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五堂課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2年國教五堂課ppt

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
呂建億
1
1
教學活動的組成因素
學生
教師
環境
2
3
有效教學的意義
4
5
有效教學之設計
•呂建億
二、有效教學
•
•
•
•
•
•
•
•
1、誰來教(Who)
2、教誰(Whom)
3、在何處教(Where)
4、教什麼(What)
5、教哪些(Which)
6、何時教(When)
7、如何教(How)
8、為何教(Why)
教學活動
•
•
•
•
•
•
•
•
•
引起注意
告訴學習者目標
刺激對先前學習的回憶
呈現刺激材料
提供學習輔導
誘發行為
提供回饋
評鑑行為
增強記憶與促進遷移
張添洲(2000)
有效的教學行為林進財(2000)
•
•
•
•
•
•
•
•
•
•
清楚地界定教學目標
熟悉教學內容與策略
具備有效教學溝通能力
善用教材、充實教學內容
瞭解學習者的特質
擬定認知反省策略
兼重高低層次的目標
評鑑學習者的理解作為適當回饋
評鑑學習結果以形成新的教學計畫
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導活動
有效能老師的教學表現
•
•
•
•
•
•
•
•
•
•
•
教學目標清晰
熟悉求學內容和教學策略
能與學生溝通其期望及理由
善用已有的教學材料
瞭解學生,調整教學來滿足學生之需求
指導學生認知反省策略,並提供機會讓學生精熟之
重視高層次和低層次的目標
追縱學生的理解狀況
將自己的教學和其他科目的教學相互聯絡
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負責
能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學措施
三、有效教學設計
•
•
•
•
•
•
林進財(2000)
瞭解教學與學習理論
熟悉教學設計內容與型式
善用一般教學模式
運用教學設計模式
發展實用性教學設計程序
從事或運用教學設計實驗或研究
教學設計的功能 (方炳林,1976)
•
•
•
•
•
•
•
•
可使教學具有明確周全的目標
可使目標切實具體的達成
可選合適的教材以適應需要
可採適當的教學方法
可安排合適的教學活動
可準備充份的教學器材
可合適的分配教學時間
可增加教師的教學信心
四、上課前的設計和準備
• 課前準備
–
–
–
–
(黃政傑,1996)
多讀好書、多留意時事、學生經驗的連結
自修或有系統的進修
維持充沛體力及教學熱忱
建立個人資料庫定時收集任教科目及輔導學
生方面的新知
– 針對教學內容進度方法教具補充教材
教學計畫
•
•
•
•
•
•
目標
主題內容
教學策略
教學資源
特別的備忘錄
指定新的作業
李吟詠,單文經(2002) 教學原理
教案設計
• 計劃:教學目標(瞭解學生起點行為,
決定學生學完這單元,學生能得到什麼
?)
– 行為目標:要有一操作性動詞、要指出完成
行為的相關條件、要有一行為表現標準
• 教學目標
– 認知: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
鑑
– 情意:接受(注意)、反應、價值、組織、合
成價值
– 動作技能:知覺、心向、在引導下之反應、
機械性行為、複雜的反應、適性行為、組織
主題內容
• 教學內容的設計
(黃政傑,1996)
– 1.目標模式(以教學目標為主)
•
•
•
•
以行為方式敘述目標
選擇學習經驗
組織並統整學習經驗和內容
評鑑教學效果
• 3.情境模式
– 以教學情境為教學內容設計主要因素
• 分析教學的內外情境
– 目前社會狀況、現行教育政策及制度 、 學科及教材
– 任教學校氣氛設備、受教者背景、 現行課程優缺點、
教師自我了解
• 設定師生共同的目標
• 解釋與實施
• 檢查、評估、回饋、重建
行為策略
•
•
•
•
教學方法
教具
媒體
評量
五、上課中設計和實施
• 控制時間
• 控制內容
• 控制秩序
• (一)、準備活動
• (二)、發展活動
• (三)、綜合活動
(一)、準備活動
• 引起動機
– 誘導學生產生喜愛的態度及心理定向
• 喚起舊經驗
• 說明教學目標
(二)、發展活動
• 講述、討論、練習、角色扮演、實驗、
實作、問答、活動
(三)、綜合活動
• 總整理、小考、交代作業
六、教學活動設計舉例
七、上課後設計和檢討
• 評量、作業、複習、加強記憶與學習遷
移、下一單元預習
• 課後討論
– 衡量指標:學習成就、學習氣氛、學習熱忱
、師生關係、教室秩序
– 利用管道了解教學的成敗
八、結語
• 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系統方法
• 教學設計具有教學活動的藍圖和教學處
方的雙重意義
• 雖然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沒有計畫就會
沒有了方向
有效教學之實施
•呂建億
大綱
• 一、前言
• 二、教學技術
• 三、教學法
–
–
–
–
–
1.講述教學法、2.討論教學法
3.練習教學法、4.小老師制度
5.協同教學法、6.個案教學法
7.創造思考法教學、8.角色扮演教學法
9.發表教學法
• 四、結語
一、前言
• 有效的教學策略林進財(2000)
–
–
–
–
–
–
–
–
–
–
建立制度化的規則
減少干擾教學行為
隨時監控學生活動
低調處理脫序行為
增進學習的趣味性
有效運用學習時間.
使用固定指示信號
確認有效學習情境
熟練學科教學技巧
使用現場檢查制度
有效的教學策略(續)林進財(2000)
•
•
•
•
•
•
•
•
•
•
有效連結學習概念
轉化抽象學習活動
配合各種發問技巧
兼顧課程銜接問題
教學表徵清晰流暢
適度激發學習動機
善用各類提示言語
讚美批評交互運用
整合接納學習互動
掌握個別學習情緒
二、教學技術
李吟詠,單文經(2002) 教學原理
• 勤查前次的學生作業
– 先檢查前次的家庭作業
– 再複習前次所交的內容
熟練表現新教材內容的技巧
•
•
•
•
•
循序漸進
提供實例
不同方法解釋疑難點
確定進入下一階段教學的時機
示範如何回答
提供學生引導性的練習
• 提出知識性的和程序性的問題後給予學
生回饋
多予回饋和校正
• 正確反應給予口頭稱讚或再問
• 錯誤反應予以提示
• 問較容易的問題
提供獨立練習的機會
• 獨立練習
• 教師可從旁做個別指導
• 必要時允許學生相互討論
1.講述教學法 (黃政傑,1996)
• 講述的要求
– 清楚、系統、生動有趣
– 慎編教案、熟悉教材、了解情況、深具信心
• 講述的自我訓練
– 生理肌肉鬆弛深呼吸
– 自我練習
• 講述教學法流程
– 提示綱要、詳述內容、綜述要點
• 講述教學法過程
– 引言(5-10分鐘)、正題階段(10-30分鐘)、摘
要及提問階段(10-15分鐘)、結論階段(5分鐘)
• 提升講述法效能
– 建立雙向溝通、講述時間不宜過長,穿插問
題、活動或討論和教學輔助器材
討論教學的技巧
• 場所及座位安排
– 面對面圓形或半圓形或是四方形
• 提問的技巧
– 全體參與者為對象、指定學生評論前位學生意見
• 利用身體語言
• 爭議情境及問題處理
– 有些人發言過多、沒有參與討論、起衝突、爭議問
題
3.練習教學法 林進財(2000)
•
•
•
•
•
•
引起動機
解說重點
教師示範
學生模仿
反覆練習
評量結果
4.小老師制度
• 同儕輔導
• 同儕個別教學
6.個案教學法
(黃思明,2008)
• 為何使用個案教學法
– 有趣、教學相長、多角度學習、培養領袖人
才
• 基本觀念
– 經驗中學習、真實環境的模擬、快速累積工
作經驗、模擬決策過程、融入情境角色扮演
區真、事先研讀個案課中參與討論
• 實施(學員)
– 課前:閱讀課程綱要、帶著問題的解答去上課
– 課中:爭取發言、參與討論、紀錄黑板記載的內容
– 課後:整理筆記、寫下心得
• 實施(教師)
– 課前:編寫劇本(教案)、演練、了解學生背景、設計迫提的第一
個問題
– 課中:準時上下課、分配每一個主題時間並引導討論、將學生
回答依次序寫在黑板適當位置、討論意見理由分析、記住每
一位同學發言內容、下課前重複依次黑板上記載內容與邏輯
– 課後:回辦公室為每一位學生打分數並發信告知理由、回答學
生詢問
• 相關事項
個案教學舉例-陳甦彰等(2008)澎
湖菓葉觀日樓民宿行銷教學手冊
•
•
•
•
•
ㄧ、個案概要
二、教學目標
三、教學策略
四、個案分析與建議討論的問題
五、教學計畫(Teaching Plan)
主題/時間
問題/內容
備註
起始(5min)
1.有多少人住過民宿(舉手)?
2.為何想住民宿(請三位同學回答)?
3.將菓葉觀日樓民宿首頁投在大螢幕上,加深同學對個案之印象。
教室須有上網
及配備單槍投
影功能
生涯規劃(10min)
1.說明生涯發展、生涯志向及生涯規劃原則,各階段生涯可能面臨的問題。
2.請三位同學說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標與規劃?
4.詢問同學中年轉業可能會有哪些危機?
4.請三位同學說一下找工作的原則?
台灣民宿的現況(5min)
1.居住民宿跟飯店有何區別?價格?區位?房間數?經營成本?顧客價值?
2.表一到表三看到什麼?
3.說明澎湖民宿經營與台灣地區民宿有何不同。
數字背後的意義(10min)
1.請三位同學說明在表四跟表五看到什麼?
2.2006-2007年來澎湖旅遊人口減緩,但民宿卻大幅增加,可以解釋原因嗎?
民宿經營困難及解決之
道(5min)
1.民宿經營有哪些困難點?
2.個案業主用什麼方式試圖克服解決?
觀日樓行銷策略(15min)
1.如何凸顯民宿產品特色?在地化、家庭化、人性化。個案強調外國人、海上運
動的特色是否合宜?
2.定價有哪些方法與策略?民宿可以採取何種策略及方法?個案採取的訂價策略
是否合宜?
3.如何推廣民宿,有哪些方式可以採用?
4.如何借助話題行銷、事件行銷與活動行銷引發病毒式傳播,實現行銷傳播的“
蜂鳴效應”?
5.如何與政府部門建立關係?如何掌握澎湖縣政府觀光活動的辦理?
網路行銷(15min)
1.網路廣告行銷的模式為何?(每個模式可找出相對應之網頁讓同學更加深印象)
2.如何應用關鍵字行銷?SEO技術?網路部落格經營?
3.如何做好顧客關係管理?要收集顧客哪些資料?要如何善用顧客資料?
同(異)業結盟(5min)
1. 同(異)業結盟有何好處?有何困難點?
2.找哪些行業結盟比較合適?
結論(5min)
1.經營民宿要注意哪些?
2.會給菓葉觀日樓民宿何種建議?
課後作業
上網找一家民宿,針對他網頁呈現內容,給予行銷策略方面之建議。
7.創造思考法教學
• 創造力
– 流暢性:產生大量構想的能力
• 聯想、表現、詞語流暢性
• 結合不同事物或概念,產生有意義的組合,或是
將無意義轉化唯有意義,並且以流利生動的方式
表達。
• 變通性:改變思考方向的能力
透過放大、縮小、簡化、補充、變形、添
加等,變更事物的分類及其意義。
• 獨創性:產生新奇構想的能力
排除習慣與傳統的制約,擺脫從眾的壓力,
產生新構想。
• 周全性:精心落實與完成構想的能力
心思細密、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 創意思考教學模式黃政傑 ( 1997)創思與合作學習法
–
–
–
–
問:提出問學生的問題或安排問題的情境
想:鼓勵學生思考想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做:運用各種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從做中學
評:運用暫緩批判、欣賞創意的原則、重視
形成性評量與自我評鑑的方法
8.角色扮演教學法(黃政傑,1996)
•
•
•
•
題材的選擇
情境的佈置
分配人物與角色
領導人的角色
9.發表教學法林進財(2000)
•
•
•
•
•
•
引起動機
準備發表
充分練習
佈置場所
正式發表
評鑑結果
四、結語
•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敎的老師
十二年國教的五堂課
差異化教學
呂建億
課程內容
• 差異化教學之理念
• 差異化教學之策略
• 差異化教學之教案設計與教
學實施
差異化教學之理念
高齡化社會—搶救我們的的未來
一定要成就每
個孩子的理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 釋放空間,讓孩子能適性發展,
成為支持社會持續進步的人才
願景:
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
成就每一個孩子
厚植國家競爭力
• 適性揚才
• 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
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衝擊
• 免試入學的衝擊
– 學生能力、潛力的多元
– 學生學習成就的落差
• 課程與教學的衝擊
– 因材施教的挑戰
性
– 學習評量的挑戰
教材教法的適切
• 學習輔導與生涯輔導的衝擊
– 適性揚才的挑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師研習課程
理念宣導
教學輔導
人才培育
有效教學
多元評量
差異教學
適性輔導
五堂課課程架構-1/2
第一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理念與實施策
第二堂課略
1小時
5小時
第三堂課
有效教學策略
第四堂課
差異化教學策略
第五堂課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
3小時
6小時
3小時
適性輔導作法
63
五堂課課程架構-2/2
實體課程
第二堂課
有效教學策略
第三堂課
差異化教學策略
第四堂課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
數位課程
第一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理念與實施策略
第五堂課
適性輔導作法
64
實體課程種子教師培訓內容、時數及時程
研習主題
內容重點
共計
預計辦
種子回校
共計
培訓時
數
有效教學
1.有效教學之理念與策略
3
2.有效教學之教案設計
3
3.有效教學之教學實施
3
1.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策略
差異化教學 2.差異化教學之教案設計
多元評量
9
2
2
3.差異化教學之教學實施
2
1.多元評量之理念與策略
3
2.多元評量之設計
3
3.多元評量之實施
3
6
9
理時間
北區:4/20
南區:5/3
6/30前
宣導時數
1
6/30前
2
北區5/29、
南區5/31
1
5
2
3
講授3小時, 1
分組討論3
小時
1
北區:4/20
南區:5/3
6/30前
6/30前
2
2
2
6
學生學習成就的差異
第三層T3
單純的學習困難
70~80% 學生
第二層T2
小組補救教學
第一層T1
一般補救教學
在班級教學時、
課後、下課短時間
進行
不是不斷練習考試
需不同方式、不同
步驟去教相同概念
或技能
第一層的補救教學/差異化教學
*全體教師都應具有
• 知道學生的差異性
• 能評量學生和診斷學生的
錯誤和迷思
• 能在學科同級內的教材調整
• 能進行單純學科學習失敗的
補救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What is 差異化教學?
• 教師能
依據並回應學生學習差異及需求,
彈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和評量方
式,
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引導學生適
性發展。
現在的作法
這樣的方式呢?
差異化教學意義何在?
• 展現教師專業。
• 表達對學生的關心與支持。
• 增加學生學習歷程的成功經驗。
• 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差異化教學之方針
• 差異化教學是教師回應學生的個
別差異及學習需求所實施的教學
– 掌握授課班級學生的差異情形
– 順應學科屬性
– 妥慎調整教學內容、進度,採取適
切教學方法
– 兼顧各層級、類型學生的需求
差異化教學圖
內容
教學可區分
歷程
結果
根據學生的
預備度
(先備知能)
興趣
學習狀況
(學習風格)
透過一系列教學與管理的策略
諸如
多元智能
拼圖玩具
七巧板
有聲教材
廣播活動
圖示組織工具
多樣化的教材
多樣補充教材
文學作品賞析
階梯式課堂
階梯中心
階梯產品
學習契約
小組教學
分軌式研究
獨立研究
4MAT
多種發問策略
興趣中心
興趣分組
多種家庭作業
濃縮課程
各種紀事
複式教學
資料來源:Tomlinson,C.A.(1995).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tooms.
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預備度(先備知能)
• 學生某項認知或技能的入門起點。
• 有些學生已經擁有發展良好的技能,也
對各種主題有相當的了解。
• 其他學生可能才剛開始學習相關概念,
需要基礎的教育和額外的練習。
興趣
• 學生對特定主題或技能的喜愛、好
奇或熱情。
• 覺得有關係、有趣
、有吸引力的事物,
增強學習動機。
學習風格的差異
– Processing(態度):
• Active(ACT)主動型
• Reflective(REF)反思型
– Perception(方式):
• Sensitive(SNS)感覺型
• Intuitive(INT)直覺型
– Input(感官):
• Visual(VIS)圖像視覺型
• Verbal(VER)口語型
– Understanding(思考模式):
• Sequential(SEQ)循序型
• Global(GLO)總體型
學習風格
化學科
76
瞭解
興趣 – 預備度 – 學習風格與歷程
透過
自我 –同儕 –教師
常見限制
• 升學考試的壓力
• 時間就是那麼多(老師授課、學
生學習)
• 各樣人均須顧及(每一教學法必
有其侷限性)
差異化教學成功的關鍵
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更富有彈性且具
多元化,能夠滿足每位學生獨特的個
別需求。
教師的教學彈性,來自對於教學方
式的重新思考與組合、運用不同的教
學策略及各種教學資源的靈活運用等
方面。
差異化教學之策略
刪減、添加、重組
教材
日常上課、
額外時間
教學法、
作業設計
差異化教學
分組
課程、
課中
教法
時間
評量
資源與 行政、團
支援 隊、家長
社區、資
訊科技
蒐集資料
(成就、
動機、情
緒)、
檢驗向度
(平均、變
異、個案)
教學策略:分組
課程分組
課中分組
• 小組:同質、異質
• 配對
• 高中課程綱要已有數 • 自學
• 分組教學:分組上
課。
學、英文、物理之分
版
因應學生差異—分組教學方法
1. 配對分組學習
– 兩兩配對
– 同儕協助學習策略(PALS)
2. 小組分組 --(1)小組活動
(2)合作學習(拼圖式)
3. 分站教學 --4. 自學 — 依據能力各自作不同內容的學
習
配對分組學習
• 怎麼分組
– 強弱搭配,兩兩練習時,強的學生先,有做示範
的功能
• 全班教學時,也可善用配對學習
– 例如講到最重要的概念,可以請學生兩兩做複誦
,也是強的學生先講。
小組教學
• 小組分組教學
• 合作學習
– 異質分組,各小組採拼圖式合作完成學習
• 分站教學—(Station teaching)
– 小組或個別分站(關)完成
– 同質分組,全班依不同程度分組
– 不同組在同一站學習不同內容
教學策略:內容調整
典型的教學內容
• 教材:課本、必選教材、全校共同補充教
材、教師自選補充教材
• 要求學生學習的法門:以分數或考試約束
全部學生學習同樣教材。
影響
• 能力弱的學生學不來,能力強的學生無自
主選擇機會。
考慮:1.基本學習能力
2.學會比學多重要
刪減
添加
重組
教學策略:內容調整
教學策略:內容調整
【刪減】
多層次教材
同一主題,不同讀本
教學策略:內容調整
【添加】
學習策略
鷹架、輔助策略
學習策略:認知心理學取向
(參考邱上真,1991;張景媛,2009)
學習策略
認知
注意
後設認知
記憶
反覆處理、
精進、
組織
調整成敗
歸因、
理解
訊息收錄、
文意理解、
推理理解、
理解偵測
動機
認識自己
的認知歷
程與資源
使用及調
整自己的
認知歷程
擴展知識策略: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問題解決
培養內在
動機、
善用外在
增強
鷹架與輔助
• 添加鷹架
• 學習反應的差異化調整
教學策略:內容調整
【重組】
1. 課程內容:打散課本原有順序,以有利
學生學習效果的順序,重新組合。
如:將生物1、2冊重組,全部內容在一年
內上完,但順序與原先預定順序不同。
2.單元內:概念、實例重組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增加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
增加實施多元方法的專業知能
善用同儕,營造互動分享的學習環境
鼓勵合適的學生獨立學習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增加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
• 教師監控自己的教學行為,增加學生投
入學習時間。例如:改變「正課訓話,
借課補課」的苦心。
• 讓不同學生都有相同的成功機會,以提
高動機,投入學習。
• 透過分組與活動設計,讓學生必須忙於
學習。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增加實施多元方法的專業知能
】
參考多元選單模式
郭靜姿(2011):多元菜單模式在區分性教學的應用。高雄市資優資源中心研習講義。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善用同儕,營造互動分享的學習環境】
「同儕支持」的整體影響比父母老師更大
同儕討論有協助理解、引發想法、澄清觀點
差異、觀摩寫作技巧等多元功能。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鼓勵合適的學生獨立學習】
需求異質性極大學生可訂個別學習契約
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成果評量
• 學校定期考命題結構、彈性
• 學習單的差異化設計
差異化的調整
學
習
路
徑
的
調
整
基礎的
內容:知識、概念、運用
轉換的
具體的
表徵:概念、運用、材料
抽象的
單一的
來源:研究、論點、問題、
技巧
複雜的
單一的
向度:方向、問題、應用、
解決、取向、連結
近距離
(小跳躍)
轉化距離:應用、領悟、轉
換
多面向
遠距的(大跳
躍)
高結構
結果:答案、決定
開放的
高協助
學習活動:計畫、執行、監
控
獨立的
慢
速度:學習進度、思考速度
快速的
學
習
成
果
差異化教學之教案設計與
教學實施
差異化教學教材教法
需增加什麼樣思考?
考量學生的學習需求
- 學習落差的原因
- 解決學習困擾/差異的方法
- 可運用的有效學習輔導策略
目標
能夠覺知學生學習表現的差異性
能夠發展以學生學習需求為基礎的教學計畫
能夠選擇適切的教學材料、方法及評量方式
差異化教學原則
 質重於量:必須考慮到學生需要「質」的
部份,而非量的增加
 適當的期望:適當提高期望的水準,並提
供足夠的支援。
 以學生為中心:課程對學生而言必須是有
意義的、有趣的。
 適當的評量:多方面評估學生發展,設計
適合學生的課程。
 彈性的分組:依課程及學習需要彈性分組。
差異化教學教材教法設計的依據
考量
目標
根據學生的
準備度
發展高
品質學
習經驗
考量
教材
興趣
考量
活動
學習
風格
差異化教學實踐的層面
成品/評量
• 複雜多樣
• 簡單明確
過程/教法
• 時間差
• 路徑差
內容/教材
• 難易
• 多寡
內
容
•內容是我們想要學生:
- 知道
(事實和資訊)
- 理解
(原則、概括、想法)
- 能夠做到 的(技能)
Diane Heacox,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in the Regular Classroom
內容的差異化
•
•
•
•
•
多元教科書和補充讀物
各類影片和電腦課程
學習契約
興趣中心
支持系統--錄音帶;學習夥伴和閱讀搭檔
;導師等
過
程
• 設計來幫助學生思考和建構學習內容
之訊息和重要原則的活動,同時也要
求學生運用教學單元裡的重要技能。
Carol Ann Tomlinson
過程的差異化
•
•
•
•
階梯式的作業
學習中心
互動式的札記和學習筆記
圖像化組織
Carol Ann Tomlinson
成 品
• 成品是學生表現或延伸他們所學的方式。
• 連續線兩端的差異化:
- 簡單到複雜
- 較不獨立到更加獨立
- 清楚定義的問題到模糊不清的問題
Carol Ann Tomlinson
差異化教學之教案設計
•
•
•
•
•
因應學生的關鍵差異
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配合學科、單元屬性
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
提供評量回饋
影響教育成敗的三個關鍵
• 教學者是否能夠開闊自身的知識視野是一個關鍵
閉門造車,失去遠眺的視野是最可怕的!
• 教學者是否能夠提供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另一個關鍵
教學者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而非僅將學生分級分類!
• 教學者是否能夠幫助學生解放個人所受的限制是最後一
個關鍵
給每一個學生公平的機會,不要太早界定一個人的發展!
希望:差異化教學後
學生:
學習差異獲得正視
學習的自信心增進
學習的內在動機提升
建立自我導向的學習行為
促成學生適性發展!
欣賞個別差異,執行差異化教學
十二年國教的五堂課
多元評量的設計與實施
呂建億
教學組長
2013年7月9日
116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報告大綱
1.前言-教學與評量的關係
2.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
3.多元評量的設計與實施
117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情境
目標
教師
方法
課程
學生
▲教學系統圖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國內外教育界流傳的兩句話……
• 測驗測什麼內容學生就得到什麼內容
(what you test is what you get)
• 有什麼樣的測驗就有甚麼樣的教學
(what is tested is what gets taught)
考試領導教學
119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學生的學習目標
•
•
•
•
•
•
•
•
知識理解
原理解釋
計算分析
溝通技巧
動作技能
運動技能
概念應用
情意特質等…
認知領域
情意領域
技能領域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系統化教學設計
修改
教學內容
分析
學習需要
的分析
學習目標
的編寫
教學策略
設計
教學媒體
選擇
教學實施
教學評量
(形成性評量)
教學對象
分析
修改
總結性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評量在教學中的角色
•「評量的課題賦予課程的成果與生命;只
有藉著明確說明學生應該做的事,以及他
們能做得多麼好,這些學生學習的敘述才
有意義。」(Danielson & Abrutyn,
1997/2000, p.8)
•在教學上,「一個理念再優良的教學計畫
,如果少了有效的評量,就像騎匹千里馬
,一路狂馳,但卻不知道方向在哪裡。」
(王文中,2000)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貳、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
124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教學評量的本質
•如同Linn and Gronlund(2000)說的:
「廣泛的收集學生學習的訊息,以做助於
學習歷程的價值判斷」(p.31)。
•Wiggins(1988)所言:「以有系統的方
式培育學生『自我修正』(self-correct
)的能力,而不是作為學習結束時的稽核
工具」。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教學評量之重要意義
•評量是承接轉合的關鍵部份, 而不
是教學歷程的終點站,教學評量的
主要目的,在於分析教學得失及診
斷學習困難, 作為實施補救教學和
個別輔導的依據。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教學評量之類別-依教學歷程之分
教 學 前
教 學 中
教 學 後
預備性評量
形成性評量
總結性評量
教學評量模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依評量資料之解釋方式分
(1/2)
•標準參照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 :標準(或效標)參照評量是指
依教師在教學前所訂定的標準來解釋個
別評量分數是否達成這項既定標準的一
種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依評量資料之解釋方式分
(2/2)
•常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 : 常模參照評量是指依團體
分數之平均數(即常模)來解釋個別評
量分數在團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的一種
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標準參照測驗與常模參照測驗之比較
測驗名稱
主要目的
標準參照測驗
特定精熟性的考驗
常模參照測驗
學習成就的互相比較
量尺定準點 兩端,事前決定
中間,事後決定
參照點性質 理想的、絕對的
實際的、相對的
評量功能
檢定功能,找出超乎某一
特定的能力水準以上者
鑑別功能,比較團體成員
間之差異情形,尋找出最
具潛能者
結果表示法 及格或不及格
百分等級或標準分數
記分方法
常態等第制
傳統百分制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教學評量的用途
(一)達成教學
• 瞭解學生的起點行為
• 做為改進教學的參考
• 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診斷學習
• 診斷學生的學習
• 改進命題的技巧
• 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努力、進步、長處
(三)幫助學習
• 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 幫助學生的記憶和學習遷移
• 促進學生的自我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是非題的命題原則
1.避免使用一般的用語,如:通常、一般、時常及
有時。
2.避免過於瑣碎的描敘。
3.避免使用負面的描敘,尤其是雙負語。
4.避免過長,複雜的句子。
5.避免使用兩個概念的描敘,除非具有因果關係。
6.避免使用無資料來源的八卦命題。
7.避免描敘的長度不同。
8.避免使用不適當的題數分配。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選擇題的命題原則-1
1.
2.
3.
4.
5.
6.
7.
應能夠測量到重要的學習結果
每道試題的選項數目應一致
題幹的敘述應清楚表達,避免過短/過長
題幹宜保持完整,勿被選項切割成兩段
選項的敘述如有相同應放在題幹中
錯誤的選項應發揮應有的誘答功能
除非特別強調,否則儘量使用肯定句敘
述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選擇題的命題原則-2
8.
9.
10.
11.
12.
13.
14.
15.
試題必須只有一個正確或是較佳的選項
選項的文法必須與題幹一致
避免有暗示答案的線索出現
儘量避免使用以上皆是或以上皆非
均勻分布答案的次數與位置
保持同意測驗的每道試題各自獨立
使用經濟有效的格式
試題不宜過多以免成為速度測驗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簡答題(填充題)的命題原則
1.試題用字必須簡明扼要。
2.勿直接截取課本的敘述成為題目。
3.如果答案是用單位與數字來表示,那就需
註明單位。
4.每個空格均應放在問題右側且長度一致。
5.使用完整的題幹,勿使用太多的空格。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論文題(申論題)的命題原則
1.
2.
3.
4.
5.
6.
較複雜或較高層次的學習評量才使用
問題儘量與所要測量的學習結果有關
明確敘述問題,使學生了解問題所在
儘量避免學生可以選擇部分題目作答
給予充足的作答時間並告知
避免命題過於窄化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貳、傳統教學評量之省思 1/2
一、評量目標:
1.較少顧及教學目標。
2.忽略技能和情境評量。
二、評量方式:
1.大多均採紙筆測驗。
2.忽略其他評量方式。
三、評量時機:
1.多數以總結性評量為主。
2.形成性評量大多採坊間測驗。
3.忽略診斷性、安置性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四、結果解釋:
(2/2)
1.過份強調個別間競爭。
2.過份重視各班成績的比較。
3.公布成績常損及學生尊嚴。
五、命題觀念:
1.忽略較高層次思考的評量。
2.命題未編製細目表。
六、命題技術:
1.題目形式不當。
2.忽略命題原則。
3.忽略教科書重要內容。
七、家長觀念:
1.斤斤計較卻忽略人格發展。
2.過度期盼或放任不管。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參、多元評量的設計與實施
139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一、多元評量的意義
多元評量係以教師教學與評量專業為
基礎,依據教學目標研擬適切的評量
方式、評量內涵、評量人員、及評量
時機與過程,並呈現多元的學習結果
,以提供更適性化的教學來增進學生
成長。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二、多元評量的迷思
(一)多元評量並非廢除紙筆測驗。
(二)多元評量並非一種評量。
(三)多元評量莫為多元而多元。
(四)多元評量並非目的。
(五)多元評量並非學習終點。
(六)多元評量並非主觀評量。
(七)多元評量並非萬靈丹。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多元”是否又是語文評量?
•評量時,學生將教學中習得的解題方式應用
於許多類似題型之上,中下程度的學生,如
果理解力不足、記憶力不夠強就難以在評量
中獲得好成績,練習也就流於記憶;從學習
單、平時測驗、到期中評量,等於再製的迷
思。
•學生只要聽到練習或複習,便沮喪又無力。
如此刻板的數學科評量相形於語文評量設計
的縝密與生動,顯得貧乏且僵化,對於這樣
的落差。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三、多元評量的多元特質(李坤崇, 2005)
(一)專業多元
(二)內涵多元
(三)過程多元
(四)時機多元
(五)情境多元
(六)方式多元
(七)人員多元
(八)計分多元
(九)結果多元:能力與努力
(十)呈現多元:質與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一、專業多元
(一)掌握教學目標。
(二)專業判斷知能。
(三)兼顧技能與情意的評量。
(四)剖析教材內容。
(五)設計雙向細目表。
(六)規畫評量方式或慎選題目類型。
(七)善用命題技術。
(八)適切解釋評量結果。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二、內涵多元
(一)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等內涵。
(二)兼顧學生的學習歷程、生活世界與
社會行為。
(三)Gardner多元智慧(八項半智慧):語
文、邏輯-數學、肢體-動覺、音
樂、空間、自然觀察者、人際、內
省,及半項智慧--存在。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三、過程多元
(一)安置性評量
(二)形成性評量
(三)診斷性評量
(四)總結性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四、時機多元
(一)定期評量:兩至三次的定期評量。
(二)平時評量:充分考量學校願景、教師
素養、學生特質、家長需求等因素。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五、情境多元
(一)評量情境包括教室、教室外情境
(二)隨著評量方式的多元化,常跳脫教
室情境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六、方式多元
(一)紙筆測驗(筆試)
(二)檔案評量(資料蒐集整理、書面報告)
(三)實作評量(表演、實作、作業、鑑賞
、實踐、軼事記錄)
(四)口語評量(口試、口頭報告、晤談)
(五)軼事記錄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七、人員多元
(一)教師評量
(二)同儕評量
(三)組長評量
(四)自己評量
(五)家長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八、計分多元
(一)直接給單一學習總分。
(二)經由基本分數與加權分數合計而得
單一學習總分 。
1.個別學習時,教師為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歷程
,先給予基本分數,再視其學習歷程與結果給
予加權分數,兩者合為個別學習的分數。
2.小組合作學習時,基本分數常為小組的分數
,而加權分數則為組內個人的表現分數或組內
人員互評所得的分數。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十、呈現多元:質與量
(一)量化:分數、圖示、
等級(優、甲、乙、丙、丁) 。
(二)質化:文字敘述、具體建議。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肆、各類教學評量的種類與實例
一、檔案評量
檔案評量乃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計畫,
請學生持續一段時間主動收集、組織與
省思學習成果的檔案,以評定其努力、
進步、成長情形。予以彙整後即成為一
份完整的學習檔案,而用檔案評量來評
量學習檔案乃最佳之策略。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二、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乃具相當評量專業素養的教
師,編擬與學習結果應用情境頗類似
的模擬測驗情境,讓學生表現所知、
所能的學習結果。實作評量評量旨在
評量知識、理解化為行動的能力,常
見者為「行為或態度評量表」、「行
為檢核表」。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行為或態度評量表」係指一組用來作為判
斷依據的行為或特質,及能指出學生在每種
屬性中不同程度的量表,可用以評量學生學
習態度、策略與興趣,或人格、情意發展狀
況。
•「行為檢核表」係依據教學或評量目標先將
學生應有、可觀察的具體特質、行為或技能
,依照先後發生順序或其他邏輯規則逐一詳
細分項,並以簡短、明確的行為或技能描述
語句來條列出行為或技能標準,後請檢核者(
包括教師、家長或學生)就學生的實際狀況依
序勾選,以逐一評定學生行為或技能是否符
合標準。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三、口語評量
•常用口語評量乃「口試、「問問題」。
「口試」較常用於總結性評量,如用演
講、辯論、口頭報告、經驗分享故事接
龍來評量,或採放聲思考,日常應用心
得分享、口頭報告、表演等方式來評量
。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四、遊戲化評量(系列實作評量)
•採取較活潑生動的教學、將知識轉化
為能力,將學習與生活結合。隨著教
學生動化、活潑化,評量亦必須納入
遊戲化評量(系列實作評量)。讓學生
在遊戲中學習、由習中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五、高層次認知測驗
•評量本學習領域宜審慎運用紙筆測
驗,應揚棄低層次認知之記憶、理
解評量,然亦不應排斥高層次認知
之評量。因此,仍需以高層次認知
測驗內涵之紙筆測驗,作為進一步
改善之依據。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六、軼事記錄
•軼事記錄乃教師觀察學生日常生活表現
,詳細寫下重要而有意義的偶發個人事
件和行為的紀錄。
•軼事記錄通常做為評量佐證資料,而非
評量的唯一依據,因學生日常生活的點
點滴滴難以在教師設計的評定量表、檢
核表、檔案資料、或紙筆測驗中完全呈
現,若能以教師在班級情境的直接觀察
作為佐證資料,當能提高評量結果的效
度。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實例(實習課程的觀察)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五、評等或計分方式:
(一)本學習領域以「不呈現分數」為原則,
教師可依教學目標、工作負擔、學生或
家長需要,採取「評定等級」、「文字
敘述」的方式。
(二)教師評定等級後,宜視需要於「分享」
欄,輔以文字深入說明,並予學生適切
增強。
(三)若必須採取「核算等級計分」方式,可依
下列評量表中,六項評量項目逐一計分。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五、評等或計分方式:
(四)每個評量項目之能力向度計分,如下表:
評量
項目
很好
(AA)
不錯
(A)
加油
(B)
改進
(C)
補做
(D)
基本
分
6
10
9
6
2
0
40
(五)努力向度:「+」出現一次加1分,「-」
出現一次減1分。
(六)若檔案未交則以「0」分計算,補交則
給基本分,補交時間由教師規定。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伍、評量在教學中之運用
1. 教學決定需要評量的訊息
2. 評量與教學的關係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1.教學決定需要評量的訊息
•評量乃超越資料搜集技巧,是一個有系統的過程
,始於確認教學目標,終於判斷這些目標達到的
程度(Linn & Gronlund, 2000, p.29)。
•非正式的教室觀察指引著許多教學上的決定,例
如口頭問答可以帶領學生對教材做一統整回顧;
教室討論可以發現學生某些迷思概念(Linn &
Gronlund, 2000, p.29)。
•雖然觀察是一個非正式的評量,在有效教學中扮
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提供更多非正式的方法
讓教師獲得學生學習的訊息。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2.評量活化學習的歷程
•無論教學或評量,教師所給予的鷹架支持是
不容忽視的,尤其面對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
務時,學生需要不斷的去試驗、蒐集資料、
建立假設、並且評估自己的工作進度(Linn
& Gronlund, 2000)才容易促進表現品質。
•評量任務完成的同時,教學也告一段落,評
量與教學同時發生,評量本身所促進的,是
老師的教學能力,也是孩子的學習過程。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3
教
學
評
量
設
計
與
實
施
決定測驗之目的
發展雙向細目表
準備測驗題目
組合測驗題目
施測
評價測驗題目
測驗結果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1. 決定測驗之目的
常模參照-效標參照
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2.發展雙向細目表
步驟:
 確定教學目標
 分配各教材所佔的比重
 編製細目表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雙向細目表
一、「雙向細目表」(two-way
specification table)是較常評量內容效度的工具
,也是教師命題的工具之一。
二、雙向細目表之定義-包含了一份測驗所
應包含的內容與所應測量到的能力。
三、功能-協助教師命題, 內容效度的判斷。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雙向細目表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之能力層次
冷凍原理測驗
知識(記憶)
壓縮機
(30%)
內容
冷凍
循環
(70%)
得分
理解
得分
1. 能理解各種壓縮機的動作原理
(30 %)
2. 能解釋冷凍油的功用(10%)
30
1. 能說出冷凍循環流 1. 能理解冷凍循環在莫利
程(30%)
爾線圖上的意義(20%)
2. 能說出莫利爾線
2. 能理解過熱壓縮的功用
圖構造(40%)
(10%)
70
1. 能說出各種型式的壓縮
(40%)
2. 能說出壓縮機的功用 (
20%)
67
33
100
台北科大技職所張仁家
3.分配各教材內容之比重
 平均分配
 依據重要性分配加權比重
Q&A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