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促教学质量提高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以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促教学质量提高

以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
促教学质量提高
——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复兴学校
马自忠
引
言
金银滩复兴学校是吴忠市区最边远
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几年前,无论
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在教学质量方面都还
是吴忠市区的一所薄弱学校。
引
2008年以来,
在国家“农远”
工程的基础上,
随着中西部危房
改造、清洁能源
进校园、明德项
目等项目工程的
实施,使学校的
硬件设施水平大
为提升;
言
引
言
同时,为了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
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
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和《宁夏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的“重视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普及和
共享,形成高效、开放和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促进教学和学习
方式的改变。”的政策导向,学校抢抓机遇,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
口,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农村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普及推广工
程,稳步完善校园信息环境基础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大胆改革创
新,积极探索实践,经过近3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教育信息设备
“班班通”和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常态化,满足了农村学生对信息
化教育资源的渴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首
肯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引
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英特尔未来
教育教学应用优秀
学校奖”、“全区
教育系统先进基层
党组织”、“吴忠
市建设学习型党组
织先进单位”
“9.10教育奖状”
等称号,学校连续
三年荣获综合考评
一等奖。
言
主 要 做 法
(一)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新时期,随着社会对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
农村教育面临着师资缺乏、设备简陋、教育质量滞
后等困难日益凸显,对于一个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
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问题引起了时任校长杨明同
志及班子成员的深思:靠苦抓苦干、勤学苦学还是
走信息化、数字化强校方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来适
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深思
熟虑及多方考证后,我们选择了后者。
主 要 做 法
(一)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在硬件条件差,
资金匮乏的现实面前,
我们没有等、靠、要,
而是科学规划,迎难
而上,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分步实施,破
解难题。
主 要 做 法
(一)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为了解决几个学生
共用一台电脑的上课的
现状,我们用3万元的超
低价格购得35台使用了
不到两年的网吧机,装
备了第二微机室,初步
实现了学生上信息技术
课人手一机的目标;
主 要 做 法
(一)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为了解决上网难的问题,我们抓住移动公司急需拓展业
务的机遇,积极协调,使其投入20万元为学校铺设专线,建立中
转站,接入了30兆光纤,在市区农村学校首家实现了光纤接入;
主 要 做 法
(一)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为了实现信息化教育资源全覆盖的目标,我们在咨询和听
取专家意见后对校园网络进行科学布局,利用休息日调动领导和
信息技术教师购置优质材料,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了校园网络改造
工程。
主 要 做 法
(一)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2011年底,我们又自筹资金56万元,为每个教学
班安装了55英寸交互式液晶书写屏,在全市率先实现
了数字设备、资源“班班通”。
主 要 做 法
(一)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学校信息
化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从
2008年开始,学校每年从生均公
用经费中安排15%的经费用于信息
化建设。截至目前,我校已拥有2
个微机室,168台学生机,生机比
达到了7:1;办公用机39台,师机
比达到了3:1;物理、化学、生物
标准化实验室分别配有投影机、
实物展示台。实践证明,办法永
远比困难多,面对困难要转换思
维,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创造条
件,持之以恒地走自己的持续发
展之路。
主 要 做 法
(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资源应用能力。
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
大,学生人数由原来的624人增
加至1300多人,教师人数也由原
来的42名增至现在的87名,其中
特岗教师45名,占教师总数的
52%,教师平均年龄为33岁,年
轻教师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主
力。培养和培训一批意识超前、
操作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是应用
好教育信息资源的必要前提,也
是开展好信息技术教育的充分保
证。
主 要 做 法
(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资源应用能力。
为此,我们坚持信息资源建
设与教师队伍建设并重,队伍建
设在先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切实
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一方面,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
研能力,我校借国培计划和市教
研室开展的教材教法达标活动,
对45名特岗教师采取一对一师徒
结对等方式从教材的挖掘入手加
大了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坚持
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
培训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专
题培训、问题培训、以赛代训等
形式,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主 要 做 法
(三)规范管理,保障推进工作有效运行
完善管理机构。成立了
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教育信
息化领导小组,副校长担
任副组长,教务主任、总
务主任、信息技术教师为
成员的工作小组,做到了
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
具体、责任到人。
主 要 做 法
(三)规范管理,保障推进工作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制度。从设施建设、
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
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
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教师
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学校一
方面健全了《信息化设备管理制
度》、《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办
法》、《信息化优秀教案课件评价
制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评
价制度》等制度,做到分工明确、
各尽其职、管理到位。另一方面与
各处室、各教研组、各任课教师签
订《信息化设备使用管理责任书》,
从而保证了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规范
主 要 做 法
(三)规范管理,保障推进工作有效运行
规范管理。我们对学校每台计算机的品牌、价
格、硬件配置、购置时间、所属科室、安全责任人以
及多媒体设备名称、存放地点、保管与使用责任人均
作认真清理登记、建立档案,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
理使用有据可查。信息技术教师也经常检查设备运行
情况,为设备的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主 要 做 法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优势,
切实拉高应用的效益,我们把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
的应用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和学校管理
的各个方面,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主 要 做 法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1.网络学习。通过参
加“国培计划”等网络平
台的学习,老师们的教研
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
,教学教研的视野也随之
开阔。通过宁夏教育资源
平台,下载学习优秀的课
件、教学设计等信息化资
源,使教师在利用信息化
手段教学时更加地轻松自
如。
主 要 做 法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2.集体备课。为了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使用实效性,我校采用以年级组为
单位基于电子白板的集体备课,要求平
行班教师相互分工协作,先集体研讨,
商定思路,再个人分工初备,打印文本
发到任课教师手中,教师在使用中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复备,使用后进行调
整,写出教学反思,在下次集体备课时
再次研讨、修改,最后上传到学校资源
库,形成本年级教案。但所有教案都要
按照学校模板备写,不求教学过程有多
详细,但要备清楚教学流程,每个环节
应用的信息资源,在教学反思中要写清
楚应用信息资源的反思。
主 要 做 法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3.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
课堂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今年我校主要借助交互式液晶书写屏、网
络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创设生成性课堂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教研组、青
年教师为突破口,结合学科实际,鼓励教师大胆探索,进行不同课堂教
学模式的尝试。
主 要 做 法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4.教学研究。教海无涯“
研”作舟,我们采取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的办法,每位教师
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
为自己的课题。学校根据教师中
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为校级研究
课题。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
况,将学校课题确定为“基于交
互式液晶书写屏创设生成性课堂
的实践探索”,各组、各位教师
根据这一课题,确定自己的小课
题,这样层层分解、逐步推进,
最终探索出一种教学模式,完成
国家级实验课题。
主 要 做 法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5.学校管理。在合理高效
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
依托学校网络平台,进行管理
应用。比如:利用教师QQ群,
将各处室每周工作安排、工作
小结发布上去,让教师对完成
什么,完成的怎么样一目了然
。利用学校广播、电子屏将学
校一些活动安排,评比结果及
时公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
目标。
主 要 做 法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6.学生应用。信息化应用的最
终作用点、效益点在学生,所以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
养。为此,学校在上学期就向学
生开放了两个微机室与电子阅览
室,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开放计划
,每天有专职老师进行引导。老
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布置一些相
关的学习任务,供学生在开放时
间内查阅、上网完成,发挥了很
好地作用。另外,利用信息技术
课、校本课对学生进行书写屏培
训,让学生认识、使用一些白板
工具,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互动
。
主 要 做 法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
通过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强化教师培训、建立
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育信息
资源的应用水平。并由此催生出了校本研修的新内
容、新思路、新方法;催生出了全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了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稳
步提升。
对信息化资源应用工作的启示
启示一:观念转变是前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
会进步的节拍,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随律而动,要在不
断的学习中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好行政驱动和教师自
我发展需求的杠杆作用,本着对家长、学生负责任的
态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将办学思想有效的转化为教师行动,以信息化教育资
源有效应用为抓手,摸索和探究适合教育规律、适合
学校现状、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特征的好方法,创建特
色学校。
对信息化资源应用工作的启示
启示二:硬件是基础。一定数量的硬件设备及网
络环境是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基础。在硬件建设上
要“整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要本着“易
用、好用”的原则,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度的融入
教学和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中,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功
能最大化,让教师、学生在课余也能运用网络资源自
主学习,切忌闲置。要从生均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做
好后勤保障。
对信息化资源应用工作的启示
启示三:制度是保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依据教师不同年龄特征提出不同应用、评价要求,分
层进行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聘之中,形
成学校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因此
,建立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措施适用的规章制度,
是资源应用的保障,是应用推进工作走上科学化、规
范化的必然选择。
对信息化资源应用工作的启示
启示四:育人是关键。人的发展决定着学校发展
进程。首先学校要着眼于教师的理想和抱负的实现,
在他们自身充电的同时,通过活动开展、专家引领、
借鉴先进经验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
术能力,用好先进设备和信息化教育资源,高效的服
务于学生;其次教师要着眼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
他们在平等、自主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促进综合
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信息化资源应用工作的启示
启示五:资源是重点。在基础建设上,要做到“
硬件”和“资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
重硬轻软”。教学资源的匮乏是挫伤教师应用积极性
的重要因素,也会使应用的效益大大折扣。因此,一
方面学校要注重前期的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在应用的
过程中要“边应用,边建设”,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对
现有的资源或网上资源进行“校本化”。同时,大力
倡导教师自建资源,共享资源。
对信息化资源应用工作的启示
启示六:质量是落脚点。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
用上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和效益意识。在应用中要随时洞察教师好的做法予以
鼓励肯定,及时总结经验校内予以推广;同时,针对
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组织骨干进行研讨,寻求
策略解决问题。切忌走形式,走过场。另外,在应用
的过程中要渗透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要与构建高效课
堂相结合,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服务。
今 后 工 作 思 路
信息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应用,助推教学质量的提
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充分发挥交互式液晶书写
屏的优势,切实解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效课堂模
式的探究既是信息化资源应用推进的切入点又是今后
工作努力的方向,因此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今 后 工 作 思 路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形成
长效机制。学校对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要从校园长远
规划入手,从校级领导分工职责、教师应用评价、经
费保障机制、教师培训体制等方面不断完善适合本校
实际的规章和制度,强化过程管理流程,形成长效机
制。
今 后 工 作 思 路
(二)拓宽校本研修范围,将教师的课标研修、
教材教法研修、教师技能培训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纳入
校本研修范畴。分层次解决好教师教什么,应用信息
化手段优化怎么教的问题;解决好中年教师基本软件
使用和青年教师模式探索的有效做法;解决好学生计
算机、触摸屏操控水平和信息梳理等能力的培养。
今 后 工 作 思 路
(三)继续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信息化资
源课堂应用研讨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增加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提高
应用,重点解决好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设备为高效
课堂服务的问题。分时间、分阶段进行不同主题的教
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及时交流,及时将好的经验和
做法供老师参考和普及,力促信息化为提高教学质量
服务。
今 后 工 作 思 路
(四)抓好试点班级建设,努力完成国家课题研
究。认真抓好国家级课题(探索)试点班级建设,将
总课题细化为若干个子课题,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和试
点教师选择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探索研究,通过三年
的稳步推进,力争完成交互式液晶书写屏在课堂教学
活动中的应用模式的探索课题。
今 后 工 作 思 路
(五)筹措资金,争取完成规划目标。积极筹措
资金尽快解决试点班级学生笔记小本、班级配置实物
展示台、教研组长及试点教师配备笔记本的配置工作
,完成FPT资源库的搭建、复兴学校网站创建工作。
及早实现基于无线网络环境、交互式液晶书写屏下多
人同步,多人异学,小组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模式
的探索。