍將透出
「王者之尊」的峽山斬為東西兩段。徐志摩
的真正故居是一所四進深的大宅院──保寧坊
老宅,他在那裡出生並生活了整整22年。但
這所宅院沒能保存下來,如今由金庸先生題
匾的海寧「徐志摩故居」,其實是徐志摩和
陸小曼結婚時的「香巢」,是海寧的第一幢
洋樓。
• 2.杭州府中的歲月
1910年,徐志摩進入有多位學界名人執教的浙
江名校杭州府中(後改名為杭州第一中學)
學習,與郁達夫是同學。府中五年,他除了
每次考試成績都得第一、連任五年級長之外,
還顯露出超卓的寫作才華。他關注社會改良,
讀了很多梁啟超的書,並延續其思想流派,
模仿梁啟超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寫成
《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徐志摩興趣廣泛,
喜歡天文、物理,聽說居里夫人發明了
「鐳」,又寫了《鐳錠與地球之歷史》。
二、康橋的孕育
• 1918年,徐志摩赴美讀書,但他的興趣卻漸
漸由經濟轉向了政治。兩年後,他放棄了早年
實業救國的想法,離開紐約前往英國,決心到
康橋(即劍橋)去跟隨英國思想家羅素學習。
在英國,他結識了一大批著名的學者、作家、
藝術家和經濟學家,他的思想和情感都發生了
很大變化。這一時期,他愛上了美麗的才女林
徽音,不願再與早年家裡為他娶的妻子張幼儀
繼續生活在一起。徐志摩的詩人生涯也始自於
康橋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氛圍之中。
• 1.羅素
對徐志摩的人生觀和思想品行影響最大的哲人
智者,非羅素(Bertrand Russell)莫屬。徐
志摩認識羅素時,羅素已經因為反戰和離婚
而被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開除。徐志摩對羅素
在困境中不妥協、不怯懦的叛逆性格和勇敢
精神景仰已久,兩人結識以後,更受到羅素
的睿智思想和詼諧幽默的進一步濡染。徐志
摩認為,西方文化成功的一大祕訣在於人們
不止思想上和心情上,甚至連身體上都保持
著童真。羅素的婚姻愛情觀也深深地影響了
徐志摩。
• 2.曼殊斐兒
徐志摩認識英國女作家曼殊斐兒(Katherine
Mansfield)時,她已經重病在身。兩人只有
一次二十分鐘的短暫交談,卻讓徐志摩瞬間
產生了最純粹的美感,使他經歷了一次靈魂
的蛻變與涅槃。曼殊斐兒那動人的聲音、優
美的體態以及她的作品中對純美藝術的追求,
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曼殊斐兒是徐志摩
進入藝術天國的一把鑰匙,她仙逝後,徐志
摩為她寫下感情真摯的悼亡詩,並在回國後,
第一個將《曼殊斐兒小說集》翻譯成中文。
• 3.狄更生
• 徐志摩始終認為自己一生最大的機緣,是在
英國偶遇喜愛中國文化、喜愛莊子的狄更生
(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因為有
了這位康橋大學皇家學院院友和阿瑟.魏禮
(Arthur Waley)的推薦,徐志摩才能以特
別旁聽生的資格,進入這所他夢寐以求的、
詩人拜倫的母校。徐志摩把狄更生當成英國
的梁啟超──自己的精神導師。
• 4.哈代
• 哈代(Thomas Hardy)也是徐志摩崇拜、
敬仰的當代人物之一。早在留英時,他就把
哈代的《裘德》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同比為英國文學史裡偉大的兩極。徐志摩第
二次赴歐洲旅行時,曾前往倫敦郊外拜見哈
代。時間雖不過一個小時,卻給了徐志摩神
奇的啟示和震盪。他把哈代那張耐人尋味的
臉想像成蒼老的岩石,一切時間與空間的變
幻都在上面遺留著痕跡。哈代去世後,志摩
在詩中追思緬懷他:「高擎著理想,睜大著
眼,抉剔人生的錯誤。」
三、歸國後的歲月
• 1.晨報副鐫
1925年,應陳博生之邀,徐志摩接編「五四」
時期中國最著名的四大報紙副刊之一《晨報副
刊》。他決心把刊物辦得充滿鮮活的生命氣息,
由於人緣好,他的撰稿人都是當時著名的作家、
學者、教授。1926年4月1日,徐志摩與聞一
多又創辦了《晨報副刊》的專欄《詩鐫》,討
論詩歌理論,提倡新詩格律化,汲取19世紀
英國浪漫主義詩風。6月17日,徐志摩又推出
另一個專欄《劇刊》。
• 2.新月社
• 1923年3月,徐志摩以英美留學生為主要成員,
發起並成立了中國現代第一個詩歌社團「新月
社」。1927年春,他又與胡適、聞一多等友人
合股,在上海創辦「新月書店」,並擔任總編輯。
同年3月,他與聞一多、饒孟侃主編的《新月》
月刊創刊。1931年1月,徐志摩主編的《詩刊》
創刊。他無疑是喜歡泰戈爾散文詩《新月集》中
「新月」(Cresent Moon)的意蘊,要借它來
寄寓美好的理想──中國的新詩恰如一彎新月,
「它那纖弱的一彎分明暗示著、懷抱著未來的圓
滿」。徐志摩的詩《石虎胡同七號》把「新月社」
的小庭園描繪成一個織滿了詩人夢境的都市田園。
• 3.教授生活
徐志摩的教授生涯始於1927年9月,他應聘任
上海光華大學教授,並兼東吳大學教授;次
年1月,又兼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929年1
月,他任上海中華書局編輯;同年9月,應聘
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年底,兼任上海大東
書局編輯。1930年,他當選英國詩社社員,
兼中英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1931年2月,
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並經
溫源寧介紹,兼任北京女子大學教授。徐志
摩這樣拼命,一方面是他向來希望有所作為,
一方面也是為了生計。
4.印度詩哲泰戈爾訪華
1924年4月,印度詩哲泰戈爾應梁啟超、蔡元培以北京講學社的
名義邀請來華訪問。他於1924年4月12日抵達上海,次日應上海各
學術團體邀請發表演說,然後訪問杭州、南京、濟南、北京、太原、
武漢等地。
泰戈爾是印度百科全書式的哲人,他一生寫作了五十多部詩集,
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部劇作,還畫了
一千五百多幅畫,作了幾百首歌曲,撰寫了大量的論文。他的抒情
長詩《吉檀迦利》獲得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4月23日,泰戈爾乘火車抵達北京前門車站。梁啟超、蔡
元培、胡適、梁漱溟、辜鴻銘、熊希齡、蔣夢麟等前往車站迎接。
泰戈爾在北京的時間裡,日程安排得很滿。他出席了社會各界的
歡迎會和座談會,到北大、清華、燕京等幾所大學作了演講,拜會
了末代皇帝溥儀。徐志摩、林徽音等人伴隨在泰戈爾身邊,參加這
些活動。
當時的報刊上,有這樣的記載:‘林小姐人艷如花,和老詩人挾
臂而行;加上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徐志摩,有如蒼松竹梅一幅三
友圖。徐氏翻譯泰戈爾的演說,用了中國語彙中最美的修辭,以硤
石官話出之,便是一首首小詩,飛瀑流泉,琮琮可聽。’
貳、生命中的女人
• 徐志摩像羅素一樣,把愛視為生命的精華,認
為愛是實現生命的唯一途徑,人生至寶是情愛
交感。他說,「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惟
一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
已。」志摩的好友溫源寧說:「他愛的不是這
一個女人或者那一個女人,而只是在一個女人
容貌、聲音裡見出他理想美人的反映來。也許
有女子以為志摩曾經愛過她,實則他僅僅愛著
他自己內在的、理想的、美的幻象。即使是那
個理想淡薄的影子,他也是愛的。他在許多神
座之前燒香,並不是不專一,反而是他對理想
美人之專一。」
• 一、張幼儀
• 1915年10月29日,徐志摩被父親從北京招
回,與16歲的張幼儀完婚。張家是望族,幼
儀的幾個哥哥都是當時中國政商界的要人。
張幼儀個性沉默堅毅,擅於理財,加上出身
名門,是傳統世家的理想媳婦,但在年輕熱
情的徐志摩眼中,卻不免呆板無趣。尤其在
他受了西方思想的影響,並愛上林徽音以後,
更覺得這段父母之命的婚姻形同枷鎖。兩人
離婚後,徐家二老將她收為義女。張幼儀在
徐志摩過世後多年中一直孀居,撫養兒子徐
積鍇。1953年,她在香港再婚,後來移居美
國,1988年去世。
• 二、林徽音
• 徐志摩寫詩是因愛上林徽音而起的。林徽音
是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林長民的長女,她不僅
貌美如花、性情活潑,而且多才多藝。1922
年春天,徐林二人在倫敦邂逅,開始了一段
刻骨銘心的戀情。然而,雖經徐志摩百般努
力,這段情緣最終還是沒有結果。林徽音後
來嫁給了梁啟超的長子、著名建築學家梁思
成。她對徐志摩則另有一種情誼,在徐志摩
去世四年後,寫了《別丟掉》一詩作為追憶。
1955 年,林徽音在北京病逝。
• 三、陸小曼
• 社交名媛陸小曼與徐志摩相識時已經是有夫
之婦,他們的愛情遭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非
議。1926年8月14日,兩人歷盡情感波折,
終於結成連理。但婚禮上,證婚人梁啟超卻
當著滿堂的鴻儒群賢、仕女名媛,痛斥志摩
「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上面沒有成就;你
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離婚再娶。以後務要
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陸小曼,你要盡婦道
之責,今後不可妨害徐志摩的事業。」婚後,
陸小曼不改奢華習性,徐志摩拼命工作,到
處兼職,所得不少,卻仍不夠陸小曼花銷。
兩人的感情亮起了紅燈。
• 四、梁淑華
• 比徐志摩小七歲,後來與他的好友、《現代
評論》主筆陳源(陳西瀅)結婚的凌叔華,
稱得上是他的紅顏知己。凌叔華才貌雙全,
在他失戀的空虛日子裡,凌叔華以女性特有
的恬靜溫馨的諧趣,溫潤了他孤寂的情感世
界。徐志摩說,「女友裡叔華是我的一個同
志。」凌叔華也說,志摩與她情同手足,有
什麼私事都向她坦白。在徐志摩第二次赴歐
前,將珍藏著自己日記和在英國期間與林徽
因互通情書的一個「八寶箱」托凌叔華保存。
後來此箱失蹤,成了一樁公案。
參、蓋棺論定
• 1931年11月19日上午,徐志摩由南京搭乘濟
南號郵機返回北平,飛機在濟南附近墜毀,徐
志摩和兩名機師在烈焰中身亡。徐志摩生前欣
羡為情殉死,他曾跟好友梁遇春開玩笑說,喜
歡「吻火」(kissing the fire)的精神和境界
──化成一縷青煙,吻火自亡,是多麼詩化的人
生終局。一個35歲的年輕生命,就這樣詩意而
悲情地離開塵俗,飄入遙遠的天國。那天,他
匆匆趕回北平,是因為他答應了林徽音,要趕
回來聽她的演講。
徐志摩曾說:「我相信真的理想主義者是
受得住眼看他往常保持著的理想煨成灰,碎成
斷片,爛成泥,在這灰、這斷片、這泥的底裡,
他再來發現他更偉大、更光明的理想。」他認
為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
• 一、胡適說
• 「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須有愛,必須有自由,
必須有美;他深信這種三位一體的人生是可
以追求的,至少可以用純潔的心血培養出來
的。……他的失敗是因為他的信仰太單純了,
而這個現實世界太複雜了,他的單純的信仰
禁不起這個現實世界的摧毀;……志摩這樣
一個可愛的人,真是一片春光,一團火焰,
一腔熱情。」
• 二、梁實秋說
• 「志摩的詩是他整個人格的表現,他把全副
精神都注入了一行行的詩句裡,所以我們覺
得在他詩的字裡行間有一個生龍活虎的人在
跳動,他的音容、聲調、呼吸,都歷歷如在
目前。他的詩不是冷冰冰的雕鑿過的大理石,
是有情感的熱烘烘的曼妙的音樂。他平常說
話就是慣用親昵的熱情的腔調,所以筆底下
也是一派撩人的嫵媚。」
• 三、朱自清說
• 「他沒有聞(一多)氏那樣精密,但也沒有
他那樣冷靜。他是跳著濺著不捨晝夜的一道
生命水。……他的情詩,為愛情而詠愛情:
不一定是現實生活的表現,只是想像著自己
保舉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詩家一樣。」
肆、瀟灑的詩風
• 徐志摩的詩富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即有優美的
詩歌形式和藝術手法,又是強烈感情、率真個
性的自然流露。他是把個人精神裡聖潔的單純
信仰和情感,毫無攔阻地「氾濫」出來,激烈
澎湃,熱情昂揚。他認為詩人中間很少尋得出
一個圓滿快樂的人,有的甚至於一生不得志。
他平生最崇拜英國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尤其是羡慕他的覆舟而死。他說:
「我希望我將來能得到他那樣剎那的解脫,讓
後世人談起就寄予無限的同情和悲憫。」
• 一、夢之故鄉
• 康橋是徐志摩的夢之故鄉,是他藝術創作
的搖籃,他是在大自然的洗禮和康橋文化
的沐浴中開始詩歌創作的。康橋的一草一
木,一景一物,都凝聚著他整個身心的愛
戀。面對康橋幽美綺麗的自然風景,濃烈
而柔美的情感意緒頓時昇華為詩的繽紛花
雨,清新婉麗、恬靜幽雅、瀟灑自如。
徐志摩從1922年寫詩到他仙逝的十年
間,共結集出版了三本詩集:《志摩的
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死後友人又為他編印了《雲遊》。
• 二、痛苦中的激情
• 徐志摩說:「個人最大的悲劇是設想一個虛
無的境界來謬騙自己,騙不到底的時候,你
就得忍受『幻滅』的莫大痛苦。」作為一個
富有浪漫氣質的激情詩人,他的「理想主義」
不斷碰壁,遭到現實的遏制和摧殘,他只有
在詩的精神世界裡振起自由翱翔的理想翅膀。
• 三、新詩格律化
• 徐志摩詩與旁人的最大不同,在於他總在豐
富的情感之中糅進一股不可抵抗的嫵媚。這
嫵媚實在無法言說形容,它會在你感覺不到
時直達你的靈府。他的詩其實就是有情感的
熱烘烘的曼妙音樂。他一向認為,詩的真妙
不在它的字義裡,卻在它不可捉摸的音節裡,
它直接刺激著你的靈魂。他開創了中國新詩
格律化的新格局,他的詩也真的具有音樂的
節奏感和韻律美。
• 四、詩等於愛
• 生命真是不可思議,徐志摩查過家譜,他家
從明朝永樂以來就沒人寫過一行可供傳誦的
詩句。到康橋以前,他也從沒想過要當一個
詩人。是康橋的風和月色,伴著與林徽因的
情戀,使他產生了作詩的衝動,才開始學著
把思情和情感分行抒寫,讓半成熟和未成熟
的意念都在瞬間花雨般繽紛飄落。他沒有任
何顧忌,心頭有什麼鬱結,就索性讓詩的筆
爬梳了去。他的愛就是詩,他的詩就是愛。
是真愛不能沒有力量;是真愛不能沒有悲劇
的傾向。
• 五、愛的更生
•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戀愛,重新啟動了他的詩
性,他寫下了許多真摯熱烈的情詩。在他的
人生價值取向裡,沒有意義的生還不如有意
義的死,活著沒有愛情不如為愛情去死。
「情死」是又一次的生。在他眼裡,沒有愛
情的人間天堂與地獄無異。他的天堂就是至
真至美的愛,情人便是他的上帝。愛是他生
活的一切,是他人生的信仰。「──你在,
就是我的信心,」「愛,除了在你的心裡,
我再沒有命,」「愛,你永遠是我頭頂的一
顆明星。」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分明
就是他一篇愛的宣言和誓詞。
伍、飄逸美文
• 徐志摩把自己的筆比成「最不受羈絆的一
匹野馬」,他的散文也就有了「跑野馬」
的風格,思維、想像也如野馬般在詩樣語
言描述、詩樣情緒構思中自由馳騁,無拘
無束,抒發形式感情,讚美自然靈性,濃
郁的詩情與鮮明的哲理相融相諧。散文是
他最好表達性靈激情的藝術,散文如果失
去了詩的純美和音樂的旋律,就會沉悶而
無生氣。而他散文的內在本質正是詩。
• 一、個性全在散文裡
• 徐志摩不僅是情才,更是奇才,以詩聞名,
更以散文著稱。羅曼.羅蘭說,「藝術的偉
大意義的本質在於她能顯示靈魂的真正感情、
內心生活的奧祕以及熱情的世界。」從志摩
的散文裡,可以見出他全部個性的光輝與神
采。他的面貌,他說話的調子,他言談的神
韻,都躍然紙上。他的散文活潑異常,一會
兒拐彎抹角岔到一些不相干的趣事上去,一
會兒又得意洋洋地回到閒談的主題上來,那
麼犀利,那麼熱烈,仿佛除了為閒談而閒談,
別的什麼都不要緊。
• 二、濃得化不開
• 徐志摩散文的最大特色是有一種「濃得化不
開」的感情色彩,他寫散文多用第一人稱,
這樣更便於直接和強烈地抒發剖露自我感情。
他從不忘記,其實是情不自禁地在散文裡袒
露自己的靈魂、個性和思想。他的散文長於
流露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拙於描寫社會生活。
他最擅長把對現實人生的思考,以詩的語言、
詩的情緒編織在優美豔麗的自然背景上,這
樣就在遙遠的人間,享受無限的平安與快樂,
求得靈魂的慰安。
• 三、文風獨樹
• 吟詠自然、寫景抒情的散文,最能體現志摩
飄逸美文的風格。辭藻華美流暢,色彩濃麗
繁複,感情真摯強烈,想像豐富瑰麗,富於
詩歌的韻律美以及繪畫的色彩美。至於節奏,
則是跌宕起伏,汪洋恣肆,隨興之所至,情
之所引,亦真亦幻,具有一種永恒的藝術魅
力。陳西瀅說:「他的詩及散文,都已經有
一種中國文學裡從來不曾有過的風格。」沈
從文則稱讚徐志摩在「散文與詩方面,所成
就的華麗局面,在國內還沒有相似的另一
人」。
• 四、虔誠的靈魂
• 徐志摩的筆一經接觸自然,便仿若叢林中的
雛鹿,活潑靈動,灑脫自如,充滿了奔放的
朝氣,心靈毫無保留地與自然契合。他在許
多散文中反覆強調,必須愉快而充滿熱情地
孤獨生活在自然之中,才能尋得寄託、慰藉,
尋得生命的存在,尋得神奇的性靈。自然的
生命裡蘊藏著人類的福音,浸透著虔誠的靈
魂。他說:「我們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
一天,離自然遠似一天。離開了泥土的花草,
離開了水的魚能活嗎?能生存嗎?從大自然,
我們取得我們的生命;從大自然,我們應分
取我們繼續的滋養。」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我輕輕的招手
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裏的豔影
軟泥上的青荇
正如我輕輕的來
作別西天的雲彩
是夕陽中的新娘
在我心頭蕩漾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尋夢 撐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彩虹似的夢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飛舞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颺 飛颺 飛颺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 不去那淒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颺 飛颺 飛颺 你看 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颺 飛颺 飛颺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體 盈盈的 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
心胸
消溶 消溶 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