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课程目标在中考中的体现实验教学的课程目标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实验教学课程目标在中考中的体现实验教学的课程目标是

一、实验教学课程目标在中考中的体现
二、对实现实验教学课程目标的思考
三、实验教学课程目标评价的考查办法
一、实验教学课程目标在中考中的体现
• 实验教学的课程目标是“初步形成基本的
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
化学实验”。
1.关注实验基本操作
• 仪器的使用与连接,药品的取用与存放,玻璃仪
器的洗涤,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过滤,蒸发,以
及实验习惯与安全意识的形成等。常见题型为图
示和文字描述。
例1.(09江西)化学实验对药品存放有一定的要求,
下图所示白磷的存放符合要求的是()
例2.(09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例3.(09年四川宜宾)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2.关注基础实验
• 基础实验是学生形成化学实验技能的有效手段,其
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的实验现象,粗盐的提纯,一
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
取和性质探究,溶液pH的测定方法等。
例4.(09济宁)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但
现象的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
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石蕊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变为
红色
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中,有红褐色
沉淀生成
例5.(09年江西)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
“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完成此实验正
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
溶液装入试剂瓶 ③称量 ④计算 (3)按实验要求,图1
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4)小婧按
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
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
质量为
g;(5)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
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水的密度约为1g/cm3)
。
例6.(09福建福州)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A
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3)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
,可选用图中
和
(填标
号)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
的方法是
。
3.关注对化学原理的探究
• 化学原理探究内容主要包括:常见实验操作原理
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制取反应原理探究,
催化原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燃烧条件探
究,金属锈蚀原理探究,物质的溶解性探究,酸、
碱、盐溶液以及离子性质探究等。
例7.(09徐州)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我
们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
象分析正确的是(C)
A.碳酸盐与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硫酸反应放
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硝酸钾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能使溶液
温度降低的物质一定是硝酸钾
C.淀粉遇到碘水呈现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
色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淀粉
D.氯化钠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所以能使溶液的
凝固点降低的物质一定是氯化钠
例8.(09齐齐哈尔)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
毕)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
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
的优点。
(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
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
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
(填字母)。
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
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
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
例9.(09湖南长沙)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盐酸并产
生无色气体。某同学想知道稀盐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Cl-)
能使碳酸钙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右图所示的
四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话动。
(1) 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实验①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 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碳酸钙并产生无色气体,还需要
进行实验③和④:在③中应加入________;在④应加入_______;
(4) 你的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09四川达州)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
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
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
色酚酞试液,振荡
实验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结论
溶液呈碱性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
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
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
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
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二、对实现实验教学课程目标的思考
• 九年级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有更
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
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
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
习的意识和能力。
1.强化演示实验
• 演示实验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要求,掌握
实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九
年级化学中演示实验55个(人教版),这些演示
实验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
演示实验,在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注
意事项、实验原理的同时,形成了相关概念,理
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
2.重视分组实验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活动与探究”23个(上册共10个,下
册共13个)
• 最常做的分组实验是:
(上册选做6个,5课时):①实验基本操作练习;②对蜡烛及
其燃烧的实验探究;③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
究;④氧气的制取和性质;⑤水的净化;⑥二氧化碳的制取
和性质。
(下册选做6个,3课时):①金属的化学性质;②配制一定溶
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③酸的化学性质;④碱的化学性质;⑤
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⑥粗盐提纯。
3.注重探究性实验
•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使验证性实验转
化为探究性实验,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活动,
使学生逐步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
的意识。
4.突出实验创新
•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解决简单问
题的实验设计,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合理的
实验装置,正确的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以得出
正确的实验结论。
• 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平时的日积月
累的常规实验基础之上,通过常规实验中药品及
器材的选用、仪器的组装、实验操作的方法与步
骤的分析,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对
其中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改进,或者对日常生
活现象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探究中
逐渐形成的。
例11.在探究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的实验,将一定
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
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你能设计
一种新的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能放
热:
。
例12.用红磷、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教
材上的的实验方案是(见右图1),能否提出改进方案?
三、实验教学课程目标评价的考查办法
• 最常见的有下列两种:
中考的实验操作加试和中考试卷中的实验与探
究题的命制。
中考实验操作加试
• 赣州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加试已使用过的题目是:
1.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检验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4.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5.氧气的的制取和检验
6.酸的性质
实验与探究试题的命制
•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探究”试题的命制应体现的
教学目标是:“①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②初步学会
运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
工;③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
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1.从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质设制题目
• 学生基本实验素质的考查主要包括:①药品的取
用、仪器的使用和连接、物质的加热、玻璃仪器
的洗涤等操作;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③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④用pH测定一些液体
的pH;⑤粗盐的提纯;⑥实验安全意识;⑦实验
观察能力等。
例13.下列仪器放置或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例14.某同学用pH试纸(又称广泛试纸)测定溶液的
酸碱度时,实验操作过程如下:①从试纸盒中取下一片
试纸;②将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③将玻璃棒用蒸
馏水清洗后蘸取待测液;④将玻璃棒上蘸的待测液滴在
pH试纸上;⑤将显色后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⑥
读得溶液的pH=0。以上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中不正
确的是()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①⑥
例15.在“粗盐的提纯(要求计算产率)”与“用氯化
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两个实验探究中,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要使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
B.都要使用量筒准确量取水
C.溶解时都要使用玻璃棒搅拌
D.溶解时都是先加固体后加水
例16.小婧在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探究时,遇到下列
问题,请你分析回答:
(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不能贴在漏斗内壁,应该采
取的措施是
;
(2)过滤时,滤液流出的速度比其他同学的慢,可能
原因是
;
(3)蒸发滤液时,没有边加热边搅拌,可能产生的后
果是
;
(4)将蒸发皿里的固体转移到纸上进行称量时,不知
该选择什么仪器转移固体?她该选择的仪器是
。
例17.化学离不开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时,认
真操作、细心观察,可以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下列实验探究过程:①食盐溶于水;②烧碱溶于水;
③硝酸铵溶于水;④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⑤锌粒
与稀硫酸反应;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其中可以明
显感觉到有放热现象的是( )
A.②④⑤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全部
例18.某同学欲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列实
验操作:
(1)将一小块白磷投入约80℃的热水中(如图1),观
察到白磷在热水中发生的变化是
,但不发生燃烧
现象;
(2)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如图2),通入少量
氧气后,观察到
;
由此,该同学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2.从考查学生对重点实验掌握情况设制题目
• 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实验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探
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
质实验探究;粗盐的提纯实验探究;以及酸、碱
的性质探究等。
例19.实验室中的组装仪器往往有多种用途。根据下图
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A装置常用于制
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__;除制氧气
外,A装置还能进行另一个
实验是__________;
(2)若在B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
一瓶氧气,气体从__ __端(填字母“a”、“b”)通入;
若用B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则装置内放入的药品
是_____________。
例20.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有效证明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的是()
例21.小华同学针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1)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吗?
(2)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吗?
【知识回顾】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设计实验】(1)用试管取少量碳酸钠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立
即产生大量气泡,片断后反应结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试管取几小块大理石,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过一会
儿反应逐渐减慢直至停止,振荡后又继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实验室
(选填“能”或“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与
盐酸反应或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分析评价】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时,反应停止的可能原因是:
,
如果要使反应持续进行,除不断振荡外,还可采取的其他措施是:
。
【实验反思】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药品时,除考虑反应的可能性外,还应考虑
的因素是
。
例22.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加热原理是利用饭盒夹层中的
加热剂与水接触后迅速产生大量的热,使盒内的米饭受热。加热
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镁粉和氯化钠。小刚利用这种加热剂进行
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他的探究活动:
(1)验证并分离铁粉:你觉得最简单的方法是
;
(2)分离镁粉和氯化钠: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3)制取硫酸镁溶液:小刚将分离所得的镁粉加入一定量的稀硫
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已知硫酸镁溶液呈弱酸性。请设计实验证
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只含有一种溶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从考查学生对难点实验的理解设置题目
• 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在操作时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如: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木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镁条在
空气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粉尘爆炸实验,酸雨危害
的模拟实验,CO还原Fe2O3等,借助于这些实验,可以考
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3.某同学欲探究木炭的吸附能力,用小烧杯取约
20mL水,滴入几滴红墨水,将一些经烘烤过的木炭粉
加入盛水的烧杯中,撑拌。此时,他发现由于木炭粉悬
浮于水中,无法观察水中的红色是否消失。你觉得他该
如何操作?请写出实验过程:
。
例24.小亮同学欲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
实验探究。
(1)为保证实验的成功,实验准备时,他
对木炭和氧化铜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你觉
得他的处理方法是:
,经过这一
处理的目的是
;
(2)加热几分钟后,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小亮将试管a中的固体取出,发现大部分又变
成了黑色,原因是
.于是,他觉得应该对装置进行
改进。下列改进装置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4.从考查学生对易忽视实验的了解设置题目
• 九年级化学中有些常常被认为不够重要而被忽视
的实验,如(人教版):加热NaOH和CuSO4的
混合溶液的实验,水和乙醇能否互溶实验,聚乙
烯塑料的热塑性探究实验,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
影响探究和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等。
例25.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日常生活用品中的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酸碱度
及不同酸碱性溶液对头发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
回答有关问题:
(1)使用pH试纸测定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酸碱度:
①选择实验仪器:
他们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片外,还有:
;
②用pH试纸测定的方法是
,测定结果:洗发液pH略大于7,由此
得出:洗发液呈
性;护发素的pH略小于7。
(2)试验溶液的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
他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①收集
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min。②将各束头
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观察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在不同pH溶液中浸过后
pH=1
pH=4
pH=7
pH=10
pH=13
头发的光泽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黄
黄,无光泽
头发拉断的难易程度
不易断
不易断
不易断
易断
极脆
Ⅰ.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Ⅱ.从保护头发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液的顺序是
,
其原因为
;
Ⅲ.有人说若取用其他人的头发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觉得其
原因是
。
例26.工业上如何将石灰石转变成熟石灰?
【提出问题】熟石灰是怎样制得的?
高温锻烧
水
【查问资料】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设计实验】(1)在酒精灯上加热一片状石灰石;
(2)灼烧一定时间后放在石棉网上冷却,并用小铁棒敲击;
(3)把冷却后的固体投入盛有适量水的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试温度变化;
(4)静置,取上层清液置于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1~2滴酚酞试液,另一支通
入二氧化碳气体;
(5)再向烧杯中剩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现象与结论】(1)灼烧后石灰石的颜色及硬度发生了变化说明
;
(2)灼烧后的固体投入水里引起温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清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评价与反思】(1)实验过程中证明生成了氧化钙的现象是
;
(2)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了什么?
;
(3)除石灰石外,还有哪些物质可用于制取氢氧化钙?
。
5.从考查学生对实验失误分析设制题目
• 实验探究是建立在一定知识与技能基础上的实践
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在
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对实验失误的分析,可以激
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提高,
因此,失误的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命题素材。
例27.下列错误实验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例28.小刘在做纯碱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
将两种溶液混合后,未出现浑浊现象,请你分析可能的
原因:
;若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应
采取的措施是:
。
6.考查学生对实验偶发现象分析设制题目
• 实验探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的偶发现象,通
过对这些偶发现象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29.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溶液立即变红色,过一会儿溶液的红色又褪去。
【提出问题】为什么酚酞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所变的红色会褪去?
【查阅资料】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是由于酚酞跟酸、
碱反应生成了不同的物质。
【提出假设】(1)空气中的氧气的影响;(2)氢氧化钠溶液浓
度的影响
【设计实验】(1)取两支试管加入
溶液,各滴入几
滴酚酞试液,向其中一支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比较两支试管中
的红色是否褪去;
(2)取两支试管,一支加入2mL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支加
入2mL3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加等量的
试液。
【现象与结论】实验(1)中两支试管无明显差别,说明
;
实验(2)中30%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红色不久即褪去,说明
。
【实验反思】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
不同可能造
成
不同。
例30.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
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
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
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
探究。请回答:
(1)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溶质为
。
(2)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
行验证。
结 论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假设③成立
(3)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的理由是
。
7.从考查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设制题目
• 实验探究是一种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过程,由于探究条件、
方法的改变可能会带来结果的改变。对某些基础实验的操
作程序、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进行多角度分析,可以激
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这也是实验探究试题命制的主要
方向。
例31.学习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
对过量的红磷能否消耗完瓶中的氧气表示有疑问。请你参与他
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提出问题】在空气成分测定中,红磷能
消耗完氧气吗?
【作出假设】过量的红磷不能完全消耗氧
气。
【设计实验】(1)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
自来水,并把一束打磨后的细铁丝放入其中,按右图所示进行
正确操作。待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这时观察到的现象
是
。
(2)几天后,观察到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得出的结论
是
。
【反思与评价】小雨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红磷没有消耗完集气
瓶中的氧气,使铁生锈的氧气可能来自于
,因为
。同
学们采取了一种措施,更换了一种试剂,就达到了目的。这种
试剂是
。
例32.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
那么CO2与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是
否确实发生了反应?
【设计实验】将CO2与NaOH反应,向反应后的
溶液里滴加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
与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
【实验评价】上述设计方案不严密的问题,原因是:
。
【实验改进】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目的是:
,
再滴加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CO2与
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例33.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生成铜
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 共
同作用而形成的。
【设计与实验】 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
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 ”
为铜片):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
【评价与改进】 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
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
【拓展与应用】
许多电器插座内部的金属片都是铜制的,厨房里空气湿度很大,如何防止电器
插座锈蚀?
。
例34.如图所示,向一个250 mL的烧杯中放入一个装有少量豆
油的小铁盒,并加入适量的NH4NO3固体,
点燃小铁盒内的豆油,再向烧杯中小心加
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此时观
察到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例35.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不同体积的CO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再用燃着
的木条试验,测得数据如下。请你分析回答:
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CO2体积(%)
80
60
40
20
10
空气体积(%)
20
40
60
80
90
木条燃烧情况
熄灭
熄灭
熄灭
时燃时熄
安静燃烧
(1)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当燃着
的木条立即熄灭时,能证明瓶内收集的是纯CO2吗?
,理由是
;
(2)资料:25℃时,CO2在水和部分盐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如下:
吸收液的种类/100mL
被吸收的CO2体积/mL
蒸馏水
82.9
饱和NaCl溶液
58.6
饱和Na2SO4溶液
56
饱和NaHCO3溶液
120
有人根据CO2在水中能跟Na2CO3反应生成NaHCO3,而NaHCO3不跟CO2反应的原
理,提出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纯净CO2,你觉得可行吗?
,
原因是:
;你认为收集纯净CO2较科学的方法是
。
8.从考查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设制题目
•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日常生活
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化现象,也会遇到一些新型的日
常产品,利用所学知识对这些变化现象或日用产品进行实
验探究,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课
改理念。因此,从现实生活实际的事物及其变化现象寻找
素材,也是实验探究命制的主要渠道。
例36.小荟的姐姐是2010年3月全国“两会”的工作人员,她从姐姐那里获得了
一张会议用的便笺纸,发现这种纸外观上与普通纸无多大区别,但比同大小的的
普通纸更重、不易撕破,于是她对这种纸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
想】这种纸跟普通纸一样,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这是一种新型含有钙元素的“低碳”纸,三个月后可降解成粉末
【设计实验】用剪刀从这张纸中剪下一部分,并将其剪成碎纸屑。
(1)取少量碎纸屑放入玻璃杯中,加少量水,用筷子搅拌,纸屑无变化;
(2)静置后,倾去玻璃杯中的水,向内加入适量白醋,观察到纸屑表面有气泡
产生,并逐渐溶解,用燃着的火柴伸入杯内液面上,火柴立即熄灭。
【得出结论】这种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原猜想
。
【反思评价】(1)若要进一步确定这种纸的主要成分,可采取其他的实验方法
证明,请根据下表填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①用试管取少量纸屑,加适量的
实验现象
结论
;
②用带导管的单孔塞紧塞试管口,导管另
一端通入
中
(2)用这种纸代替目前使用的普通纸的意义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