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卤代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六章卤代烃

第六章
卤代烃
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2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
3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重点)
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反应
4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重点)
5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机理(重点)
6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一、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1、卤代烃的分类
伯卤代烃
饱和卤代烃
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卤代烃
叔卤代烃
卤代芳烃
一元卤代烃
卤代烃
仲卤代烃
二元卤代烃
三元卤代烃
……
2、卤代烃的命名
A、卤代烷烃
烷烃作为母体:选择含有卤原子的碳原子在内的最
长的 碳链作为主链,根据其碳数称“某烷”, 卤原
子作为取代基。
B、卤代烯烃
以烯烃为母体,选择同时含有卤原子的碳原子和双
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卤原子为取代基,以双键
的位次最小为原则进行编号。
C、 卤代芳烃:
A、卤原子直接与苯环相连:以芳烃为母体
B、卤原子连在芳环侧链上的化合物,以含有卤原子和
苯环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卤原子和芳环
作为取代基。
二、卤代烃的制法
1、烃的卤代
2、不饱和烃的加成
3、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
4、醇的亲核取代
5、卤素的置换反应
三、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δ+
亲核取代
反应
C
H
消除反应
C
δ-
X
Nu:
H
:B
极性共价键
断裂
1、亲核取代反应
Nu +
δ
C
δ
L
C
Nu + L
反应活性:RI > RBr > RCl > RF
(1) 水解反应
强碱的水溶液 共热 RX
卤代烷
HO
+ H3C Br
(2) 与醇钠作用
卤代烷 醇钠 相应的醇
CH3CH2CH2O Na + CH3CH2
I
ROH
CH3OH +Br
生成醚
CH3CH2CH2OH
△
CH3CH2CH2OCH2CH3
(70%)
+ NaI
制备醚的常用方法——Williamson 合成法
(3) 氰解
(4) 氨解
C2H5OH
(CH3)2CHCH2Cl + 2NH3
△
(CH3)2CHCH2NH2 + NH4Cl
(5) 卤离子的交换反应
丙酮
CH3CHCH3 + NaI 室温
Br
CH3CHCH3 + NaBr
I
(63%)
(6)与硝酸银作用
鉴别卤代烃
2、消除反应
C
C
H
X
β
α
H
Br
CH3CH CH2
NaOH
H2O
C2H5ONa /△
C2H5OH
取代反应
X
消除反应
HX
C
C
H OH
C
C
CH3CH CH2 + NaBr + H2O
RCH2X: 只有一种产物
CH3CHCHCH2
C2H5ONa 或 NaOH
C2H5OH
H Br H
CH3CH CHCH3 + CH3CH2CH CH2
(81%)
CH3
CH3
CH3CHCCH2
H BrH
C2H5ONa ,C2H5OH
25 ℃
CH3CH
(19%)
CH3
CCH3 + CH3CH2C
(80%)
Saytzeff 规则
CH2
(20%)
3、与金属反应
CH3CH2Br + Mg
纯醚, 回流
97%
CH3CH2MgBr
烃基卤化镁—Grignard 试剂
格氏试剂应保存在严格无水、无氧的条件下
四、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υ=κ[CH3Br][OH-]
υ=κ[(CH3)3CBr]
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HH
H
HO +
H
H
C
Br
-
HO
C
H
H
-
Br
HO
C
H
H
+ Br
n¨C
C6H13
n¨C
C6H13
128
I +
H
H3C
C
I
(S)–2–碘辛烷
128
n¨C
C6H13
I C I
CH3
H
128
I C H
CH3
(R)–2–碘(128I)辛烷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为中心C原子的构型反转。
SN2反应的特点:
(1) 反应不分阶段,连续进行,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
同时进行。
(2) 反应速度与卤代烷、亲核试剂的浓度都成正比,
是二级反应
(3) 立体化学的特征:瓦尔登转化是SN2反应的标志。
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C
L
(CH3)3C Br
(CH3)3C + OH
-
Nu-
C+
C
-L
慢
快
δ
δ
(CH3)3C
δ
Br
δ
(CH3)3C OH
Nu
SN1
(CH3)3C + Br
(CH3)3C OH
+
反应按SN1机理进行时,常伴有重排反应发生:
CH3
H3C
C
CH3
CH CH3
H2O
SN1
CH3 Br
CH3
H3C
C
CH
CH3
H 3C
C
CH CH3
重排
CH3
OH CH3
H2O
CH3 H+
H 3C
C
CH CH3
CH3
SN1反应的特点:
(1) 反应分步进行,有活性中间体生成
(2) 反应速度仅与卤代烷浓度有关,是一级反应
(3) 立体化学的特征:生成外消旋体
(4) 常有重排
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A、烷基结构的影响
(1) 烷基结构对SN2反应的影响
电子效应来看:α-碳上电子云密度低,有利于亲核
试剂进攻。
空间效应:随着中心C原子上的CH3个数的增多,过
渡态的拥挤程度增大,反应的活化能增高,反应速率
降低。
SN2反应的活性:
伯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叔卤代烷
(2) 烷基结构对SN1反应的影响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H3C
CH3
C+ >
CH3
H3C
CH3
C+
H
>
H
CH3
+
+
C
> CH3
H
SN1反应的活性顺序:
叔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伯卤代烷
B、卤原子(离去基团)的影响
卤代烷的反应活性顺序:
RI > RBr > RCl > RF
C、试剂的亲核性
(a) 一个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要比相应的中性试剂更
活泼
(b)当亲核试剂的亲核原子相同时,试剂的碱性越
强,亲核性越强
(c)当亲核试剂的亲核原子属于同周期元素时,
电负性越大,其亲核性越弱
(d)当亲核试剂的亲核原子属于同主族元素时,
电负性越大,其亲核性越弱
五、消除反应的机理
1、双分子消除反应(E2)的机理
C2H5O
-
C2H5O H
H
C
C
C
X
C
-
X
过渡态
υ= k [R-X][C2H5O-]
二级反应
C C + C2H5OH + Br
E2反应的特点:
(1) 反应一步完成,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同时进行
(2) 反应速度与卤代烷及进攻试剂的浓度成正比
2、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
第一步 卤代烷解离成碳正离子:
CH3
H3C
C X
CH3
CH3
H3C
CH3

-
C
X
H3C
C + X
CH3
CH3
第二步 碱夺取β–H,生成烯烃:
H CH3
B
H C
C
H CH3
-
B
H CH3
H
C

C
HB + H2C
H CH3
υ= k [R-X]
一级反应
C
CH3
CH3
反应按E1机理进行时,常伴有重排反应发生:
E1消除的特点:
(1) 反应两步完成。
(2) 反应速度只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
(3) 反应有重排。
3、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A、 烷基结构的影响
(1)烷基结构对E1的影响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H3C
CH3
C+ >
CH3
H3C
CH3
C+
H
>
H
CH3
+
+
C
> CH3
H
E1 反应的活性顺序:
叔卤代烷> 仲卤代烷> 伯卤代烷
(2)烷基结构对E2的影响
α–C原子上连接的烷基愈多,过渡态越稳定。
α–C原子上连接的烷基愈多,β–H愈多,被碱进攻
的机会愈多,反应速率愈大。
CH3
CH3
C
CH3
β–H 的数目: 9
Cl CH3
Cl CH3
CH
CH2
Cl
H3C
Cl
CH3
6
E2 反应的活性顺序:
叔卤代烷> 仲卤代烷> 伯卤代烷
3
0
B、卤原子的影响
消除反应的活性:RI > RBr > RCl > RF
C、进攻试剂的影响
浓的强碱利于E2 反应的进行。
夺取β–H的能力强
5、 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A、 烷基结构的影响
SN 越容易
3 RX 2 RX
1 RX CH3X
E 越容易
CH3CH2O Na + CH3CH2CH2BrC2H5°OH CH3CH2OCH2CH2CH3 +CH3CH CH2
55 C
-NaBr
(91%)
CH3
CH3CH2O Na + H3C
C
Br
(9%)
CH3
C H OH
CH3 2 255°C
-NaBr
H3C
CH3
C
C CH3 +
CH3
OCH2CH3
(3%)
CH2
(97%)
B、进攻试剂的影响
试剂的碱性愈强,对消除反应愈有利。
C2H5OH
CH3
CH3
C
Br室温
CH3
C2H5O
C2H5OH
19%
(CH3)2C CH2
38%
增强试剂的碱性,提高了夺取β–H的能力。
C、反应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更有利于消除反应的进行
45℃
CH3CHCH3
Br
NaOH
C2H5OH,H2O
100℃
(53%)
(47%)
CH3CH CH2 + (CH3)2CHOC2H5
(OH)
(64%)
(36%)
结论
1、伯卤代烷主要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2、叔卤代烷主要发生消除反应
3、仲卤代烷受进攻试剂、温度等影响。进攻试
剂碱性越强,越有利于消除反应;温度越高,
越有利于消除反应。
六、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1、分类
(1)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
(2)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3)孤立型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CH2 CH CH2 CH2 Br
2、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
(1)亲核取代反应
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分子: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H2C
CH CH2
CH2
(2)消除反应
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分子:一般不发生消除反应
(3)与金属反应
本章小结
一、卤代烷的命名
A、含有卤原子的碳原子在内最长碳链为主链,卤
原子和其他支链为取代基。
B、编号要使取代基的位次较小。
C、命名时,按次序规则,较优基团后列出。
二、卤代烯烃的命名:
含卤原子的碳原子和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
链,卤原子作为取代基。编号时使双键的位次
比较小。
三、卤代芳烃的命名
A、卤原子直接与苯环相连
以芳烃为母体,其他的作为取代基,同多官
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B、卤原子连在芳环侧链上,以含有卤原子和苯
环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卤原子
和芳环作为取代基。
四、亲核取代反应:
1 、主要反应
水解:生成醇。
与醇钠作用:生成醚,主要用于伯卤代烃,仲、叔容
易发生消除反应。
与氰化钠反应:增加一个碳原子,生成腈,水解成羧
酸。
与硝酸银作用:生成卤化银沉淀,鉴别卤代 烷。
2、主要类型
SN1:两步完成;中间体为碳正离子,常有重排;生成
消旋体。
SN2:一步完成;手性碳原子构型发生瓦尔登转化。
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A、烷基
SN1: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决定;叔>仲>伯
SN2:空间效应决定,取代基越多,位阻越大;
伯>仲 >叔。
B、离去基团
C-F键键能最大,I>Br>Cl>F
C、试剂的亲核性
对SN1无影响,对SN2的影响,亲核性越强,速
率越大。
a、带负电荷的比呈中性的更强。
b、当亲核原子相同时,试剂的碱性越强,亲核
性越强。
c、当亲核原子是同主族原子时,电负性越小,
亲核性越强。
d、当亲核原子是同周期原子时,电负性越小,
亲核性越强。
五、消除反应
1、主要反应
脱出一份子卤化氢生成烯烃;仲、叔卤代烷脱
去含氢较小的碳原子上的氢,符合扎依采夫规
则。
2、主要类型
E1:反应两步完成,生成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
有重排。
E2:一步完成,生成类似烯烃结构的过渡态
3、影响因素
A、烷基
E1:碳正离子稳定性,叔>仲>伯
E2:过渡态类似烯烃,烷基越多,烯烃越稳定,
叔>仲>伯
B、卤原子
越容易离去,活性越高,I>Br>Cl>F
C、进攻试剂
对E1无影响,对E2反应,进攻β-氢原子,碱性
越强或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反应。
六、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1、烷基结构
α-碳原子上烷基取代基越多,空间位阻大,不
利于进攻α-碳原子,不利于亲核取代反应;有
更多的β-H,利于消除反应。
2、进攻试剂
进攻试剂的碱性越强,越容易进攻β-碳原子,
越利于消除反应。
3、反应温度
消除反应过渡态所需的活化能高,高温有利
于消除反应。
七、与金属反应
与镁在无水乙醚或四氢呋喃中反应生成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可与卤代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增加碳
链长度。
格氏试剂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增加两个碳原子的
醇。
格氏试剂在酸性条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增加一个
碳原子的羧酸。
八、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
卤原子和双键、苯环存在p-π共轭,很稳定,
C-X不容易断裂,不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不能与硝酸银反应,也不容易发生消除反应。
但可以生成格氏试剂。
九、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比相应的卤代烷容易发
生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中,容易生成比较稳定的共轭二烯烃。
也可以生成格氏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